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杨式太极拳对缠丝劲没有半点记载,几乎只字未提?

观复27


杨式太极拳与陈式太极拳最大的区别就是缠絲劲的应用。杨式太极拳以舒展大方,拳架构建以整体圆润,上肢肢体动作以抱球的圆,让上肢三个关节腕,肘,肩都以抱圆球为核心的运动方式,充分展示杨式太极拳无处不圆的拳架构建。这也是杨式太极拳的最大特点。杨式太极拳上肢肢体动作多于下肢的迈步动作,所以在拳架整体演练中有一种无式不圆 的特点,杨式太极拳给人整体上的感受就是一种划圆圈的拳术运动。抱球圆是杨式太极拳行拳走势上的核心展现。

陈式太极拳最大的特点就是缠絲劲贯穿在整套拳架的演练中。以腕,肘,肩上肢肢体上的三个关节为轴心,充分利用缠絲劲的顺逆,上下,左右,整缠,半缠....,各种缠絲劲与 拳架紧凑的配合融入陈式太极拳的整个套路上的演练中,陈式太极拳在整套拳架的演练中,给人一种无式不缠的灵巧缠絲劲的演练展示。缠絲劲在陈式太极拳中的正确得法应用,可以展现陈式太极拳的強大技击技巧能力,这就是陈式太极拳文修可以強身健体,武练可以抗击打能力,利用缠絲劲的技击技巧,可以一招制敌。

太极拳运动是中华传统武术的精华,各门派太极拳都有各自的精彩精华,差异化的门派不同,锻练方法上的大同小异。都以全身放松,自然呼吸锻练为主。讲究以意练形,立身中正,松而不懈,充分利用太极拳独特的沉肩坠肘,含肩拔背,迈步与猫行,一松十紧....,太极拳锻练大法的灵活应用,才能把太极拳练到得心应手,出神入化。以健身为目的锻练太极拳,主要在松,灵,轻,缓上下功夫,这样就可以达到健身的目的,获得強身健体的效果。练的是太极拳的精气神,韵的是中华传统武术,中华养身文化的味。这就是我对杨式太极拳没有缠絲劲的记载的回答,欢迎点评。





小天使FB


所谓的“缠丝劲”来源于陈鑫的《陈式太极拳图说》。陈鑫说:“太极拳,缠法也”。陈家沟一脉认为太极拳就是缠丝劲,太极拳技击时处处都是缠丝动作。杨式太极拳著作中几乎看不到缠丝二字。这说明了什么呢?显然,自杨露禅起杨式太极拳一脉是不认同陈式太极拳一脉的观点的。也证明了杨式太极拳并非由陈式太极拳传承而来。杨式太极拳认为太极拳的始祖是张三丰。太极拳的理论来源于张三丰,而不是陈鑫。吴式太极拳由杨式太极拳传承演变而来,同样认为张三丰是太极拳始祖,太极拳理论来自张三丰。杨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跟陈式太极拳的区别在于杨式太极拳和吴式太极拳注重柔化的作用,而陈式太极拳则注重缠丝劲力的作用。柔化是以柔克敌,而缠丝劲是以刚克敌。王宗岳《太极拳论》说:“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粘即是走,走即是粘”。这就是说太极拳是顺势而为以柔克敌的拳术,而不是缠丝运动。缠丝运动未必顺势而为。顺势而为可含缠丝运动。太极拳就是内家拳,是与外家拳理念以及特征完全相反的以柔克敌的拳术。陈鑫把太极拳定义为缠法是不符合太极拳的本质含义的,是不正确的。陈家沟一脉拳法至今依然认为太极拳是以刚克敌和以柔克敌刚柔并济的拳法,因而不是纯正的太极拳法。



太极仁拳


大多数的回答都是绕了一个大圈子,并没有真正明确的回答问题。或者是大多数人对于这个问题并不清楚。只是为了回答问题而回答问题。回答问题的人有几个练过太极拳?其实自己心里清楚。

陈式太极拳我比较清楚,并且习练多年。杨式太极拳没有练习过,但是见过不少。学习太极拳之初,在刚开始学习到缠丝劲时,老师专门讲解并演示了一下陈式与杨式在化解对方力量时的不同方法,以及同一名称的动作区别。

简单的说, 在实际运用中,当对方力量较大时,陈式太极拳运用缠丝和胸腰等的旋转,化解对方力量。而杨式太极拳更多的考虑到练习者体质较弱,尽量不发力,而是在粘住对方肢体的同时,通过脚步的走转,实际上就是更多的运用走化来化解对方的力量。


天罡13838358289


其实人们现在练的太极拳只是为练习太极拳的拳架,而不是太极拳的主体,什么掤捋挤按的不着主体的边的。真正的太极拳主体,是以气伤人的,有缠丝劲用得上吗?两对手之间是要有距离的。少说也得三、五米,再近了就属于找死的距离。我现在属于初练类似于张三丰大佛的太极拳的一种功法,用剑指伤人十米、八米远的距离属于小莱一碟,不带一点狂妄。发气也有应用螺旋气,是为了避开对方的气和加强穿透力。不知道列位听明白了没有。又张三丰大佛的太极十三式,根本就不能随便传给一般的人,需德行好的,又有适合练习太极拳的体质、座根的人,才有机缘学习修练。尘世中连真正的太极拳都没有,又何来缠丝劲螺旋劲。可笑可悲的。


手机用户62364108981


缠絲劲,是太极拳的精髓,正如太极大师陈鑫所言:太极,缠也。

缠絲劲即物理学上的螺旋劲。大家知道,螺旋运动是最合理、最省劲、最有效的运动,例如螺丝钉,千斤顶,体现在太极拳上即四两拨千斤的原理。

陈氏太极拳,讲究的就是螺旋劲,自始至终,无时不螺旋;周身上下,无处不螺旋。欲练陈氏,必先从划圈开始,正圈、反圈,也叫顺缠、逆缠,圈练好了,方可学拳,否则,打出拳来只是横冲直撞,不叫太极拳。

楊氏太极拳不讲究螺旋劲,现在的扬氏,绝大多数只能叫太极操,称不上太极拳了,也没战斗力可言了。


齐鲁青未了


那家太极拳都有缠丝劲,只不过有人叫个猫,有人叫个咪,土豆不是有多种叫法,不还是个土豆,练太极拳不论学那家,它们的核心都是太极,公转为圆圈,自传不就是缠丝吗,有时间打嘴仗,不如多下功夫去悟,太极拳就是个矛盾,先练外,后练内,再内外交和,如上与下,左与右,前与后等都是如此,没有缠丝劲,哪来最后的化劲。


高山流水1614869


杨家传统太极拳里都有缠丝劲,只是和陈式太极拳里的缠丝劲练法不一样,陈式的缠丝劲是表面的看的见,自学也会,杨式的缠丝劲是在内里的表面看不见,没有会的老师教你是学不到的。~~~是的。现在打太极拳的人,百分之九十九,都没有真正入门。提这样的问题,就说明了完全不懂。


咕咚87701


所有的回答,没有一个人懂到最后,任何拳术,功夫到了最深层必须有缠絲劲,肌肉圍着脊柱转。其实,早期大师,因为没有解割学,不知身体内里的真正结构,不敢下结论。而后人,如杨澄甫等年代,又不敢超越前人,心中是知道的。什么叫3D三维空间,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从这里想就解决问题了。


永昌305


因为太极拳本身就没有缠丝劲这个说法,最早是从陈式太极拳图说里面传出来的,而这本书是一本伪书,所引用的六十四卦纯属牵强附会,太极拳之理完全狗屁不通。所以除了陈式,没有一派太极拳讲缠丝劲。


太极拳散手


拳友不知扬式太极拳精妙,所以不知道内情。扬家讲运劲如抽絲,已经道破天机,只是不知而己。太极之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