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的山西運城,很多古建還在,日本人正在看大戲!

20世紀30年代,日本侵略者為吞併中國,派出大量情報人員以探險和學者的名義,拍攝大量中國各地的人文地理照片,其中很多場景今天已經消失,這對我們研究中國歷史有著很高的史料價值。

民國時期的山西運城,很多古建還在,日本人正在看大戲!
運城歷史悠久,因境內鹽池產鹽,成為鹽運之城而得名,古稱河東,中國第一個朝代夏朝便建都於此,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舜耕歷山,禹鑿龍門,后稷稼穡,嫘祖養蠶,黃帝戰蚩尤這些傳說都發生在這裡,也是張儀、荀子、廉頗、關羽、薛仁貴、王勃、王之渙、王維、楊玉環、柳宗元、呂洞賓、司馬光、關漢卿的故鄉。
民國時期的山西運城,很多古建還在,日本人正在看大戲!
運城鹽池,因造山運動導致中條山北麓斷裂而成,鹽的開採歷史從舜帝時期開始,已有4千年之久。
民國時期的山西運城,很多古建還在,日本人正在看大戲!
正在鹽池中勞作的鹽工,他們將鹽水舀入高處的鹽田中,待日光暴曬後形成鹽粒,旁邊一身著長袍之人好像在監工。
民國時期的山西運城,很多古建還在,日本人正在看大戲!
民國時期的山西運城,很多古建還在,日本人正在看大戲!
運城的城樓門,層層疊疊的飛簷樓閣,氣度非凡,樓中還掛有一條橫幅:慶祝興亞新政。明顯的帶有日本侵略者的色彩,圖中只有城門內幾人行走。
民國時期的山西運城,很多古建還在,日本人正在看大戲!
直通城樓的運城街道,圖為1938年3月運城被日軍攻佔,此時的商鋪都掛著日本膏藥旗,走在路上的人們垂頭喪氣,一片凋敝之景。
民國時期的山西運城,很多古建還在,日本人正在看大戲!
安邑縣城,一座石牌坊橫跨路中,右側一座高塔已不完整,安邑是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的都城,歷史積澱極其深厚。
民國時期的山西運城,很多古建還在,日本人正在看大戲!
安邑城內,春秋戰國時期的魏國最早的都城,就建在這裡,片中的牌樓與閣樓,與街道中深深的車轍印,不知見證了多少代的風雲變幻,行人、小販,忙著各自的營生,倒也顯得熱鬧幾分。
民國時期的山西運城,很多古建還在,日本人正在看大戲!
運城鹽池的池神廟,建於唐代宗時公元777年,因有靈蹟而建,池神亦被賜封為“靈慶公”,此廟坐北朝南,背山面水,千百年來歷代香火興旺,
民國時期的山西運城,很多古建還在,日本人正在看大戲!
池神殿內的中庭,在唐朝初建之後,歷代多有增改建,到清朝時為鼎盛,廟內建築古意盎然,柏樹之粗足見樹齡悠長。
民國時期的山西運城,很多古建還在,日本人正在看大戲!
舜帝彈琴的遺址,相傳舜帝曾巡視鹽池,觀看鹽民勞作,特地撫琴而歌,這邊是舜帝詠南風的由來,歌的內容為: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
民國時期的山西運城,很多古建還在,日本人正在看大戲!
新絳縣的城門,前面是一座高大雄偉的牌坊,春秋時期的晉文公在此定都。
民國時期的山西運城,很多古建還在,日本人正在看大戲!
新絳縣城內的一座古塔,如今的龍興塔。
民國時期的山西運城,很多古建還在,日本人正在看大戲!
運城城內的一處集市廣場,有幾個日本鬼子也混雜在人群中,篷子上還懸掛著各國國旗。
民國時期的山西運城,很多古建還在,日本人正在看大戲!
農曆六月時分,在運城池神廟舉行大祭活動,臺上是北京的梨園戲班正在演戲,各地百姓雲集,祈福之餘也順道觀戲。
民國時期的山西運城,很多古建還在,日本人正在看大戲!
池神廟大祭期間,商販也在高臺上做起了買賣,人來人往,很是熱鬧,遠處眺望,中條山下,鹽田如雪,風光宜人。
民國時期的山西運城,很多古建還在,日本人正在看大戲!
池神廟大祭期間,廟內人潮湧動,兩旁商販搭起帳篷,抓住機會進行售賣。
民國時期的山西運城,很多古建還在,日本人正在看大戲!
遠望運城郊外,中條山下,沃野之中,麥田青青,穗波在風中盪漾。
民國時期的山西運城,很多古建還在,日本人正在看大戲!
解縣是關羽的故里,建於此處的關帝廟被尊為中國武廟之祖,始建於隋開皇的公元589年,歷代均有重建,建國前歷經戰火,多處皆有損壞。圖中是舉辦關帝廟大祭典期間的景象,很刺眼的是一排日本鬼子坐在廟前,又是一段日寇侵華的歷史見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