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歸明人習靜之風,你只需要一把椅子

禪椅,是指參禪時打坐時所用的坐椅,這個按照傢俱用途來進行命名的名稱最早出現於宋代

用於參禪打坐的禪椅形象可以追溯到西魏。西魏時期敦煌壁畫第285窟圖像中即有一僧人結跏趺坐於一屜面較深、搭腦出頭的扶手椅上,近人為之定名為“繩床”。

復歸明人習靜之風,你只需要一把椅子

敦煌壁畫第285窟《禪修圖》

唐代畫家閻立本的《蕭翼賺蘭亭序圖》中,辯才和尚所坐的四出頭樹根椅、宋代《張勝溫畫卷》中禪宗七祖的坐椅,以及宋代畫家劉松年《羅漢圖》中的矮扶手椅,均可視為較早的禪椅圖像。

復歸明人習靜之風,你只需要一把椅子

唐閻立本《蕭翼賺蘭亭圖》

這些禪椅的形制均已呈現出一般禪椅的基本特徵,即形制比普通坐椅大而寬闊,座面較矮且較深,靠背的枕首之處既寬且長,主要有竹製、樹枝制、木製和藤製幾種用材方式,屜面延續早期繩床的做法,由麻、棕和藤繩等較為柔軟的材料編織而成,這些特徵都是為了適應結跏趺坐的基本功能而設計的。

01 明代禪椅的時代特徵

明代禪椅基本承襲自前代的禪椅樣式,但其使用方式卻呈現出鮮明的時代特徵,它們已不僅僅侷限於寺院高僧的日常修行,而已大量進入了文人生活。

明人文集中出現了許多關於文人書齋陳設場景的描寫,其中不少地方都曾提到禪椅。

如高濂在《遵生八箋·起居安樂箋》的“高子書齋說”中寫到書房中的傢俱陳設,有長桌一、榻床一、床頭小几一、筍凳六、禪椅一、榻下滾腳凳一。這裡便明確提到書齋中必不可少的禪椅,是明代文人修身養性、靜坐參禪的重要道具。

復歸明人習靜之風,你只需要一把椅子

宋代《張勝溫畫卷》中禪宗七祖坐椅

明刊本《魯班經》中“禪椅式”所附插圖顯示了禪椅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雖是一處僧人修行之所,但與明人筆下的文人書齋卻頗有相似之處,因此也不妨看作明代禪椅較為普遍的使用場景。

復歸明人習靜之風,你只需要一把椅子

明刊本《魯班經》插圖中的禪椅

圖繪一僧人手執拂塵,結跏趺坐,神色藹然,禪椅旁有桌案,上置屏架,其後有供坐臥的榻,以及禪杖。

明代禪椅為什麼會如此緊密地與文人生活相聯繫呢?或者說,明代文人在日常生活中為何需要禪椅這樣一種傳統器具呢?

這應當與明代中後期文人之間普遍的習靜之風有關。

02 明代文人心境與棲居

習靜,是指明代文人或方外之士一種安頓心靈、修身養性的行為或生活,具體表現為靜功、趺跏、靜坐等內容。

呂坤認為“天地間真滋味,惟靜者能嘗得出;天地間真機括,惟靜者能看得透;天地間真情景,惟靜者能題得破”也就是說,通過習靜修養,可以品嚐或體味到天地間有味、有道、有情之物。

李陳玉則雲:“每日晨起,靜坐一刻,一日精神提醒;出堂靜坐一刻,眼前諸事提醒;夜坐一刻,終生之精神全提醒矣。” 強調了習靜這種行為對於個體養精蓄銳的作用,並進一步將習靜觀心視為一種人生福分。

"夜坐無事,觀心習靜,爐煙未寒,蟲聲漸細,一念不生,斷前後際,兩年牛馬之忙,猶如隔世一刻,清平之福,可比小年。"(李陳玉)

對於短暫而匆忙的一生來說,追名逐利之事恍然即逝,而清淨平和的生活則是一種修來的福分。

復歸明人習靜之風,你只需要一把椅子

宋劉松年《羅漢圖》中的矮扶手椅

既然習靜在明代文人生活中佔據瞭如此重要的一席,那麼作為具體承擔這種習靜行為或生活的禪椅,又被文人們賦予了怎樣的含義呢?

前文已經提到,禪椅的前身是僧侶趺坐修行時所用的繩床,繩床早在唐代便與文人生活相聯繫。

王維《舊唐書·王維傳》:"齋中無所有,唯茶鐺、藥臼、經案、繩床而已。退朝之後, 焚香獨坐, 以禪誦為事。妻亡不再娶, 三十年孤居一室, 屏絕塵累。"

這種古已有之的禪悅之趣極大地影響了明代文人的習靜旨趣,也因此而作用於他們消閒於此的書齋陳設。

明人陳勳筆下的“寄庵”陳設為“啟明窗而布几席焉。繩床一、木榻一、髹漆幾二··· ···”。幾與榻皆為燕居時所必備,而繩床或禪椅則為習靜時所必需。

此際的閒適已與王維獨坐禪誦以屏絕塵累的清寒之境有了些微差異,明代文人更注重營造和享受日常閒居的各種情趣,讀書寫字、啜茗焚香、扣劍而歌、倚榻而臥,只要有閒適之心,便可實時品味其中的樂趣。

高濂《遵生八箋》:"人能安所遇而遵所生,不以得失役吾心,不以榮辱縈吾形,浮沉自如,樂天知命,休休焉無日而不自得,是非安樂之機哉?"

高濂的《遵生八箋》又進一步將禪椅歸入“起居安樂箋”,並解釋“安樂”與“遵生”。

所謂遵生便是遵照生命的規律、上天的旨意,不逆命,不矜貴,不要勢,不貪富,樂天知命,以此得到真正的安樂。

03 明代禪椅設計與明人習靜之風

禪椅的屜面一般為藤裝軟屜,扶手有一定的彎曲度,靠背上方的枕首橫木闊厚,這些設計均要比普通坐椅更適合趺坐的姿態。

復歸明人習靜之風,你只需要一把椅子

明櫸木矮南官帽椅正視圖

如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珍藏的“ 明櫸木矮南官帽椅”,其寬大的靠背板上飾有鏟地浮雕的大長方形龍鳳紋圖案,枕首橫木略往後屈,扶手呈細微的波浪形曲線,座面高度是30釐米,比一般椅子大約矮了20釐米。

屜面是胡椒眼形藤編軟屜,因藤編有孔且粗而稀,藤屜的背面另有一層更為稀疏的棕屜,棕屜之下有五條披硃砂灰的穿帶支撐,較好地起到了承重作用。

復歸明人習靜之風,你只需要一把椅子

明櫸木矮南官帽椅俯視圖

明人的習靜從形式上來看錶現為靜功、跏趺、靜坐等,但就習靜的內容來說,恐怕又與普通的方外之人有所不同。

講究的文人之家一般會在書齋邊側別設供清修之用的小室, 內設香爐、禪椅、坐榻之屬,俱是主人的清修之所。

復歸明人習靜之風,你只需要一把椅子

明櫸木矮南官帽椅屜面背面的穿帶

明代中後期, 朝廷日漸腐敗,科考名額日益減少,不少文人賦閒在野、悠遊林下,有大量的時間習靜,但更多的時間卻仍是溫習功課。

有意思的是,明代文人這種複雜的心境竟也在禪椅的設計中有所體現,如前文提到的“櫸木矮南官帽椅”的靠背板浮雕採用大長方形的變體龍鳳紋圖案,造型線粗獷有力,規整自然,有仿古銅器的意味。

復歸明人習靜之風,你只需要一把椅子

明黃花梨禪椅側視圖

文人禪修, 其意終究不在遁入空門,而只是在仕途顛簸之中表達一種出世的閒雅,以此化解塵世中可能產生的種種失意,仿古銅器紋樣所凝聚的先王之思,又隱隱約約地提醒著他們修齊治平的人生理想。

對於常有文人參與製作的明式傢俱來說,設計這樣富有文化意蘊的紋飾細節,顯然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復歸明人習靜之風,你只需要一把椅子

明黃花梨禪椅正視圖

禪椅原是僧侶所用之物,到了明代,隨著文人習靜之風的興起,參禪打坐成為文人閒居生活的重要內容,禪椅也因此而大量進入文人生活。

明代禪椅在製作上更為精緻和講究,若干設計上的細節,如用硬木製作充分展現山水風雲般的自然紋理,彎曲較大的兩側扶手,更加舒適的藤裝軟屜,精雕細琢且富含寓意的紋飾等,既顯示出較高的藝術水準,也更契合禪椅結跏趺坐的基本功能。

而更為重要的是,在明代文人的筆下,禪椅不僅是他們參禪靜修的主要道具,也是他們裝點自己居住空間的重要擺設。

熟諳傢俱製作並積極參與設計的明代文人,不僅用文字賦予了禪椅豐富的思想內涵,並且還將這些意蘊通過某些特定題材的紋飾雕刻表現於禪椅實物中。

明人薛瑄用“靜坐觀心,閒中一樂”來形容習靜生活的妙趣,這句話恰好也正適合表達禪椅在明代文人生活中產生的意義。

內容選自《中國藝術》2018年第11-12期

作者:朱彥 《明代禪椅設計與明人習靜之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