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死前將“安劉”重任託付給周勃,周勃卻為何對呂氏一再妥協?

我忘思戀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巧了,這篇文章正好和上一篇接軌。

很複雜,守仁君認為一來周勃陳平也沒太較真,後世都說周勃陳平在隱忍,在等機會,可是他越等呂后勢力越大,越等諸呂勢力越大。也就是多虧呂后死在了他們前面,他們才有這個機會,要是呂后活的長一點,先死的是陳平周勃呢?漢代人均壽命才多少?陳平周勃怎麼能確定他們能熬過呂后?要是他們也死了,剩下的灌嬰搖擺不定,酈商又是諸呂好友,很難說呀。


但是他們也不能在呂后稱制的時候去反呂后,因為這麼一反可能會出大事情,呂后剛剛從幕後走到前臺的時候是非常脆弱的,她只有一個太后的地位,手裡並無任何實權。此時呂后對大臣們非常不信任,忠於劉氏的大臣們認為皇帝年幼,呂后稱制理所當然。有二心的臣子們就算想動手腳,可是外面劉氏諸侯王這麼多,動了就是天下大亂。所以也只能藏著,這樣朝堂氣氛很尷尬,忠臣呂后認不出,對所有人都心懷敵意,大臣們日日如履薄冰。所以陳平讓呂后把呂氏子弟調來京城做官,這樣一來呂后有了依靠,不會對大臣們產生畏懼,君臣之間沒了猜忌,才好辦事。

後來呂后封諸呂為王為侯違背了高祖的意願,但是當時諸呂勢力已經非常強大,王陵周昌堅決反對,結果被迅速架空。陳平周勃只能奉迎上意以求自保。


呂后勢力弱時,陳平周勃為了安定朝廷引入諸呂勢力,呂后勢力強了,他們又明哲保身,事事順應呂后,可以這麼說,當時陳平周勃或許有安劉之心,但是心裡想的最多的還是怎麼保命保家族。

結果他倆有幸活到呂后死亡,齊王劉襄大兵壓境,長安城裡的眾人看到了希望,灌嬰帶著大軍出關,陳平周勃和劉章聯合,乘機摘桃子。

要說安劉功勞誰最大,劉襄和劉章,但是這兩兄弟目的不純粹,所以被周勃陳平佔據了主導。


守仁看劇


劉邦去世前,呂后曾請示他說:“您百歲之後,蕭何要是去世,誰能接替他呢?”劉邦回答道:“曹參可以。”呂后再問:“曹參之後呢?”劉邦又答道:“王陵可以。不過,王陵忠厚老實,陳平則精明過人,可補他的缺點。陳平聰明有餘,卻不夠厚重,難以獨當重任。周勃厚重,雖不善言辭,不過能肩負起安定社稷重任的,可擔任太尉一職。”呂后又問:“周勃之後呢?”劉邦道:“以後的事,就不是你我所能知的。”

應該說,劉邦識人的眼光還是很毒辣的,周勃後來果然肩負起安定漢室的重任。

漢惠帝死後,呂后臨朝聽政,獨攬大權。由於她只有這麼個兒子,劉邦其他的兒子,都不是呂后所生。呂后妒忌心特別強,對於劉邦曾寵幸的女人以及她們的兒子,有一種油然而生的敵意。誰靠得住呢?呂后想到自己的家族,與其讓劉氏子孫來得到天下,不如讓呂家來坐取天下。

呂氏外戚集團開始以火箭般的速度躥起。臨朝稱制後,呂后任命外戚呂臺、呂產出任南軍與北軍的指揮官。

公元前187年,呂后打算分封呂姓子弟為王,然而這個做法,有違漢高帝劉邦的的遺令。劉邦在掃滅諸王后,曾經與諸大臣刑白馬作誓:“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

如今劉邦手下的一班大臣多數還健在,呂后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徵求右丞相王陵的意見。忠厚老實的王陵原則性強,斷然拒絕呂后的提議,反駁道:“呂氏封王,違背當年先帝與諸臣的約定。”

呂后聽後非常不高興,轉而徵求左丞相陳平、太尉周勃的意見。陳平與周勃兩人深知呂后為人陰險毒辣,若公然反對,不僅他們自身難保,也難以保全劉氏皇族的命運。兩人權衡利弊後,決定以退為進,保全實力,便虛以委蛇,曲意阿承道:“高帝平定天下,分封劉氏子弟;如今太后稱制,分封呂氏子弟,有何不可?”

陳平與周勃的表態令呂后喜出望外,王陵卻埋怨二人拍馬屁。陳平與周勃對王陵說:“要說在朝廷上抗爭,我們不如您,可是說到安定社稷、保全劉氏皇族,您就不如我們。”王陵無話可說。很快,直言不諱的王陵被架空,呂后給了他一個太傅的虛職,剝奪宰相的實權,由陳平接任右丞相。

王陵這個人腦筋比較直,堅守原則固然是不錯。但是如果堅守原則的人個個都被趕出朝廷,那麼還能靠誰呢?從這點看,陳平與周勃是比較務實的。既然鬥不過呂后,留得青山在,不在沒柴燒。等呂后去世了,再來收拾諸呂不遲,所以妥協有時是一種以退為進的高明策略。


君山話史


劉邦在臨終前對呂后的遺言中說“安劉者必勃也!”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以後安定我劉家天下的必是周勃,劉邦為什麼要對呂后說這樣的話哪,是因為劉邦料定自己死後,依呂后的性格必會專政把持朝綱大肆任用孃家人擔任重要職位。這些人呂后活著的時候肯定不敢威脅劉家的天下畢竟自己的兒子也姓劉,呂后一旦死了這些人身居高位一定會危及到劉家天下的,劉邦考慮到的這點確實在十幾年後發生了這不得不說劉邦確實是個了不起的人物。哪周勃又是何人哪?劉邦為何將此人看的這麼重,周勃與劉邦是同鄉自由相識又追隨劉邦斬白蛇起義,在劉邦逐鹿中原問鼎天下中屢立戰功立下汗馬功勞,建國後論功封絳侯一等侯爵又官至太尉,可以說劉邦對周勃是十分信任的。


公公元公元前195年劉邦駕崩,惠帝軟弱呂后臨朝稱制國家大事都是呂后一個人說了算,大肆任用呂氏族人擔任朝中要職,而白馬盟誓的功勳老臣如王陵,陳平、周勃等人都有職無權空領其位。這個時候的周勃你說他是一味妥協其實他是以退為進韜光養晦。惠帝七年(公元前188年)呂后的兒子惠帝死後呂后沒有了顧慮她違背白馬盟誓分封呂氏族人為王,丞相王陵以高祖當年白馬盟誓為由反對封呂氏為王,可想而知王陵受到了呂后的排斥和打擊,而周勃展現出了高超的政治智慧贊同和擁護呂后封王,不僅保護了自己又得到了呂后的信任為以後“安劉大任”保存了實力。如果周勃和王陵一樣針鋒相對據理力爭那麼他的下場會和王陵一樣這樣還談何以後的“安劉者必勃也”高後八年(公元前180年)呂后駕崩蓄勢待發的周勃感覺時機成熟聯合陳平奪得兵權剷除了呂氏集團的勢力安定了劉姓的天下也印證了劉邦哪句“安劉者必勃也的”誓言。



公元前188年,漢惠帝劉盈死,死時年僅二十三歲。

呂后乃將劉盈年幼的兒子立為皇帝,自己臨朝稱制,成為了事實上的帝國女主人。

呂后以女主君臨天下,呂氏家族自然雞犬升天,是年,呂后封侄子呂臺為呂王(割齊國之濟南郡為呂國),呂產為梁王,呂祿為趙王,呂臺之子呂通為燕王;又封了六個呂氏族人包括呂后的妹妹為列侯。呂產、呂祿還一面遙領藩封,一面執掌著本該由“中尉”與“衛尉”統領的南北禁軍兵權,威震宮廷,勢傾內外,朝野人等莫不惕息驚心:這劉氏天下儼然要變成呂氏天下了。

當然,呂后並不是真的想篡奪劉氏江山,她只是暫時接管而已,從已知的史料來看,呂后應該從未計劃過真給江山改姓,她的心狠手辣,只不過是個瘋狂的悍婦,為孃家人多爭取些權益而已;並且她還多次促成劉氏子與呂氏女的聯姻,想兩家變一家,這樣她死後兩家就犯不著兵戎相見、發生慘劇了。

但既便如此,呂氏也觸及了劉氏宗族集團的利益底線,即劉邦在死前與群臣共同定下的“白馬之盟”——“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

如今,呂后率先打破這個約定,與劉氏宗族撕破了臉皮,那夾在中間的周勃等老幹部們該如何處之呢?

出人意料的,周勃等人採取了妥協的策略,他們認為現在穩定最重要,自秦末以來天下大亂十餘年,好不容易得以休養生息,此刻應以維持珍貴的和平為優先考慮。呂后生性殘暴猜忌,倘若真惹了這母老虎,真不知她會搞出什麼大亂子來。所以,只要能“安社稷,全劉氏之後。”諸呂封幾個王也並無不可,畢竟呂后的兩個哥哥呂澤和呂釋之,都在漢取天下的過程中貢獻巨大,本應封王卻因避嫌而未能封,如今由他們的兒子來代替,又有什麼關係呢?況且,呂后大權獨攬以來,雖在權力鬥爭中心狠手辣,但在國家大事上還是基本遵循高祖時的政策,採取道家“黃老之術”治國,和親匈奴,止戈偃武,不事更張,因俗而治,減輕賦稅,休息無為,以至刑罰罕用,罪人是希;民務稼穡,衣食滋殖;百姓安居,天下晏然,這,又有什麼不好呢?

再說,呂后春秋已高,不需多久,她就會歸天的。只要老太太一死,呂氏倒了靠山,周勃等人就可以從從容容撥亂反正了。

周勃年輕時當過篾匠,會編制精細的蠶箔等手工藝品,這說明他是個很細心很有耐心的人。隱忍與等待,正是他的長項。


千古名將英雄夢


*已有29個歷史問題獲頭條首頁推薦,您的關注是我的榮幸和動力,請關注我,謝謝。

對於劉邦死前將“安劉”重任託付給周勃,周勃卻對呂氏一再妥協的問題我是這樣看的。

1、所謂“安劉氏者必勃也”的安劉並不等同滅呂。

這句話的出處是劉邦病重時,呂后問劉邦的一段話。

呂后問曰:“陛下百歲後,蕭相國既死,誰令代之?”上曰:“曹參可。”問其次,曰:“王陵可,然少戇,陳平可以助之。陳平知有餘,然難獨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劉氏者必勃也,可令為太尉。”
呂后復問其次,上曰:“此後亦非乃所知也。”

所以並不是說劉邦把安劉的重任託付給周勃,而是劉邦對周勃忠誠和領兵能力的認可。當時劉邦把諸劉分封到諸侯國,並不擔心呂氏會奪權,而只是無論對內平叛還是抵擋外敵,周勃都是可以擔當重任的。



2、對呂氏一再妥協的計謀不是周勃定的。

惠帝死後,呂氏擅權,分封諸呂。周勃為人厚重少文,讓他帶兵打仗厲害,但陰謀算計,一百個他也比不上陳平。陳平是誰?千古謀聖。《漢書》明確記載了對呂氏一再妥協,待呂后去世後夷滅呂氏的計謀是陳平制定的。只不過最後平叛時需要周勃領兵而已。而周勃也因功成為丞相,位居陳平之上。



3、一再妥協既是麻痺也是無奈之舉

有呂后在的諸呂和沒呂后的諸呂有很大區別。呂后隨劉邦打天下,本身威望很高,代天子治天下名正言順。如果這時候起事清君側,很容易被呂后以謀反名義滅掉,就算成功國力也會大幅下降,引起外族入侵。而呂后死後諸呂群龍無首,謀而不定,這才給了陳平和周勃等人可趁之機。

另外實際上在劉邦死後,呂后就想借機剷除周勃等人,是酈商以會內亂為由勸阻了呂后。所以平呂安劉的成功非周勃一人之力,只是他完成了最後一擊。


三分鐘歷史角


劉邦建立的權力格局是外戚集團、劉氏諸侯王集團、功勳集團三足鼎立。達到權力平衡,這個一直到呂雉去世,都是如此。

而呂雉死後,諸侯王集團跟功勳集團聯合,火併了外戚集團,並殺了皇帝,重新立新皇帝,也就是漢文帝,於是大漢的朝堂就成了功勳集團和劉氏諸侯王們共同掌握。

不是周勃對呂雉妥協,而是周勃一人之力能做什麼?大漢朝堂的權力格局本就是劉邦構建,談不上有什麼問題,周勃根本沒必要做什麼。

很多人認為,周勃等人發動軍事政變,誅殺諸呂是正義的行為,實際上沒有正義邪惡,只是為了奪權罷了,

諸呂也不是什麼邪惡的化身,他們是皇權的延伸,代表皇帝的利益,維護皇權。

相反,周勃等人用軍隊逼宮,殺害丞相(諸呂)及皇帝,改組中央政府,擁立新皇帝才是真正的反賊。

至於周勃等人為什麼這樣做?

高大上的說,諸呂是邪惡的人,他們控制皇帝,禍亂朝廷,

但實際上呢?他們是外戚,他們控制著朝堂,控制決策權,這樣損害了周勃等人的利益,只有他們擁立皇帝,有了擁立之功,才能重新掌權,僅此而已。


南朝四百八十寺



劉邦臨終前,對呂后說,安劉氏者必周勃也。這話要看怎麼理解。

劉邦之所以能提到讓陳平,王陵和周勃先後當宰相,是因為呂后問劉邦,蕭何之後誰可以當宰相,所以劉邦才在回答的時候提到了這幾個人。

呂后跋扈專權不是劉邦死後才開始的,而是在劉邦還在世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但從劉邦的角度看,畢竟無論如何將來繼位的惠帝還是呂后的親生兒子,劉氏的皇位應該沒有問題。

但如果呂后當時就已經有把劉家的天下變成呂家的這種想法,那麼當時她將來誰可以接替蕭何,這就不是為兒子惠帝做打算,而是給自己將來篡權做準備。

如果是這樣,那麼劉邦提到的這幾個人都會是呂后控制朝廷之後需要重點打擊和控制的對象,以打壓支持劉氏的勢力,同時大量培養呂氏自己的勢力。


實際上,無論呂后在劉邦身前就已經有了野心,還是在劉邦身後才有了野心,但至少從後來她掌權後的做法來看,她對陳平,王陵和周勃這些人都是防備的,提拔她的兄弟呂產呂祿掌握軍權,顯然就是為了打壓功臣集團。

同時,呂后還在乾的另一件事就是全力打壓惠帝之外的劉邦其他的兒子。比如趙王如意就被她害死了,如意的母親戚夫人更是被她殘害至死。劉邦的長子劉肥也是不得不低聲下氣的求自己同父異母的妹妹魯元公主,才保住了命。

在呂后為首的呂氏家族權勢如日中天的時候,周勃這些人當然不能硬頂,如果硬頂,結果只能是他們也被白白的犧牲。他們能做的就是以暫時的合作來為自己爭取機會,等待時機。

後來呂后死後,呂產呂祿為首的呂氏家族想繼續控制朝廷,劉肥的兒子齊王劉襄發兵,周勃等人也在京城動員軍隊搞政變,裡應外合,一舉剷除了呂氏家族的勢力。之後,又迎立了劉邦的另外一個兒子代王劉恆,也就是文帝。


所以說,周勃和呂氏合作沒有什麼問題,因為他安漢興劉也需要等待合適的時機,否則他就算不合作,直接反對呂氏,把自己犧牲了,也沒有什麼意義。

這和狄仁傑其實很像。狄仁傑是武則天很信任的大臣,多次在關鍵時刻為李氏說話,才保住了李旦和李顯。尤其是在武則天選擇立誰為太子的問題上,正是狄仁傑幫武則天下了最後決心,立了李顯。

而且,後來發動政變,迫使武則天退位的五個人中,張柬之和敬暉都是狄仁傑推薦的。這就是說。這是狄仁傑事先經過長期的佈局,才最後出現了這個機會。


蕭武


周勃在“安劉”上對呂氏為何一再妥協?

一、周勃這個人就是一介武夫,威武而忠厚,木納而寡言,高祖認為周勃厚重少文,安劉氏者必勃也,可屬大事。

二、呂后稱制後,呂后的毒辣與心計這些和劉邦打天下的大臣他們都心領神會,呂后的決絕手段他們是看到與領教過的:呂后婦人,專欲以事誅異性王者及大功臣!而且高祖後事所囑呂后是完全明白與留有心計,以周勃的能力在呂后面前只能是一再的妥協。



三、漢家的朝堂上,當時有名的耿直忠臣如周昌、王陵在呂后稱制後也都是發著脾氣、擰著脖子打發回家了事,另一個人物出場是問題的關鍵,這個人就是外交及說客陸賈,或曰陸生,他先是遊說太尉周勃,周勃知其用意,知其自身能力只是與他戲言玩笑,當陸賈拜訪丞相陳平,說透了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將,將相和調、社稷無虞,陳平是何等精明,計謀損略他無所不能,以此他交好周勃,與其謀劃,兩個老謀深算的重臣等到呂后身死,先讓年輕氣盛的劉家人物朱虛侯劉章打頭陣,然後,太尉周勃與丞相陳平合謀剷除呂氏勢力,匡扶漢室正統,國祚大勢,秉國持器,妥協與決斷都是時勢的變化與需要,審時度勢,人之大略也。


楊柳青青春之聲


劉邦在徵英布的戰場上被流矢射中,回到都城長安後,病得愈發嚴重,眼看就要死掉了,他媳婦給他找來全天下最厲害的大夫,但他卻拒絕醫治,沒法子,他媳婦只好來到他的病床前,聽他交待後事。

劉邦身死前,已是西漢的開國皇帝,如此尊重的身份,交待的後事自然不會是戚姬如何安排、薄姬怎麼樣安排這樣兒女情長的小事,而是國家主要官員任免的問題——因為皇位的唯一接班人已確認為二人唯一的兒子劉盈,不需要重複確認,所以要確認的問題只能是主要官員的任免。

劉邦說,一旦蕭相國去世,曹參可以接替蕭何出任相國,曹相國去世,王陵可接替曹參出任相國,說到這裡,劉邦來了個轉折,在劉邦看來,王陵這個人從小就剛直愚魯,用現在的話說,智商餘額不足,所以需要一個智商超高的人來幫他,這個人是誰呢?是陳平,但是,陳平這個人,雖然智商高,但決斷力不夠,不能獨自擔任相國。

說完陳平,劉邦又提到一個人,這個人的名字叫周勃,是劉邦的老兄弟了,沒受過什麼良好教育,年輕時靠編織蠶箔為生,同時還兼職吹桑,後來跟劉邦一起幹革命,在戰場上很猛,劉邦用「厚重少文」評價周勃的性格的特點,評價完周勃,劉邦又說,能安定劉氏的,必然是周勃,因此可以任命周勃為太尉。

交待完這些,呂后又問,這些人都死了之後,該怎麼辦呢?劉邦想了想,說道,他們都死了之後的安排,就不是我所能預知的了,也不是你所能知道的了。

交代完後事,劉邦就翹辮子了,太子劉盈襲號為帝,呂后為皇太后。又七年,孝惠帝劉盈翹辮子,劉盈的兒子劉恭繼位,呂后臨朝稱制,不稱太皇太后,仍舊稱太后,政令皆出自呂后。

呂后剛剛稱制,就想把孃家人封王。

大臣們廷議時,右丞相王陵認為不行,王陵的理由是,高皇帝劉邦晚年時,曾跟大臣殺白馬為誓,非劉氏不王,非功不侯。如今,高皇帝剛剛晏駕七年,怎麼就能把高皇帝當年定下的「白馬盟約」當成耳旁風呢?

呂后又問陳平和周勃,二人都說,當年高皇帝當皇帝,想封兄弟子侄為王,就封兄弟子侄為王,如今太后稱制,事實上代替了高皇帝的地位,呂后自然也可以像高皇帝一樣,想想封兄弟子侄為王,就封兄弟子侄為王。

得到左丞相陳平和太尉周勃的支持,呂后開心得不得了,立馬著手分封兄弟子侄為王。可是,諸侯的封地只有那麼點,都被劉邦分封給兄弟子侄了,還上哪去找封地給呂后的兄弟子侄呢?答案就是從劉氏手中搶奪。

於是,齊悼惠王劉肥(劉邦長子,母曹氏)割偃給魯元公主(呂后唯一的女兒)的封地,在魯元公主去世後直接給了呂后的外孫張偃,置呂國,封呂臺為呂王。

不久,被改封到趙地的原淮陽王劉友和另一個被改封到趙地的原梁王劉恢紛紛被逼死,呂后又要改封代王劉恆為趙王,劉恆婉謝了,隨後,燕王劉建又死,呂后鴆殺劉建庶子,至此,原趙國、梁國、淮陽國、燕國都落到呂后的親孫子和孃家人手裡。其中,趙、梁、燕三大封地都在呂家人手中。

倘使呂后再多活幾年,怕是劉邦的孫子劉襄(劉肥嫡子)的齊國、劉邦四子劉恆的代國、劉邦七子劉長的淮南國、劉邦侄子劉濞的吳國,劉邦四弟劉交的楚國,也都會一一落入呂家人和呂后親孫子的手中吧?

呂后屠戮劉邦兒子的目的很明確思路很清晰,誰都看得清楚明白,周勃再「少文」,也看得懂吧?但這時候的周勃,竟然眼睜睜地看著呂后屠戮劉邦的子孫,卻一聲不吭,他是怎麼「安劉」的?

如果你曾細讀《史記》的片段,怕是這一「安劉者必勃也」是周勃對劉邦遺言的篡改吧。

按照《史記·漢興以來將相名臣年表》的記載,劉邦剛當上漢王的時候,即封盧綰為太尉,太尉是武將之首,但在太尉盧綰受封燕王后,漢便不再置太尉,燕王盧綰反叛後,劉邦便把周勃升任為太尉,並命周勃去打反叛的盧綰。

也就是說,在劉邦去世前,周勃便是太尉了,劉邦沒必要在遺言中再對太尉一職予以確認,就像沒必要再對皇位的繼承人確認一下一樣,由此,我猜測,劉邦死之前,根本沒和呂后談到周勃,更準確地說,沒談到相位以外的任何職位,劉邦單是提了曹參、王陵、陳平三人可為相,但說王陵和陳平都不能獨自為相,都需要和別人搭班子。

呂后亡故後,周勃誅殺諸呂一事,也是迫不得已——因為齊王劉襄起兵了,如果作為武將之首的周勃不出手,一旦劉襄登基為帝,手握兵權的周勃必被打成附逆之臣,永世不得翻身。

看到這一層,事態已經很明瞭了,周勃先於劉襄出手,殺掉諸呂,而後擁立代王劉恆為帝,把劉襄拒在帝位之外,擁擁立之功的周勃,既能保住自己的地位,還能繼續在朝廷呼風喚雨。

為了使自己誅諸呂的行動有合法來源,周勃虛構了劉邦遺言。——倘使劉襄不起兵,周勃還是會眼睜睜地看著劉氏子孫被屠殺,反正殺的是劉氏子孫,又不是他周勃。

參考資料:《史記·高祖本紀》、《史記·呂太后本紀》、《史記·絳侯周勃世家》、《史記·漢興以來將相名臣年表》


遙望燕園


劉邦死前並沒有把安劉重任託付給周勃,那時候太子劉盈雖然有些文弱,但是劉氏江山穩如泰山,沒有什麼安劉的事,何來託付之事?且劉邦這句話是就周勃的性格和當時他的地位做出的一種推測,並沒有授予周勃相應的權力,周勃何能節制呂雉?


另外一點,周勃是臣,呂雉是皇后,是後續之君劉盈的親媽,大漢的正統皇太后,何來周勃要對呂氏妥協之說?他不妥協能怎麼樣?造反不成?這什麼邏輯?這個問題問的讓人感到混亂,周勃要是真像劉邦所說那樣,就應該支持呂雉,支持呂雉就是支持劉漢王朝,怎麼能把呂雉和劉氏割裂開來?

人們產生這樣的問題,無非是呂雉稱制那幾年封了叔伯兄弟諸呂為王,而且她還殺了韓信,彭越,把戚夫人做成了人彘,覺得她是一個兇殘的不忠於劉氏的人。是不?你們要是這麼理解,你們就完全沒弄清呂雉這個人,所以才會產生這樣混亂的提問!



呂雉這個人就政治能力來說非常一般,真不是故意看不起她,實際上她資質太過平庸,你就是把江山給她,她也玩不來,包括她那些叔伯兄弟子侄,就更加不值一提了。別的不說就說一點,她要是有政治能力就不會在劉邦死前一再追問誰可為相的事,這點人事安排她都做不了,她還有啥鬧?


另外她的狠毒,一半出自於恐懼,另一半則出自於憤恨,她並沒有做決斷的那種狠絕,殺韓信和彭越,沒有劉邦在後面支持她,她做不來,殺戚夫人,那完全是女人間的嫉妒,封諸呂為王,她只是不願意讓權,至少在她活著時候不願讓劉邦別的女人和孩子入主未央宮,僅此而已,要說她危害到劉氏江山,你打死我也不信,她實在沒這個能力,就算有,她那些侄子也沒有這能力繼承,所以諸呂對劉氏江山沒威脅。

劉氏江山最大的威脅恰恰是在外部!劉盈死後,沒有子嗣,這就註定了皇位遲早要落到各地的藩王手中,但讓哪個王來繼承,是個大問題,鬧不好,會引發全國性的混亂,而這時候,周勃的作用就十分強悍了,作為一個厚道的,有威望的將軍,他可以鎮住局面,不使之向不好的方向發展,從事後看,也是這樣。迎立代王劉恆回長安繼承皇位,一切都走的很順當,這多虧了有周勃,而周勃並不居功,有厚重之美,這也是劉邦看中他的一點。

呂雉以劉邦原配而顯貴,就算有些鬧,其人對漢室江山威脅不大,那些功臣難道就那麼忠心?說白了,誰不為自己的子孫著想?劉盈死後,這大漢的江山和呂雉就沒什麼關係了,可更沒這批功臣的份!周勃和呂雉怎麼會為了都不是自己的東西掐起來?這顯然沒什麼邏輯,呂雉要做的是保住自己死前不被劉邦其他女人侮辱,周勃要做的是保一個劉邦子嗣為帝,延續漢室江山,僅此而已,這倆人不會有啥大交集的。

感謝您的閱覽,喜歡本蛇回答的請記得點贊和關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