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教育部严格控制私立学校扩张速度,加大对公立学校的投入,你们怎么看?

哈喽C409


这两年私立学校迅猛扩张,甚至出现与公立学校抢生源的现象,这只能说明这几年私立学校逐步规范化,教学质量、升学率甚至赶超公立学校,如果因此便希望教育部严格限制私立学校扩张速度,显然有悖教育的初衷。

就目前公立学校而言,不论师资队伍管理考核方法,还是教学投入都不及私立学校。私立学校管理方法更灵活,考核一位老师教学成绩的方法更直接客观,不像公立学校那样“官僚化”,往往造成公立学校老师心灰意冷,私立学校借机高薪挖掘走公立学校教学高手,极大的挫败了公立学校老师教学积极性;同时,私立学校高精端教学设备普及率远远高于公立学校,教学方法也推陈出新,学生学习能更直观一些,自然更容易出成绩一些。

就班级人数和教学方法来说,私立学校明显比公立学校班级人数少。在公立学校,如果家长需要孩子出类拔萃,很多东西都需要课后培养,学生一多,公立学校的老师自然不可能面面俱到,公立学校多数只会照顾学生大面;在课堂上,公立学校气氛远远不及私立学校活跃,很多公立学校老师提问,孩子们第一反应是低头不敢于老师对视,而私立学校则活跃很多,答案的评判标准没那么“苛刻”,孩子们表现的更加积极一些。

虽然多数私立学校成绩比较好,但这也不代表公立学校一无是处,毕竟每年的高考状元往往是出自公立学校,只不过这两年私立学校发展过快,教学方法与公立学校产生冲突,使一些家长一时难以抉择。对于公立学校,适当吸取私立学校教学经验,不要一味墨守成规,加大学校投入,提高教师待遇,才是当务之急,躺在功劳簿上混吃等死实为下策。

当然,不管家长选择的是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切记不要一家看着一家高,毕竟两家的教学体系不尽相同,如果在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来回辗转,反而会使孩子水土不服,耽误孩子。


天涯0咫尺


我本身是一名私立学校的老师,这个问题我可以回答你。

我们学校是一个情况比较复杂的学校,在他变成私立学校之前,本来是一所公立学校,后来被我们私立学校收购了,但是原来公立学校的学生和老师都留了下来,在私立学校继续工作,但是他们拿的是国家开给他们的薪水,因为他们在继续教育享受九年义务教育的那些公立学校的学生,而且我们学校每年都会招新的一年级入学,也就是说现在的这个学校是公立与私立并轨的一个复合学校。我的父母也都是我们县农村的公立学校的老师他们经常跟我说,他们学校的一些情况。

所以我有幸亲眼见到听到许多公立老师是如何教学的。

公立学校的在职老师,其实很大一部分是不负责任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们的收入非常微薄。而且一旦在管理班级管理学生的时候,出了问题,家长告到教育局老师是要被处分的,所以大部分公立老师对孩子对班级的管理都是点到而止不会拼尽全力的去管理班级和学生,所以对学生的关爱就很不到位。而且公立学校一直在强调减轻学生负担,那么学生上学时间晚放学时间早,这样在学校学习的时间就会变得短了。

而私立学校不会出现减轻学生负担这样的情况是我们的私立学校,每天孩子要上九节课,晚上还要上晚自习,我指的是小学,所以我们私立学校在我们市是首屈一指的名校,每次考试都是全市的第一名,不管是哪个年纪,只要是统考,从来没有第二个,在本地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和教育局的认可。

现在各种辅导班琳琅满目,家长们也都攀比,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辅导班,这是一笔巨大的开销。但是私立学校就会开设各种各样的选修课,第二课堂比如说我们学校就会开设钢琴形体美术计算机跆拳道太极等等各种各样的选修课,让孩子学习这样的话,家长就省去了给孩子报辅导班的一大笔开支算下来,未必就比在公立学校上学贵。

所以民间资本介入到教育领域,未必是一件坏事,我觉得反倒是一件好事,因为它从某一种程度上再倒逼政府加大对公立学校的投入,改善对公立学校的管理,重新思考对公立学校应该如何规划。我觉得这是一个良性的发展趋势,而且我预测在未来私立学校会如雨后春笋一般。


B哥聊社会


我是一名公立学校的教师,30年教龄,耳闻目睹,切实感受着教育几十年的起起落落……就目前而言,私立学校风生水起,公立学校寂寞空庭。控制私立扩张,大力发展公立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我们区域拥有中小学校58所,高中7所,其中私立2所,初中10所,私立占3所,小学41所,私立有2所。高中全市招生,初中和小学对口直升,高中和小学暂且不谈。这里仅以初中为例,每年本区学苗大约6000人。3所私立可以提前招生考试,几乎所有学生都会参加报名考试,录取大约3000人,都是一流学苗。反观10所公立初中,按照招生政策,实行就近入学,对口直升,学苗都是经过私立考试筛选之后的“二三流”。由此不难看出,我们区域初中学苗,公立和私立各占一半,并且优质学苗流入私立学校。私立学校每年中考成绩自然名列前茅,逐步进入了良性循环轨道,公立学校只能望而兴叹,落寞无声。

近年来,国家鼓励民办教育的发展,大量资金涌入教育,这是不争的事实,其初衷,肯定没有问题,出发点也是好的。可是,私立的盲目扩张,违规招生,急功近利,以追求升学率为终极目标。这种教育的短视行为,令教育乱象丛生,让家长苦不堪然,使孩子负担加重。我的同事就有孩子在我们区内最好的私立学校,小学就开始各种各样的“补”。在学校补,参加各种兴趣小组,都是校外顶尖机构“名师”,到校免费补,美其名曰学科类,艺术类,科技类……多达10几种,甚至几十种。学校免费学习,一节课只是引发兴趣,想“深造”,就得课外还去“补”,当然,家长需要自己买单,尤其艺术类,钢琴,古筝,表演……一个月下来,都要花费10000元以上,这还不算乐器的价格。

我是一名老师,事实求是讲,这些年教育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学校的办学条件极大改善,校园环境整洁,优美,堪称“花园式”,教学设施设备一流,完美,绝对“现代化”。可是,校园文化,教学质量,办学特色,师生状态令人堪忧啊!严格控制私立学校扩张,加大公立学校投入,必须采取断然措施。教育硬件投入固然重要可是,学校不能没有软实力,其关键在教师,教师地位和待遇不提升,一切惘然。你说是这样吗?


俺油菜


我自己就是从一所全国知名私立学校总部走出来的老师,我在很多方面受益,当然也在某些程度上是受害者。接下来,我简单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最近几年,全国各城市私立学校大量出现,而且很多资金量巨大的房地产企业所办的学校,为了快速挣钱和抢占地盘,都在不断扩张,甚至很多县城都遍地开花,势头非常迅猛。毫无疑问,这其中几乎大部分的私立校背后都有房地产老板作为前期资金依靠。说到私立学校,一定是商人投资的,那么商人追逐的一定是收益,尽快赚钱就是最终目的,因此学校收费就非常昂贵。在重庆就有一所学校,以国际学校和重点中学附属学校为幌子,收费在10万多一年,名副其实的“贵族”学校。其次,我来谈一个具体的案例。在某省也有一所办学不错的学校,号称省内前三,校长很优秀,每年升学全市前100名能占70多人,前50占45人,非常好的“升学数据”。但另外一所私立校也号称全市第一,前100名,占50多人,前50名占20多人。第三所私立校宣传数据前100名,占30多人。好的,大家会发现,现在全市前100名,三所私立校突然出现了近160人,还不算其他学校的,这是一个奇迹,不排除很多私立校的虚假宣传和过度宣传。大肆的广告效应后,全市的优秀学生就全都开始集中了,导致很多其他公立校一优难求。而且在学校里所有老师都不约而同赞成一个观点,那就是“教的好,不如管得好,管得好,不如招的好”。于是乎,每年3月份的抢人大战异常激烈,公立学校只能流着哈喇子,看私立校抢来抢去,最后捡剩下的。同时这导致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即使学费一年6万左右,仍然有大量的普通工薪阶层将孩子送进去读书,也就是说这种私立校里的孩子大部分家庭条件其实一般般。第三,我谈谈师资,私立校真的有部分优秀教师,而且是小部分,他们在教学方面的确花了很多功夫,因为私立校抓成绩非常严格,升至每天考,每周考,每月大考,每半期统考,每半年特大型考。但是这样的老师仅仅是一小部分,这些少的可怜的老师课堂确实优秀。但大部分老师成绩其实一般,而且还有一小部分成绩较好的,都是靠非常严厉的管理和无风无死角全天跟班得来的,但是这些老师即使成绩待得好,也是牺牲了幸福生活的。那么这其中有一个非常严重的现象,那就是学校几乎出现不了名师,因为所有老师都在抓分数。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老师的月薪。因此能做真教育的几乎少之又少,为了分数,老师几乎挤压了学生所有的时间,父母和辅导班挤压了孩子剩下的时间,所以我看到很多孩子很可怜,可以说公立学校也做,但私立学校的确是做到了淋漓尽致。而且还有一种现象,公立学校虽然成绩带的不好,但却出了较多的很有成就的校友,但是私立学校却少之又少,这一点是我回想思索之后,感觉很奇怪的一个现象,但升学来讲,私立校的确在掐尖儿后,让公立学校的数据就显得惨不忍睹,不忍直视。(未完待续,飞机马上起飞,如果大家需要,我再继续写吧!)


Maple老师谈教育


看到这个问题,真心觉得能说这样的话费人简直就是一个脑残。

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体制不同。各自的社会职责也不同。

我就说一个事实。中国邮政,昨天我去快递东西,我所有的东西用袋子装好打包。送到邮政门口。工作人员趴着睡觉,我把他叫醒了。他说我的袋子不符合标准,要用他们的箱子来包装。然后又是他们现在没有,总之就是一副爱理不理的状态。原因很简单,他是国有企业,工资待遇有保证,干多干少一个样子。

然后我打了一个顺丰快递的电话,快递员来取货,帮我包装好,服务态度很好。

得出一个结论,不管是快递行业还是学校,当前的体制都是在培养一劳永逸的人。很多教师考上编制后,事业激情期过了,就是很消极的在做事。(我不说所有的人,但是这样的人还是很多)公立学校招生有片区,生源稳定,经费由国家财政支持。想发展好完全靠行政手段。

而私立学校,没有教学质量,没有成绩,意味着倒闭。

我认为“鲶鱼效应”很好,私立学校的出现可以满足一些人的更高要求。同时也可以让公立学校自己紧张起来。国家应该支持私立学校的发展。对公立学校也要进行体制创新。两者良性竞争。本来教育不应该是产业,但是现在教育已经是产业。所以就好好办一个产业吧。


一线谈教育


私立学校的老师都是打工的,受到老板的压制和逼迫,根本没有积极性对学生进行充分的思想教育,老板是挣钱的,对这些更没兴趣,只要囚住学生不捣乱就行。学生长期受压抑而且与世隔绝,可想而知,会培养出什么德行的学生,自私,冷酷和无能将是其标配。


绿叶小杏


怎么看?教育部不负责公办学校的经费投入,没有私立学校,公立学校显然不够用,政府也没那么大的经济实力去投入教育,再说教育家见效慢,政绩提升缓慢,这显然不是政府官员的本意,他们追求的是短平快的政绩,好当成自己升迁的资本和跳板,因此,这一决定是不符合实际的,教育部也就是出台些不合实际的政策,以此来刷新自己的存在感,作为老师的我,对这一部委失望至极。


曾经1837925


私立学校的兴起,越来越被有识家长们青睐,都是社会闹的,都是平均思想在作怪,少数不良家长兴风作浪,把公立学校闹得永无宁日。这种顽疾不根除,私立学校将来会被更多家长所接受!这是市场需求,只要是良性竞争,正规办学,教育部怎么会干涉?

公立学校老师不准补课,可私立学校可以啊,社会培训机构早已赚得盆满钵满,眼红都没有用。

既要学生减负,又要考试成绩,神仙都做不到!

现在有很多公立学校为了顺应家长的呼声,听说已取消了布置家庭作业,很多家长因此而欢呼雀跃,可另一部分家长却更不乐意了,考大学要的是分数,是学习成绩,这样的政策出台之后,希望子女成龙成凤的家长被逼无奈,只有把子女送到以学业为主的私立学校就读了!

公立学校在义务教育阶段无法开除学生,也不敢实行惩戒教育,学生和家长都把学校和老师当成了唐僧肉,想方设法都想咬一口,真是公办学校的悲哀啊!



长此以往,优秀生员和教师都将被私立学校挖走,无形中义务教育的成本就增加了,社会两极分化更严重,在公立学校就读的都将是穷人子女,出头之日更是无望了!


五音山人1


现在私立学校澎张,公立学校衰退,于是就有人担心了。他们就利用公立学校的"官办"优势打压私立学校。抛出了实际上的"教育领域姓公姓私"论。

在这个充满精英阶层领域,竟然也有人不顾教育的客观规律,逆潮流而为之。确实令人遗叹。老师们的鼻祖孔丘先生,不就是因开了私立教育的先例,拓展了教育的范畴,扩大了受教育的对象而名传千古,受万世敬仰的吗?自此以后,直至民国,私垫盛行,政府教育和私立教育争姣斗艳,百花齐放,形成了中国五千年教育文明的盛举。朱熹传道,船山办学成为古今美谈,而到了今天,我们这些夫子(孔子)门徒为何反而要"灭师欺祖.离经判道"呢?孔子教书凭本事而受学生,结果子贡、子路等脱颖而出,出将入相。船山凭能力而办学堂,结果船山书院成为中国四大书院之一。而民国的燕京大学,辅仁大学也应该是姓私的吗。中国如此,世界亦如此,试看那些欧美名校,那一个不是私立的呢?当然喽,创办学校,开办教育,不是一般的实业,影响很大,事关国运,应经国家严肃审批,办者亦应严格自律,秉承古圣先贤之遗训,尊循现行政府之法律。诚如是,则办私校何错之有。


江郎


不管是私校的扩张还是课外辅导机构的增加,根本原因还是公立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数量不能满足社会和家庭的需求,因此解决问题的办法还是得从教学质量上进行改变,公立教学质量怎么改变

1、招聘优秀的教师: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让教师的工资是公务员的两倍。吸引大量优秀人才走上讲台,对新聘教师的德智体美进行考核。

2、提高教师的社会认可度:招聘了优秀的教师,要给教师足够的法律保护与权利,能让教师更好的进行教学实践。

3、制定一套教师管理办法:实行末尾淘汰制,对于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或者师德不行的教师,进行淘汰;鼓励教师长期留守最初的任教学校,严管教师频繁调动;鼓励优秀民办教师转正公办教师。

4、解决优秀教师孩子入学问题等。

优秀的教师能教育出优秀的学生,一个优秀的教师能培养出,因为优秀的人多了,社会的良性发展会越来越好。如果一个不负责任的老师,他的伤害会是很大的,学生的不务正业,优秀人才的短缺都会对社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