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歸“山水”——從山水畫到“山水城市”歷史傳承

3856字|閱讀約7分鐘

引言:伴隨著近代科學的發展,人類文明進入“程序化”社會。現代的科學工作者建造了多種邏輯理論模型,來為城市創造最大的生存空間,避免城市發展中的設計問題。然而,在這個片面追求效率的時代,設計失去了原來的審美意趣,文化傳承變為可有可無的附屬品,傳統精神文化面臨崩潰。在外來文化不斷的衝擊下,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卻再難找到文化認同感,“千城一面”的問題越來越突出。但是中國是一個有優秀文化精神傳承的國家,我們的城市自古就會因地制宜,並以自然山水為原型創造出多樣的城市視角。因此,我認為迴歸民族文化根系,從中國人追求的自然山水中營造“山水城市”,讓山水畫實現現代性傳承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本文就從“千城一面”的現狀,山水城市是什麼?山水畫對“山水城市”的歷史傳承和總結四個方面,探討如何讓現代城市能夠融入傳統文化精神,形成屬於具有中國精神的城市環境。

“千城一態”城市的現狀

所謂“千城一態”就是城市在建設過程中,採用統一的標準和設計,由此誕生的城市缺乏審美意趣。人們無法區別不同城市的特性,從北方遷移到南方,城市的環境似乎沒有任何變化,儘管能夠讓人快速適應不同城市的生活,然而,長期居住在這些城市中,會降低作為城市居民的歸屬感。

復歸“山水”——從山水畫到“山水城市”歷史傳承

近代科學與工業的進步,為社會帶來了鉅額的物質財富,由此也誕生了現代主義建築。現代主義建築原本是為了解決戰後居住與衛生問題,後來慢慢變成了現代化城市的代名詞。中國的快速發展自然也離不開現代主義建築的輸入,改革開放以後,城市建設走上了“速度至上”的道路,在科學理論模型的支持下,中國城市開始了批量複製模式。

然而,城市的建設不單是科學邏輯,還要考慮社會、文化和歷史諸因素,如果僅僅使用科學思維,城市必然會缺少文化維度,直接後果就是造成社會空間的“物”化形態,無法展現歷史特色和歷史文脈的城市,最終無非就是千城一態、一病百病。正如著名建築師賴特所言:“科學可以創造文明,但不能創造文化,僅僅在科學統治之下,人們的生活將變得枯燥無味。”

復歸“山水”——從山水畫到“山水城市”歷史傳承

中國現代化的城市道路以全盤西化為主,大量的城市拆掉老舊建築重建,城市的更迭帶來了大量外國建築,西方規劃思想代替中國傳統格局,城市景觀整齊劃一,高樓大廈層出不窮,盲目的認為鋼筋混凝土就代表著現代化。外國異域風情建築不斷出現,歐陸風,羅馬式等正是透露出文化審美的缺失,這種缺失終將會導致人文精神的迷茫。

“山水城市”是什麼?

1990年,錢學森先生在給吳良鏞先生的書信中,第一次出現了“山水城市”這個詞:“我近年來一直在想一個問題:能不能把中國的山水詩詞、中國古典園林建築和中國的山水畫融合在一起,創造‘山水城市’的概念”。此後,此中國城市建設中有了山水城市的說法。

復歸“山水”——從山水畫到“山水城市”歷史傳承

汴京(宋)

“山水城市”就是把以中國山水畫為代表的中國審美意趣融入到城市中,這其中還包括中國傳統的城市規劃格局,傳統的建築營造等。我國作為一個擁有數千年的歷史,早在唐宋時期,中國人已經非常繁華的城市生活,例如我們熟悉的唐長安城,宋汴京城。許多城市也有著悠久的規劃歷史,例如西安,杭州,洛陽,南京等,我們對這些城市的歷史耳熟能詳,至今說起這些城市,我們想的依然是它的歷史文化遺產,儘管也有像深圳這樣吃改革開放紅利,從無名小漁村一夜變為大城市的,但對大多數城市來說,傳承歷史文化才是正確選擇。

我們還需要知道,山水城市不是照搬有山有水的自然景觀,它是把山水文化為根基,以“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作指導,通過山水格局引出中國傳統審美意趣,再把中國的宗教、哲學、美學、古代城市理想和城市建設理念到現代城市中,將其深深植入到城市的方方面面,營造出一個令人身心愉悅的城市環境。這不是可以通過科學手段隨意複製的,而是需要一個緩慢沉澱的過程。

復歸“山水”——從山水畫到“山水城市”歷史傳承

成都老城

中國城市的建造源於東方審美意識,這是從根本上區別於西方城市的原因。但是很多城市在建設中,都在親手抹殺這種審美意識,將傳統城市大規模拆除學習西方城市格局,雖然能夠短暫的完成現代化的轉變,但是以長時間來看,無疑是扼殺了中國城市自身的特色,英國作家扶霞·鄧洛普曾表示:“多次前往成都,眼裡最美的成都是上世紀90年代的樣子,那時候充滿著中國的味道”。

中國的城市在在現代化過程中,不能以發展為藉口切斷中華文明的根,正如吳良鏞教授所言:“藉口由於經濟、社會、科學、技術的發展變化,城市生活內容的變化,人們價值觀的變化,說如今的城市必然要失卻原有古老城市美學的存在基礎,這是不能成立的”。

山水畫對“山水城市”的歷史傳承

中國山水畫作為一種傳統文化藝術存在,其中包含了古人對自然的認知,情感、審美與精神訴求,它是傳統審美的集中體現,其中對思想資源和人與自然的關係,精神上的建設都具有知道意義。毫不誇張的說,中國傳統的山水畫是用周密嚴謹的繪畫方式,以中國人傳統的畫理及其圖式結構為依託,對人與自然相處的理想模式的深層想法,山水畫中就包含著中國“山水城市”的歷史傳承。

1、中國人的棲居理想

中國自古就是以農耕社會為主,這也讓我們多了與自然接觸的機會,在古人理想生活中,無論是一個人還是一個城市,都是在追求一個平靜的山水環境。一些文人墨客總會寄情山水之間,或在山水間遊玩,或在山水間居住,希望通過山水忘記世俗的煩惱,把世間的瑣碎都遺忘在腦後,讓思想回歸本真。

復歸“山水”——從山水畫到“山水城市”歷史傳承

從文化角度來說,古人把自然山川當作精神休憩地,可以洗滌心靈,也能舒展心情得到精神自由。畢竟古人說的好:“居要有山林之樂”。謝靈運也說:“夫衣食人生之所資,山水性分之所適”。這無疑把山水從客觀的自然屬性帶到了主觀的精神需求。

理想的居住環境和民族傳統文化不可分割,無論是上古時代我們的祖先追求苑園文化,把自然環境圍合起來當作自己苑囿,還是封建社會時期興建的人造園林,都是在中國文化影響下對棲居環境的理想狀態。郭熙在《林泉高致·山水訓》描述的理想居所:

“君子之所以愛夫山水者,其旨安在?丘園養素,所常處也;泉石嘯傲,所常樂也;漁樵隱逸,所常適也;猿鶴飛鳴,所常觀也;塵囂韁鎖,此人情所常厭也;煙霞仙聖,此人情所常願而不得見也。”

復歸“山水”——從山水畫到“山水城市”歷史傳承

到了中唐之後,山水景觀不再只是文人墨客的“別墅”,也開始出現在城市周圍,疊山理水模仿山川物象,城市與山水的矛盾被打破,城市不再僅僅是居住的場所,同時也是遊覽的好去處,“城市山林”從此有了雛形。此後的開封,洛陽,蘇州,杭州等。都將城市與山水格局相結合,創造了“不下堂筵,坐窮泉壑”的景象,人們在不影響物質生活的情況下,可以在審美與精神上獲得極大的滿足,並一直影響到後來的城市發展。

2、山水、城市與山水畫

山水與城市的融合一直在中國人的嘗試中,當現實與理想出現衝突的時候,山水畫就成了理想的最好表達。山水畫一般都是畫家在遊遍名山大川后形成的頭腦意象,這種意象匯聚了多種名山的優點,正所謂“一山兼數美”,繪畫是他們對於自然山水的理想體驗。雖然這些美好的生活場景不會真實出現,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從來不會停止。

此時的畫家正在以超前的審美影響著所有人,黃庭堅在欣賞了畫家展子虔的《遊春圖》後,更是作詩一首:

“人間猶有展生筆,事物蒼茫煙景寒。常恐花飛蝴蝶散,明窗一日百回看。”正是對北宋時期人民嚮往生活的描述,這與我們現在追求田園生活,與自然和諧相處是一個意思。

復歸“山水”——從山水畫到“山水城市”歷史傳承

江山秋色圖與流水別墅

而南宋畫家趙伯駒一幅《江山秋色圖》更是具有超前時代的意義。畫中描繪一幅建造在瀑布之上的建築,與美國現代著名建築大師賴特的流水別墅如出一轍,建築容納在瀑布之中,打造了一種人與自然的和諧境界。由此我們可以知道,古人對於居所與自然的追求,遠非我們現在這麼疏遠。

復歸“山水”——從山水畫到“山水城市”歷史傳承

王維的《輞川圖》

山水畫是是山水與城市的理想表達,這裡有一則案例,據說高仲符曾經帶著王維的《輞川圖》去看望生病不能下床的秦觀,並將圖畫展開說:“閱此圖可以治疾。”秦觀就聽了高仲符的話,整天在床上通過《輞川圖》神遊,並逐漸識得山水之間的奧秘,不久後自己的疾病就全好了。這裡的故事或許並非全部真實,但可以看出古人正是憑著對山水畫中描繪的理想景象,去想象真實的山水之樂。

3、山水畫在現代城市的嘗試

“山水城市”的理念自從錢學森先生提出以來,一直有許多建築師都在嘗試性探索,其中中國建築師馬巖松在2010年為重慶設計的 70 層曾摩天大樓——“城市森林”,就是以中國山水畫作為設計的靈感,畫作給建築帶來的不僅是外觀設計,其背後的繪畫理念與山水精神更值得探。

復歸“山水”——從山水畫到“山水城市”歷史傳承

馬巖松的山水城市

建築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大量的綠植,設計通過在每層樓板上設置綠化區域,將綠植引入到人為居住的環境之中,就像是中國山水畫中的山巒拼接,人與自然之間形成天然的互動,“山水城市”不是與自然越來越遠,而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這種和諧更多的是一種感覺而不是炫酷的技術。

復歸“山水”——從山水畫到“山水城市”歷史傳承

張永和竹海三城

建築師張永和對“山水城市”的意境更加在意,在他的設計“竹海三城”中體現了中國傳統的美學思路,利用自然環境形態加以分割,創造出一種大竹海和自然結合的“山水”,使用常見的竹子來軟化城市,可以看作是將自然引入城市,讓人們重新思考山水自然與城市的關係。

總結

從中國山水畫來推演“山水城市”,並不是為了依樣畫葫蘆的建造,而是通過分析其背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思想。傳統山水畫作雖然是千百年前的遺留,但其對於人文關懷的基調,仍然是值得現代人學習的,以山水畫而來的“山水城市”理念,其意義在於現代化城市進程中找到一條適合中國城市發展的道路,使困在迷茫中都市人找到文化自信。

人類從自然中誕生,最終也要回歸於自然。這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思想模式,我們的先人早就明白了這個道理,而在新時代的發展中,人與自然再次被提上日程。“山水城市”的理念正是讓急於發展又方向迷茫的城市,找到一條中國文化精神的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