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为什么会受到皇帝的欣赏?

法号清尘


盛唐时期,百姓安居乐业,各行各业发展比较有前景,但是最为人瞩目的应该还是诗歌了。据说盛唐时期的诗歌的无数,涌现了李白、杜甫大批诗歌人才,据说仅仅李白流传下来的诗歌就有九百多首。李白的浪漫诗歌的境界为人们所向往,那样的想象,那样的“狂”,一定是绝无仅有的。故此,他也得到了唐玄宗的喜爱,那么,唐玄宗喜爱他的原因究竟是为何呢?据说李白的这次受到皇帝的宠爱却是受到一位公主的推荐,这公主为玉真公主,玉真公主对李白大为看好,欣赏李白的才华,也更加觉得李白是个人才。从小就能够吟诗作对的人才,才华横溢对他来说是一点不过分。再加上其下道士吴筠对于李白也是赞不绝口。

至此,李白受到了皇帝唐玄宗的召见,心想着召见过来要一睹李白究竟是什么货色!李白甚是开心,觉得自己满腹经纶终于得到了皇帝认可。于是带着自己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一同去往京城。但是一来到京城时候,李白并没有感觉到京城人们给他的温暖,皇帝也并没有表达出要召见李白的意思。带有失望的李白垂头丧气,但就在此时遇到了当时候皇帝身边的红人诗人。

此人便是贺知章,贺知章也不是等闲之辈,与李白一样才华横溢,流传至今的诗句便是我们所熟知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李白一见到是贺知章,便也欣喜,立马将他的“蜀道难”诵读给他听,这令贺知章对他瞩目起来,当他读完李白的这个首诗歌时候,贺知章立马被其中那个“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震撼到了,“妙哉,妙哉”!觉得遇到了知己的贺知章立马掏出腰包,拿出银子,与诗仙李白大饮了几大杯酒,边喝边谈论诗歌爱好,直到酒馆关门??.此后,贺知章在皇帝面前对李白大为赞赏,并且极力地推荐李白。当皇帝听到贺知章也在极力推举李白的时候,唐玄宗这才记起,之前就有玉真公主以及道士吴筠来推荐过他。于是立马召回李白。当李白来到皇帝身边作诗时候,皇帝不仅仅感受到这个诗人的风度,更加的从诗歌之中体会出来了深意,妙妙妙!皇上对他赞不绝口!再到后来,唐玄宗请出自己的爱妃,杨贵妃,让李白为她写几首诗歌。杯酒之后的李白,更是文采飞扬、口若悬河,再加上当时候的杨贵妃真是艳丽妩媚之时,便一口作气,写出了后《清平乐》三章: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一枝红艳露香凝,云雨巫山枉断肠。一口作气写下来了这么多,不愧为大诗人,也许是杨贵妃的美更为李白所倾慕,有感而发,但是不说别的,李白这几首诗是真性


穷小子770


个人认为,李白没有被皇帝欣赏过。天宝年间,李白曾经在贺知章的引荐之下,进宫做待诏翰林,主要任务是写诗颂扬皇帝的出行排场、生活作息等,《春日行》《清平调》等都是这个时候写出来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成为一时佳话。

但是好景不长,短短一年之后,李白就被逐出京城,这是欣赏的态度吗?由于放逐的原因不详,后代很多文人墨客做了各种猜测,有人说李白受不了官场压抑的空气故意走的,有人说李白和杨贵妃有私情,还有人说李白文字狱得罪了玄宗,反正,他就是被放逐了,此后再也没有当官的机会,这也是他终身苦闷的根源之一,怀才不遇。

李白是想要做官的,但偏偏不能。他出身寒微,没有参加科举的机会,空有诗才无法施展,在《大鹏赋》中,他写出过自己的政治抱负,“激三千以崛起,向九万而迅征。背嶪太山之崔嵬,翼举长云之纵横”。然而好容易到了京城,还被放逐了,梦想刚刚开始,就落幕了。

此后,更倒霉的事来了,安史之乱开始了,风雨飘摇,仕途更没有机会了。五十多岁的时候永王请他当幕僚,他高兴至极,尽管身边人劝他永王可能谋反,他仍义无反顾,最后他没有完成自己的政治抱负,反倒被连累下狱。

这样的一生,无论如何都和受皇帝欣赏没有关系吧,如果他能被青眼有加,就不会晚景凄凉了。李白和杜甫,就是盛唐文人一个缩影,他们笔下有瑰丽的盛唐气象,也有潦倒的个人仕途,时代与命运交织,是多么动人。


光明大先生


权利需要文化的陪衬。


了无痕


李白斗酒诗百篇,豪放派。受到皇帝欣赏那是当然的。


13760382447


有才气,名气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