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锡山为何能够在山西屹立四十年而不倒?

玄宇灵风

阎锡山(1883—1960),字百川,山西五台县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从1911—1949,主宰山西长达38年,成为山西名副其实的土皇帝。为什么阎锡山能屹立山西38年而不倒呢?

一、阎锡山为人老奸巨猾、善于见风使舵,又能顺势而为。

1911年辛亥革命时,阎锡山推翻了清朝在山西的统治,自己当上了山西的督军。当袁世凯强大时,阎锡山脱离国民党依附北洋政府,袁世凯称帝时,阎锡山更是不遗余力,袁世凯步入末路,又联合众人发电文声讨。袁世凯死后,段祺瑞执政,阎锡山唯段祺瑞马首是瞻。

二、善于治理地方:

阎锡山在军阀混战的民国期间,山西是全国各省治理最好的地区之一,号称民国期间的“模范省”。

1、阎锡山颁布了“六政三事”等良好的施政方针,建造水利工程、发展蚕桑业、植树、禁止鸦片、废除裹脚、剪发辫此为六政,而种棉花、造林、畜牧此为三事。使山西省无战乱、土匪,经济得到了很大的恢复,铁路不与外部接轨导致外部势力在此条件下想要进入山地多的山西难上加难,始终保存实力稳重发展

2、创办西北实业、挖矿、运输、炼钢、轧钢、枪炮制造都能完成,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晋绥军也因此成为少数,可以自给自足的地方武装。 3、注重教育!他明确规定“凡是山西的百姓,不论贫富贵贱,从七岁到十三岁,七年之内必须要上满四年学”,如果抗拒政府的教育政策,儿童父母将接受惩罚,并亲自下乡劝导民众送子弟上学,给家长做工作。要求各级官员利用各种机会在山西全省营造“上学的儿童可爱,,失学的儿童可惜”的舆论。

他还开办了山西国民师范,师范生学费、伙食、住宿、以及课本的费用都完全免费,都直接由阎锡山在他的军阀政府出钱资助。以培养自己的人才!

4、重视交通,修建南北同蒲铁道线和公路,实现“有事八小时到达”的战略计划!小铁路是德国作为贷款给了阎锡山的,阎锡山能把这条铁路用的这么好,连德国人都称赞!

三、拥有忠诚、善战的晋绥军:

晋绥军自阎锡山担任山西省大都督以来就已经建立。阎锡山培养提拔了一大批优秀的将领如傅作义、杨爱源、王靖国、赵承绶、孙楚、杨澄源、李生达、李服膺、鲁英麟等人。

1930年中原大战中,阎锡山和冯玉祥都被蒋介石打败,双双宣布下野,结果蒋介石能够吃得下冯玉祥的部队,却吃不下阎锡山的部队,,不得不使阎锡山再次出山,阎锡山靠着自己忠诚的军队,再次坐上了山西省土皇帝的宝座。

四、阎锡山有自己的特务组织,中统和军统都插不进山西,极为罕见!他手下的军长师长,每个人身边都有他安排的两个特务。有位大将曾委屈地说:“跟阎会长共事,一不要动他的权,二不要动他的钱,让你干甚就干甚,不让你干甚就不要干甚。”而其他军阀基本都被中统控制,其政治控制力根本与阎锡山无法相比!

五、阎锡山奉行“三不二要主义”的政策,即“不入党、不问外省事、不为个人权利用兵,要服从中央命令、要保卫地方治安”。后来阎锡山概括为“保境安民”,要求“与邻省联络,使能不为我患,或竟邻疆乐与合作,进而为我用,代我御侮”, 因此军阀混战之时,阎锡山多次拒绝参加,保障了山西多年太平。

1949年解放军解放太原之后,阎锡山逃到了台湾,阎锡山在山西的统治才宣告结束。


美丽青春您真痘

没有谁能够永远不倒,即使是投机倒把厉害如阎锡山者!

史论纵横对北洋时期的军阀根据他们的出身总结过他们的性格,比如土匪出身的张作霖,充满匪气;秀才出身的吴佩孚,骨气长存;而放债出身的阎锡山,真实投机倒把的好手!

关于,阎锡山为什么能够在山西屹立四十年而不倒,史论纵横认为有以下几点!

首先,阎锡山自己有一定的实力

阎锡山是最早期到日本留学,算是比较早接触到西方思想的人,从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回国后,逐步将山西新军的领导权掌握在同盟会会员手中,在辛亥革命之前,就以同盟会的身份在山西进行革命运动,在太原发动起义,和冯玉祥的滦州起义不同的是,阎锡山成功了,而冯玉祥失败了。

太原起义是阎锡山政治生涯的第一桶金,从此之后,阎锡山成为山西都督,主政山西一方,可以说,实力还是有的!

其次,阎锡山的政治投机倒把

辛亥革命成功后,袁世凯摇身一变成了民国的大总统,阎锡山自知实力不及袁世凯,于是开始拥护袁世凯,就这样,同盟会出身的阎锡山,不仅受到袁世凯的支持,孙中山也想拉拢,但是阎锡山选择了脱离国民党,跟当时实力较强的袁世凯混,后来袁世凯称帝,也依然决然的支持袁世凯。

袁世凯死后,段祺瑞执政,阎锡山开始讨好段祺瑞,在重大问题上唯段祺瑞马首是瞻,史论纵横认为,阎锡山、张作霖、段祺瑞其实都是亲日派的人,所以他们有合作的基础,在图谋中原不成,阎锡山选择保境安民,将山西与世隔绝。也使其能够一直主政山西。

最后,就是阎锡山的用人,全是山西人

前一阵子有一个冯玉祥的十三太保和阎锡山的十三太保谁更牛的问题里面,史论纵横已经分析了阎锡山用人准则,就是任人唯亲,唯山西人是亲。

阎锡山手下的十三太保中:杨爱源、王靖国、赵承绶,三人就是五台系,堪称核心或说心腹;孙楚、杨澄源、傅作义、李生达、李服膺、鲁英麟是山西人。十三太保中只有梁培璜、楚溪春、陈长捷、董英斌,这四人不是山西人。

在中原大战中,阎锡山和冯玉祥都被蒋介石打败,双双宣布下野,结果蒋介石能够吃得下冯玉祥的部队,却吃不下阎锡山的部队,正好赶上九一八事变,蒋介石只好让阎锡山东山再起。

这几个因素应该就是阎锡山一直能够不倒的原因吧!但是,方向错了,怎么做都是白费,最后还是被我军打跑!


史论纵横

首先阎锡山个人有能力这一点毋庸置疑,其次会站队,再者运气也挺好。


1.眼光与运气。

1883年阎锡山出生于山西五台县,受过私塾教育后来也是赴日留学大军的其中之一,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看官们对这个学校应该很熟悉吧),当时清政府各省都在操练新军,留学生中挑选协统训练新军,可以说是当时最快的仕途之路,

几个月后成为标统,之前还加入同盟会在随后的辛亥革命太远起义中起义军攻入城内,杀死山西巡抚陆钟琦,(这还高晓松家的外直系亲属)成立军政府,公推阎锡山为都督。从此开始了阎锡山长达四十年的“山西王”。不得不说阎锡山的眼光与运气都是有的。



2.阎锡山几次关键站队。

刚开始成为同盟会会员,领导太原起义,成为都督,然而南北议和之后在看到袁世凯的实力后又站在孙中山对立面,才彻底稳住了坐上了“山西王”的位置,后来拥将北伐,关系升温,之后恶化中原大战,战败下台,九一八以后为控制山西局势蒋只能让阎锡山上台,自此之后名义上一直站在蒋介石身旁,始终把握山西,崇信中庸之道,这也是最后在台湾能善终的原因。


3.大力发展山西,铁路不与外省接轨。

民国时期山西因煤炭资源丰富,加之阎锡山治理各个方面整顿山西银行不管是教育还是经济甚至民生都井井有条,山西实现了较大发展,成为民国的模范省,
铁路不与外部接轨导致外部势力在此条件下想要进入山地多的山西难上加难,就算是抗日战争期间也是斡旋于各个势力之间,不得不说阎锡山对山西的发展做出的贡献还是很大的,自此山西就成了阎锡山一人才能玩转的地方,始终保存实力稳重发展。


非官方历史

阎锡山之所以能统治山西三十八年,必有过人之处!



1、留学日本,见多识广,真不是土财主!

2、善于研究共产党先进的地方,也总结国民党失败的地方,从而提出自己的一套治理地方的理论!比如他提出“兵农合一”政策,就基本解决了兵源问题,同时他把出丁的家庭的农活派给其他农户,他还不出一分钱!没有一个军阀有这样的理论!



3、学习德国经验,注重基础教育!全省实现初小免费,把各村的庙都拿来做学校,给教员开高薪!

另外,他还开办了山西国民师范,以培养自己的人才!这所学校是半军事化的,完全免费,开办时间比黄埔军校都早,我党中徐向前、薄一波,程子华,王世英等一批高级将领均出自该校!徐向前的太极拳就是在这里学会的,并陪伴了他的一生!

哪个军阀舍得创办免费教育?

4、重视实业!创办西北实业,挖矿,运输,炼钢,轧钢,枪炮制造都能完成,是三大兵工厂之一!如果当时阎锡山没有兵工厂生产的枪炮子弹做支撑,太原会战怎么可以和日本人鏖战二个月,并歼敌三万多,击碎日寇三个月灭我中华的狂言!如果不是中央军丢掉娘子关,日寇怕是三个月都突不破内长城!

另外阎锡山兵工厂还生产大号手雷,杀伤力极强,对付坦克十分有效!在各个阶段的战争中都有不俗的表现!

假如每个军阀都敢和日本人碰一下的话,日寇还能那么猖狂吗?可惜了东北军那么多的飞机大炮,一枪没放就都跑了,真是给阎锡山提鞋都不配!



4、重视交通,修建南北同蒲铁道线和公路,实现“有事八小时到达”的战略计划!人们总对山西窄轨铁路取笑,那是不了解!小铁路是德国作为贷款给了阎锡山的,阎锡山能把这条铁路用的这么好,连德国人都称赞!

5、学习日本建军经验,聘请日本教官教授军事知识,并结合山西地理位置进行针对性练兵,晋绥军善守是出名的!比如守涿州,守大同和集宁,守忻州,守临汾、守运城,守太原都是很成功的,一度给我军造成很大被动!

6、有自己的特务组织,中统和军统都插不进山西,极为罕见!解放太原时阎锡山有13.5万人,最后只有1万人左右投降,其余基本打光,就是因为特务组织渗透到每个碉堡中,控制太严密了!而其他军阀基本都被中统控制,其政治控制力根本与阎锡山无法相比!

7、重视技术!从日本和德国请来技术顾问,利用自己有钢厂和水泥厂的优势,修了五千多座碉堡,给我军的进攻造成很大麻烦!其他军阀根本就没有条件建设钢筋水泥工事,根本不具备长期对峙的本钱!

8、信奉“存在就是真理”,善于投机,能把握机遇,变被动为主动!



9、有一批死党追随阎锡山!蒋介石常要求他的部下“不成功就成仁”,可很少见将的下属自杀的!可是太原城破时,就有以梁化之为首的一批死党就自杀了!这一点连将都佩服阎锡山!

阎锡山不是一般的军阀,他在思想上、组织上、军事上、教育上、经济建设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论和实践,民国的山西为全国的模范省,不夸张地说太原今天的基本工业基础就是阎锡山留下的!


茗茶泉水

阎锡山从辛亥革命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在各方面可谓是左右逢源。辛亥革命之时,跟随中国同盟会起义。袁世凯称帝之初积极劝进,袁世凯步入末路,又联合众人发电文声讨。




段祺瑞当台执政时,又宣布与国民党决裂。中原大战,又突然反蒋,但是眼看前途无望,又突然与蒋和好。

阎锡山不像一个政客,反而像一个商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决定。虽然在外面是一个“两面三刀”之人,但是对内山西可是“偏爱有加”。

阎锡山对于山西,用他自己的话说来是“保境安民”。即“与邻省联络,使能不为我患,或竟邻疆乐与合作,进而为我用,代我御侮”。因此军阀混战之时,阎锡山多次拒绝参加,保障了山西多年太平。



阎锡山作为山西土皇帝,在自己管辖范围内,积极推行各种有力措施,即“六政三事”。建造水利工程、发展蚕桑业、植树、禁止鸦片、废除裹脚、剪发辫此为六政,而种棉花、造林、畜牧此为三事。

在山西积极发挥民众的作用,他认为行政的根本在于村单位。因此提出很多村政改革措施,在内部推行儒家思想。

为了教化村民,他特别设立“村公所”一系列机构,专门教化吸毒、嫖娼、斗殴、赌博等不良人员。

为了维护山西的稳定,特别成立保卫团,对山西青壮年进行军事训练。因此有一段时间,山西相对周边省份特别稳定,吸引了周围河南,河北,山东,等地难民涌入山西。


阎锡山相对山西是一把大的保护伞,在当时各地军阀混战的情况下,山西还能获得模范省份的称号。可见阎锡山治理下的山西,确实是“百姓安康”。

我们中国民众就是只要给一口饭吃,就不愿意造反的存在。既然阎锡山管辖这么好,为什么不拥护他呢?


史之策

第一,为人老奸巨猾,很有头脑。能在中国的几大军阀混战中屹立不倒,并独掌山西政权,又在日寇的侵略和蒋介石中央军在夹缝中生存下来,是有很高明的权术和政治头脑。第二,善于见风使舵用,又能顺势而为。先是出国留洋日本,参加了同盟会,回国后又参加了反清起义活动。成为革命的先驱,同时也掌管了山西的大权。第三,有驾驭人的手段,使用了几个能人,如徐永昌、赵戴文等,还有13个高干,著名的说法是,一个老汉哄的13个高干。第四,治理有方,善于经营。在民国时期,在阎锡山的治理下,经济发展良好,成为当时的模范省,还特别重视山西的教育。第五,有一套生存的理论和治理的理论。生存理论:存在即是真理。在三个鸡蛋上跳舞,哪个也不能踩破。经营理论:兵农合一好。统治理论:三自传训等等。正因为有以上几条原因,所以阎锡山能统治山西几十年而不倒。


李渝泉1

阎锡山治晋四十余年,建树颇多。人称土皇帝,皇帝好当,土字难当。阎从辛亥举事到败走台湾,四十年间与袁世凯,蒋介石,共产党,日本人打交道,政治手段高明,处事圆滑,三个鸡蛋上舞蹈,不是等闲之辈。其次,晋人治晋,也是阎的方略之一,五台有句俗话,早上说会五台话,晚上就把洋刀挎,说得就是阎时期的情形。阎身边聚集很多山西籍的文武人才,如贾景德,赵承绶,梁化之等。再次,阎治晋注重工农业生产,教化于民,比如修窄轨铁路,修公路,办学,禁烟,放脚,建立自已的军工企业,在当时乱世之秋,还是走在全国先列的。最后是治军,建立起了一支效忠自已的地方武装力量,做到自给自足。民间有种说法,认为对山西感情最深是前有阎锡山,后有胡富国。


罔殆居

有人曾说:“要了解中国,就要先明白山西,要明白山西人,必须搞懂阎锡山。”

庚子赔款后,很多中国人到国外留学,意图师夷之长, 以救中华。阎锡山也跑到日本留学,期间他还加入了同盟会。日本的同盟会不简单,共有28条好汉,成员很多大名鼎鼎。有蔡锷、唐继尧、李烈钧,当然也少不了阎锡山。在日本镀金成功的阎锡山1909年回国,在清政府担任标统一职。

1911年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同年阎锡山也准备在太原发动起义。起义当晚,阎锡山躲在大校场的树林里,以观成败,看到事情顺利,他就不慌不忙出来摘桃子。孙中山很赏识他,多次要求袁世凯任命阎锡山为山西都督,甚至用议和破裂威胁袁世凯。

当上都督的阎锡山,治理山西还是不错的,他办学校,修铁路,发展经济,扩编军队,提倡新风气。

阎锡山这个人很注重乡情。他一位远亲到山西粮食局工作,有人给他反映这人能力不行,不懂粮食。阎锡山说:“那他会吃粮食吗?会吃就行。”山西笑传:“会说五台话,就把洋刀挎。”


然而阎锡山外表圆滑,内心凶狠。他的一个手下叫李生达,因为打算背叛他,全家被阎锡山处死,用来震慑其他人。他手下的军长师长,每个人身边都有他安排的两个特务。有位大将曾委屈地说:“跟阎会长共事,一不要动他的权,二不要动他的钱,让你干甚就干甚,不让你干甚就不要干甚。”

对阎锡山来说,他也没什么野心,只要不动他的山西,就不会侵犯他的红线。所以他多次与蒋介石发生冲突,甚至打过中原大战,最后蒋介石对他,也没有像对冯玉祥那样赶尽杀绝。

抗战前,红军、蒋介石、日本人都想拉拢他,他是谁都不得罪,还自嘲自己是在三颗鸡蛋上跳舞,谁都不能得罪。抗战爆发后,阎锡山表现出民族大义的一面。他担任中国第二战区司令长官,指挥了太原会战。太原会战是中日军队在华北战场的第一次大会战,战役中阎锡山与八路军紧密合作,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娘子关战役、太原保卫战等战役,共计歼敌3万多人。虽然最后太原会战失利,仍然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阎锡山注重家教,经常写些出事哲学给后代。学问与事功,家道与世道,皆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故人生不可一时不努力前进。

关系利害事勿骑墙;关系是非事勿含混。

看清楚对面,才可向前行;了解了周围,始能在中间站。

抗战胜利后,阎锡山开始反共,但很快就被共产党赶出山西。1949年他跟随蒋介石逃到台湾。手下人问他,去了台湾怎么办,他说:“儿要亲生,土要深耕,存在第一。”

想必,这就是阎锡山四十年山西不倒翁的原因吧。


沧海历史春秋

阎锡山:(1883—1960),字百川,山西五台县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从1911—1949,主宰山西长达38年,成为山西名副其实的土皇帝。

阎锡山之所以在山西统治38年不倒,在于他处事比较圆滑,采用中庸之道,在各方势力中周旋,从而获取利益的最大化。

1911年辛亥革命时,阎锡山推翻了清朝在山西的统治,自己当上了山西的督军。当袁世凯强大时,阎锡山就宣布脱离国民党,依附北洋政府,袁世凯称帝时,阎锡山更是不遗余力。袁世凯死后执掌北京的是段祺瑞,阎锡山又依附段祺瑞。护法运动时,阎锡山还派了一个混成旅入湖南作战,结果全军覆没。经过这两次失败的教训后,阎锡山奉行“三不二要主义”的政策,即“不入党、不问外省事、不为个人权利用兵,要服从中央命令、要保卫地方治安”。后来阎锡山概括为“保境安民”,要求“与邻省联络,使能不为我患,或竟邻疆乐与合作,进而为我用,代我御侮”。北伐战争的时候,阎锡山在山西观望,当孙传芳失败的时候,阎锡山将五色旗改为青天白日旗,宣布对奉系军阀作战。阎锡山的晋绥军对奉军作战并不积极,但在战略上牵制了奉军。

抗战胜利后,阎锡山收编了一些日军为自己卖力。一直到49年,解放军解放太原之后,阎锡山逃到了台湾,阎锡山在山西的统治才宣告结束。


历史军魂

准确的说,阎锡山统治山西的时间为38年。从1912年辛亥革命,阎锡山参与领导山西起义,担任山西大都督以来,一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阎锡山始终统治着山西,是民国期间著名的“不倒翁”、“土皇帝”。为什么阎锡山能屹立山西38年而不倒呢。


第一,善于治理地方。阎锡山在军阀混战的民国期间,是全国各省治理最好的地区之一。号称民国期间的“模范省”。阎锡山颁布了“三政六策”等良好的施政方针,使山西省无战乱、土匪,经济得到了很大的恢复,同时山西省也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新建了如太原兵工厂等在内的重工业。阎锡山的晋绥军也因此成为少数,可以自给自足的地方武装。

第二,拥有一支忠诚度很高,战斗力也不差的晋绥军。晋绥军自阎锡山担任山西省大都督以来,就已经建立。阎锡山培养提拔了一大批优秀的将领如傅作义、赵承寿等人。

对于军阀来说,有兵才是草头王,他的军队是保证自己利益和获取更大利益的最根本保障。因此,阎锡山始终牢牢掌控着他的起家根本,晋绥军。

1930年,中原大战,新四大军阀混战,阎锡山兵败下野,逃往大连旅顺。但晋绥军的主力仍在,将领依然忠诚于阎锡山。蒋介石百般拉拢,依然未能成功,不得不使阎锡山再次出山,阎锡山靠着自己忠诚的军队,再次坐上了山西省土皇帝的宝座。


第三,阎锡山圆滑灵活的政治手腕。阎锡山号称自己“在三个鸡蛋上跳舞”,周旋于日本人,GC党和国民党之间。左右逢源,始终屹立不倒。同时阎锡山从不与人红脸,也不与人正面起冲突。因此阎锡山是少数国民党将领中,败退台湾后未被蒋介石清算,得以善终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