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天!央行终于重启逆回购操作 是不是不降准了?

10天!15天!27天!35天!

整个金融市场都在默默数着一个数字,那就是央行暂停逆回购的天数。

央行逆回购对于金融市场而言,非常重要,因为逆回购就是央行向市场投放货币的最快捷最基础的渠道,暂停逆回购可能引发市场担忧。

我们来设想一下,央行超过1个月都不向市场上投放流动性,说明了什么?

金融市场是预期主导的,各个机构和投资者判断不一,有人认为是央行开始收紧货币了,有人认为市场上流动性比较充裕,不用投放了,还有人认为,降息降准一触即发。

总归,这都是市场的猜测,最终的答案,还是要来临的。

央行公告称,17日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600亿元逆回购操作,期限7天,利率2.55%。因当日无央行逆回购或MLF等到期,全部实现净投放。

这是10月26日以来,央行首次开展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严格地说,这也是10月26日以来央行首次通过公开市场渠道实施流动性净投放。

央行这次逆回购操作,终于打破了近40天货币市场的沉寂,也创造了最长时间无逆回购纪录,更为重要的是,这次重启逆回购,打破了整个金融市场的猜测预期,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央行并没有收紧货币,也并不是市场不差钱,而是仍然要维持“松紧适度”。

这之前,央行“收紧货币”的猜测引发了不少投资者出现恐慌情绪,因为楼市和股市这些资产价格毕竟是货币推出来的,收紧货币就意味着“釜底抽薪”,楼市寒冬会更久,股市调整也可能仍会持续。

但这波逆回购操作,证伪这这种看法,同样被证伪的,就是央行要“大幅放水”。

在当天公开市场业务交易公告中,央行阐述了此次逆回购操作的动机。央行称此举是“为对冲税期、政府债券发行缴款和金融机构缴存法定存款准备金等因素的影响,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

通过这段央行自己说的话,不难看出,这波逆回购操作,真的是为了应对市场对于流动性的迫切需求才下发的。

36天!央行终于重启逆回购操作 是不是不降准了?

从对冲税期角度看,由于年底是税期高峰,税期因素对流动性影响很大,需求很强,所以投放货币是必要的。另外,上周五财政部发行的两只国债于17日缴款,缴款量合计580亿元。政府债券发行缴款是资金从金融机构流向央行(央行经理国库)的过程,因此会造成基础货币回笼。同时,15日是中旬例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缴退款日,同样因节假日因素,顺延至17日进行。考虑到年底银行揽储,致缴准基数扩大,金融机构需补缴法定准备金。

流动性需求很大,短期如果不启动逆回购投放货币,就真的会让金融市场“钱很紧”,那不是央行想看到的。

央行同样强调了一个关键词,表明了货币政策的态度,那就是“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既然是合理充裕,那么就不是放松银根。

我们再观察发现,本次央行逆回购操作以7天为期限,而不是一般的14天期,属于典型的短期流动性投放,纯属满足超短期流动性需求,这就不能称之为“放松银根”。

整体来说,央行这次逆回购操作,来得及时,不但向市场注入了超短期流动性,也打消了金融市场各方的猜测不确定预期,重新强调了“松紧适度”,“流动性合理充裕”,既不收紧又不放松的政策方向。

进一步说,现在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收紧货币是不可能的,刺激经济是需要偏宽松的货币政策发挥作用,而美联储将在当地时间12月18日至19日举行12月份的议息会议。从近期公布的数据来看,目前美国经济依然处于较好复苏周期,经济基本面和就业通胀数据支撑美联储继续加息,因此市场普遍预计此次加息是大概率事件。

美联储加息如果没有太大悬念,那么就意味着美元可能继续维持强势,随着中美利率进一步靠近,人民币贬值压力也会增大,而目前人民币处于6.8-6.9关口,离7的心理关口很近,那么,放松银根刺激经济就成为不太现实的事情。“流动性合理充裕”,“松紧适度”也是适应当前形势的必然要求。

美联储12月加息之后,明年全球金融市场对美联储加息预期降低,认为加息次数可能大幅减少,这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好的环境,美元指数可能见顶下跌,人民币也不会有太大压力,所以等待12月美联储加息影响逐步消化后,央行货币政策空间仍然不小,降准仍然是概率很高的事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