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加持的智能硬件產業未來發展前景如何?真的能讓我們的生活更智能嗎?

可樂與鋼琴


智能硬件行業從無到有發展迅速,從應用領域來說,從過去僅僅應用於工業控制領域到現在拓展到消費領域,市場更加廣闊。從技術角度來看,隨著高性能處理器、嵌入式MCU及各種微型化的傳感器大量出現,智能硬件研發和製造的門檻不斷降低,尤其是人工智能技術的加持,使智能硬件真正智能化,可以適應廣大的應用場景。

因此,我覺得智能硬件行業前景非常光明,而且該行業也十分適合初創企業,應用技術成熟、功能器件模塊化程度高、產品設計製造成本低等等優點突出,加之智能家居市場初開、需求旺盛,對於初創企業而言機會更多。

但是,在涉足智能硬件領域時,還應注意到智能硬件的特點。單一應用場景的智能硬件產品,比如智能手錶、手環,競爭激烈,再次創新難度極高。

在涉及智能家居領域時,更注重的是智能硬件的生態體系支撐,只有完善、健康的智能生態環境才能使智能硬件真正發揮作用,也才能培育和創新出更多更強大的智能產品。


凝瞳視界


答案是肯定的,未來的生活場景中將出現越來越多的智能化設備,一定會讓人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智能。

目前關於智能硬件的話題越來越多,從科技行業本身的發展來說,未來智能化設備是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在智能化設備的背後是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綜合運用,所以說智能化社會的基礎是物聯網,因此物聯網的建設一定是智能化建設的前提。

物聯網也是大數據的前提,因為大數據的主要數據來源就是物聯網提供的,大數據的發展會進一步促進物聯網的發展,而大數據則是智能化的重要環節。所以說,未來智能硬件產業能否有更廣闊的發展前景,物聯網的建設是一個重要的基礎。

隨著5G標準的即將落地(目前5G牌照已經陸續發放),車聯網、農業物聯網、可穿戴設備等領域將迎來重要的發展契機,而這些領域正是智能化硬件所關注的重要領域,有廣闊的發展空間。通過物聯網把這些智能化設備進行互聯,能夠搭建出新的生態。

隨著產業互聯網的持續推進,物聯網建設是產業互聯網建設的排頭兵,所以可以遇見未來物聯網的建設會迎來一個高潮,所以未來智能化硬件發展的基礎會越來越夯實,從這個角度來說,智能化硬件的發展空間將會非常廣闊。

智能化硬件目前在很多領域已經有了廣泛的積累,比如在裝備製造領域、智能家居領域、軍事領域、自動駕駛領域等等,都有智能化硬件的身影,所以智能化硬件並不是一個新的概念,這為智能化硬件的產業化鋪平了道路。

隨著人工智能的不斷髮展,未來不論是在日常的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中、學習中都會有大量的智能體參與其中,所以掌握一門編程語言對於現代人來說,還是很有必要的。

作者簡介:中國科學院大學計算機專業研究生導師,從事IT行業多年,研究方向包括動態軟件體系結構、大數據、人工智能相關領域,有多年的一線研發經驗。

歡迎關注作者,歡迎諮詢計算機相關問題。


IT人劉俊明


神經元 | 腦機融合感知產業的發展

人的大腦是“電動”的。大腦中的神經細胞 - 稱為神經元 - 通過微小的電信號進行通信。這些微小的電荷穿過整個神經系統的樹突和軸突,人的行動取決於這些神經細胞通過特定的途徑發送特定的電荷。如果我們找到一種映射這些信號的方法,就可以開發一個探測和翻譯它們的設備,用來控制外部設備,我們稱之為腦機接口。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進步和對人類大腦的理解,已經研發出恢復人體功能或者增強人體功能的腦機接口。想象一下,將信號直接傳輸到人的大腦,就能夠看到、聽到或感受到特定的感官輸入。另一方面,只需要思考,就可以操控計算機或機器,這對於嚴重殘疾的人來說,腦機接口的發展可能是幾十年來最重要的技術突破。

把意念變成操作指令這個過程十分複雜,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探測大腦活動,非侵入式腦機接口使用腦電圖儀來探測頭腦內發生的電波,會有一組電極附著在頭皮上,由於顱骨對信號的衰減作用和對神經元發出的電磁波的分散和模糊效應,記錄到的信號分辨率並不高。還有一種方法是將電極直接植入大腦,它需要侵入性手術來植入電極,長期留在大腦中的裝置往往會導致灰質中瘢痕組織的形成,這種組織會阻止信號。其次我們的大腦很複雜,會有很多雜念,將清晰的指令與雜念分開並不容易,另外將腦信號轉換為指令也很複雜。

研究人員開發出以人腦為模型的深度學習算法來破解人類大腦。首先,他們建立了一個大腦解碼信息的模型。讓三名女性花費了數小時觀看幾百條短視頻,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機器測量了視覺皮層和其他地方的活動信號。一個用於圖像處理的人工神經網絡學會了將視頻圖像和大腦活動聯繫起來。隨著這幾名女性觀看更多的視頻,經過算法預測的活動和一些大腦活動相吻合。它還幫助科學家瞭解皮層每個區域的特徵。還有一個網絡能夠解碼神經信號:根據參與者的大腦活動,能夠以50%的精確度預測她所看到的東西(包括鳥類、飛機、運動等)。


運動功能的腦機接口

早期的實驗已經實現從猴子和老鼠的大腦皮層上記錄信號,操作腦機接口來實現運動控制。20世紀80年代,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員找到了獼猴上肢運動的方向和運動皮層中單個神經元放電模式的關係。他們同時發現一組分散的神經元也能夠編碼肢體運動。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以來,面向運動的腦機接口經歷了迅速的發展,已經能夠使用神經集群記錄技術實時捕捉運動皮層中的複雜神經信號,並用來控制外部設備。

重症肌無力患者、因事故導致高位截癱的患者等重度運動障礙患者群體,是腦機接口的重要應用對象。這些患者的共同特點是,他們有相對完整的思維能力,但喪失了對肌肉和外周神經系統的自主控制能力,因此無法有效地向外界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想法。將自己腦中所想的信息通過某種輔助手段傳達出來是這一患者群體最基本且最重要的需求。一位四肢癱瘓的美國人成為了第一位用侵入式腦機接口來控制義肢的病人,他能夠通過意念來完成義肢控制和電腦光標控制等任務。

感覺功能的腦機接口

目前人類已經能夠修復或者正在嘗試修復的感覺功能包括聽覺、視覺和前庭感覺。

人工耳蝸是迄今為止最成功、臨床應用最普及的腦機接口,目前已有數十萬聽力障礙患者植入了人工耳蝸。如果耳朵的微小器官嚴重受損,將無法聽到任何聲音。然而,聽覺神經可能運作良好,他們只是沒有收到任何信號。人工耳蝸繞過耳朵的無功能部分,將聲波處理成電信號並通過電極將它們傳遞到聽覺神經。

在視覺修復技術方面,可以從視覺皮層的神經信號中重建出人所感知到的視覺圖像信息,用於構建幫助盲人恢復視力的視覺假體。一位男性盲人在視覺皮層植入了68個電極的陣列,該腦機接口系統包括一個採集視頻的攝像機、信號處理裝置和受驅動的皮層刺激電極。植入後,病人可以在有限的視野內看到灰度調製的低分辨率、低刷新率點陣圖像。

未來當腦機接口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將不但能修復殘疾人的受損功能,也能增強正常人的功能。例如腦深層刺激手術技術可以用來治療抑鬱症和帕金森氏病,將來也可能可以用來改變正常人的一些腦功能和個性。例如海馬體神經芯片將來可能可以用來增強正常人的記憶。

最令人興奮的領域之一是開發可以通過思想控制的設備。一旦將思想轉化為計算機化或機器人行為的基本機制得以完善,該技術的潛在用途幾乎是無限的。殘疾患者可以將機器人支架連接到他們自己的肢體上,而不是機械手,允許他們移動並直接與環境交互。信號可以繞過脊髓的受損部分被髮送到患者手中適當的運動控制神經。

德國有兩個人使用腦機接口寫“你好嗎?”


腦機接口技術可以應用到更廣闊的腦機融合領域。未來的發展目標不是仿人的人工智能計算機,而是人、機結合的智能計算機體系,這有望對人類社會帶來全方位的積極影響。


AI科研院康文武生


智能硬件產品首先是一款硬件產品,其次是加了智能。從兩個方面分析:

1、硬件產品:硬件產品跟軟件產品非常的區別就在於,硬件產品的開發週期長,迭代週期也長。一款已經產品的開發,從功能設計產品設計,到ID設計,結構設計,電路設計,開模量產這些環節,如果全部順利,沒有半年的時間也是無法完成的。如果再加上精細打磨,沒有個7-8個月很難完成一件非常好的硬件產品。如果中間不順利,出現一些設計上的問題,再進行重新設計生產,整個流程就會變得更長,做一年也很正常。做硬件產品的過程過程中,每個環節除了人力資源的投入,還有一些硬件資源的投入,比如開模就是一項非常耗費資金的事情。所以,硬件產品的特點,決定了,硬件產品是一項開發週期長,耗費人力物力財力和精力的工作。要有非常大的資本投入和人力投入。

2、智能硬件產品:智能硬件產品比普通硬件產品增加了智能化的功能。智能化的功能有分兩種,一種是本地化的,一種是雲端的。本地化的智能功能一般是把算法泡在本地,通過簡單的傳感器傳輸數據,設備端採集到數據後根據算法作出判斷。比如,智能門鎖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本地化智能設備。智能門鎖通過採集指紋信息,將指紋信息通過智能匹配算法跟原有指紋信息作對比,作出是否相符的判斷。另外一種智能是存在於雲端的,是通過請求雲端的服務,作出智能回應。比如,智能音箱是個非常典型的雲端應用的設備。智能音箱通過採集人的聲音指令,把聲音數據傳到雲端,進行語音識別,然後再經過語義分析,返回請求結果。所以不管是本地還是雲端的智能,都涉及到一個問題:軟件更新。所以智能硬件產品比普通硬件產品還多了一個軟件的開發和維護。如果是雲端的服務,還涉及到服務器的維護。所以智能硬件本身比普通硬件投入要更多。

目前人工智能技術還遠沒有達到人類智能的水平,在算法上也需要很長時間的優化和發展。所以,智能硬件產品本身不是一個能夠投入後就立即能看到回報的產品,需要長期的投入,長期的研究和實驗。因此,智能硬件產品整體上是一個投入大產出小的行業。由於受到軟硬件技術的限制,所以,只有有技術積累和資金積累的公司才能真正做起來。


腳踏實地的程序員


我前段時間也有回答過一個類似的問題,可以說市場大到超出你我的想像,前景更是一片光明,完完全全是一個朝陽行業。當然看到這一點的也不只你我,在這個時候,你的產品定位就顯得非常重要,然後你得問問自己是否有足夠的技術支撐,支撐自己在未來白熾化的競爭中生存下去。

更智能那也是必然的。隨著物聯網走進我們的生活,隨著智慧城市的出現,那時的街頭,每根電線杆,每個攝像頭,每個紅綠燈都是一個個智慧終端,由人工智能大腦控制。我們身旁的家電都是一個個終端,由你隨心所欲的使喚。可能只有我們想不到的,沒有人工智能做不到的。


藍天白雲LanJ


題主在問題背景裡提到的一點說的很好,智能硬件行業其實是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沒有人工智能就沒有智能硬件。現在人工智能已經被公認為是繼互聯網信息革命之後的第四次工業革命,這是未來幾十年最主流的技術發展趨勢。

人工智能是一種信息技術,如果要做成產品供人們使用的話就需要各種硬件載體,所以就出現了現在蓬勃發展的智能硬件行業。

聽起來人工智能、智能硬件好像很高大上,和普通人距離比較遠,其實如果你用的是智能手機,那你就已經是智能硬件產品的用戶了。現在智能手機上搭載的各種語音識別技術、人臉識別技術、智能拍照算法都應用了人工智能技術。

但是智能手機又是一種比較特殊的智能硬件產品,它現在已經取代了PC成為新一代主流計算設備,它的計算能力越來越強,和人的交互能力也越來越強,已經成為了人們工作、生活中最常使用的智能硬件產品。

所以手機廠商把手機作為控制中心來打造自己的智能硬件生態鏈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小米的米家生態鏈就是這麼幹的,小米做的比較早,最近華為好像也開始做類似的事情了。不過加入米家生態鏈也是有條件的,硬件廠商得接受小米入股,產品都得打米家的牌子,產品定價權也是由小米主導,一般都是配合小米的性價比策略主打低價,銷售收入得跟小米分成,最有價值的用戶數據也掌握在小米手裡。

米家這樣的合作模式不是所有硬件廠商都能接受的,很多廠商是既想做智能硬件又想保留業務自主權,但是他們自身的技術能力又不夠,這時候就該那些掌握海量數據資源、又有強大技術實力的互聯網巨頭們出場了。

互聯網巨頭們不可能眼睜睜看著智能硬件以及未來前景巨大的物聯網市場被手機廠商們主導,建立自己的生態鏈或者智能服務平臺以求在未來的數據、用戶爭奪戰中掌握主動權是必須的。這方面作為雷軍的老冤家,周鴻禕旗下的360動手比較早,做了不少智能硬件產品,不過現在規模和米家還是不能比。

最近另一個巨頭京東也看準了這個市場,推出了自己的智能服務平臺“小京魚”。京東早年是做3C數碼起家,現在是智能手機和各種智能硬件產品的主要線上銷售渠道,而且還做了主打科技產品的京東眾籌,在這方面積累了豐富的對硬件廠商來說很有價值的數據資源。

所以京東是把小京魚作為一個給硬件廠商提供技術服務+渠道支持+供應鏈支持的平臺來打造。京東用多年來在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領域積累的技術優勢給硬件廠商提供智能控制技術,幫他們的產品變身智能硬件產品,同時還可以利用京東的電商資源給他們提供渠道支持,利用京東的供應鏈資源提供供應鏈支持。這種合作方式不會涉及到硬件廠商的業務自主權,是一種優勢互補型的合作,現在已經有500多家硬件廠商接入了小京魚平臺。

除了小米、京東、360之外,接下來應該會有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公司涉足智能硬件市場,我個人是很看好這個行業未來的發展前景,也堅信科技能讓我們的生活變的更智能。


時代科技漫談


前景不可限量,會使我們的生活越來越方便,越來越智能。


永遠吉祥333



放歌聲野老梁


一個小故事,供您參考:思聰他爹給了他2個億,一年掙了8億,13億人:🤔💰!小王一雙手套2元錢,搬一天磚掙了150💰😂!


用戶5478112187860


那是必須的,只不過風險也大,最大的風險來自意識的產生,那是滅絕性的。還有一種個別故障,也可能有不小危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