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現在一些小學生的作業是孩子很難獨立完成的,沒有家長或託管根本做不好。這正常嗎?

呼吸一口清新的空氣


應該說:很多孩子無法獨立完成作業,需要家長的幫助。

一方面,現在的題型千變萬化。有些題,即便是大人也難分清楚題意是什麼。可以想象,孩子更難把握每道題的準確要求。

本來,這些問題孩子是可以通過自己的猜想嘗試著做的。但是現在老師和家長對正確率都要求太高了,一旦出錯,孩子就會被批。最後導致孩子一碰到沒把握的題,就會停下來。

另外一方面,低年級的孩子,確實需要家長適度地陪伴。因為這階段的孩子,不管是心理還是知識方面,都需要家長的支持。

別認為孩子上課就應該全懂了;

別認為孩子懂了就應該全會了;

別認為孩子會了就能全做對了。

孩子的學習,需要家長的適度參與。


翼翔老師的兒童教育


今年我到小學支教,作為老師,我談談自己看法。

現在一些小學生的作業是孩子很難獨立完成的,沒有家長或託管根本做不好。

這很正常。

因為按照老師的思維,太簡單的作業,對於孩子沒有什麼意義。

佈置學生寫作業的目的,是鞏固和運用所學知識。

也就是說,孩子已經會的知識,再以作業形式讓孩子去做,就是單調的重複機械訓練。

這樣既不利於學生鞏固知識,也不利於提高學生的能力。

事實上,小學生的作業也有分類,一部分是基礎知識和能力的訓練,一部分的課外知識的延伸與提高。

並非小學生的所有作業都很難獨立完成的。

有的作業之所以需要家長和託管才能做好,是因為有的作業佈置超過了學生的理解能力。

有的題目,孩子根本看不懂題目字面意思,或者不能理解題目的含義。

這樣的偏題、怪題,當然是明顯超綱的。

多年來,減低小學生作業難度的呼聲不斷。

然而,考試的選拔性,決定了考試的殘酷性。

老師只有加大作業的難度,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分數。

當然,作業的分層佈置,根據不同學生布置不同作業,也體現了教師的教學藝術。

——我是“小李滔滔”,謝謝您的關注、點評。


小李滔滔


現在的教育是在拔苗助長,孩子今天秋季入學,半期考試後的語文作業明顯增多,要求也高……



玲子520欣蕊欣怡


現在一些小學生的作業大多數孩子確實自己很難獨立完成,特別是一二年級的孩子更甚,幾乎到了沒有家長或託管做不好的程度,這種現象從教育規律上來看,顯然是超出學生的接受能力的是,是不正常的,但就目前的考試製度來看,如果不去大量做題,又無法取得高分,這又是普遍存在的現象。

小徐老師多年來,一直呼籲降低考試的難度,減少題目的多變化來降低學生的課業負擔,但是卻一直沒有看到絲毫的變化,相反,孩子們面臨的題越來越多樣化,造成孩子不大量做題,就會因無法理解題意而得不了高分,老師又不得不為了讓孩子考一個令家長和領導及自己良心過得去的高分而留和考試類型相似的題型和作業,即使這樣也唯恐有漏洞。這就是造成小學生作業無法自己獨立完成的原因。

例如,語文常考的題型,讀短文,回答問題:

課本、作業本、鉛筆、尺子、轉筆刀,天天陪我上學不遲到。

1、短文中屬於文具的有哪些,用“——”畫出來。

2、你的書包裡還有哪些學習用品?

這個題大人看來沒什麼難的,但是孩子卻對“文具”“學習用品”這兩個詞一臉迷惑不解。而必須通過大人的講解才能理解找出正確答案。

還有一年級常考的:下面一行拼音中哪些是前鼻韻母、哪些是後鼻韻母,哪些是平舌音,哪些是翹舌音?等,在我看來,即使孩子能分清也是死記硬背,真的沒什麼意義,徒增難度罷了。

像這樣的題不勝枚舉,數學上的花樣也不少。

想起七八十代上小學的,孩子們就是一本課本,考試就考寫生字,注拼音,組詞,造句,解詞等,孩子更快樂,而且對詞句的理解也並不比現在的孩子差多少,相反孩子有更多的時間參與生活,從這一點來說,真是太不正常了。

總而言之,目前弄得孩子學習,家長必須深入輔導,弄得家裡雞犬不寧的根源在於小學教材學得太深,考試題目遠遠超出孩子們的接受能力所致,本人認為這是極不正常的,這樣下去,出問題的孩子會越來越多,教育的問題也會越來越多。真該改改了。大家怎麼看,歡迎交流。


指尖教育帝國


作為孩子的家長,我覺得一、二年級的孩子的作業(或者叫家庭學習)是一定要陪的。原因有幾個方面:1.要陪恰恰是因為現在作業少了,而不是多了。減負以後小學一年級的老師都不留書面寫的作業了。想一下,語文的生字,不寫能有幾個會寫!而且語文書上是明確了的,哪些生字要會寫,哪些生字要會認。家長不管,那就從1年級開始讓孩子放羊吧!2.小孩子剛上學,懵懵的,不知道要注意老師說的哪些內容。可能不關鍵的記住了,關鍵的交代沒記住。所以家長每天都要有針對性的問一問,學了什麼啊?課堂提問了嗎?表現怎麼樣啊?明天有需要注意帶的東西嗎?等等。並再三告訴孩子,下次要注意什麼。教育是點點滴滴的,不能指望說一次孩子就改變。3.要養成孩子做作業或者叫學習的好習慣:優先、按時

、效率、堅持、計劃。每天優先按時有效率的完成老師留的作業,堅持1到2項每天必須做的事情,比如聽英語,練琴,跳繩等。有規律的進行復習。與其說這些是對孩子的要求,不如說是對大人的挑戰。反正我每週都會有一天放點水,比如少練幾分鐘琴,或者本來要聽15分鐘英語變成聽10分鐘,讓自己輕鬆一下。4.有些內容必須家長陪同,比如英語聽力。需要用到手機,找到內容,孩子聽不懂的地方需要解釋。

教育孩子真的是挑戰父母自身!反正我自己在伴隨著兩個孩子的成長中覺得要不斷的總結,尋找自身原因,改變自己的教育思想,提高自己。期間伴隨著焦慮,憤怒,迷茫,失望,精疲力盡,興奮,安慰,幸福一次次的反覆,一次次的前進。不求孩子出類拔萃,只求問心無愧不後悔!


哈蕪湖讀課文呢


我是老師,也是家長。

孩子寫作業是要陪的,因為小學的孩子自制力還不行,而小學正是培養孩子習慣的關鍵時期,一定要家長陪同。不能光指望老師在課堂裡講的那點東西,更不能讓孩子一個人去完成作業,不陪伴,光指望孩子自覺,太難了。一定要從低年級起,陪伴孩子寫作業,並且及時給孩子制定一個學習計劃,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引導孩子正確的學習觀,這樣孩子大些了,大人就省心多了。


1紫藤1


這已是個普遍現象了,孩子的作業如果沒有家長或託管機構的幫助很難完成。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主要有:1.作業量大,孩子自己做不完;2.作業難度大,憑孩子自己的水平和能力做不出來;3.孩子的原因。(1)智力上,跟不上,學習吃力;(2)態度上,有惰性心理,拖拉懶散;(3)被驕慣所致,沒有吃苦精神,稍微吃點苦受點累就叫苦連天,家長又不忍心,便替孩子做了。

在我身邊的孩子很多都這樣,靠自己根本完不成,每天的作業都需要家長或託管學校老師幫忙,天長日久,養成了孩子一有作業便交給家長或託管老師,而自己卻樂在其中。

這樣,作業原本的價值和目的大打折扣,造成孩子學習知識不紮實,很多本應牢固記住的知識一知半解很快忘掉,同時養成了嚴重依賴症,離開了大人什麼也不會做了!

我覺得這種現象必須改變,否則孩子會越來越懶,上進心越來越差,學習成績也會越來越差。

作為家長,應該嚴格地給孩了養成自己做作業的習慣,實在不會的可以幫幫,但絕不包辦!即使有難度也要這樣,至少給孩子養成一個自己的事自己做的好習慣,並且習慣了,孩子的能力絕對超過你的想象力,你會發現:他們什麼也能做,並且做得會很好!






春秋墨海


這個說法有些片面吧。我孩子上初一了。小學學校裡的作業很快就獨立完成了,很簡單呀。

只有培訓班的奧數,可能有個別的題目不會,需要老師或家長出面指導。

我不知道你說的這種情況是不是單純所指的學校的家庭作業,完成這個作業,應該不需要家長或老師指導,自己都會獨立完成。但是,負責任的家長,檢查孩子的作業,看看孩子有沒有做錯,倒是有必要。

如果像你所說,孩子的作業沒有家長老師和託管就完成不了的話,那太不正常了。每天的家庭作業,都是學校課堂上所學知識的溫故知新而已,如果孩子什麼都不會,那應該是上課沒好好聽講,或者孩子基礎太差,根本沒聽懂。需要引起家長的高度重視。

如果是培訓班的作業,需要老師或家長指導,那太正常不過了。有些奧數題,不見得家長還會做呢?!不過,沒有關係,老師第二次上課,都會認真講解作業的,孩子用心學習,都會一點一滴弄懂。如果不懂,還可以單獨找老師的教,這個家長不用擔心。











1812與你同行


小學作業題很難嗎?這個我家沒有小學生還真不知道。不過沒必要弄太難題給孩子們。現在一般都是教科書配練習冊。各出版社出題難易有差別。根據各省市的具體情況選擇適合本地區的練習冊為好。等到升學考試時再橫著用一些其他省市的練習冊就行了吧。


清茶3984


不正常。家庭作業是給孩子做的,也不是給家長。

託管班老師?不靠譜的。我是老師。託管班老師畢竟不如在職教師瞭解教材。

當然,有的教師太不負責,就不好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