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市鄉村水系工程建設見聞 水美鄉村入畫圖

——林州市鄉村水系工程建設見聞

“水美鄉村入畫圖,只道結廬在仙境。”這是在上海任教的中學高級教師程挺毅金秋回故鄉林州的感嘆。他研究生畢業後在上海工作15年,他為家鄉建設水系工程帶來的變化而感到驕傲。

水是百萬林州人的生命線,紅旗渠是林州人的“生命渠”,林州人對水有濃得化不開的情結。近年,林州市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水活城,以水美城,在建設城市水系工程的同時分期建設、逐步完善鄉村水系工程,把鄉村裝扮得日益豐潤、美麗,農村居民的幸福感得到明顯提升。

巧借紅旗渠

育湖美鄉村

秋末,林州市攝影家秦加福閒暇時總是帶上照相機在採桑鎮的養心湖畔拍攝風景。他在採桑鎮工作多年,對這裡有深厚感情,除了拍攝風景,他更希望拍攝到天鵝經停養心湖的難得鏡頭。

“我的計劃不是夢,因為白天鵝在這裡停留過。”秦加福回憶,2017年11月19日,8只南飛的白天鵝在養心湖中短暫停留,人們感嘆,這是大自然對採桑水系工程建設的最好獎勵。

養心湖原是1958年建設的一個水庫,利用紅旗渠水灌溉,由於年久失修滲漏嚴重,難以發揮作用。2015年9月,採桑鎮投資3500萬元對該水庫實施改造。去年1月,水庫順利蓄水,成了當地居民休閒健身的好去處。人們將這裡命名為“養心湖”。

為保證水源,採桑鎮政府與林州市紅旗渠灌區管理處達成協議,每年保證供水5次,每次不少於30萬立方米,確保養心湖蓄水無憂。

攝影愛好者王茜茜告訴記者,漫步養心湖畔,但見山清水秀,人們怡然自得,如在畫中游,真令人流連忘返。

借紅旗渠水打造鄉村水系的還有東姚鎮,東湖公園就是東姚鎮的成果。

東湖公園佔地約4萬平方米,2017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公園設入口廣場區、健康運動區、休閒娛樂區和水面觀光區四部分,是一座集山水景觀、運動、休閒、娛樂於一體的公園。記者看到,園內景觀平臺、六角亭、木棧道和蜿蜒曲折的鵝卵石小徑等和遊客互相交融,家長帶著孩子徜徉其中,為公園增添了生機。

東姚鎮政府幹部崔玉榮告訴記者:“現在天冷了,夜晚出來活動的少了。夏天可熱鬧了,華燈初上,附近村裡的男女老少紛紛聚到這裡,孩子們滑滑板、捉迷藏,大人們扭秧歌、跳舞、唱大戲……構成了一幅美麗和諧的文明鄉村新畫卷。”

泉水河水秀

引來成景觀

泉水、河水,乃上天所賜,昔日流經村邊,人們未珍惜,今天被人們匠心獨運地改造成了造福百姓的新景觀,這一變化在原康鎮和姚村鎮表現得尤為明顯。

“濱湖公園就是俺家的寶貝,就是咱原康百姓的樂園!”11月20日上午,在原康鎮原康村濱湖公園,70歲的尤書華老人看著健身的人群道出了生活在這裡的感受。

尤書華老人負責濱湖公園內的環境衛生工作,他每天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後,總是在濱湖公園內健身。他說:“從前,玉泉河的水白白流到淅河裡,真心疼。現在,玉泉河水流到濱湖公園,俺就覺得這裡成了風水寶地。”

2017年年初,原康鎮開始實施河南省2017年美麗鄉村建設試點項目,投資近1000萬元建設原康鎮濱湖公園。今年2月,公園主體工程完工,4月底成功注水,並於5月1日對外開放。其水源就是由附近的湧泉群彙集的玉泉河水。

原康鎮濱湖公園位於原康鎮鎮區,面積近50畝,水面11000平方米。公園共建成雙亭、棧橋、親水廣場、石橋等景觀十餘處。每到傍晚,村民們到這裡跳廣場舞,幸福寫在大家臉上。

今年,原康鎮還在石家莊村建設6級水面,今年夏季成功蓄水,讓山裡的群眾在這個夏季享受到水面帶來的親水快樂。

“俺姚村鎮也非常重視保護身邊的河流,利用洹河源頭建設了大將河公園。”談起家鄉的變化,姚村鎮青年劉瑞慶的言語中透著自豪。

大將河公園位於姚村鎮圖書館前,初冬萬物呈現蕭條狀,這裡卻是綠意盎然。站在廣場上向東望去,一灣湖水清澈靈動,為整個公園增添了靈氣。不遠處,一座精緻的白色拱形小橋橫跨湖上,旁邊是一座古色古香的木亭。再往東,一條河流傍園而過,這條河是洹河的一條支流。民間曾傳說,秦瓊、敬德兩員大將曾在河邊比武,這條河就得名大將河,大將河公園也由此得名。

劉瑞慶告訴記者,這裡之前是趙家河村的垃圾場。去年,姚村鎮投資450餘萬元,建設大將河等兩個主題公園,形成“大空間、大面積、大綠地”景觀。如今,都成了群眾休閒的好去處。

河道得改造

碧波潤田園

改造過境河道,營造水面景觀,裝扮全域旅遊,這也是林州市鄉村水系工程的一大特色。這在陵陽鎮、桂林鎮、石板巖鎮已初見成效。

陵陽鎮投資3000多萬元對洹河河道進行治理,建設洹河溼地公園,經過3年打造,建成了中心湖區、七一廣場和東西小廣場、濱水廣場、櫻花廣場、音樂噴泉、映月橋、健身步道、蘆葦蕩、荷花塘等景觀和健身設施,成為一個融河流溼地、生態園林、健身廣場、休閒娛樂於一體的綜合性城市公園。

桂林鎮近年本著改善生態環境,實現淅河水系生態修復的理念,圍繞打造“淅河水系景觀帶”的總體思路,投資近3000萬元,先後完成了淅河2.8公里河道治理,建成了淅園文體廣場一期、二期工程以及淅北湖項目工程。其中,淅北湖已經蓄水,淅園文體廣場內的渠道將淅北湖和淅河河道相連,形成了一條集蓄水景觀、休閒娛樂、生態採摘等綠色觀光農業為一體的生態體驗旅遊帶。夏日,淅北湖內栽種蓮藕,呈現“碧荷生幽湖、馨香漫桂林”的景觀,吸引了眾多遊人。

“露水河真美,外面來的客人都說露水河跟明鏡一樣。”作為生活在林州太行大峽谷的一名旅遊餐飲服務從業人員,“桃花嫂子”申蘭英見證了石板巖鎮露水河的變化。

2017年,林州市旅遊部門牽頭,對流經石板巖鎮與任村鎮的露水河河道實施綜合整治,治理範圍南起王相巖景區、北至露水河大橋,長約14公里,項目建設分為河道清淤疏浚工程、水工程、汙水治理及生態景觀工程四部分。目前,石板巖鎮鎮區的河道治理已經初見成效,碧波盪漾的水面為太行大峽谷的靈山秀水增添了風韻。

對於家鄉鄉村水系工程帶來的變化,林州市實驗中學的音樂教師郭健總喜歡走進社區,用一曲《山水美如畫》來讚美:“太行高高入雲,紅旗渠水流長,山水美如畫呀,畫中是家鄉……若到這裡走一趟,流連不思鄉不思鄉。”

歌曲唱得酣暢淋漓,唱得春風浩蕩,唱出了太行兒女對家鄉的熱戀,唱出了太行兒女的幸福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