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蘇德戰爭後期,面對強大的蘇軍,希特勒戰術單一,強硬指示德軍不能後退突圍?

水原純2636


首先我們來看下希特勒解職陸軍總參謀長哈爾德將軍時所說的話:“我們現在需要的是國家社會主義的熱情,而不是專業的能力,在你這樣的舊時軍官身上,我是得不到這種熱情的”。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在希特勒眼裡東線的戰事勝敗並不取決於將領的專業軍事能力,而是狂熱的社會主義精神,他會容忍他的士兵們撤退嗎?



其實希特勒心中對於東線的戰事也是充滿了矛盾和不解,他曾和裝甲兵總監古德里安談到,為什麼戰爭初期戰事節節勝利,而後期卻事事不順?古德里安的回答是讓元首放棄對軍事的干預,而希特勒則不這麼認為,他認為他的將軍和軍隊之所以節節敗退是由於他們的作戰意志不夠堅定,他尤其羨慕斯大林指揮下的蘇軍那種為了戰略目的而堅決又不計代價的執行蘇軍最高統帥部的命令的決絕,他認為德軍尤其是國防軍正是缺乏這種堅強的意志,所以他嚴禁德軍任何形式的後撤,也嚴禁在後方建立新的堅固防線,以無情的命令來逼迫他軍隊進行死硬的防守。


他雖然對於裝甲部隊機動進攻的威力深有認識,但是對於機動防禦卻知之甚少,在防禦方面他之相信一戰中他所取得的那些經驗,就是硬性的死守,完全無視二戰早已是機動作戰的天下了,無論是進攻還是防禦。他禁止部隊的防禦縱深做過深的部署,也禁止預備隊遠離前線,這樣部署會讓德軍產生動不動就後撤的想法,這種靠前的部署讓德軍飽受蘇軍炮火的打擊。

事實上希特勒的防禦思維也並不是說完全錯誤的,堅固工事加上強硬的防守確實會讓進攻一方遭到慘重的傷亡,這種防禦的效果在北方集團軍群和中央集團軍群中都得到了印證。可是這個防禦戰術的基本前提是要有足夠的兵力的用於防守,保證每一公里的兵力密度,而德軍的兵力根本不可能滿足這種需求,所以蘇軍總能發現防禦的薄弱點達成突破,而一旦防線被突破,那麼其他地段的德軍便陷入合圍的危險,不得不撤退,所以希特勒的防禦戰術顯然不適用於東線,而希特勒總是拒絕承認兵力不足的原因,總是歸咎於將領的無能和士兵的意志不夠堅定!


小小狼王


撤退意味著留下傷員,破壞帶不走的設備,打光炮彈,離開完備的掩體,人海衝鋒,後衛部隊全軍覆沒,跑出來的部隊技術裝備損失殆盡,失去建制,喪失戰鬥力。而留下來藉助完善的掩體拼死抵抗,可以拖住大量的進攻部隊,可以為其他方向爭取時間,給解圍行動爭取時間,就算沒有解圍,也可以大量殺傷對手。所以,進攻方會專門留出缺口,圍三缺一,在生的願望下,部隊的撤退會崩潰,沒有組織的部隊消滅起來容易的多。俄羅斯的冬天,離開工事,在沒有掩蔽物的場地上,德國人能跑多遠?就地抵抗估計能多換幾個。希特勒不許撤退,不是不懂軍事,而是冷酷。蘇聯的大縱深作戰可以理解為現代化的騎兵打步兵,部隊動起來打,在德國人的防線上打開缺口,投入合成的機械化部隊,衝擊德國人的後方的後勤基地,交通樞紐,破壞通信系統,戰爭沒有前線後方之分。德國人是陷入了兩難局面:前線放的人多,後勤保護就不力,一旦被突破後勤被毀,坦克還不如馬。後面放的人多了,前線部隊又有被吃掉的危險,只能祈禱支援部隊早日趕到,跑是跑不過T34的,還不如釘在原地賭一把。德國人動不動被包圍,其實是部隊機動性差,防守總不能一打就跑吧,等實在守不住了又發現跑也跑不過。應對大縱深戰術就是提高部隊的機動性,你攻我堵,你跑我追,看誰快。黑豹不錯,虎式坦克,就像威風凜凜的重裝騎士,可惜誕生在火器時代,當吉祥物不錯。


傻客氣


這一事情的評說,充滿了矛盾性。

希特勒是一戰時期陸軍下士並且打過實戰,多少懂一些;他又是第三帝國納粹法西斯的精神領袖,強調普魯士精神戰法。

在二戰時期,“該進不進”之敦特爾克,讓二三十萬軍事經歷豐富的英法老兵撤回,在以後的諾曼底,自己為自己埋下“大雷”。

“該退不退”之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冬季嚴寒己至,同樣的境況,他以為他自己能比之前那位歐洲狂人“拿哥”強多少呢?可是,歷史又重演了“大白熊”的驕傲!

他在軍事指揮方面真的是和中國的“委座”有一拼!讓人也是醉了……


野草Yc


研究過阿道夫•希特勒的人,都達成了一個共識,那就是,雖然二戰造成德國戰敗的原因很多,但主要的戰敗原因,還是出在希特勒對戰爭的認識上。希特勒打的是政治仗!在希特勒的心目中,戰爭的政治意義,遠遠超過了他的軍事意義!當希特勒成功擊敗法國,他憑藉著強大的軍事實力,僅靠政治訛詐,就能使周邊小國屈服。他依然想繼續用這套對付蘇聯,從思想根源上講,就已經犯下了致命的錯誤了。僅斯大林格勒戰役,打的就是典型的,僅存在於象徵意義上的政治仗!先後動用二百五十萬兵力,超過入侵蘇聯總兵力的一半以上,還陷入持久戰,損失超過一百五十萬人,嚴重消耗了德軍實力和士氣。結果呢!什麼都沒有得到。斯大林格勒戰役,反而還成為了整個二戰的轉折點。總之,戰爭!在政冶上取得的勝利再成功!遠不及取得軍事上的成功!意義更加重大。


嗨嗨希


第一,防禦手段多樣。德軍被迫轉入防禦以後,隨著戰場形勢的不斷變化,在不同時期釆取了三種不同的防禦方法。穩住東線,打擊西線,力避兩線作戰。釆取這種方法的時間大致是在1943年底至1944年6~7月份;在軍事打擊的同時,結合在政治上的分裂活動。釆取這種方法實施防禦作戰的時間大約是在1944年7月至1945年1月份;繼續拖延戰爭,在拖延中求變化。採取這種方法實施的時間大概是在1945年1月至5月份。然而,事與願違,德軍領導集團上述陰謀手段均未得逞,整個戰略防禦隨之徹底失敗。


第二,防禦重點突出。德軍認為在敵人可能的主攻方向上構成防禦重點,是取得防禦作戰勝利的關鍵。因此,德軍轉入防禦後在戰略上,始終採取有力措施,以形成防禦重點。
第三,重視防禦中的積極行動。為了達到防禦目的,德軍十分重視防禦中的積極行動。特別是在主要地區,德軍通常以步兵和坦克對進攻之敵翼側實施一系列各種規模的反突擊,阻止敵軍前進,恢復防禦或原態勢。

儘管德軍統帥部盡了最大努力,釆取上述一些措施和方法抵抗蘇軍的進攻,但仍沒有避免徹底失敗的命運。顯然,德國的戰略防禦存在著根本性的缺陷,主要如下幾點:

第一,攻防關係處理不當,影響了防禦作戰準備。

第二,判斷失誤,防禦指導思想不統一。

第三,企圖過大,超出了德軍防禦能力。德軍轉入戰略防禦之後,希特勒並沒有放棄他的侵略目標,不肯收宿戰線,併到處派兵防守,有時強硬指示德軍更不能後退突圍,企圖守住所有佔領的地區。到戰爭的後期,德國人力、物力問題越發尖銳突出,德軍想要改變戰爭局勢已力不從心。客觀現實使然,並不是希特勒戰朮單一所致。




















































飛龍在天231272723


二戰後期,隨著戰爭的消耗,實力對比已經發生逆轉,蘇軍實力開始超越德國。那麼為什麼希特勒不允許德軍後退突圍呢?有這麼幾個原因:

一是德國做為戰爭發起國,只有通過不斷勝利,才能保證士氣,後退突圍對士氣造成的影響遠大於戰死沙場;

二是德國初期對蘇聯進行了大屠殺,可以預見到蘇軍的報復,這就逼迫德軍不敢妥協;

三是德國沒有戰略縱深,而且兩面作戰,德國已經無路可退了。


歷史生物教科書


戰爭後期,希特勒已經喪失正常思維,他既聽不得職業軍人出身的元帥將軍的意見,自己又拿不出有效的作戰方案,結果導致節節敗退。

所以許多元帥將軍對元首越來越不滿,終於組成暗殺希特勒聯盟,就連沙漠之狐隆美爾也在其中。雖然行動失敗,但預示著第三帝國的滅亡為時不遠了……。


業餘國際問題專家


德國後期人力資源,自然資源都已經枯竭了,而且德軍一直在進攻一直在運動後方也沒有堅固工事依託,所以是沒辦法退。蘇聯在二戰前期也是隻能堅守不可後退,以空間換時間,那麼希特勒也是希望以空間換時間,希望英美與蘇聯的聯盟破裂。


浪客劍心50721029


歐洲都是平原,在歐洲沒有辦法守的,而且宣傳作用一旦後撤敵方宣傳,老百姓怎麼想都以為要敗了不利於社會穩定,而且英美的尿性,就等你敗然後在在你背後捅一刀,一旦撤退。,諾曼底登陸會提前兩年到來的,而且樹倒猢猻散,納粹曾經佔領的地方又將分分獨立讓局面更加不利


看的淡一點2745


德軍戰鬥力強!戰術從不單一。失敗也沒辦法的。面對敵人太多了。德軍防守成功戰鬥也太多了。哈爾科夫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