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 年中国“牺牲2人登顶珠峰背后,竟然有政治意义

1955 年,中国人第一次接触现代登山运动,地点是在苏联。那时,苏联在登山运动方面发展得比较好,可他们没有 8000 米以上的高峰,鉴于中苏之间特殊的友邻关系,苏联提议,两国共同组队攀登珠峰。在苏联的帮助下,1956 年中国有了登山队。

1960 年中国“牺牲2人登顶珠峰背后,竟然有政治意义

珠峰位于中国和尼泊尔两国边境。对于珠峰的归属,当时中尼双方存在争议。划界谈判时,中方提议, 将边境线划在珠峰顶峰,但尼方认为,珠峰完全在尼泊尔境内,与中国无关。中方曾建议给这座山起个统一的名字,叫做“友谊峰”,但尼方拒绝接受:“你们中国人都没上去过,怎么能说是你们的?”这样的反问缘于尼泊尔人的率先登顶。1953 年5 月29 日,39 岁的尼泊尔向导丹增·诺盖和新西兰登山家艾德蒙·希拉里从南坡登顶珠峰,成为历史上第一支成功登顶的队伍。尼泊尔是印度的附属国。印度人一度叫嚣,中国人从来没有登上过珠穆朗玛峰,珠穆朗玛峰根本不能算是中国的领土范围。正是这样的背景,使得中国攀登珠峰陡然间成了一项庄严的政治使命。

1960 年3 月,200 多人的队伍还是集结于珠峰大本营。按照苏联人教的办法,登山队计划步步为营逐渐适应,分4 次行军完成登顶。

第一次行军,登山队前进至6400 米高度,沿途建立3 个高山营地,并将物资和装备运到6400 米。完成既定任务后,队员撤回大本营休整。第二次行军,登山队打通从北坳底部到顶端的“登山公路”,在 7007 米建立营地。

1960 年中国“牺牲2人登顶珠峰背后,竟然有政治意义

贡布 王富洲 屈银华


按照计划,第三次行军的基本任务为侦察突击顶峰的路线并建立突击营地,如果条件成熟则相机而动直接登顶。然而行动过程中天气突变,虽然 3 名队员在 8500米建立了突击营地,但此时全队共有50 多人不同程度冻伤,包括队长史占春在内的多名主力队员不得不抱憾退出,另外还有两名队员牺牲。在前几次行动中担任运输任务的王富洲,此时入选第四次行军突击组,组长为登山队副队长许竞,队员还包括刘连满和贡布。

第四次行军是从5 月17 日开始的。6 天后,许竞、王富洲、刘连满和贡布4 名突击队员到达8500 米突击营地, 屈银华亦率运输队员随后赶到。5 月 24 日上午 9 点多,4名突击队员向顶峰进发。刚刚走出几十米远,许竞突然两次倒下。只能赶紧让运输队员屈银华顶替许竞参与冲顶,王富洲则临危受命担任突击组组长。

1960 年中国“牺牲2人登顶珠峰背后,竟然有政治意义

王富洲

中午 12 点多,4 人来到“第二台阶”,这是一个高约30 米的天险,平均坡度在80 度左右。他们发现,“ 第二台阶”下半部分岩石上有一条裂缝,可容一人通过,从裂缝中间爬上去之后是一段高约 6 米的峭壁,几乎直上直下,而且光溜溜的无处下脚。

最后刘连满想出了搭人梯的办法,屈银华借助刘连满的托举,在岩石上砸进两枚冰锥,穿上保险绳,并利用保险绳第一个爬上峭壁顶端。其他3 人亦如法炮制,成功突破“第二台阶”。

刘连满在此处耗尽体力无法继续前行。在海拔8700米处,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继续向顶峰进发。此时天色已晚,3 人决定摸黑前进。

1960 年中国“牺牲2人登顶珠峰背后,竟然有政治意义

刘连满


借助微弱的星光和雪光,最后冲刺走得异常艰难, 找不到路线,只能用手摸索着往上走,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进食,3 人体力都下降得很厉害,有些地方完全是一寸一寸爬上去的,从8700 米到登顶,上升 100 多米花了 10多个小时。登顶时间为5 月25 日凌晨4 点20 分,环顾四周,除了夜空和闪亮的星星,再也无路可走,他们这才确信已经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