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德云社的相声演员都要学习小曲小调?但是主流的相声演员却很少表演,这又是为什么?

奔雷艏文泰


不吹不黑,公平公正和您聊聊相声。为什么主流相声界不唱小曲小调,以及太平歌词、各种大鼓,原因有三个方面:第一,这里面有历史原因,相声史上柳活最强的侯宝林大师就曾经因为教弟子唱,而惨遭其他相声同行的围攻!第二:小曲小调格调不高,与主流相声界提倡的高雅相声原则相悖。第三,德云社的小曲小调多为返场时表演的小段,而主流相声界说的都是电视相声,根本用不着返场。


轩主之前的文章多次提到过,相声在主流与郭德纲矛盾公开之前,虽然表面一团和气,但是私底下矛盾也是相当尖锐。比如,侯宝林大师教徒弟表演柳活,就遭到了以第五代门长张寿辰老先生为首的很多人的质疑,张寿辰曾经公开表态,“你教给学生这个(指太平歌词、小曲小调)干嘛呀?你好好教你的相声吧。如果不会唱就别说相声,我张寿辰第一个改行!”据说当时在场的人包括相声大师马三立、苏文茂都赞成这种说法。也正是因为相声界内部对唱的分歧,所以导致了现如今的主流相声界绝大多数都不会唱太平歌词、以及小曲小调、大鼓这类曲艺种类。

另外小曲小调多为旧社会风月场所取悦客人的作品,本身格调不高,有很多内容相当露骨,熟悉德云社演出的朋友应该都清楚,即使在小剧场,德云社的艺人唱《探清水河》也会跳过四更、五更的内容,这就说明,小曲小调有些内容,不适合在大庭广众之下演出。而主流相声界提倡高雅,怎么能唱这些与高雅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呢!

最后一点,主流相声界的舞台基本上是在电视上,电视相声有严格的时间要求,而德云社的表演舞台是剧场,剧场演出没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德云社的艺人演唱小曲小调,多为返场小段,即兴演唱。这种情况在电视台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的。所以即便主流相声界的演员会唱小曲小调,也没机会唱!


靖逸轩主


为什么主流相声演员很少表演小曲小调,这是个好问题,我认为要从多个方面去理解,比如:


1、主流相声演员到底会不会唱小曲小调?小曲小调属于相声四门基本功课中的“学唱”,只要是打小坐科,踏踏实实学过童子功的演员多少都是会一点的。当然了,究竟学到什么程度,这个和个人的嗓音条件、兴趣爱好以及学习能力相关,不能一概而论他们都会或者都不会。


2、主流相声演员有没有机会唱小曲小调?小曲小调一般在大开场时作为开场小唱,或者是专门的学唱类节目,比如《歪唱太平歌词》《学评戏》《学大鼓》《杂学唱》等等,以传统相声为主。主流相声演员演出的舞台基本在电视台、慰问现场等等,基本没有机会搞一个大型的相声商演,所以开场小唱是没有机会唱的。同时,传统相声也不适合在电视台和慰问演出上表演,所以主流相声演员表演这类节目的机会少之又少。


3、主流相声演员就算唱了小曲小调,我们有机会看到吗?受限于非常少的露面机会,即便主流相声演员表演了学唱类的节目,但是能够看到这个回答的人基本不会是他们的受众,所以只能完美的擦肩而过。


其实主流相声演员里也有唱的不错的,已经去世的侯宝林、侯耀文等就不谈了,就以在世的主流相声演员来说,也有唱功了得的。比如王谦祥先生,一级演员,北京曲协副主席,他和搭档李增瑞先生学唱京剧就是一绝,同时各种曲艺都比较精通,在台上表演过多个学唱类节目,曾登上央视的戏曲春晚。


相声演义


德云社的小曲小调除了太平年和发四喜,基本上都是郭德纲从别处觅过来的。

为什么主流演员不唱,其一大部分不会,第二学唱一般都是流传较广的剧种或者曲艺。

像戏曲有京剧,评剧,豫剧,河北梆子,曲艺有各种大鼓和二人转。其三南开教授说清水河是窑曲…其实没错😂老郭的小曲差不多就在艺伎身边流传。

其实主流相声演员唱的好的大有人在,像刚刚去世的师胜杰,评剧、奚派老生唱的那叫一个好。郭德纲的师父侯耀文,熟悉郭德纲的应该不少知道的…他的豫剧,河南小调,京剧那确实比徒弟强不是一星半点😂活着的像石富宽先生的快板书,马志明先生的京剧、京韵。李增瑞、王谦祥这对的京剧那也是极其标准,李金斗的余派老生和评剧…差不多五十多岁的所谓主流相声演员学唱都不错,除了姜昆…毕竟不是从小做科,最起码冯巩的弦子那还是一绝呢…


山人自有妙计v


我没看过电视以外的主流相声演出,所以对主流相声为什么不演这些没有办法评论。德云社的相声,我都是能过网络听到和看到的。有向优酷这样的专业网络平台录制的,也有网友粉丝自己录制的。所以只能说一点淡薄的看法。主流相声都是以歌颂为主的,有主题的,属于命题作文。德云社的相声是首先是为了养家糊口的,得先让观众走直剧场,从自己兜里往外拿钱买票听相声。可以说是小曲小调是招揽生意的手段。老郭不只一次在演出中表示过,相声:说得简单了就是两人站那说话,说话只要不是聋哑人士,谁不会呀,可是为什么大家还要花钱买票进剧场听相声呢?这就是他们的水平和能力。同样是说相声的,为什么有的小剧场无人问津,有的小剧场一票难求?这里有受众的认知度问题,也有演员的能力水平问题。我觉得会不会唱小曲小调不是衡量一个相声的唯一标准,能给观众带去欢乐,能让观众听完相声觉得放松、愉悦这才是衡量相声演员的唯一标准。以上是我的浅见


tieyan


相声演员说相声不就完了,为啥要唱小曲?这是个历史原因,在以前相声大部分是撂地演出,也就是在路边演出,俩人站好了先唱个小曲或者来段快板,把路过的吸引过来,人围满了站住了,这才能听你说相声,抖包袱。说白了相声唱小曲就和买菜的吆喝是一样的,现在的相声行为啥有的唱小曲有的就不唱呢?说到这个就要说说现在相声的几大阵营:

第一 主流相声界领军人物姜昆,姜昆自己都说自己说的是新相声,传统的他不会,别说小曲了,贯口都不会,他为啥不会,因为人家是主流相声界啊,都是在电视台,晚会说相声,不愁没人听,我就算是在上面读晚报一样演出!你如果给他当徒弟,你敢问他小曲怎么唱,贯口怎么背么?他都不会怎么教你,你问这个不是打脸么!所以主流不屑于唱小曲。

第二 草根德云社扛把子是老郭,别看现在德云社是相声第一社团,牛的不行,当年很惨的,相声不景气也需要有人站在门口唱板子往剧场里招揽听众。老郭也是个能人,一边整理老段子一边加入新鲜元素,他早期说的大部分段子都是以前的老段子,揭瓦 醋点灯 梦中婚 托妻献子 八大改行 八扇屏等等,全都是一百多年老前辈的智慧,被老郭整理出来翻新的,老郭自然也就整理出一部分唱的小曲。老前辈们能留下那么多好段子,自然也会有很多的好小曲,这也成了老郭打击主流相声界最有力的武器,说学逗唱,你连唱都不会,好意思说自己是说相声的?

第三 非主流非德云社的相声小团体,这类小团体过得很是艰难,没有能力和精力去学习和整理,只能观众爱听什么我就演点什么,相声有新人里就很多这样的相声艺人,我看来更像脱口秀艺人,想学小曲没人教啊,自然也就不擅长。


完颜康康64140154


很简单,看看现在的二人转你就明白了!二人转个个有绝活,但一直不能成为主流,赵本山把二人转带上了大舞台。现在只要挂上赵本山徒弟就有饭吃,但是等这一代演员没了,下一代还有人练绝活吗?再下一代呢? 到时候可能主流二人转演员会说,二人转就是小品,要教育人。那些小曲小调都是窑曲,低俗庸俗。


懒虫宝宝2


以郭德纲为代表的非主流相声属于“说学逗唱派”,演员大多在剧场表演,说相声是吃饭的手艺,要求演员的基本功必须过硬,说学逗唱必须样样精通,因为愿意花钱买票听相声的观众,都是很喜欢相声的人,也很懂相声,对相声的要求自然很高,如果不拿出点真本事,观众就会觉得票买的不值,下次可能不会再来。

而以姜昆为代表的主流相声属于朗诵派,朗诵派大多在电视上表演,对基本功没什么要求,也不用对观众负责。只要有剧本,两个人对好词,把它背熟,就可以上台朗诵了。

“说学逗唱派”抬高了进入相声行业的门槛,杜绝了外行想进来浑水摸鱼的可能性,同时也让那些在相声行业滥竽充数的人无所遁形。而“朗诵派”则是降低了进入相声行业的门槛。只要你记性好,声音洪亮,找关系拜个师傅,就可以说相声。所以才有很多其他行业混不下去的人,转行进入相声行业,其中有厨子、泥工、交警、博士等。

如果要我说这两派哪个更好一些,我会选“朗诵派”。毕竟连相声大师侯耀文都夸过“朗诵派”,说他们相声朗诵的真好!


看海听风475


德云社是民间团体,他们靠自己的本事吃饭,当然是学的越多对他们越好了。德云社演员的登台标准是必须会50段以上的相声,要不然是没有资格上台表演的。可见是多么严格啊!


事实证明,学习小曲小调对他们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郭德纲老师演出结束后返场的《大实话》就属于小曲小调,现在已经成了郭老师的返场标配了。只要一唱这一段,观众都知道是真的结束了,已经成了郭老师演出的惯例了。

岳云鹏,张鹤伦,郭麒麟都有自己拿手的小曲小调,观众们也都喜欢听,这都得益于德云社的教学规定:就是每个新学员必须学习小曲小调。

最后说的是张云雷,张云雷的走红有小曲小调很大的功劳。张云雷的粉丝有七成以上是因为张云雷的唱功才粉他的吧。张云雷呢,小曲唱的真的是太好听了,一首《探清水河》被他唱的柔肠百转,绕梁三日呢!现在不会几首小曲都不敢说自己是小辫儿的粉丝啦。

可见,德云社的演员学习小曲小调是有一定道理的。这道理就是观众们爱听,衣食父母们爱听对他们来说就是硬道理。


相声迷老于


郭先生有句话说的很好,相声的门槛在外边,谁都可以进,但是往前走还是不往前走,就是你自己的事了,有的人进了门,不走了,但是落下个相声演员的名头。

小曲小调是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有雅有俗,因为群体不一样,那个时代,你听过哪个说相声的人是有钱之人?!

你所谓的主流相声演员,他们不是没有才,只是架的太高,反而放不下身段了,加之对于相声基本功不扎实,又没有一个好的态度,自然心里是没有底的。

小曲不是不愿意唱,是真不会啊。。。与其说自己不会丢人,不如像姜某人一样说自己是个说“新相声”的人哦。。。


倾听者MrStone


其实,这个问题还有另一个方面,就是时代。时代不同了。现如今,我们的所处的时代,我们的言论有了很大程度的自由。马老,侯老那代人经历过什么?任何人,只要经历过那些事多少都会有一些影响,最直接的反应大概就是,有些不符合当时环境下的小曲小调不适宜在教授给徒弟。可现如今,资讯如此发达,大家言论环境好很多,那些被遗落在历史尘埃里的小曲小调,也该找回来了。毕竟,流传这么久,肯定是有他独特的魅力。听相声,自古到今无非图一乐儿,只是,在特殊的环境下相声才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甚至变成了一种工具,一种宣传形式。如今我听相声就图听一乐儿,我就喜欢探清水河,照花台这样的小曲小调,听着得劲儿,美。无论是谁,只要让我笑了,那他的相声相对于我来说就是成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