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汽協:中國汽車市場28年來首次負增長,明年預計零增長,這意味著什麼?

舞羽流雲


汽車行業的寒冬已來臨,但也是中國車企的機遇,個人觀點以下幾點:

1、經濟不景氣導致大家會把現金存銀行進行理財,銀行的數據已表明,那麼車市會只留下剛需市場和豪車市場;

2、車市遇寒車企不會再盲目的擴張,會將產品做得更加精細化,待寒冬過去剛好好的產品上市,會助推車企的發展;

3、投機資金不會瘋狂的扎進車企(前幾年雨後春筍般出現無數的新企),讓中國車企迴歸理性並務實發展,會穩打穩紮的前進抵禦寒冬,就像瑞雪兆豐年一樣。

最後,我相信中國車企也會像手機企業一樣做大做強的。


駝峰驅車


我從事整車廠,汽車配件供應將進10年,這期間是中國汽車高速發展的10年,基本上都是,車子不夠,配件供應不上,其實我在三年前2015年底,2016年初就已經遇見看到,今天的到來,任何行業不可能一直在增長,汽車行業發展到現在已經是達到產能過剩,2016年開始過剩就很嚴重,有的車廠可能在40%以上。雖然目前中國新車銷售處於停頓,但考慮到2017年2800萬左右的銷售數據,即使增長處於停頓狀態,還是一個非常巨大的市場,預計5年內汽車銷售還是會維持在2800萬這個數據量左右,車廠之間的競爭會非常激烈,最終中國汽車行業跟美國一樣,最多會形成京津冀,長三角,朱三角,西南為主的3-5個大的集團存在,其餘要麼倒閉要麼被兼併。關於新能源智能汽車還是需要5年-10年以上的基礎積累。自動駕駛本人也體驗過幾次,目前還是非常非常的初期階段,100%的話,目前只做到了5%,不到還有很漫長的路要走,最主要還是在交通配套設施和新的標準的設立上,不是光汽車廠家或高科技企業能完成的,必須結合國家對基礎道理設施的智能網連改造。但還是認為,老牌汽車廠家如果想進入智能新能源車領域,還是另行投資有潛力的公司為好,儘量不要進行參與。用傳統車企的思路,或用傳統車企的模式介入新能源車的生產,肯定會失敗。柯達也生產過數碼相機,但最終的結果大家都看到了,其實傳統車企進入智能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時候,你現在擁有的供應鏈,製造工廠,技術人員,研發團隊都是阻礙你的因素,但很多高層管理卻認為是優勢。


中智車聯網


作為一個汽車行業研發從業人員,這句話並不能單純的字面瞭解。負增長以及零增長,不代表倒退,反而充滿了更多的機會。

傳統車增長暫緩與排放法規變更

2018年排放法規可以說是發生了較大規模的變化,尤其是從國五標準提升到國六標準,很多車企都沒有在市場上投入足夠的產品去應對排放法規的變化。


市場消費者對於排放法規的過於敏感,導致市場的消費力出現了波動,大批量的國五標準車輛甚至出現了滯銷的情況。2019年隨著國六產品的增多,消費力的彷徨必然會有所下降。

新能源車型的增長

2018年的汽車市場傳統車型為主,市場遇冷也間接的代表傳統車型的需求減少。


在2018年很多新能源汽車企業開始崛起,紛紛推出自己的新能源汽車產品,並且已經取得了不不錯的銷量。或許2019年就是新能源汽車增長的元年開始。

汽車人耐用品,需求週期與市場週期碰撞

從微觀經濟學的角度上來,市場的需求與供應永遠存在一個出清點,汽車不比其他消耗品有很短的消耗週期。汽車作為耐用品,更新的速度經常是每三到四年一代,整體的長期需求彈性比較大。


2018年正值總體汽車需求的出清點前,市場呈現飽和的狀態,此外2018年經濟的放緩,兩個週期的碰撞導致車市遇冷也不奇怪。

市場仍然對好的產品,有很高的熱度

雖然整體市場遇冷,但我們也不要太過悲觀,市場對於好產品仍然有一定的需求。

我們也能看出各大廠商在今年下半年,紛紛推出跨度較大的改款車型來刺激市場。


一本車


本人文化有限,不對之處見諒。因從事汽車電子行業一線八年。

前幾年,確實!這一行業錢得好賺。自前年開始就下滑了,一年不如一年,今年比去年下滑的更厲害,按我司去年和和今年對比來看,總營業額下滑百分之三十五,淨利潤下滑百分之六十三。也許不從事這一行的朋友不會相信,在江西省贛南地區,近二個月,從事汽車電子類行業的,裝個導航之類的,實際到手淨利潤在七十塊錢以內。當今社會,幾十塊錢能幹什麼?

據我個人瞭解,在今年下半年八月份開始,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單人,夫妻店相繼關閉!七八個員工以上的,要麼做大,吃小魚,降低利潤,壓縮成本,穩定客戶資源!要麼,青黃不接,硬撐著!當然,還有最後一個選擇,倒閉!

單汽車電子行業這一塊為何下滑的這麼厲害,個人瞭解有以下三點。 ①車主直接網上買

②國產車配置高,大部分原車都會帶了

③在年輕買車的群體中,十之五六都是交個首付,甚至首付的都是借的

本來還想在說一點,實在心裡堵的慌,汽配行業,苦!詞不達意之處請見諒!我說不出多有深刻研究,多麼專業的話,只是把身邊瞭解的實打實告訴各位!其實說到底,為啥這一行業這二年什麼零增長,負增長,只有一個原因!窮了!老百姓窮了!


汽車電子耳東陳


內憂外患的結果

內憂:1.中國汽車的彎道超車,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加快傳統汽車向智能汽車的轉型,政策鼓勵新能源,智能化,自動駕駛等。各大車企研發精力不偏向傳統汽車。2.居民杆杆過高(貸款買房),消費能力被掏空,購買汽車意願下降。

外患:1.汽車關稅大幅下降,合資車變便宜,自主品牌危機加重。2美國對中國的經濟干預,企業經營受一定影響,從而影響居民消費。

給祖國打氣,給我們自己信心。挺過2020年,中國無比強盛,加油各行各業有志之士!


懶貓評車


汽車消費終於負增長了,能源消耗有望得到良性控制,中國大城市有望走向環保型生態型未來,值得大肆慶賀番。

明天有朋友來看我,我叫他坐地鐵來。沒多久就有些內疚,去朋友所在城市,都有人或接或送的,那是他們的地盤;朋友們來看我,我卻一點不覺得北京是我的家,要盡地主之誼。

這有我自身禮儀沒學到位的方面。切中這次問答的主題,我想說的是大城市太飽和了,交通不便利,開車不便利,環境汙染嚴重,不僅外來者不願意把它當作家,很多本地人說不定也想著出逃呢。

而汽車不斷的增長,就是罪魁禍首之一。

結識新朋友時,沒有車會成為一個話題,畢竟做公交車,騎共享車,坐地鐵有時會不方便,搭車行走,就會問為什麼不開車。我只能小聲回應:沒學過開車,也沒有車。

汽車銷售負增長,也意味著像我這樣沒有私家車的人會越來越多,我這個群體的人數增多了,就不那麼孤單了。就我所在的北京而言,開車出去堵,停車難。上下班最好不要開車,要麼提前一個小時出發,晚一個小時回來,要麼就乾脆在工作地點5公里範圍租房住。房價高到天上,真能買得起房,也是在六環外了,上下班非常不方便。

如果車輛繼續增加的話,生活便利度還要打個折扣,修再多的地鐵都無濟於事。

老司機都說,有了車之後,生活半徑就大多了,的確如此,我們不能剝奪人們想要自己的新車的權利,不能剝奪大家想要自己新房的權利。但有些人,一家子好幾輛車,一家子好多房子,或許就不那麼合適了。

社會經濟的發展,也必將朝資源節約型轉向,這次汽車銷售增長的數據,是市場調節的結果,再大的消費市場,也有相對飽和的時候,也有宏觀調控的因素。

也意味著汽車製造者、銷售商們需要更精細的服務,需要更有品質的增長了,而過去粗獷的東西,終究要被淘汰的。


財經作家邱恆明



15秒懂車


據此前中汽協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前11個月,中國汽車銷量總計2540萬輛,同比下降1.7%。由於整體產銷增速低於年初的預計,因此中汽協預計2018全年銷量為2800萬輛,將呈現3%的下降幅度。因此可以得出結論,2018年車市將成為28年來,即1990年以來的首次負增長。12月13日,中汽協正式發佈了關於明年中國汽車市場的相關預測數據。顯示,明年中國汽車市場將停止增長,預計2019年全年汽車銷量為2800萬輛,與2018年持平,即零增長。

說是在當前的汽車產量出現這樣子一個問題,也是大家意料之中的事情,不僅是說汽車市場首次負增長,而且未來的零增長其實都是極有可能出現的,我們覺得這個事情應該從多種角度來共同討論。

首先,在整體的一個當前的經濟環境的一個影響之下,大家的消費觀念正在發生一個巨大的變革,之前買車很多的時候是為了面子,中國人的面子消費一直都是一個非常大的消費方式,而到了現在這個階段面子消費正在逐漸褪去,再加上本來現在很多企業的收入水平也呈現出一定程度的下降趨勢,在這樣的一個情況下死要面子活受罪,這樣子的一個買車衝動就會被逐漸替代下去。

其次,我們知道的是,隨著網約車,共享汽車等這種多元化汽車的不斷髮達,我們能夠有多種方式進行出行,買車已經不再成為一個必須,我們知道美國為什麼每個家庭都要有車,是因為美國有非常發達的郊區城市化,在郊區城市化的一個狀態下,如果你沒有車的話,將有可能寸步難行,但是你在中國事情就另外一回事。中國的人口現在相對而言是比較集中的,都集中在城市當中,所以使用公共出行方式就比較方便,無論是使用地鐵公交還是網約車共享汽車,都能夠很好的滿足我們的日常出行需求。

第三是養車成本的逐漸高昂,對於大多數中國家庭來說,買車都不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但是養車的成本則相對比較高,無論是最近稍微有些有些下降,依然處於高位的油價,還是整個洗車停車的成本,特別是越是靠近市中心,洗車停車的成本就越高,在這樣的一個情況下買車買得起不一定養得起,成為了很多人,發現了一個事實。

第四則是國家對汽車的一個傾向性的指導政策,像北京、上海等一二線城市都不同程度的出現了限牌的現象,特別像上海一個車牌的價格可能高達10萬元,有的人是買得起車,但是並不一定上得起牌,車牌就像一個汽車的身份證一樣,一個車如果沒有身份證,也就不可能在道路上可以安全正常的行駛,所以車牌也成為了限制汽車的一個重要因素。

所以我們從多元的角度來看,的確當前汽車銷量出現了下滑,這個下滑並不是一個原因所組成的,而是多種原因所共同影響的,這一點我們必須密切關注。


瀚海觀察


汽車市場的負增長,不代表汽車需求量已飽和,不代表汽車市場進入了冷冬,也並非意味著汽車製造銷售走進瓶頸或或窮途沒路,而只是暫時性的慢速而已,需藉助放慢的同時弄清導致放慢的原因,去尋找新的更適合時代的發展思路,再重整旗鼓再創輝煌。

從汽車生產廠商,至汽車銷售代理商再到汽車終端用戶,本來就象一條鏈條緊扣在一起,必須勻速運轉,級級消化,產銷渠道才暢通,才有良性循環。

而現在汽車的發展方向以國家政策為主導,發展新能源汽車,太陽能汽車,純電動汽車才是新時期和往後的正確目標,對於燃油汽車的要求非常高,標準上從國Ⅲ升到國五國六,這也意味著換代頻繁,對購車者來說心想置車但猶豫不定而只好暫且觀望。`

還有當今政策放開二孩,很多中年夫婦都會選擇生育第二孩,對他們這也需要提前算好經濟賬,備足各方面經費,對於購買汽車暫且放置次要。


茂名鍾六六


其實這個情況在去年已經顯現出來了,去年的總量是2900萬,之前大家都在興奮說要跨過3000萬了,但其實這就是當前的一個頂,哪有一個固定市場無限增長的先例,要想增長必須向外才行

從政策導向、未來趨勢去想,當前中國汽車行止實際上已經進入了第二個發展階段,單純追求數量已經沒有意義,中國私人汽車的總保有量已經達到了4億,以家庭為單位,基本上是平均每家一輛,達到了近飽和狀態,接下來的增長多數是以第二臺或換車為主,這樣的需求就會要求品牌與產品向上發展,這也是豪華品牌這兩年放量拉昇的原因。

另一方面,能源、城市停車位、交通設施、環保壓力大幅增加,導致了政策向限制、新能源轉移導向,2018年新能源增長繼續保持50%以上的速率,未來會逐漸替代傳統燃油車,成為市場主流。而就現狀看,EV基於續航里程、充電設施、電池安全和成本等原因,還是存在大量消費顧慮,所以雖然增長,但總量只有70多萬,現階段無法拉昇整體市場走勢。

第三、房地產年初的大幅漲價和熱炒,割了很大一波韭菜,當下整個中國經濟處於轉型階段,以前的熱錢瘋投狀態已經很少,再加上中美貿易的反覆不確定因素,導致市場觀望情緒加重。

第四、消費升級的推進,逐步把基本出行轉換成生活消費,年輕人熱衷共享出行的消費模式轉變,網約車大規模發展的便利性,使購車變成了非必要消費,如此種種原因,綜合壓力下導致了車市總體趨平。

單看銷量,明年我個人預計不是0增長,而是負增長,這是經濟轉型和產業轉型的必然結果,很可能明年會曝出幾個品牌關門的消息,這是經濟規律的必然結果,到了這個時候,不要再心存幻想,而是隨波逐流,才可能逆市增長。

總體來說,我們的汽車價格、稅費、配置的科技水平和歐美比仍有空間,慢慢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