中英兩國曆史上同時期的部分君主對比

中國:宋神宗趙頊VS英國:“征服者”威廉一世

宋神宗趙頊[xū](公元1048年5月25日―公元1085年4月1日),初名仲鋮,宋英宗長子,北宋第六位皇帝。從宋神宗銳意進取,努力以壯大國家這方面來看,他確實是一位明君,但封建王朝的侷限性導致他無法真正的讓王安石去掌控一切,導致新舊反覆。最後王安石無奈離開,沒有了王安石的支持,變革也就進行不下去。而宋神宗也在打敗西夏的進攻和變革夢想難以實現的雙重打擊下,鬱鬱而終。

征服者威廉一世(1027-1087),即英格蘭國王威廉一世(1066 -1087)。本是法國諾曼底公爵。征服者威廉的征服,對歷史影響最大的是,使英國自羅馬帝國時代以來再次被捲入了歐洲中心地區的複雜關係中,由於英王在法國擁有領地,英法兩國王室成為一對剪不斷,理還亂的冤家,此後數百年中兩國的交流和碰撞成了西歐政治生活的主題之一。這次征服改變了英格蘭的歷史進程。威廉一世將諾曼底傳統的集權統治和軍事立國帶入了英國,是英國曆史上一大轉折。在此之前,英國一直是被入侵,被征服的對象,而從他開始,英國轉守為攻,以後的戰爭主要只在別人的國土上進行,儘管此兩項傳統在英國以後的發展中逐漸淡化了。

中英兩國曆史上同時期的部分君主對比

==========================================

中國:明太祖朱元璋VS英國:愛德華三世

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東北)人,元末農民起義軍首領,明朝開國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史稱明太祖。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君主之一。一生勤於政事,建樹頗多,特別是創設了大量的制度典章,不但打下了明朝近三百年基業,還影響到清朝。自明到清,中央集權的政治統治和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行政管理制度漸趨完備。

愛德華三世 (1312年11月13日~1377年6月21日)。英格蘭國王,1327年到1377年在位。1348年,愛德華三世統治之下的英國遭受了有史以來最大的災難之一——黑死病。他頒佈了一些法令來強迫人們繼續勞動。1353年,英格蘭國會通過法案,禁止民眾向教會法庭上訴及向教皇交納什一稅。愛德華三世在位時的另一個主要的敵對目標是蘇格蘭。早在1333年,愛德華三世擊退過入侵英格蘭的蘇格蘭國王羅伯特一世。1356年他又曾進入蘇格蘭南部。愛德華三世是一位英明的君主,但他在晚年卻變得昏庸,並受到情婦佩雷斯夫人的控制。

中英兩國曆史上同時期的部分君主對比

============================================

中國:明神宗朱翊鈞VS英國:伊麗莎白一世

明神宗朱翊鈞(1563年—1620年),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朱載垕第三子。隆慶六年(1572年),穆宗駕崩,10歲的朱翊鈞即位,年號萬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朱翊鈞在位初之十年,內閣首輔張居正主持政務,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會經濟有很大的發展,人民生活也有所提高。親政後,勵精圖治、生活節儉,有勤勉明君之風範,開創了“萬曆中興”局面。期間主持了著名的“萬曆三大徵”,鞏固了漢家疆土。執政後期荒於政事,倦於朝政,自此不上朝,國家運轉幾乎停擺,強徵礦稅亦是在位期間被稱為一大詬病,使大明王朝逐漸走向衰亡。

伊麗莎白一世(1533年9月7日-1603年3月24日),名叫伊麗莎白·都鐸,是都鐸王朝最後一位君主,英格蘭與愛爾蘭的女王(1558年11月17日-1603年3月24日在位),也是名義上的法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被普遍認為是英國曆史上最傑出的帝王之一。在她當政期間,英國的經濟繁榮昌盛,文學璀璨輝煌,軍事上一躍成為世界首屈一指的海軍強國。在她生活的時代英國國王不是名義上的角色,英國黃金時代所取得的成就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應歸功於她。

中英兩國曆史上同時期的部分君主對比

=======================================

中國:清聖祖康熙皇帝VS英國:詹姆斯二世

清聖祖仁皇帝愛新覺羅·玄燁(穆麟德:Hiowan Yei,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即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後第二位皇帝。年號康熙。康熙帝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少年時就挫敗了權臣鰲拜,成年後先後平定三藩、收復臺灣(鄭氏臺灣)、親征噶爾丹、保衛雅克薩(驅逐沙俄侵略軍),以尼布楚條約確保清王朝在黑龍江流域的領土控制,創立"多倫會盟"取代戰爭,聯絡蒙古各部。康熙帝是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捍衛者,奠定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創出康乾盛世的局面,被後世學者尊為“千古一帝”。

詹姆斯二世,1633年10月14日出生於英國倫敦,1701年9月16日逝世。從1685年到1688年是英格蘭、蘇格蘭和愛爾蘭的國王。他是最後一位信奉天主教的英格蘭國王兼蘇格蘭國王。他的臣民不信任他的宗教政策,反對他的專權,在光榮革命中他被剝奪王位。王位落到了他信奉新教的女兒瑪麗二世和女婿威廉三世手中。詹姆斯二世退位後受到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的保護。

中英兩國曆史上同時期的部分君主對比

=========================================

中國:清高宗VS英國:喬治二世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入關之後的第四位皇帝。25歲登基,在位六十年,禪位後又任三年零四個月太上皇,實際行使國家最高權力長達六十三年零四個月,是中國歷史上實際執掌國家最高權力時間最長的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弘曆在位期間清朝達到了康乾盛世以來的最高峰,漢學在此期間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他在康熙、雍正兩朝文治武功的基礎上,進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社會經濟文化有了進一步發展。但是在位後期奢靡,吏治有所敗壞,多地爆發起義。並且閉關鎖國政策也達到了最高,拉大了和西方的差距,使清朝統治出現了危機。

喬治二世(1683年-1760年),英國國王,漢諾威選帝侯。喬治二世一生熱愛軍事。1759 年是大英帝國在軍事上捷報頻傳的一年。英帝國完全控制了海上,對全球進行軍事擴張和殖民統治,先後征服了加拿大、印度和加勒比群島。喬治二世多年來患有便秘,1760 年10月25日清晨,他大便時用力太猛,引起夾層動脈瘤破裂猝死。不幸的大英帝國國王喬治二世死在馬桶上。

中英兩國曆史上同時期的部分君主對比

==============================================

中國:清德宗光緒皇帝VS英國:維多利亞女王

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定都北京後的第九位皇帝,在位年號光緒,史稱光緒帝。父親醇親王奕譞,生母葉赫那拉·婉貞為慈禧皇太后親妹。在位三十四年。光緒十五年(1889年),載湉親政,實際上大權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在載湉親政後發生的中日甲午戰爭中,光緒帝極力主戰,但終因朝廷腐敗,而以清朝戰敗告終。痛定思痛,他極力支持維新派變法以圖強,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光緒帝實行"戊戌變法",但卻受到以慈禧太后為首的保守派的反對。光緒帝打算依靠袁世凱牽制住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這一股勢力,但反被袁世凱出賣,從此被慈禧太后幽禁在中南海瀛臺。政變後大權再次落入慈禧太后手中,對外宣稱光緒帝罹病不能理事,實將他幽禁於西苑瀛臺,成為無枷之囚。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十一月十四日光緒帝被毒死,享年38歲。

維多利亞女王(1819年5月24日-1901年1月22日)是英國曆史上在位時間第二長的君主,僅次於伊麗莎白二世女王。在位時間長達64年。她也是第一個以"大不列顛和愛爾蘭國女王和印度女皇"名號稱呼的英國女王。她在位的期間(1837年―1901年)是英國最強的"日不落帝國"時期。她在位時期,英國曆史上稱為"維多利亞時代",英國加大殖民擴張,在一定範圍內建立和佔領了很多殖民地。她在位期間正值英國自由資本主義由方興未艾到頂尖、進而過渡到壟斷資本主義的轉變時期,經濟、文化空前繁榮,君主立憲制得到充分發展,使維多利亞女王成了英國和平與繁榮的象徵。

中英兩國曆史上同時期的部分君主對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