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軍水師最早的名將,不是湖南人彭玉麟和楊載福,而是一個河南人

提起湘軍水師名將,大多數人都只會想到兩個名字:楊載福和彭玉麟。把他們稱之為湘軍水師的雙壁也不為過。李孟群,李孟群是誰?不可否認,在後世人眼中,李孟群的名氣要比前兩人低得多。

然而,在真正的歷史上,李孟群才是統領湘軍水師最早的名將。李孟群雖然在湘軍水師中呆的時間不長,但只要他在,楊載福和彭玉麟絕對要乖乖地退後,由李孟群作為統帥領銜水師。

湘軍水師最早的名將,不是湖南人彭玉麟和楊載福,而是一個河南人

為什麼?

第一,出生於河南光州的李孟群是兩榜進士出身。1847年,李孟群進士及第,那一屆名人云集:李鴻章、沈葆楨、郭嵩燾和馬新貽都是他的同年。與曾國藩一樣,李孟群也是一位同進士。

早在太平軍還在廣西之時,李孟群便是桂平知縣。在太平天國,桂平籍貫的也是名人云集。這麼一算,楊秀清、蕭朝貴、韋昌輝都曾經是李孟群的子民。太平軍興,李孟群以桂平知縣的身份參與並主持了多次水陸戰鬥,有著豐富的軍事經驗。因此,曾國藩辦水師後不久,便慕名請來了李孟群幫辦軍務。而這時,李孟群早已因表現出眾由知縣升為了知府,再升為了道臺。

第二,李孟群是世家子弟兼軍烈屬。李孟群的父親名叫李卿谷。太平軍一打武昌之時,李卿谷的官職是道臺兼代理臬司。武昌陷落,李卿谷自盡。李孟群墨絰從戎,立誓替父報仇。在封建年代,那可是最符合時代審美的忠臣孝子,比梅花將軍彭玉麟小眾的愛情故事更符合清帝國的主旋律。

湘軍水師最早的名將,不是湖南人彭玉麟和楊載福,而是一個河南人

第三,李孟群加入湘軍是帶資入股。他帶入湘軍的廣西水勇有1000人。這應該是太平軍興,李孟群在桂平知縣時期發展出來的班底。

在曾國藩的奏報中,李孟群的頭銜上有個“營務處”的前綴。營務處是“翼長”的別稱。它有著不讓主帥的權柄。一般說來,是主帥定計,營務處發令。

最後,八卦一下,李孟群在湖口大捷時,只比石達開大3歲,年僅27。在時人眼中,真正是年少有為,前途無量。

湘軍水師最早的名將,不是湖南人彭玉麟和楊載福,而是一個河南人

再看看楊載福和彭玉麟。沒有加入湘軍之前,楊載福只是千總這樣的低級軍官。彭玉麟則是文生。咦,彭玉麟只比洪秀全小2歲啊!一個大叔級的人物為何要用“生”字裝嫩?唉,在科舉時代,一個人讀過四書五經,但如果象洪秀全或是彭玉麟一樣,連半個秀才也考不上,那就只能頂著“文生”的帽子嫩下去。不過,洪秀全只考到30歲,便發病轉行,從事造反這一很有前途的事業去了,彭玉麟卻在考秀才這條獨木橋上走得更久一些。

李孟群加盟湘軍後,以他的咖位,立刻空降成為水師統帥。楊載福和彭玉麟都退後,成為了他手下的小弟。不久,李孟群跟隨曾國藩,統領著湘軍水師,奪取了嶽州和武漢。這在湘軍初期,絕對是震驚全國的巨大勝利。

那麼,既然李孟群在湘軍水師中資歷這麼老,為何後人卻只知楊載福和彭玉麟呢?

湘軍水師最早的名將,不是湖南人彭玉麟和楊載福,而是一個河南人

這要先從太平天國水師的衰落說起:

太平天國是以水師起家的。發跡之始是進軍湖南後,沿長江東下,把大江上下的船隻一掃而空。“其由武漢下江南也,帆幔蔽江,銜尾數十里。”“行則帆如疊雪,住則檣若叢蘆,炮聲遙震,沿江州邑,無兵無船,莫不望風披靡。”

關於太平天國定都,一直有南京和開封之爭,但當時太平天國最大的家當是水師啊!高層們無論如何不可能拋棄水陸縱橫的江南,去旱地開封發展的。

然而,當清軍水師漸漸崛起後,太平天國水師的繁榮已成昨日黃花。因為,太平天國水師的基礎是民船。

我們從曾國藩的奏報上驚訝地發現,太湘水戰,太平軍戰船燒燬數動輒以千計。雖然其中不無敵人虛報戰果的成分,但以民船為主的太平軍水師損失慘重是一定的。於是,太平天國領導人痛定思痛,勇於以敵為師,模仿湘軍水師,開始了新水師的建設。其中,又以石達開在安慶仿湘軍戰船式樣造船一事最為出名。湖口大捷期間,第一批仿製船約三十餘艘出現在九江湖口戰場。

湘軍水師最早的名將,不是湖南人彭玉麟和楊載福,而是一個河南人

如果說石達開只是在大敵壓境前臨陣抱佛腳的牛刀小試,那麼,仿製湘軍水師之大成則是在咸豐五年五月十三日。太平軍水師與湘軍內湖水師大戰於鄱陽湖青山。太平軍船隊一出,其船之大小長短,槳之疏密,炮之遠近,皆與湘軍水師相仿。更為神奇的是,太平軍在湘軍船制的基礎上青出於藍,採用每隻船槳用兩人推動,所以船行較湘軍水師更為迅捷。

看到這裡,很多太平軍的擁躉恐怕會舒了一口氣,認為太平天國從此渡過了水師以民船為基礎的危機,正式轉型到規模化、制度化了。

然而,不幸的是,這次青山大戰是以太平軍的失敗結束的。因為,湘軍水師中最核心的要素,太平軍根本無法仿製。

那就是洋炮!

湘軍水師最早的名將,不是湖南人彭玉麟和楊載福,而是一個河南人

洋炮,是湘軍艦隊上配備的大炮,由朝廷調撥,經兩廣總督葉名琛自廣東從外國人手中買來,運至湘軍船廠加工。這種配置,在當時中國僅有五口通商的環境下,太平天國一方是難以搞到的。

沒有洋炮,仿製戰船即使速度再快,也是一艘沒有靈魂的戰船。因此,在青山一戰中,太平軍水師炮子不能及遠,湘軍僅傷數人的同時,太平軍便已經傷亡三百餘人了。

太平軍的水師曾經是那麼厲害,以至於湘軍組建之初,便以大力發展水師為第一要務。然而,當太平軍水師以千艘為單位大面積毀滅,仿製敵軍戰船也此路不通後,湘軍水師也將同樣面臨殘酷的命運。他們沒有生意了。

曾經,湘軍水師也是那麼的牛叉!

在九江湖口一戰中,第一支湘軍水師於咸豐四年十月十九日來到了九江所轄的長江水域。那麼,湘軍陸軍是何時到達的呢?答案是25天之後。

湘軍水師最早的名將,不是湖南人彭玉麟和楊載福,而是一個河南人

那麼,問題來了。為何水軍怎麼不用船運載著陸軍一同來到九江城下呢?

在太平天國後期,為最大化的發揮陸軍的機動性,水師曾經多次作為陸軍的交通工具使用過。如安慶保衛戰中最著名的集賢關一役,就是湘軍統帥們趁陳玉成去桐城搬兵的空檔,光速用水師運來了長江南岸的鮑超部,消滅了劉瑲琳等四壘。

然而,在太平天國前期,我們幾乎看不到湘軍水師發揮輔助功能。當時的水師,是作為與陸軍並駕齊驅的戰鬥部隊存在的。它甚至有一段時間從不登岸作戰。

湘軍水師最早的名將,不是湖南人彭玉麟和楊載福,而是一個河南人

隨著太平天國水師的衰落,湘軍水師在水戰之外,又開闢了運輸、配合陸戰等其它生意門路。然而,即便如此,水師的大裁員也勢在必行。在這種背景下,不少將領轉行成為了陸軍。

自湖口大捷之後,我們在清軍文書中再也看不到動輒燒燬千艘戰船的記載,雖然水師依舊是湘軍組成中重要的一部分,但它已經退居二線。陸軍,以日益蓬勃的發展佔據了C位。在太平天國之戰後期,太湘陸軍很多名將都是從水師轉型過來的,而其中,又以陳玉成與鮑超二人為最。

湘軍水師最早的名將,不是湖南人彭玉麟和楊載福,而是一個河南人

在這種情況下,李孟群也轉行了。他是進士出身,與被動轉行的陳玉成和鮑超不同。他主動離開了沒有前途,只能淪為陸軍配角的水師。不久,他被咸豐提拔為湖北臬司,從此轉型為陸軍指揮官。

然而,由於李孟群是河南人,他在湘軍中始終受到排擠。咸豐五年三月,左宗棠為湖南巡撫駱秉璋主筆的奏報中,就建議咸豐把湖北按察使李孟群調回老家,讓他到河南光州一帶招募團練去。當然,對於這個荒謬的建議,皇帝只回答了兩個字:不準!

到了咸豐七年,李孟群終於在湖南人把持的湖北呆不下去了。於是,他應安徽巡撫福濟之請,以安徽布政使的身份來到安徽,從此脫離了湘軍。咸豐九年,李孟群被陳玉成俘獲,勸降不成後處斬。

湘軍水師最早的名將,不是湖南人彭玉麟和楊載福,而是一個河南人

至於楊載福和彭玉麟呢?他們出身不高,平生之技,唯有水戰,便繼續呆在湘軍水師,最終熬出了正果。湘軍平定太平天國之後,湖南人把持了輿論,言及水師,再沒人提及李孟群。

本文的最後,還是放一個彩蛋好了。

昨天,作家二月河的死訊刷遍了頭條。其實,二月河生前曾經說過,打算在帝王三部曲之後寫太平天國、寫曾國藩和李鴻章。不過,因為身體的原因,這些計劃最終成為了鏡花水月。假如他真的寫了,或許會為同為河南人的李孟群鳴不平,多寫幾筆,讓後世人知道那個曾經身為湘軍水師統帥,卻被湖南人集體遺忘的老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