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解放區粉碎國民黨軍的全面和重點進攻

□丁龍嘉

1945年9月19日,中共中央作出《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部署》,內中要求:“山東主力及大部分幹部迅速向冀東及東北出動”,“山東羅榮桓到東北工作”;“新四軍調兵到山東”;“將山東分局改為華東局,陳毅、饒漱石到山東工作,現在的華中局改為分局,受華東局指揮”。按照這一部署,到全國內戰爆發時,整個華東解放區,北面是山東,有陳毅、饒漱石指揮的新四軍兼山東軍區,陳毅、黎玉指揮的山東野戰軍;南面是蘇皖,有張鼎丞、鄧子恢指揮的華中軍區,粟裕、譚震林指揮的華中野戰軍。

山東解放區粉碎國民黨軍的全面和重點進攻

魯南大捷油畫

1946年6月26日,國民黨向解放區發動了全面進攻。其使用正規軍總數的1/3,約50萬人全面進攻華東解放區。而華東解放區的八路軍、新四軍總兵力為42萬人,其中野戰軍只有13萬人。雙方相比,兵力懸殊。所以,蔣介石吹噓要在“3個月內結束華東戰事”。

在內戰爆發後的前3個月,華東解放區軍民取得了一系列的勝利,但也遭受了一些損失。其中暴露出一個問題,即思想不一致,難以有效集中兵力殲敵。正如陳毅所說:“山東部隊常不安心南下作戰,華中部隊也不肯入魯作戰,以致數月未能集中兵力,用以鉗制的兵力太大。”10月1日,毛澤東為中共中央起草了黨內指示《三個月總結》,內中指出,“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是唯一正確的作戰方法。當月上中旬,陳毅主持各支部隊幹部會議,結合華東戰場實際學習《三個月總結》。他說:“山東的民情好,地形好,一切的作戰條件都具備。俗話說‘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要想打大仗,最大限度地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就要到山東來。”這次會議,較好地解決了戰略思想的轉變和兩支野戰軍的統一指揮問題。12月12日,陳毅、粟裕等將“對進犯之敵先打宿遷一路、後回師殲擊魯南之敵”的計劃上報中央軍委,迅即獲得批准。15日至19日,山東與華中野戰軍首次集中作戰,發起了宿北戰役。此役一舉殲滅國民黨軍3.3萬人。延安《解放日報》發表社論說:“這是蘇皖解放區超過以前11次大捷的空前大勝利,也是今年7月以來整個愛國自衛戰爭中空前的大勝利。”緊接著,兩支野戰軍移師魯南,於1947年1月2日至20日殲敵5.3萬餘人。魯南戰役,是山東、華中野戰軍會合後集中兵力、統一進行的成功殲滅戰。中央軍委致電祝賀“取得空前大捷”!

魯南戰役一結束,中央軍委命令,新四軍兼山東軍區、華中軍區合併組成華東軍區,陳毅任司令員,饒漱石任政治委員;山東野戰軍、華中野戰軍、山東軍區的主力部隊合併組成華東野戰軍,陳毅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粟裕任副司令員,譚震林任副政治委員。

魯南戰役之後,國民黨軍雖連遭打擊,但全面進攻並未停止,全國戰局繼續以華東戰場為中心展開。國民黨調集了約30萬人的重兵集團,妄圖在臨沂附近與華東野戰軍決戰。其為了實現“魯南會戰”的圖謀,以臨沂、蒙陰為目標,採取了南北對進、兩面夾擊的戰法。南線是歐震指揮的8個整編師,向臨沂進攻;北線是李仙洲指揮的9個師,經萊蕪、新泰南犯,向蒙陰進攻。1947年1月31日,歐震集團開始北犯;2月2日,李仙洲集團開始南下,其先頭部隊於4日佔領萊蕪城。

華東野戰軍根據毛澤東關於集中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的指示和當面敵情,迅即作出迎擊部署。4日,中央軍委電示華野“準備於必要時放棄臨沂”,給陳毅以極大啟發。陳毅即設想“置南線敵重兵集團於不顧,而以主力北上,以絕對優勢兵力,殲滅北線之敵”。這一設想,立即得到粟裕、譚震林的贊同。5日,陳、粟、譚上報軍委作戰方案。6日,中央軍委覆電同意。這時,北線李仙洲集團繼續南犯,深入到魯中解放區腹地。

要在北線殲敵,南線阻敵十分重要。華野阻敵各部,一方面大搞疑兵之計,一方面輪番交替作戰,消耗了敵人勢力,遲滯了敵人前進,至15日奉命撤出了臨沂城。正當國民黨軍因得到了一座臨沂空城而得意忘形之際,在萊蕪地區的北線李仙洲集團已被華野團團圍住。20日晚,華野部隊按照預定計劃,對李仙洲集團發起全線攻擊。23日拂曉,當李仙洲組織部隊準備撤退時,發現第46軍軍長韓練成突然離開了指揮位置。原來韓練成在陳毅派去的敵軍工作幹部楊斯德、解魁的勸告下,放棄指揮、秘密脫離部隊。韓練成的出走,一使突圍撤退耽誤了兩個小時,二使第46軍群龍無首、軍心渙散。李仙洲集團在萊蕪城至吐絲口一帶陷入了華野的重圍之中。經激戰,李仙洲集團被殲,李本人因負傷而被俘。萊蕪戰役一結束,華野部隊又遵照軍委命令展開了膠濟路追擊戰。萊蕪一戰殲敵5.6萬人,連同膠濟路追擊戰,共殲敵7萬餘人。萊蕪戰役,徹底粉碎了國民黨的“魯南會戰”計劃。而此時,國民黨軍已失去了全面進攻的能力,不得不從1947年3月起,改而採取重點進攻的方針。

國民黨軍重點進攻的方向,一是陝北解放區,二是山東解放區。其重點進攻山東解放區的兵力達到45萬餘人,戰法為集中兵力、密集靠攏、穩打穩紮、齊頭並進,目標為迫使華野在魯中山區與其決戰,或壓迫華野北渡黃河,以佔領整個山東解放區。4月上旬,國民黨軍在陸軍總司令顧祝同的統一指揮下向魯中山區推進。

為打破國民黨軍的進攻,陳毅等擬定了泰(安)蒙(陰)戰役計劃。4月22日華野打響了攻取泰安城之戰,26日攻佔泰安城,取得殲敵2萬餘人的戰果。這時國民黨軍大舉向魯中腹地進攻,中央軍委指示華野放棄蒙陰、誘敵北進,要求華野主力不分散。在此前後,華野幾次採取“耍龍燈”創造戰機的辦法,以求分割殲敵或調動增援之敵殲滅之,但敵人均未上鉤。

5月10日,國民黨第一兵團司令官湯恩伯得悉華東野戰軍主力後撤時,一變其穩打穩紮的戰法,不待第二、三兵團統一行動,就下令以整編第74師為骨幹,配以左右兩翼部隊,矛頭直指華野指揮部所在地坦埠,同時以一部策應整編第74師行動。華野指揮部鑑於整編第74師最為突前,決定殲滅該部,於是部署兵力對行進中的整編第74師形成圍殲之勢。5月14日上午,整編第74師師長張靈甫預感到有被圍殲的危險,即倉促率部向孟良崮、蘆山地區撤退。但為時已晚,華野已從四面對張靈甫部形成包圍。15日這天最為緊張,敵我雙方都以主力對主力、以進攻對進攻,都力求全力、快速戰勝對方。血戰至16日上午,張靈甫被擊斃,下午5時,整編第74師殘部被殲。至此,華野以傷亡1.2萬人的代價,全部、徹底、乾淨地殲滅了號稱國民黨軍“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編第74師,共斃傷敵3.8萬人,內中有6000人屬敵之增援部隊。孟良崮戰役,粉碎了國民黨軍的“魯中決戰計劃”,重挫了國民黨軍對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

華野雖然殲滅了國民黨整編第74師,但山東戰局尚未完全改善,國民黨軍還在積極準備大舉進攻。6月29日中央軍委電示華野,改“不分兵、堅持內線殲敵”方針為“分兵出擊”方針。這就是著名的“六月分兵”。分兵後,出擊魯南、魯西的外線部隊(後稱外線兵團或西兵團)積極殲敵;在魯中的內線部隊(後稱內線兵團或東兵團)於7月17日至23日先後發起了南麻、臨朐戰役,結果以傷亡2.1萬餘人的代價殲敵1.8萬餘人,未能實現預定的戰役決心。

9月1日,國民黨軍膠東兵團在海、空軍支援下大舉侵犯膠東解放區。華野東兵團開始了膠東保衛戰。到12月26日,殲滅國民黨軍6.3萬餘人,取得了膠東保衛戰的重大勝利。至此,國民黨軍對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徹底破產了!

山東解放區粉碎國民黨軍的全面和重點進攻

孟良崮張靈甫被擊斃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