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靡一時的寄賣店 文

風靡一時的寄賣店 文/解維漢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西安城區鬧市曾開有多家寄賣商店。

寄賣商店的變遷

北大街有寄賣中心店,屬於西安市服務公司下屬小機關性質,下轄7家國營寄賣商店。北大街寄賣商店在西華門附近路西,南大街寄賣商店在路東降子巷口,西大街寄賣商店在路南廣濟街口東側,東大街第一寄賣商店在鐘樓東路南大華飯店附近,東大街第二寄賣商店在大差市西路北,解放路第一寄賣商店在第四醫院對面,解放路第二寄賣商店在民生百貨大樓斜對面。

寄賣業大體源自舊社會的典當行,但差異也很明顯。典當業分死當和活當,有抵押性質,當下就能拿到錢。寄賣業屬代銷性質,風險小利潤也小。

據《西安市志》記載,西安市寄賣行業起源於民國年間。在此之前,人們偶因急需,除向親友轉借外,就去當鋪或到“鬼市”變賣傢俬。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以前,外來客商甄翰生在北大街西華門開辦西安第一家寄賣所,代顧客寄賣舊衣物、古玩和閒置物品,從中收取手續費。而後,周杏軒在案板街開設西京寄賣所,其後寄賣業在西安興起。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西安有東方、新新、長安、天成、天一、東南、天華、公平、新世界、惠群、新時代、復興、泰昌、怡成興、公眾、互惠、信華等近20家寄賣所,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發展到75家。新中國成立後,西安市服務公司投資、改造組建4個寄賣商店。1979年,全市有寄賣商店7個,職工187人,營業收入168.95萬元。

寄賣商店的生意經

這些店中,由民國年間東方寄賣所改造的東大街第一寄賣商店店堂最大,裡面一輛挨一輛的自行車,各式傢俱佔領著大片空間,車頭掛著小牌寫明品牌名稱和價格。裡面東南角寬寬的櫃檯裡是收貨處,裡面坐兩名收貨員,記得其中一位叫李俊福。通常收貨員見多識廣,收貨是全店技術含量最高的崗位。來貨一上手,就能掂量出優劣輕重,明晰價值幾何,五馬長槍,能說出個來龍去脈。收貨員也掌握人的心理,能攏住顧客。寄賣店多了,有些顧客不厭其煩多跑幾處,價比三家,誰出價高就賣給誰。收貨員似乎在與顧客博弈,出價低了留不住客,出價高了營利便薄了,總要察言觀色拿捏得當,才能做成一筆生意。一般商品先行寄賣,規定佣金,賣後付款。有些看準的有利可圖的貨,店家直接付款買斷,貨款兩清。若是看走了眼,收進的是差等貨賣不上價還貼老本,不過這種情況很少發生。所以這一行也存在一定經營技巧,堪稱生意經。

西大街寄賣商店是相連的兩間店堂,靠街邊有穿堂門相通。東間是純粹賣場,西間陳列很多自行車,西牆邊是收貨櫃,也擺著座鐘、電扇等物件。有的貴重物品或放櫥櫃裡,或放貨架上,顧客要看時,通過售貨員拿取。印象中寄賣商店賣的二手貨,並不都是灰頭土臉,也有特別光鮮一族。

南大街寄賣商店面積不大,僅一間,裡邊狹長,我認識的繩綏英、王英曾是店裡的員工。我沒事時就到南大街寄賣商店裡去逛,看有啥新鮮玩意和“貨茬”可拾。因為寄賣行不比百貨店有固定進貨渠道和熟悉的貨品,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收回來一個稀罕玩意讓人眼前一亮。

北大街寄賣商店店堂裡還擺滿各類新式傢俱,我家的兩個書櫃、一個寫字檯就是在這家店裡購買的。

妻子回憶說,我曾幫她用自行車把她家一張藤床推到解放路第二寄賣商店,賣了11元,當場就付款了。我還記得,我父親的海克利斯自行車、我妻子的紅旗自行車都是在西大街寄賣商店售出的。

“三轉一響”是寄賣商店主角

當年“三轉一響”(手錶、自行車、縫紉機、收音機)是寄賣商店的主角。那個年月,物資緊缺,買自行車、手錶、縫紉機都得有購物券才能買,弄不到券的人只好在寄賣商店轉悠買二手貨。那時商品短缺,出售商品的人少,想買商品的人很多,寄賣商店裡經常熙熙攘攘,顧客盈門,好像有貨根本不愁賣,啥都能賣出去,你今天看好一件貨沒買,明天去買時早已被人買走了。一位熟人告訴我,上世紀六十年代東關正街有過一家寄賣商店,她曾看到裡面賣的偏帶皮鞋很好看,最終沒有買成。

當年聽寄賣中心店員工說過,法院的一些罰沒物資也指定在寄賣商店銷售。為防止不法分子利用寄賣行業作為銷贓通道,公安機關一直把寄賣行業列為“特行”管理。

那時不少寄賣商店為了提升業績,除繼續保留寄賣業務外,還銳意改革擴大自營業務,大量銷售新貨。如北大街寄賣商店從廣州進的一批女方口護士鞋,供不應求,顧客為買鞋還排起了長隊。解放路第二寄賣商店還賣過嶄新的毛巾被,也很搶手。東大街第二寄賣商店還經營起了皮貨生意。

那時在整個服務行業,寄賣業職工素質相對較高。門檻也高,要調入寄賣業還得托熟人,不是隨隨便便就能進來的。上世紀七十年代寄賣行業還招收了一批年輕員工,店裡經常組織員工學習業務技能,北大街寄賣商店培訓員工時還專門講過怎樣識別電器。在全公司業務技能考試中,寄賣業職工考試成績還名列前茅。

進入新世紀以後,經濟日趨繁榮,商品貨源緊缺的情況得到緩解,人們能買到新貨,購買舊貨的慾望便大大降低。加之這幾條大街先後拓寬改造,舊的平房經營場所被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樓取代,後來這7家國營寄賣商店都歇業了。翻閱西安城三區區志的商業條目,對於這些寄賣商店竟無一字記載,想不到一代人多年打拼的轟轟烈烈歷史這麼快便化為一縷雲煙,不禁令人百般慨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許多人家更新換代會淘汰一些舊物件,寄賣商店成為城市居民調劑餘缺的平臺,類似舊貨市場、跳蚤市場,仍有一定的生存空間,還有一些民間小店從事這項業務,價格低廉的老舊物件也會合理流向特定的消費群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