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的幾十萬大軍進入九宮山後憑空消失了嗎?為什麼?

用戶58703812931


李自成戰敗後的幾十萬大軍並沒有消失,而是投靠了南明朝廷,繼續抗擊清軍,唯一成了謎團的是李世成的死亡地、死因,及李自成的真實陵墓在哪裡。

說起來,李自成有波瀾壯闊的人生,但也是一個可憐之人,歷經失業、老婆出軌、數次創業失敗,終於當了皇帝,看到了成功希望吧,卻又離奇失蹤了。

按照《明史·李自成》傳的記載,李自成“善騎射”,乃是勇武之人,可惜不得志,長大後只能做了一名驛卒。李自成的驛卒工作,雖然有些不順心,偶爾會弄丟公文,把驛馬養死等等,捱了不少批,但總算有個國家的編織,足夠娶個媳婦,有口飯吃,日子還過的下去。

結果,突然有一天,抽風的大明崇禎皇帝宣佈裁撤驛站,節省財政開支,李自成同志也就光榮下崗了。下崗也就算了,李自成的第一任老婆韓金兒竟然還和李自成的同事蓋虎通姦,這……孰可忍是不可忍,怒殺之,順帶把債主也給殺了。兩條人命在身,李自成迫於無奈只能逃亡投軍,開始了一生的戎馬生涯。

李自成投軍後,因為軍隊欠餉問題,又怒殺明軍參將和縣令,正式起事成了農民軍領袖。幾經輾轉之後,投奔了自己的舅父“闖王”高迎祥,並自稱“闖將”。之後,高迎祥被陝西巡撫孫傳庭擒殺,高的舊部大多投奔了李自成。於是,李自成就代舅父高迎祥的稱號,自稱“闖王”,從此有了大名鼎鼎的“李闖王”。

李自成也是夠帥,清朝有“鐵帽子王”,而他也不愧為“綠帽子王”。老李的第二任妻子邢秀娘又被部下高傑給拐跑了,這……從此,李自成落下了不愛美色的美譽。

唯一讓老李值得欣慰的是,他的第三任妻子高桂英不愧為一代女傑,不但能征慣戰,而且對老李也是忠貞不二。

後面的事情就比較簡單了,李自成攻陷北京城,逼死了崇禎帝。一片石之戰,敗給了吳三桂和多爾袞聯軍,在北京匆匆稱帝后,逃回了西安。然後,李自成就是被清軍一路追殺,一敗再敗,最終,下落成迷。

按照《明史·李自成傳》的記載,李自成逃回西安之後,清軍進攻關中門戶潼關。李自成遣部將“馬世耀以六十萬眾迎戰,敗死”,這時候李自成還有六十萬大軍。

潼關破,李自成棄西安,由龍駒寨走武岡,入襄陽,到武昌,“賊眾尚五十餘萬”,還有五十餘萬人馬。

接著就是,“尋為我兵(清軍)所迫,部眾多降,或逃散”,而李自成“走咸寧、蒲圻,至通城,竄於九宮山”。《明史》中說李自成死於九宮山之中,但是,並不確定具體死因。於是,記錄了李自成的兩種死因,一種是“自率二十騎略食山中,為村民所困、不能脫,遂縊死”;另外一種是“村民方築堡,見賊少,爭前擊之,人馬俱陷泥淖中,自成腦中鉏死”。《明史》中關於李自成之死的兩種說法,似乎都有不可靠之處,而民間還有李自成跑到湖南石門縣夾山寺出家為僧,並在寺中圓寂的傳說。

李自成之死,雖然撲朔迷離,但是,李自成剩餘大軍的去向,史書中卻是有明確記載的。

李自成失蹤後,大順起義軍除了被殺、投降和逃散了數萬人之外,剩餘的主要分成了兩支:其中一支由郝永忠(即郝搖旗)、劉體純(即劉體仁)等人率領,有十餘萬人;另外一支由高桂英、高一功、李過等人率領,約三十餘萬人。兩支闖軍遺部,都投靠了南明政權,一直奮戰在抗清一線。

第一支大軍的蹤跡,《明史·何騰蛟傳》記載,“李自成斃於九宮山,其將劉體仁、郝搖旗等以眾無主,議歸騰蛟。率四五萬人驟入湘陰”。南明兵部右侍郎何騰蛟招撫郝搖旗等人,在演武場設宴款待,“搖旗等大悅,招其黨袁宗第、藺養成、王進才、牛有勇皆來歸,驟增兵十餘萬,聲威大震”。闖軍餘部十餘萬人,投靠了南明何騰蛟。

第二支大軍的蹤跡,《明史·堵胤錫傳》記載,“李自成死,眾擁其兄子錦為主,奉自成妻高氏(高桂英)及高氏弟一功,驟至澧州。擁眾三十萬,訖降,遠近大震。胤錫議撫之,騰蛟亦馳檄至。”闖軍主力也投靠了南明。

高桂英為李自成皇后,南明隆武帝封其為節孝貞義一品夫人,號其軍為“忠貞營”,後抗清戰敗,與李來亨等族人自焚殉國。

郝永忠堅持抗清到康熙二年,1663年,被俘殺殉國。

劉體純堅持到康熙二年,1662年,戰敗,帶全家自縊殉國。

說點題外話,南明時期,僅僅大順軍餘部就有四十餘萬投靠了南明,而明朝滅亡之初還有左良玉的八十萬大軍,以及江北四鎮的數十萬明朝正規軍,如果統領得當完全可以跟清軍對抗,收復北方失地都是可能的,至少也能劃江而治。但是,南明缺一個厲害的皇帝呀,不懂得御將之術,一個個將領因為內部矛盾,都投降了清軍。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南宋那位開國皇帝當初的境況,可比南明慘多了。

至於李自成的死亡地點,死亡原因,以及埋葬地,社科院歷史所的專家們,從1998年開始,成立了專門的“李自成結局問題課題組”進行調查研究。一直到現代,還是沒有一個明確的結論。也許,這個百年謎題就在等待你來解開了。


奕天讀歷史


李自成的大順軍在巔峰時,號稱有百萬之師,但實際上能上陣殺敵的,也不過十多萬軍人。在李自成得知吳三桂降清後,發覺大事不妙,急忙調集軍隊前往山海關主動出擊。

當時李自成從北京城選調的精兵,也就有十萬人左右,經過一路奔襲,數日後與吳三桂展開激戰。正在雙方打得難捨難分之際,郭爾袞率清軍支援吳三桂,使得李自成的大順軍慘敗。

李自成收攏殘兵敗將,往北京撤退,此時已經不足三萬人馬。而清軍也沿著李自成潰逃路線一直窮追不捨。最終,李自成沒能守住北京城,開始向南潰逃。在這一過程中,已經不斷有人在途中逃散,加之戰鬥減員,李自成身邊已經沒有了往日的氣派,更像是一直倉皇出逃的殘兵。

當這支隊伍到九宮山後,李自成也走到了人生中的盡頭。流傳較廣的一種說法是,李自成和幾名手下逃竄途中,九宮山當地的一夥人看中了他胯下的戰馬,因而設伏殺死了他。一代闖王死得十分憋屈,就如同《亮劍》中的魏和尚一般。

另一種說法時,當時李自成眼見自己大勢已去,索性就在九宮山上吊自盡了,算是與崇禎帝做了伴兒。不過,這個故事中李自成顯然要更加悽慘,當他的屍身已經開始腐爛時,又被割下了腦袋,送往清軍手中。

不管是哪種說法,李自成命喪九宮山時,身邊都沒有什麼幾十萬大軍。而且,當時李自成在逃竄途中,身邊士卒離心渙散,也對李自成喪失了信心。最終,這位大順的皇帝算是夢斷九宮山了。


夕陽下的晚楓


1645年,李自成在清軍兩路夾擊之下,想往湖南進軍,途徑湖北九宮山,他的生命在正史中就終結在這裡。

一個死亡,兩種表述。

李自成的死訊被清軍英親王阿濟格上報為“自縊而死、屍首腐爛不可辨”。南明朝廷得到的兵部尚書何騰蛟的上報則是“將其斬首、首級丟失”。

在民間,各類傳說更加層出不窮,被山民伏擊說、出家成為奉天玉大和尚說都是主流說法,也有傳言他逃回了陝西甚至甘肅一帶,隱姓埋名,子孫綿綿。

李自成成為“先帝”後,手下大順軍餘部各地尚有20餘萬,主力奉李自成三弟李自敬為“太宗皇帝”,堅持繼續抗清,但李自敬威望不高,大順餘部從此失去了主心骨,各自為戰。

其中,李自成的侄子李過在清朝和南明的“聯合”招撫下,投奔了南明朝廷,所部自此成為“忠貞營”,南明隆武帝感念其赤心一片,封他為“興國公”。

李過死後,所部領袖又換成了李自成的小舅子高一功。

忠貞營因為它的出身問題,不可能被南明朝廷真正信任,反倒受到其他南明軍將領的排擠,轉戰貴州時,高一功在與地方武裝作戰時陣亡,部下李來亨接任。

李來亨看清形勢,脫離了南明永曆政權的戰鬥序列,率領數萬士兵輾轉來到了川鄂邊境的長江三峽一帶,在這片地區,各路抗清人馬續寫了一篇抗清傳奇。

李來亨與劉體純、郝永忠、袁宗第等各路闖王餘部會合,大家共推舉劉體純為首領,組成了夔東十三家,除了闖王餘部、張獻忠的大西軍餘部、其他地方義軍甚至南明政府軍也多有加入。

“夔東十三家聯軍一度發展擴大到了二十餘萬人馬,藉助山高林密、道路艱險與前來圍剿的清軍長期周旋,勢力最壯大的時候,領地面積結連二十餘縣。

由於地理位置處於清政府的包圍之中,清政府開始也沒有著力圍剿,先是蕩平了其他各地的局勢,最後才選擇來啃這塊硬骨頭,再加上十三家的英勇抵抗,這片國中之國最終堅持了二十年之久。

一直到了康熙初年,清廷對夔東十三家才收緊了繩套,開始多路並進展開大規模圍剿,康熙二年冬,劉體純兵敗自縊身亡,多家將領戰死,少部分降清。康熙三年,碩果僅存的李來亨部也被全面包圍,李來亨讓部眾分散突圍,自己則攜全家老小縱火自焚,以李自成餘部為主的夔東十三家正式落下大幕。


歷來現實


事實上,闖王不是李自成,而是高迎祥,李自成只是高迎祥手下一個將領,一個有能力的將領,一個高迎祥委以重任的將領,李自成會打仗,但是不會管理,高迎祥屬於管理型人才,不會打仗,但是會帶人。但是歷史給他了開了個玩笑,高迎祥不會打仗,卻被仇恨衝昏頭腦,竟然自己帶兵去偷襲明軍,而明軍的將領確是大名鼎鼎的孫傳庭,高迎祥直接就被拿下斬首。

然後讓李自成帶路起義軍,雖然依靠高迎祥的餘威,李自成還能帶起來部隊,但是到了北京後,李自成的短視就暴漏了,他根本不會籠絡民心,只會殺人。最後失去人心,起義部隊一鬨而散,他自己也被地主武裝抓住斬首。

孫傳庭也是一個厲害的人物,他是拯救大明最後一個希望,但是崇禎怕他傭兵自立,就罷免了他的官職。

知道最後,李自成打到河南,崇禎才讓孫傳庭帶兵去打李自成,卻不給孫傳庭時間,直接就讓他去打,孫傳庭沒辦法,在毫無準備,毫無計劃的狀態下和李自成軍隊硬碰硬,李自成也是會打仗的,然後孫傳庭陣亡,孫傳庭死,大明亡。


咳咳咳咳73494


李自成並沒有死!而是順利逃脫了清朝追捕!

按清朝的報告,李自成兵盡力盡,最後僅帶親信20人,竄入九宮山中,被村民圍困,無法脫逃,自盡而死。當時追擊李自成的清朝靖遠大將軍阿濟格派人前去驗屍,而屍體已經腐爛,無法辨認了。

但是,這個“遇難”說卻難以令人相信。因為李自成十分驍勇,一直是官府的死敵。想圍攻死他尚不容易,何況令他自殺?而阿濟格報告中說是“屍朽莫辨”,純屬是一句託詞,只是為了給清王朝打一劑定心丸。

李自成退居湖湘時,他的手下還有40餘萬兵馬,駐九宮山一帶至少也有數萬人,說他僅帶20名親信,與事實明顯不符。況且,如果李自成真的被殺,他的幾十萬大軍豈能善罷甘休?九宮山能平靜嗎?然而,事實上,當時九宮山很平靜,那幾十萬大軍也很平靜。因而,從反面證明,李自成未死!這種平靜只是他的一種掩護,是他的命令。

據推測,放出李自成自殺的消息,是李自成與其部下搞的一個緩兵之計。一方面,揚言李自成已死,可以打消南明王朝對這支大軍的敵意,下一步可能聯合抗清;另一方面,使清王朝以為,心腹之患已除,放鬆警惕,一旦時機成熟,李自成可東山再起。

但是,隱藏起來的李自成沒有想到清王朝在短短時間之內就統一了中國,如此強大的兵力使他震驚,同時,隱居生活也使他漸漸脫離了血腥的沙場,認識到了平靜和平和,也許是他再也沒有起兵的原因。因為,有分析認為,他隱居時是去當了方丈,潛心於佛學。

據說,清朝初年,即將上任的雲南同知張瓊伯在赴任途中,遊訪石門夾山寺,與寺中方丈談古論今,頗為投緣,相見恨晚,視為知己。幾年後,他又重訪夾山寺,卻得知方丈已死。悼念之中,方丈的徒弟告訴他:那方丈就是威震天下的闖王李自成。在九宮山替死的是他的部將孫某。

清末以來,一些尋訪李自成遺蹟者,在石門等地發現的詩詞、斷碑、出土文物上,也找到了這位方丈的一些詩句,如:

“金鞍玉鐙馬如龍。”

“子門徒已數千指中興。”

“況值戎馬星落雨舊天。”

全然不是和尚心境與口氣,倒很像是戎馬出身的帝王的口氣。

但是這只是他去向的一個說法,李自成和他大軍之謎,已成千古懸疑。


張博力


李自成犧牲後,大順軍當然沒有消失,但卻始終沒有形成一個自己的領導核心。

1645年李過率領的大順軍餘部與隆武帝聯合,賜名“忠貞營”。李過封興國侯,不久李過病逝,高一功成了領導人。但忠貞營在南明始終倍受歧視,高一功不願依附孫可望,又不想投降清廷,於是北上夔東,與其他的大順舊部會合。

1646年高一功中毒箭身死,李來亨率軍到達夔東,此後大順軍餘部基本會合,被稱為“夔東十三家”,其弱點仍然是沒有強有力的核心,南明又故意在封爵上封了一大批公侯。

南明永曆帝被吳三桂殺死後,大順軍餘部依然堅持抗清,直到1664年被清軍消滅,領導人李來亨先殺妻子,後自殺,從此大陸的抗清運動結束。

大順、大西與南明聯合後,氣節遠勝原來大明的官軍,如果大明官軍都有如此氣節,南明絕不會只堅持二十年。


心向青山


說來也有意思,闖王李自成的墓地在全國竟然有四處,而後人編纂出來的說法更是神乎其神。無論是明史,還是綏寇紀略、永曆實錄等等諸多史籍之中的記載,闖王的確是死在了九宮山。而他的十萬大軍一路潰敗,所剩無幾,在闖王死後隱居在九宮山附近。

1926年,郭沫若路過九宮山,曾憑弔過李自成,明確指出了李自成死在了九宮山。解放之後,通城縣為李自成修了墓,郭沫若還專門前來題字。不過這墓還沒建多久,就有專家反駁道:在通山縣被程九伯打死的李延才是李自成。郭沫若見此,馬上就發了聲明否定了自己從前的判斷,人云亦云將李延便是李自成一說編進教科書之中。

通城和通山為了一個李自成之死明爭暗奪,通城民間為了證實李自成確實是在九宮山被人打死,在九宮山附近蒐羅了數千件大順朝的遺物。這些遺物大多數來自通城縣附近的人家,原來這裡都是李自成親屬的後裔還有大順軍隊的遺民,由此可以證明,李自成的大軍並沒有離他遠去,而是在這裡默默守著他。

這些大順朝的遺物大部分是來自於明朝皇宮,還有當年李自成軍隊從官府和富豪手上繳獲而來的戰利品,在上面都加刻著大順國的年款。這其中就有相當數量的大順朝的信函、文書等原始的文字材料證明李自成確實已經死在九宮山,而並非出家或者隱居,這些大順朝的資料記載和明史之中的記載是相吻合的。

當年李自成從北京一路潰逃到九宮山,沿途被清軍和吳三桂夾擊,李自成和大部分的部隊失去了聯繫。加上當時李自成軍中鼠疫橫行,一路上死傷嚴重,到了九宮山元帝廟,李自成被當地人打死之後,這些隨行的軍士沒有了領導之人,只得就地解散,隱居在附近。

李延是李自成的侄子,大順昭侯,不可能是李自成,夾山寺的那位和尚更像是牽強附會,沒有實際證據證明。李自成另一個侄子李過在隱居之後曾寫下祭大順皇帝文、永昌遺恨錄等等證實李自成已死的文獻,另外李過還曾經畫過李自成的墓葬圖。

另外,像李自成這般的人物,如果真的想要隱居養精蓄銳的話,絕對不會對外放出自己已經死了的話來。他明白只要自己一死,那些被衝散的大順軍就沒了主心骨,早就散了。而郭沫若自我打臉,將野史寫進教材的做法,確實有失考量。


木劍溫不勝




1637年,李自成被洪承疇和孫傳庭的大軍擊潰,帶著自己僅剩的17個人逃進了陝西東南商洛大山。

1639年,李自成和張獻忠再次起兵,李自成從商洛山中率上千人馬殺入河南。一路上到處收留饑民,迅速把軍隊擴展到數萬。


歷史上的農民起義軍擴軍的速度都非常快,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把所到之處的東西搶光,房子燒掉,脅迫農民只好跟著他們走。

這樣的軍隊往往規模很大,行軍的時候拖老攜幼,牽著牛,扛著行李。機動性很差,行軍速度很慢,戰鬥力很弱。因此關寧的2000人就可以擊潰十幾萬農民起義軍。

差不多李自成的上百萬起義軍,也是這麼來的。



當然李自成之所以能從幾十路農民起義軍中脫穎而出,他也確實組建了幾次能征善戰的部隊,比如鐵甲軍等,但數量都只有幾萬,精銳部隊加在一塊大約也就十幾萬。

當李自成攻下北京後,又發動了對山海關吳三桂關寧鐵騎的戰役。隨後被多爾袞的大軍在背後偷襲,李自成的軍隊潰不成軍。

因為李自成是流寇思路,沒有建立自己穩固的根據地。在明軍、清軍和各地團練的圍攻下,李自成手下所謂的百萬大軍如鳥獸散。

李自成指揮自己的嫡系部隊流竄到了湖北九宮山地區,被當地的團練武裝殺死。群龍無首,他僅剩的幾萬部下就迅速分化成了幾股勢力。



張鼎和田見秀領導自己的軍隊在青在清軍的誘降下,成了偽軍,為清兵南進充當了馬前卒。後來有一部分人被編進了漢八旗,成為了滿清統治漢人的走狗。

高一功和李來亨帶領自己的軍隊轉戰到了廣西,高一功戰死,李來亨率部在川鄂邊區堅持抗清鬥爭。



此前轉戰湖南的劉體純和赫搖旗部幾經輾轉,最後也來到了川鄂邊軍,實現了樑子祁軍的大聯合。他們以興山縣茅麓山為中心,組建了有20多個縣的抗清基地,擁有數萬軍隊,被稱為虁東13家。

也有不少人對當時的形勢比較悲觀,又不願意投降清政府。他們就在九宮山附近隱名埋姓住了下來,幾百年下來就在這一地區生根發芽,形成了很大的勢力。前些年,考古學家曾在這裡找到了很多大順政權當年的遺物。


新知傳習閣


李自成是歷史上敗亡最快的帝王之一,他率領大順軍幾年時間就攻破明朝京師,卻在之後1年多就兵敗身死,讓人感慨萬千。

李自成死了,大順軍的行蹤也進入了歷史的角落裡,悅史君來給大家找找他們的最後軌跡。

明朝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率領大順軍攻破京師,崇禎帝朱由檢在絕望中自縊。

此時,明朝還有半壁江山在手中,關外還有清朝虎視眈眈,另外張獻忠等人的反明勢力,也在各行其是,形勢不容樂觀。

但李自成警惕性不夠,他不但沒有制定下一步的作戰計劃,反而在京師開始對原明朝官員和大戶進行索餉,使得人心惶惶。

李自成派明朝降將唐通去找關外與清軍對峙的明朝平西伯吳三桂等人,吳三桂剛開始也答應投降大順,但聽說京師內部變動,決定投降清軍,攻擊大順軍。

李自成率大順軍在山海關與吳三桂等人決戰,關鍵時刻清軍加入戰鬥,大順軍一敗塗地,李自成只好退了回去。

由於清軍和吳三桂部窮追不捨,李自成沒有足夠兵力對付,四月離開京師西撤,一路遭遇清軍攻擊,各地明軍也陸續再次投降清朝,李自成退到了陝西。

清軍和吳三桂等人繼續進攻李自成,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攻破潼關,李自成又放棄陝西,轉入湖北。

清軍和吳三桂等人攻勢不減,而且還把南明弘光政權也滅了,大順軍在連吃敗仗後士氣低落。

同年五月,李自成在途經九宮山時,率幾十名親兵去探路,結果被當地武裝圍殲,李自成不幸被害。

這時,大順軍還有30多萬人,得知李自成被殺的消息後,立即對九宮山附近的武裝進行打擊,一小部分人留在當地為李自成守喪。

其餘大順軍在李過、李來亨等人的率領下,先後與南明隆武政權、永曆政權合作,繼續抗清,直到清朝康熙三年 (1664年)才被徹底消滅。

因此,李自成死後,大順軍並沒有消失,而是在李過、李來亨等人的帶領下,與南明政權合作抗清,開啟了新的征戰,悅史君認為,大順軍的悲劇,前期李自成要負責,後期南明君臣也要承擔大部分責任。


寫有趣的歷史,講真實的傳奇……

我是悅史君,2018我們一起努力!


歷史這樣說


按理說,幾十萬大軍是不可能憑空消失的,如果真的憑空消失了,那原因只有兩個,要麼這不是幾十萬大軍,要麼這幾十萬大軍全軍覆沒了。李自成從一名驛卒,到後來的闖王,其經歷從底層到帝王,來得快,也散的快,自古農民起義無不如此,沒有高素質的領導人,沒有穩紮穩打的戰略,沒有符合社會狀況的治國策略,就是打下天下也坐不穩,走馬換燈而已。李自成就是這樣一位農民起義軍領袖。

下面小史官就來分析為什麼李自成的百萬大軍憑空消失了。

關於李自成的幾十萬大軍為何在進入九宮山以後消失了,歷來無論是正史還是野史,都頗引人爭議。1645年,李自成被清軍打敗,在路過湖北通城九宮山時被當地武裝力量擊殺,他的幾十萬大軍也就此銷聲匿跡,彷彿人間蒸發了一樣。

李自成是農民起義軍首領,那麼他手下多為農民,當時這些人是因為天災人禍,生活難以為繼,迫不得已只能放下鋤頭拿起武器,跟著一個帶頭的造反。一般來說,農民起義前期都是聲勢浩大,甚至可以說震動半壁江山,但是實際上其戰鬥力低下,很多時候碰到正規軍就會一鬨而散。李自成率領起義軍,很快就達到百萬人的規模。試想一下,明朝傾全國之力,才養得起多少軍隊,而李自成一沒有足夠的糧餉,二沒有大量的基層人才,佔領的地方又都是災害肆虐的地方,民不聊生,又怎麼能夠養得起百萬軍隊呢?

所以,李自成的軍隊,在前期很大程度上是烏合之眾,成千上萬的農民拿著鋤頭等等農具,跟著一個領袖,仗著人多打砸搶燒佔領縣城,而其他吃不上飯的農民這時候見人多,也一定會隨波逐流,因為國人向來是這種秉性。接著起義軍越聚越多,這時候李自成也有實力組建一支稍微有點規模的正規軍了,但是人數也就幾萬人,這幾萬人是他的中堅力量,靠著這幾萬人裹挾大量農民,所到之處,鋪天蓋地號稱百萬,所以一路打到北京各地望風而降。

但是這種軍隊也很容易失敗。舉個例子,明朝曾經2000人就打敗了幾十萬起義軍,為什麼呢?因為農民軍沒有經過專業的訓練,裝備也不完備,所以一旦和正規軍接手,前鋒失利便會兵敗如山倒,大軍一擊即潰。也許會有人問,李自成的軍隊戰鬥力低下為啥滅亡了明朝呢?這個原因就有很多了,一方面明朝精銳在山海關阻擋滿清,另一方面明軍瘟疫橫行,天災人禍不斷,聲勢浩大的農民軍一鼓作氣就打到了北京城。

李自成的起義軍,只會打仗,卻不會有效的治理佔領區,每打下一片地方,就會縱兵劫掠,然後前往下一個地方,所以截至大順朝建立,名義上在北京稱帝了,實際上控制的地方不過北京周邊而已,所轄的人口也就是裹挾的上百萬農民而已。

沒有根基的政權是不長久的,所以李自成做了一個多月的皇帝就失敗了,後來和清軍決戰,幾萬主力喪失殆盡,這時候雖然他手下依舊有幾十萬大軍,卻只是烏合之眾,僅有的有著成熟機制的軍隊打沒了,剩下的軍隊想要得心應手的指揮都難,更何況眾志成城的打仗呢?所以,到了湖北之後,李自成身邊就只剩下幾十人跟隨了,那些大軍已經分崩離析,甚至各自為政自奔前程了。這些人跟隨李自成打仗,完全是為了混一口飯吃,而不是像他的嫡系一樣有著崇高的理想,所以危難時刻是沒有大用處的,李自成在巔峰的時刻,沒能夠精簡部隊,派遣官員治理佔領區,穩紮穩打,而是帶著一大群烏合之眾打過來打過去,最終的結果已經註定。

李自成被殺後,幾十萬大軍可能作鳥獸散,有些回到陝西繼續做莊稼人,有些就地隱居,還有些投降滿清或者佔山為王了,一夜之間聚集的軍隊,是很容易在一夜之間消失的!

歡迎朋友們評論區交流,說說你的看法。

我是熱愛文史野趣的無筆史官,歡迎關注,祝您愉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