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為什麼會受到皇帝的欣賞?

法號清塵


盛唐時期,百姓安居樂業,各行各業發展比較有前景,但是最為人矚目的應該還是詩歌了。據說盛唐時期的詩歌的無數,湧現了李白、杜甫大批詩歌人才,據說僅僅李白流傳下來的詩歌就有九百多首。李白的浪漫詩歌的境界為人們所向往,那樣的想象,那樣的“狂”,一定是絕無僅有的。故此,他也得到了唐玄宗的喜愛,那麼,唐玄宗喜愛他的原因究竟是為何呢?據說李白的這次受到皇帝的寵愛卻是受到一位公主的推薦,這公主為玉真公主,玉真公主對李白大為看好,欣賞李白的才華,也更加覺得李白是個人才。從小就能夠吟詩作對的人才,才華橫溢對他來說是一點不過分。再加上其下道士吳筠對於李白也是讚不絕口。

至此,李白受到了皇帝唐玄宗的召見,心想著召見過來要一睹李白究竟是什麼貨色!李白甚是開心,覺得自己滿腹經綸終於得到了皇帝認可。於是帶著自己的“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一同去往京城。但是一來到京城時候,李白並沒有感覺到京城人們給他的溫暖,皇帝也並沒有表達出要召見李白的意思。帶有失望的李白垂頭喪氣,但就在此時遇到了當時候皇帝身邊的紅人詩人。

此人便是賀知章,賀知章也不是等閒之輩,與李白一樣才華橫溢,流傳至今的詩句便是我們所熟知的“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李白一見到是賀知章,便也欣喜,立馬將他的“蜀道難”誦讀給他聽,這令賀知章對他矚目起來,當他讀完李白的這個首詩歌時候,賀知章立馬被其中那個“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的震撼到了,“妙哉,妙哉”!覺得遇到了知己的賀知章立馬掏出腰包,拿出銀子,與詩仙李白大飲了幾大杯酒,邊喝邊談論詩歌愛好,直到酒館關門??.此後,賀知章在皇帝面前對李白大為讚賞,並且極力地推薦李白。當皇帝聽到賀知章也在極力推舉李白的時候,唐玄宗這才記起,之前就有玉真公主以及道士吳筠來推薦過他。於是立馬召回李白。當李白來到皇帝身邊作詩時候,皇帝不僅僅感受到這個詩人的風度,更加的從詩歌之中體會出來了深意,妙妙妙!皇上對他讚不絕口!再到後來,唐玄宗請出自己的愛妃,楊貴妃,讓李白為她寫幾首詩歌。杯酒之後的李白,更是文采飛揚、口若懸河,再加上當時候的楊貴妃真是豔麗嫵媚之時,便一口作氣,寫出了後《清平樂》三章: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一枝紅豔露香凝,雲雨巫山枉斷腸。一口作氣寫下來了這麼多,不愧為大詩人,也許是楊貴妃的美更為李白所傾慕,有感而發,但是不說別的,李白這幾首詩是真性


窮小子770


個人認為,李白沒有被皇帝欣賞過。天寶年間,李白曾經在賀知章的引薦之下,進宮做待詔翰林,主要任務是寫詩頌揚皇帝的出行排場、生活作息等,《春日行》《清平調》等都是這個時候寫出來的,“雲想衣裳花想容”成為一時佳話。

但是好景不長,短短一年之後,李白就被逐出京城,這是欣賞的態度嗎?由於放逐的原因不詳,後代很多文人墨客做了各種猜測,有人說李白受不了官場壓抑的空氣故意走的,有人說李白和楊貴妃有私情,還有人說李白文字獄得罪了玄宗,反正,他就是被放逐了,此後再也沒有當官的機會,這也是他終身苦悶的根源之一,懷才不遇。

李白是想要做官的,但偏偏不能。他出身寒微,沒有參加科舉的機會,空有詩才無法施展,在《大鵬賦》中,他寫出過自己的政治抱負,“激三千以崛起,向九萬而迅徵。背嶪太山之崔嵬,翼舉長雲之縱橫”。然而好容易到了京城,還被放逐了,夢想剛剛開始,就落幕了。

此後,更倒黴的事來了,安史之亂開始了,風雨飄搖,仕途更沒有機會了。五十多歲的時候永王請他當幕僚,他高興至極,儘管身邊人勸他永王可能謀反,他仍義無反顧,最後他沒有完成自己的政治抱負,反倒被連累下獄。

這樣的一生,無論如何都和受皇帝欣賞沒有關係吧,如果他能被青眼有加,就不會晚景淒涼了。李白和杜甫,就是盛唐文人一個縮影,他們筆下有瑰麗的盛唐氣象,也有潦倒的個人仕途,時代與命運交織,是多麼動人。


光明大先生


權利需要文化的陪襯。


了無痕


李白斗酒詩百篇,豪放派。受到皇帝欣賞那是當然的。


13760382447


有才氣,名氣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