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都能或多或少背几首古代的诗词,而现代的诗歌却不怎么接触了?

不弹棉花的树


其实,问题中的情况,我们所有中国人都会有什么体会。但是到底为什么,却一时难以说得清楚。

笔者思来想去,觉得大概应该有这几方面的情况。

首先是我们文字不断洗练的结果,这是一个很长时间的历史进程。大家都知道,我们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而且,我们的文明一直发展到今天,从来没有中断过。这在世界文明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也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从我们的老祖宗发明了文字开始,用文字来记录历史就开始了。但是我们祖先最早是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这就要求我们要尽量用简练的文字,来记录仪更加丰富的内容。也许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我们把语言分成了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两种。而书面语言由于记录的不方便,所以就产生了文字的洗练过程。从龟甲兽骨,到钟鼎,再到竹简,可以说我们华夏文明的发展史,也是我们文字的精炼史。也许是历史培养的习惯,中国人一直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着书面语言的精炼工作。所以文字美出现了,我们汉语言文化中的璀璨瑰宝----诗词诞生了!而且,从《诗经》开始,经过了两千多年的积累,我们的诗词水平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极高的境界。

正因为我们书面语言的精练性,也就产生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语言习惯。文字被精简之后,成语出现了。到目前为止,许多成语都是诗词精炼的结果。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国家的语言发展一直受到了制约,普通人无法看懂古代书面语言,再有,由于现代科学的发展,也需要我们投入大量的时间来掌握各种科学知识和技术技能。后来,在五四运动的时候,就掀起了一场提倡白话文的革命。这是历史进步的结果,也是语言文字发展的需要。

但是,我们毕竟有一整套传承完整的汉语言文化,而且其中有数不尽的瑰宝。这一部分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如果不继承发展,那就太可惜了。而且,正因为古代文学依旧活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所以,学习好古代汉语就显得更加重要。因为,汉语是要伴随我们一生的语言,它在一个人生命中的位置,是任何科学技术和外国语言都无法比拟的。

笔者年轻的时候,也曾经喜欢过外国文学。当然,曾经拜读过俄罗斯的普希金,英国的拜伦和法国的雪莱的大作,也接触过中国现代和当代一些诗文。但是,经过了几十年之后,所读过的外国文学,基本上都已经忘光了,所剩下的,还是老祖宗留下的唐诗宋词。而现代的诗歌也印象不深,倒是千年以前的诗句能琅琅上口。

总的来说,任何一个民族的文明都有其独特性,也有闪光的地方。而我们民族的语言文学,更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展的。这不是一个人努力的结果,也不是刻意为之的过程。作为一名中国人,如果不会几首唐诗宋词,可能连自己都看不起自己!


抱香楼主


为什么我们对古诗或多或少的都能吟几句,而现代诗却无人去读呢?

这原因是方面的,首先谈下古诗,在古诗中最受人民欢迎的当数诗仙李白,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诗歌华丽绚烂,想象奇特突兀,令人大吃一惊,造成强然印象。最有的一句要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意境开阔,诗势壮丽。再来欣赏他家喻户晓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全诗词浅意白,纯口语化,却写出了美妙温馨,令人顿生思乡之绪。谈诗必谈李白,与书法定论王羲之一样。

所以古代诗之所以受欢迎有以下几种原因:一是流传至今都是精品,是经过千挑万选的,经过无数高人赞赏的。我们能够见到的古诗都是精华中的精华,顶峰上的顶峰。

二是古诗篇章短小,便于记忆,朗朗上口,韵味纯美。读来满口生香,回味无穷。

三是教育指示的结果,我们在刚开始学说话的时候,家长会就开始教我们背诗。《千家诗》是古代启萌读物,最适合小学和学前儿童背诵。进入初中,高中,都会有相当篇幅的古诗文。这都保证了大家对古诗都有了解。也会背诵一些古诗就不奇怪了!

再来谈谈现代诗。现在诗,一般篇幅长,句子字数变化大,押韵的少。多为狂呼,劲叫的感情抒发。其实句意直白无味,看一眼就知其意,毫无难度,无挑战性。所以大家不爱看这些空洞的呐喊!无意境诗情的东西。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高考禁止学生用诗作作文章。高考内容是教育的风向标,指那学那,考试内容不涉及的有谁会费力学呢?

唐代诗兴也与科举考试内容有关!那时候就考你写诗,作对。你不努力就考不进去。就无法作官发财。所以大家拚命学诗写诗。











新浪阳春白雪


这个问题很有趣啊,事实确是如此。究其原因,那是因为中国历朝历代流传下来的诗歌,都是经过千年以上沉淀积累,已深深植入于民族记忆,成了民族基因的一部分,能背诵几首古诗的人毫不奇怪,而满腹文采,却不知古典文化为何物者,那才是奇怪动物。

“五四”以来,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新文化运动成了发展方向,无数有识之士为其鼓与呼,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具有现代意义的白话自由诗,为民主与科学的普及,为民族的独立与解放开辟了道路。但百年时间,对于漫漫历史长河,毕竟只是一瞬间,缺乏沉淀积累,绝大多数被人遗忘,也在情理之中。但精品就是精品,就能与世长存。如鲁迅先生在《为了忘却的纪念》中,引用柔石翻译创作的一首小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仅仅只读了几遍,却终身记忆不忘,足以证明其生命力。

总的说来,古典诗歌重“韵”和“精”,便于理解和记忆,更易流传于世;现代自由诗重意象,适合品读与玩味,可给人一时愉悦,却难以深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不过相信几百年后,经过大浪淘沙,好作品总会留存下来,现代自由诗也会成为古典,为后人广泛传诵。



云卷飞山


1,短小精悍,如《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我国最早的诗歌,大意是说美丽的鸟儿在唱歌,在河中的小岛上有一个身材美好的贤淑女孩,真是我的意中人啊。大家都知道吗,这首诗是我们的祖先上学必须学习背诵的,所以到现在大家基本都会背诵。

2.音乐感,几乎所有的古诗都有这个特点。比如唐代李白的绝句《下江陵》:”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首诗被誉为唐代七绝之冠(当然到现在也没有能超过它的),读起来就朗朗上口,音乐感十足(当然是押了韵决定的),当然这首诗的景物描写也是非常的好,很好地衬托了得到解放后的李白的无比快乐的心情。

这首诗老少皆宜,大家几乎都会背。

3.意境优美,比如唐代崔颢的《黄鹤楼》的后两句“日暮乡关何处去,烟波江上使人愁”,天已昏黑,一个游子站在岸边,望着烟波浩渺的长江,不禁涌起了浓浓的乡愁。这种意境和场景很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想。这首诗和杜甫的《登高》一起被誉为唐代七律之冠,经久传诵,脍炙人口。

4,内容深刻,比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等句子推己及人,抒发了远大的胸襟,令人敬佩。

当然大家喜欢古诗的原因不仅于此,还有典故

,修辞,哲理深刻,等等。好的古典诗歌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熠熠生辉,不胜枚举。当然还有的特别喜欢某个诗人等。另外课本上古诗歌也占了很大比例,现在教育部又增加了中小学课本上的古典诗歌的数量,自然会背诵的古诗数量就更多了

相比之下,现代诗,比较长,有一些还不押韵

,背下来很费劲的,所以能背下来的就自然少了;加之课本要求背诵的篇目也少了,学生会背的现代诗也就少了,是不足为怪的。

当然就从个人阅读兴趣上讲,古典诗歌也要占

绝对的优势,因为这是我们的祖先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大家能背下来的都是精华,现代诗歌是不能代替的。








风逐月影3


浅谈课本中的现代诗


关于上面提到的这个问题,我觉得主要是课本里收入现代诗的内容与没有旧体诗歌的多。而且,就算收入了,都属于课外阅读的范畴居多。旧体诗歌,多半是课堂上重点讲解的内容,对诗词古文逐句解读,课堂后老师还要求背诵,甚至是考试考点的内容。

凭着我的记忆,印象中现代诗歌进入课本的,有叶挺的《囚歌》,开头的几句,我现在依然可以背诵: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走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着自由, 但也深知道—— 人的躯体哪能由狗的洞子爬出!

艾青的《我爱这土地》,经典名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还有舒婷的《神女峰》,“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包括课外选读的海子作品《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以及食指的诗:《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等等。国外收入的有前苏联作家高尔基的《海燕》,“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总之,现代诗歌受各种原因的影响,正式的教学课本并没有完全向其敞开大门,只有零星的收入一些;在课外选读的课本里,收入的也并不太多。因此,我们现在能够记忆背诵的现代诗歌就显得比唐诗宋词少了。


宏灯诗话


旧体诗艺术成就太高,并且附有音乐性,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十分适合诵读,所以在民间流传甚广,特别是经典之作,几乎人人皆可随口说上几句。现代诗就不同了,除了早期徐志摩等人的现代诗作品,大家尚且能记住一两句,当代诗歌,能记住题目就不错了。原因在于,现代诗写作随意性强,还不讲平仄究押韵,说没有章法也大致说得通,写诗的人多,流派也多,一时间诗坛热闹非凡,但是真正艺术成就高的作品寥寥无几,少数诗人的少数作品,即使被捧上神坛,也是备受争议,不被人们接受和认可。当然,并非现代诗就不能有所作为了,而是潜力还没有挖掘出来而已。加油,说不定,下一位诗歌大师就是您 !


翟永立1


【题记】这些问答,临时组织起来,来不及细思,特别是说明文,难免有不妥之处,回答有出入的地方万望包涵。

现代的东西太多,

每天都是新的,

新的一天又有新的一天,

今天到明天二十四小时。

/

古代留下的太少,

没有视频,没有影像,

文字已远去

离今天越来越远。

/

今天终将成为历史,

千古传承

几千年的书包里

今天俩字沉甸甸。

/

好的东西还有好的,

历史没有关门打烊,

只有努力,

触角就会触碰。

/

现代化的节奏越来越快,

古人可以几天几年写一首诗,

如今一个问题一晃过去了,

质量与数量面临考验。

(写好的文章进一步修改与深思的时间都不够,车轮加快了转速,科技近几年突飞猛进,在这里我为现代诗略微打个抱不平。)

(换言之,把心沉下来,气场提上去,反复修改,时间拉长,不要急于发表,你会发现一首诗是初稿,点与面远远不够,文字属于初级语言。

点与面就是大到大处,自然收。现代诗的路很长。)

(据说古人作诗先读给家人听,说明古人重视一首诗的质量。)

(古时通信信息交通闭塞,他们获得的信息量远远不及当下,他们的诗思从何而来?联想!苦思冥想!路过不能放过!

今天,天南地北,海阔天空,微信淘宝,等等,思想啊,放开一些,些许悲壮,些许情怀。)



呀丫芋头


“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取法乎下,无所得矣。”古诗词乃是文学先辈们智慧的结晶,而我们现在人写的文章,诗词不管什么题材,内容似乎都能找到先贤们的痕迹。且古诗有韵有味,形意交融。不像现代诗这样不便于记忆。且大部分现代诗其实点上标点,就是一篇散文而已。总之一句话,我有武功秘籍,为什么还要学三脚猫?






西山小师弟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这说明古代的诗词,典型的就是我国诗歌史上黄金时期的唐诗宋词,的确是史无前例的辉煌。不只是名家多,且名篇名句多。所以后人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就说明了唐诗宋词成就的辉煌。现代诗为何受冷落,根本原因是自身的成就不高,不仅名家少,名篇名言也少!根本无法与古诗,特别是唐诗宋词相比。所以,有志者如想在历史留下名篇名句,不向古典诗词寻宝探宝,加强修养,注定还是一枕黄梁。正所谓"作者未死,作品已经死了",岂不悲哉!



伟人蛇


仔细想想,我脑海里记住只有这几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地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补充一下,这个问题提的确实很好,要完整讲清楚估计能写成一篇不错的论文。我简作此答,算是抛砖引玉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