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帝的秦始皇真的是暴君嗎?

性感雷神在線錘人


秦始皇怎麼是暴君?說始皇帝是暴君的依據無非一個“焚書坑儒”,除此還有哪些言之鑿鑿的史實與證據?

焚書坑儒一事,並非一個單獨的文化事件,而是一個政治事件。中央集權的郡縣制新立,六國逃亡貴族無日不想復辟,能起到“復國”的思想旗幟就是恢復“周禮王道”國家的儒家士子。而秦國以法治強國立國,極少重用儒家士子,分封制不再,“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儒家士子失去了衣食之所與寄身之處,故儒家學說為流亡世族的復辟造勢宣傳,用意也就明顯了。而焚書坑儒事實所坑殺的不完全是儒生,更多的是方士。焚書雖限令民間藏書上交集中焚燬,但經史子集在官方還是有極大保留,並非完全銷燬。

再說殺人一事,秦滅六國,秦軍極少屠城,對六國國君與貴族並未大肆屠殺,鮮少有殺戮史事。對功臣官吏並無殘害行徑。至於盤整華夏,徵發民力徭役,確實有浪用民力之實,但依秦法,服徭役者一是罪犯,二是戰俘,三是義務平民。秦始皇要真是殘暴之君,必然會有大的死亡數據。後面項羽坑殺秦軍,火燒關中,比秦始皇則殘暴多了。

綜而論之,說秦始皇是暴君,不過是謾罵之詞,經不起推理。果真秦始皇是殘暴之君,一班經世之才能與殘暴之人同心協力?至於儒家為什麼要攻擊秦始皇,不過是動了儒家的利益取消了士子的特權而已。


xfy2018


秦始皇嬴政,滅六國,統天下,開帝制,北擊匈奴,南征百越,完成華夏大統一的鐵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帝王之一。

秦始皇嬴政在其執政期間也做過許多錯事。



早年間始皇帝下達的“焚書坑儒”詔令,給當時的讀書人帶來了巨大災難,還使得先秦的很多有價值的文化典籍毀於一旦,對中華文化的傳承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為阻擊匈奴越過邊界修萬里長城,出發點雖好,但使得黎民百姓遭受繁重的傜役,苦不堪言。

尤其是到了晚年,痴迷於長生不老,苛政虐民,扼殺民智,動搖了秦朝統治的根基,使得秦末農民大起義,各地諸侯也紛紛組成反秦義軍,秦朝走向了滅亡。

縱觀秦始皇的一生,是一位富有傳奇色彩的劃時代人物,開創了第一個大統一王朝,把中國推向大統一時代,被譽為“千古一帝”。

功過分開說,從秦始皇后期的苛政行為,對天下百姓造成的痛苦來看,秦始皇嬴政也算得上一位暴君。


仇復者聯盟


何為暴君?



焚書坑儒、修建長城、徭役太重,不恤民情?這就能說明秦始皇是暴君嗎?和秦始皇所取得的功績來比,這些又算得了什麼!我們定位歷史人物,不能過於片面,要站在歷史的角度,客觀的看待問題。




首先歷史是後人寫的,秦始皇要統一六國,必然會血流成河。相較於中國的大一統的歷史意義,殺人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只能說小之又小了。戰爭哪有不死人的。

其次,在諸國攻伐混亂的年代,即使是統一了,也會有很多暴亂分子,那麼就需要嚴厲的刑法約束,正所謂亂世當用重典!

再者,一統之後,各國不同的東西很多,例如文字、貨幣,文化等等,在施行政策之時,面對不同的聲音,那改如何?

最後,修建長城的目地是什麼,抵禦匈奴,防範外敵,鞏固政權,那麼在這種大局之下,徵集勞役也是無可厚非的。


智帝輝煌


秦始皇帝不是暴君是什麼?還能是明君聖主?

不扣帽子,咱們說一說秦始皇帝為什麼是“暴君”。簡明扼要的說,秦始皇帝本身性格是不是殘暴嗜血,你我都不知道。但是他是暴秦的最高統治者,又把秦朝的暴政推廣到整個諸夏四夷,你還能說他不是暴君?

日劇《秦始皇帝》劇照

先解釋下秦國的那一套為何被指為“暴政”。在戰國之初真正具有統一的實力之前,魏國、楚國、齊國、趙國都曾先後開疆闢土,但往往是在霸業垂成之際就因為貪多嚼不爛或是分配不公而被群毆或是內訌打斷了進程。而就在關東六國不斷地發生爭奪和內訌的同時,秦國則悶聲發大財的完成了自身的基本盤——完整的建設了以關中地區為本陣的防禦體系,使秦國成為了四塞之國。而秦孝公、商鞅又以三晉之學為理論依據,建立了一個以君王(宗室貴戚)、官僚(本土的各級官吏和遊士)為上層建築、以“二十等爵”為遊戲規則、以“官田”、“刑徒”為經濟基礎的威權主義國家,這時的秦國在形式上類似後來日本的明治朝廷。

到了秦昭襄王時秦國已經站穩,有了歲歲出兵的資本,此時一統天下就只是個時間問題了。而到了秦始皇帝這一代,按照漢朝初年的觀點,已經是“奮六世之餘烈”。也就是說秦始皇帝一統江山的偉業,很重要的原因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裡耶秦簡,詳細的記錄了“一個刑徒的誕生”。

等到秦國升級為秦朝之後,這一套政治經濟模式就在全國鋪開了。此時以秦始皇帝為代表王室貴戚們的每日計劃著“星辰大海”的“傳至萬世而為君”;那些以“一日身死,子孫累世絜駕”為奮鬥目標的官僚們繼續“歲月靜好”的製造刑徒。誰都覺得“大秦帝國”的一切都又“腹黑”又“厲害”——除了已經佔了總人口四分之一的刑徒們。

而此時的秦始皇帝可能還覺得不夠。於是一方面把財政大權收歸少府(直屬於皇帝的“宮中”,類似大明朝的司禮監、大清朝的內務府),另一方面大肆製造刑徒。因為刑徒越多,給朝廷幹活兒的廉價勞動力也就越多,這樣朝廷對於社會的管控優勢也就會越來越大,而“萬世為君”的設計也就不是什麼天方夜譚了。

於是我們看看各種出土的秦簡的記錄——每年刑徒(隸臣妾)的人數以百分之三的速度增長,而刑徒不僅死亡率高(將近五分之一),而且還跟家庭成分一樣,是“世襲”的。在秦統一中國之前,這些刑徒還有些“立功-拜爵-贖刑”的假希望,但隨著“六合之內 ,皇帝之土, 西涉流沙, 南盡北戶, 東有東海 ,北過大夏,人跡所至 ,無不臣者”。這些刑徒們逆襲的希望其實就等於歸零了。

這就是秦始皇帝的殘暴。

秦始皇陵旁邊出土的遺骸復原,據信是秦始皇帝的兒子和女兒,都是被秦二世用殘忍的酷刑折磨而死的。所有想擁有利維坦的統治者們都應該記住,這種吞天巨獸最後一定會吞噬它的擁有者。


陳大舍


秦始皇不是暴君,是一個有能力、有作為的皇帝,而且是一個具有一定先進性的古代皇帝,他做的一切時至今日都有著現實主義的意義與令人標榜的社會價值。


中國幾千年的歷史就是這麼爭吵而來,秦始皇以其卓越超群的能力,奮六世之餘烈,或者說奮起私智,把六國吞併,成一大統,使一個四分五裂的戰國無序的中國歸於一統,廢分封、行郡縣,書同文、車同軌(當然他也挖驪山、建驪宮),度量衡以利民,修長城以國安。當他的作為剛剛開始的時候原六國的方士們用邪惡的意識來誹謗秦國的統一大業,秦始皇乃焚六國詩書,坑這些方士,他建立大一統的大朝他必須統一思想,手段凌厲,這些巨大的動作能在十來年的時間完成可以說秦始皇的手段確實是非常決絕而又堅決任性,不然他的奮六世之餘烈加之他的政治抱負實現不了,他必須忘我奮鬥才是。


另一方面,暴君的名號首先是在原滅亡的六國人中唱響,確切的是六國的貴胄,尤其是楚國人,對秦國恨之入骨:“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抱著這樣的對秦國以及秦始皇的仇恨,他們喊出天下苦秦久也好,趙政是暴君也罷,都不以為然,他們想復活原六國,享受貴族的體統,貴戚的榮華,當然,這裡面亦有庶民百姓的疾苦與忍耐。

當今天看到的百代猶行秦政法,郡縣制仍然是有著它的強勁的生命力;當看到大一統的中華民族仍然是大版圖的世界一極;當看到巍峨壯觀的長城猶如巡天飛龍一般橫臥在中華大地上的時候,你能不想到二千多年前的作為非凡的秦始皇,或者乾脆把千古一帝的桂冠給他戴上,他做的都是實事,也可以說是中國的功業,中國可標榜的名片。


楊柳青青春之聲


確切說,秦始皇的確不是暴君。

秦皇祖籍甘肅,生於河北。

秦發源地甘肅,陝西不過是當年東出最先征服的地方。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秦皇見多識廣,自幼接觸過遠優於其他國君的良好教育。

人以類聚,也為秦皇今後聚集一大批智謀之士埋下伏筆。

真正所謂秦皇暴政,不過是他的手下而已。

其中,最著名的有兩個人:

一、趙高。

“指鹿為馬”,罪魁禍首。

害死秦皇與扶蘇,扶持胡亥上位。

二、白起。

秦王仁厚,講究不戰而屈人之兵。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

秦王滅六國,靠的是割地,真正攻城的有幾個?

人屠白起敗壞秦王名聲,直接被秦王賜死。


用戶67724358697


罵他是暴君,可他在位37年去沒有妄殺一位將軍大臣。

斥他嚴刑峻法,可他卻制定了歷史上第一部保護人犯權利的法律。

荊軻刺秦,可秦軍攻下燕國時卻從未屠城。

滅了六國仍保王公貴族性命,自己卻在身後被他們夷了三族。

太史公騙了我們,歷史總是由勝利者書寫的。

秦律嚴密動則觸法?可實際上,文明的進步伴隨的是法律的完善。

遲到砍頭?出土竹簡上顯示的僅僅是罰款。

修阿房,築長城,勞民傷財?2006年,科學家發現,所謂耗費人力物力的阿房宮並沒有建成,只有一個地基而已。十萬里長城並非其一人所建,秦、漢、明三朝一共建了一萬里而已。

焚書坑儒?據專家研究,焚的是巫術,坑的是術士。秦始皇在位期間,曾受徐福蠱惑,重金尋求長生不老藥,後徐福第二次尋求未果,再一回向始皇帝索要大量財物。始皇發現被騙,徹查此事,於是坑殺了與之相關的四百名術士。

儒生恣意詆譭,將坑殺術士改成了坑儒。

秦始皇改革,興建水利,統一度量衡,制定律法,統一文子貨幣。

但凡改革,總有反對的聲音。

孔孟門生信奉仁政,以禮、德治天下。而始皇帝信奉以法治天下。在那幫儒生眼中,法律就是殘暴……,秦始皇改革逆天而行,於是四處宣揚始皇帝暴君,行暴政。

秦朝滅亡後,到了西漢,儒生一直把秦當做負面教材,不斷抹黑始皇。可正是這位暴君,在位期間殺人不超一千個,統一六國沒有殘害過一個王公貴族,沒有枉殺一位將軍大臣。通過考察發現,那時秦朝國富民強,甚至有人歌頌他興建水利。

筆掌握在倖存者的手裡,但我想,或許真實的嬴政是個仁君吧。


聃城府


從文化的角度來看,他焚書坑儒,絕對是暴君; 從建築的角度來說,他建阿房宮、連綴長城,勞民傷財,算半個暴君; 從統一的角度來說,他掃清留合,盪滌八荒,統一全中國,不算暴君。



秦始皇的第一大功績,是“消滅六國,統一中國”。如一位歷史循環論者看此話,就會“話說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秦始皇消滅了一箇舊時代,開啟了一個新時代。



不僅如此,還會說:秦始皇又“廢封建,置郡縣”;繼續開疆拓土,為後代的帝王樹立了“天子經略,諸侯正封”的好榜樣。三代時的所有國家的制度都很落後,而且疆域從未統一。就其制度而言,當時的大小國家都是由原始社會末期的氏族、部落演化而來,依託於血緣宗法,建立其政治制度。夏、商、週三個王朝原為三個大國,文化比較發展。



夏時諸侯,號稱萬國,至商而有三千,至周而有八百,至春秋,存者僅百餘國。春秋與戰國是社會轉型時期,戰爭之多,惡性循環。每逢大會戰,雙方出兵都以十萬計。“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爭城以戰,殺人盈城。”



事實說明,這個舊時代已經走到了盡頭。秦始皇所創新制,可以說比較徹底地消除了舊的宗法制的羈絆和模式,從當時的政治和社會的實際需要出發,創建了一套系統完整的國家制度。


鈍拙緣己G


秦始皇暴君論這種觀點一直以來都那麼有市場。那麼這個市場到底是怎麼來的呢?



正所謂空穴來風,未必無因。

秦始皇被傳為暴君,很大程度上與秦朝被稱為暴秦有關,畢竟國家是暴虐之國,其君主一定是暴虐之君咯。

可這種論斷是真的麼?

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完成了從分封建制朝中央集權轉變的諸侯國,秦國可以說在戰國時代,變法最為徹底,也是效果最為明顯的國家。

而變法的的理論支持來源於法家,以律法建立國家公信力,從而使得秦國變成了一個有功則賞、違法必究的國度。但彼時六國平民和貴族之間依然還存在巨大的鴻溝,如果完全以法度來治理國家,貴族的特權利益必定受到侵害,他們眼中的賤民將在律法之下享有一定的權利,這是他們所不能容忍的,所以諸國貴族都是極端反對這種對他們有害的法制社會。



秦滅六國以後,推行秦國制度於天下,而這種制度可是在秦國實踐了百年才大成的。六國之中,雖然好幾個國家的大貴族被一網打盡,但還是有好多漏網之魚。你看楚國大貴族項羽他們家不就好好的麼。

這些個漏網之魚,一方面確實心裡也有點恢復故國的念頭,但一方面也無法忍受這種法制森嚴,剝奪了貴族特權的生活。原本有田有地有特權的生活,普通老百姓要指著他們過日子,現在一堆律法自己也被管了進去,也就難免私下裡抱怨人家秦是“暴秦”咯。

而在兩千年前的中國,掌握知識的權力掌握在貴族手裡,掌握了知識,就等於掌握瞭解釋天下種種的話語權。而秦一統天下,但卻並沒有那麼多的秦吏來管理六國之地,往往幾十個官吏就要治理一郡之地,缺乏真正系統學習過秦律的官員,使得地方政府行政依然要依靠六國地方大族。在這種情況下,心裡本身就不滿的大族們,在地方上就很容易去曲解律法的本意,從而造成上下對立的情形。



加上秦一統以後,大工程,大項目,大都督軍事行動貫穿了整個秦朝的15年而未停歇,人民難免感受日子越過越苦了,所以很容易就能受到鼓動造反了。

秦律其實並不算得上暴虐,像陳勝吳廣所說:“失期,法皆斬”,這種鼓動人民造反的言論明顯就是欺負法盲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據睡虎地出土秦簡記載:

失期三日到五日,誶(斥責、詰問)六日到一旬,貲一盾;(貲是罰財物的意思,盾是計量單位)過旬,背一甲。(甲也是計量段位)

通篇並未提及失期就要殺頭,逾期15天以上也沒有說殺頭,可見距離殺頭邪惡懲罰還有相當大的距離的,而關於下雨這個特殊情況,也有記錄:“雨水,除興。”意思就是遇到下雨天,免除勞役。

以上可知,秦律並沒有想象中的那般暴虐,只是因為天下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是文盲法盲,而另外的那些人卻是秦律下失去利益的人,故而才會以曲解律法的形式來動搖天下而已。

秦始皇是不是暴君,那就見仁見智了。


緣説


縱觀中國古代歷史,朝代更迭,在滾滾向前的歷史洪流中,不論經過多少個王朝,都繞不過一個人,那就是秦始皇。

秦始皇(前259年農曆十二月初三—前210年),名嬴政,或稱祖龍,秦莊襄王之子。13歲時登王位,22歲時,在故都雍城舉行了國君成人加冕儀式,開始“親理朝政”,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也是中國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在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39歲時完成了統一中國大業,建立起一個以漢族為主體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強大國家——秦朝,並奠定中國本土的疆域。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叱吒風雲富有傳奇色彩的劃時代人物,後人對他的評價也褒貶不一。西漢初年著名政論家賈誼評價秦始皇說:“秦王懷貪鄙之心,行自奮之志,不信功臣,不親士民,廢王道而立私愛,焚文書而酷刑法,先詐力而後仁義,以暴虐為天下始。”

而於我們而言,對秦始皇的瞭解大多來源於影視劇和課本,認為他是暴君,說他焚書坑儒,暴虐之類的,但是,秦始皇真的是暴君嗎?

我們先說一下暴君的字面意思,暴君指專制無道的君主,殘酷地或野蠻地行使專制權力的統治者。

我們再說說秦始皇,秦始皇本身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稱皇帝的君主,他在“親理朝政”之後,使得秦國從公元前230年起,到滅齊時止,耗時10年陸續兼併了六國,繼而於公元前219年開始"秦攻百越之戰"平定南方百越,從此完成統一大業。

秦始皇滅六國後,統一中國,開創帝制,統一了度量衡和貨幣,統一了文字,極大的促進了民族的融合與統一。並命在燕、趙、秦長城基礎上,修築了西起臨洮(甘肅岷縣),東到遼東的萬里長城,以北抗匈奴。

但是,沒有絕對完美的人,這句話同樣適用於皇帝,秦始皇曾下令“焚書坑儒”,這也是後世評價他是暴君的一個重要原因,秦始皇統一天下後,為了完善國家政治體制,採用李斯為首的法家作為治國理念,這一改革遭到了當時儒生和遊士的反對,一些儒生看不過去,就引用古代聖賢的言論批評時政,反對改革,搞得秦始皇大怒,於是下令焚燒儒家典籍,包括《秦記》以外的列國史記,這便是焚書。但是,“坑儒”一說,也並非說是坑殺的儒生,而是“術士”,秦始皇晚年痴迷於長生不老之術,於是任用盧生和侯生,讓他們幫助始皇求取仙藥,二人自知求取仙藥不可能,便攜款潛逃了,秦始皇知道後大怒,把京城所有的術士都抓來,給埋了。

所以,焚書坑儒並不是字面意思,要滅掉儒學什麼的,而且,毛主席也曾寫了一首詩,名曰《七律·讀〈封建論〉呈郭老》,該詩的內容是這樣的,“勸君少罵秦始皇,焚坑事件要商量。祖龍魂死業猶在,孔學名高實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讀唐人封建論,莫從子厚返文王。”

而且,秦始皇在統一六國時,未有過大屠殺。在統一六國的戰爭中,並沒有過度動用武力,比如說齊國,還要最後滅掉的燕國,曾派荊軻去刺殺他,但秦始皇並未下有關屠城的命令。並且,在戰爭結束後,依然善待功臣。這一點是很多開朝皇帝都未曾做到的。

西漢政治家桑弘羊評價秦始皇:“功如丘山,名傳後世”。明代思想家李贄更是在《藏書》中高度評價秦始皇:“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

所以,我認為,秦始皇不算是暴君,秦始皇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王朝的開國皇帝,對中國的歷史有深遠影響,並且,他實行的一些政策後世仍有借鑑,他奠定中國兩千餘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當的起“千古一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