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人明明可以选择不死,最后却选择了死?

黄基成


三国时期,辽东的公孙家族可谓是作死派的首席代表;有些好事者称,三国其实还应该算上公孙家,改称四国。公孙家族,割据辽东,雄霸一方,前后共历经五十余载;祖孙四代(公孙延、公孙度、公孙康、公孙渊),凭借着强大的遗传基因,在作死的路上越走越远。


公孙延的本事很一般,但脾气很不一般,挺有个性。当初,他嫌朝廷给的官太小,索性撂挑子不干;却又怕中央找麻烦,便举家迁徙至玄菟郡(与朝鲜接壤,属边塞要地),在天高皇帝远的地方避风头。



公孙度走了狗屎运,他的乳名叫公孙豹,刚好和玄菟郡太守公孙琙的亡儿同名同岁。所以,公孙度在这个便宜爹爹的帮助下,有了入朝为官的资格。他倒是有两把刷子,但名声不太好,做冀州刺史时,就因此而被免。

不过,这对公孙度来说,反而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因为他的同乡徐荣是董卓的小红人。公元189年,董卓进京,公孙度在徐荣的帮助下,随即担任辽东太守。辽东本地那些有头有脸的人家向来很是看不起出身低微的公孙度,于是,咸鱼翻身的公孙度一上任,就开始了大清算。把该杀的都杀完后,他坐上土皇帝的宝座。

接下来,他又把屠刀挥向两个邻居(高句丽、乌丸),作战接连胜利,名动天下。干完这一系列事情后,公孙度的自我感觉简直不要太好,又恰逢中原混乱不堪,因此,他打算称王。

可是,公孙度的胆气还差点火候,掂量了一下自己的实力,感觉还是先低调为好。于是,不甘心的公孙度只好自立为侯,装备却与皇帝等同,在无人注意的角落里,过一把皇帝瘾,安慰一下下。

曹操打败袁绍,赶跑袁家小儿后,开始着手统一北方。对这个跳梁小丑,曹操并未放在眼里,没想去灭了他;看到公孙度自娱自乐得挺辛苦的,干脆顺水推舟,封他为宁乡侯,以示安抚。

公孙度感到自尊心受到了莫大的打击,可又不敢向曹操发飙,只得默默地把曹操授与给他的侯爵印偷偷收进武库。



建安六年,公孙康即位,又傻又愣,赌气似地把宁乡侯的爵位封给弟弟公孙恭。曹操把这一切都看在了眼里,笑了笑,并没去鸟他。建安十二年,曹操远征乌丸,血洗柳城,坐等公孙康自觉地把袁尚的头送过来,看他到底是几个意思。公孙康一见曹老大如此凶猛,立马认怂,乖乖地把袁尚的人头进献给曹操。如愿以偿的曹操哈哈大笑,够意思地给公孙康大赏特赏,并再一次给他封侯。这回,公孙康可是老老实实的接受任命。

公孙康死时,他的儿子公孙晃、公孙渊毛还没长齐。于是,公孙恭即位。公孙恭是个阳痿加早泄的苦逼男,非常虚,无力于政事。翅膀硬了的公孙渊为了延续家族的伟大使命,把公孙恭赶下了台。

公孙渊开始唱戏,暗中跟孙权勾结,两方互相馈赠,以表团结。暧昧一段时间后,孙权打算再加一把火,立公孙渊为燕王,并派使者送去大量金银珠宝以示鼓励。公孙渊慌了,担心魏国前来讨伐时,孙权不能及时支援,但又贪图孙权的好处,于是,他就把东吴的使者骗上岸,抢夺完钱财后,割下东吴使者的首级,送给曹睿。

曹操、曹丕、曹睿对公孙家族的态度还是挺不错的,都不想跟他们撕破脸皮,且时不时地给其加官进爵,只要求他们保持分寸就好。可这一次,曹睿有点不爽了,便派使者前去一探究竟,以示敲打。公孙渊常年待在海边,脑子进水不少,对待魏国使者的态度很是傲慢,耀武扬威。

曹睿有点火了,不过,他还是选择打算给公孙渊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命使者手持诏书去辽东征召他入京。见此,公孙渊吓破了胆,担心一去不复回,便惊慌失措地主动攻打使臣。首战告捷的公孙渊信心十足,正式自立为燕王,彻底与魏国决裂。公孙渊之所以敢狗急跳墙,是认为可以求得孙权和鲜卑的帮助。




司马懿奉命率大部队前来讨伐时,鲜卑确实是来了,不过不堪一击;燕军也不用说,与鲜卑是半斤对八两;孙权也派兵来了,不过他比较滑头,命部队潜伏式地走一下、休息一下,静观其变,如果公孙渊打赢了,就火速进军,如果公孙渊打败了,那不好意思,溜得越快越好。

就这样,本该享尽荣华富贵,香火可以延绵不绝的辽东公孙家族,在一心作死的大道上,最终惨遭灭顶之灾。


史鉴一说




首先我想谈到的一个人物就是张自忠。

张自忠是西北军的一员悍将,中原大战后,张自忠的部队又被改编为成了29军的一部分。在长城抗战中,29军大放异彩,成为中国的抗战英雄。

随后29军迅速扩张到十几万人,他们成了华北地区的大军阀。向南他们防备蒋介石的中央军来和他们抢地盘儿,向北他们防备日本人的进攻。

后来宋哲元和张自忠之间出现了矛盾,并且在日本人的引诱下,矛盾越来越大。七七事变时,日本人欺骗张自忠,让他放自己的军队从廊坊通过去进攻北平的宋哲元部,然后把平津地区交给他。


伤亡惨重的宋哲元部被迫撤出北京城,被日本人利用的张自忠也被日本人抛弃了。清醒过来的张自忠发誓用自己的行动来洗刷自己的汉奸罪名和耻辱,最后在朋友的帮助下,他重新回到了军队中。

在台儿庄战役中,张自忠指挥自己的59军和日军的王牌第五师团血战七昼夜。在整个徐州会战中,他的军队从来都是哪儿危险往哪儿冲,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

1940年5月,枣宜会战打响。这时的宋哲元已经病死,张自忠闻讯后觉得对不起老战友,决定以死报国。张自忠部被日军重兵包围,本来完全可以突围,但张自忠已经决定为国殉葬,最终战死在前线。

日本军队用上好的棺木为他下葬,并通过电台向他祈祷。蒋介石下令不惜一切代价把他的尸体抢回来,中国官兵重新清洗了张自忠的遗体,并且换上国军的军装,重新放入棺木。

护送张自忠的小船沿长江而上,日军也派出飞机为他送行,并没有展开轰炸和追击。蒋介石亲自为张自忠主持了国葬,他的夫人也绝食而死。张自忠最终赢得了国家和人民,甚至对手的尊重和认可。



第二个我想谈到的人物是蒋先云。

蒋先云自幼聪慧过人,是湖南的少年天才。20岁的时候就组织了几次规模宏大的工人大罢工,被称为优秀的工运领袖。

1924年蒋先云进入黄埔军校一期,和陈赓、贺衷寒并称黄埔三杰。他的学习成绩各科都是第一名,但他并不是一个书呆子,还是学校中的学生领袖。

鉴于蒋先云在黄埔军校生中的巨大影响,传闻蒋介石感叹说:黄埔军校这些龙虎将士,恐怕除了我之外,也只有蒋先云能够领导了。


蒋先云是一个年轻的爱国青年,更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当他目睹国共之间的斗争时,他的人生开始迷茫了,不知道应该站在哪一边。

蒋先云曾经对同学说:内心非常痛苦,宁愿战死疆场,不愿陷入党争。蒋介石发动412反革命政变后的第七天,蒋先云在河南临颖和张学良展开激战,多次受伤依然骑在战马上,奋勇向前,直到战死。

就这样黄埔军校的一颗耀眼新星,少年天才蒋先云如同一颗流星在历史的天空中瞬间划过,过早的陨落了。他用杀身成仁的方式向当时的世界抗争,以表明自己不愿意陷入党争的清白。



最后一个我想说的人物是谭嗣同。

谭嗣同出身于湖南的名门世家,他的父亲谭继洵担任过湖北巡抚。年少的谭嗣同雄强侠气,和当时的大侠大刀王五是莫逆的忘年交。

谭嗣同象当时的很多湖南读书人一样,非常注重经世济民的治世之用,非常痛恨八股文。他非常喜欢阅读西方科学政治等书籍,结交各方豪杰。

1896年谭嗣同在北京认识了梁启超等人,之后又创办了时务学堂和南学会,到处宣传维新变法。1898年,他又被光绪任命为军机章京,参与变法事宜。

当维新变法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反对时,谭嗣同错误的去找了袁世凯,为他的年轻和幼稚付出了惨重代价。当时根本没有力量反对慈禧太后的袁世凯选择了向荣禄告密。

随后光绪皇帝被囚禁,康有为和梁启超逃亡海外。谭嗣同多方搭救光绪皇帝,都没有成功。他拒绝向海外出逃,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所以郭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为了不连累自己的家族和老父亲,谭嗣同烧掉了所有的书信,之后英勇就义。他的那首诗千古流传:投门思之望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新知传习阁


历史上明明可以不死,最后却选择了死亡的人比比皆是,比如说戊戌变法时候的谭嗣同,被钝刀杀死,死法极其惨烈,谭嗣同是一个勇士,因为他完全是可以不死的,他完全可以跟着其他人一起逃跑,可是他却选择了以死明志。

谭嗣同在被捕之后,他的妻子告诉他,我们之间还没有孩子呢,谭嗣同告诉妻子,现如今这样的中国,多一个孩子不就是多一个奴隶吗?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近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留学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在戊戌变法之后,梁启超劝谭嗣同一起到日本使馆避难,日本使馆也表示愿意帮忙安排,谭嗣同却不听,就在谭嗣同被捕的前一天,日本人还曾专门去劝说他,他依然是不停,他就告诉众人自己一定要死,以此来让中国人醒悟,按理来说谭嗣同本来就是可以跑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看到变法失败,全部选择了逃亡。

谭嗣同认为只有自己的血,自己的死,才能够真正的唤醒国人,实际上当时来观看的百姓的确是非常多,可是他们并没有因此而醒悟,他们都是来看热闹的,在古时候,每次有人要被砍头的时候,人们都很乐忠于看热闹。

当然并不是说谭嗣同死的不值,他的死也是值得的,唤醒了不少的有识之士。一般来说,历史上那些明明可以选择不死,最终却选择死亡的人大多都是有识之士,他们有坚定的信念,他们不会去苟且偷生,他们选择以死明志。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历史杂货铺


谭嗣同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有感》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舟?

—谭嗣同

在1895年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空前的卖国条约《马关条约》签订之后,爱国的谭嗣同感到了中华民族空前的危机即将到来,痛心疾首地写下了这篇绝唱。

此后他更加卖力地奔走呼喊,提倡变法来对腐朽的封建制度进行变革,想要“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但是他没有想到,大祸已经离他不远了。

事情经过

1898年9月,即光绪二十四年9月,对“新政”“忍无可忍”的慈禧老佛爷发动兵变,控制了光绪皇帝,想要一举扑灭维新变法。


不久,慈禧下发上谕,捉拿“维新派”。

大批维新志士被捕入狱,此时康有为、梁启超都已经得知了这个消息,他们劝谭嗣同先前往日本避难,“留得青山在 不怕没柴烧”,待风声过后又卷土重来,不料谭嗣同却答道:

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留者,无以酬圣主。各国变法,无以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谭嗣同

谭嗣同坚决不走,想要以身报国来警醒世人!



结局

9月28日,谭嗣同被拖往菜市口处斩,死时年仅33岁,如此爱国志士却英年早逝,怎不叫人痛惜!

不过他的牺牲也是值得的,他的死唤醒了大批国人,更多的人开始站起来反抗腐败的清王朝,同时作为“戊戌六君子”的他也被铭记在人们心中,永垂不朽!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这便是对他一生的最好写照!


晓史才能明事


历史上可以选择不死,最后却选择死的人太多,有大人物也有小人物,一般这样的历史人物大多能名垂千古。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董存瑞出身于贫苦家庭,16岁参加八路军,1948年5月25日,董存瑞所在的部队向隆化中学发起总攻,然而敌人的火力太过凶猛,战士们不得不趴着身子,连头也抬不起来。

原来敌人在桥上建立一个暗堡,直接以火力挡住我军的前进路线,眼看着伤亡越来越大,董存瑞向连长请示,要求前去炸掉暗堡,但是连长并未同意,董存瑞在经过一番说辞之后,连长只能答应他的要求,董存瑞只留下一句话“不完成任务绝不回来!”

随后他便托起炸药包,队友扔出去一颗烟雾弹,董存瑞拼命冲进桥下,然而他发现桥面里地面有一人多高,两旁又没有棱角可以安放炸药包,如果直接放在桥底,这样自然是炸不了暗堡。

经过几番思索之后,他决定自己托起炸药包,顶住桥面,拉掉导火索,只听一声巨响,董存瑞炸毁暗堡,战友们冲进隆化中学,赢得了这场胜利,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未满19岁的他依然选择为国捐躯。

屈原投江

屈原出身于楚国贵族,从小就勤奋好学,心怀大志,早年受到楚怀王信任,经常与楚怀王商议国家大事,尤其是法律的制定,同时也为国家举荐人才,楚国的屈原的努力下,国家实力逐渐增强,但是因为自身性格原因,以及被其他官员排挤,慢慢使得楚怀王疏远屈原。

公元前305年,屈原反对楚国与秦国结盟,结果被楚怀王赶出郢都,被流放,后楚怀王又死于秦国,未曾想楚襄王继位之后,屈原又被流放江南,公元278年,秦国将领白起攻破楚国,屈原对国家、对自己的前途感到无比的绝望,可以说有心报国却无力杀敌,最终选择以死明志,投汨罗江以身殉国。

崇祯皇帝煤山自缢

崇祯皇帝作为明朝末皇帝,虽志向高远,有心挽救大明,17年间一直铲除阉党,勤于政事,生活节俭,然而生在一个内忧外患的环境中(内有李自成,外有后金),岁多次派兵镇压但都无济于事。

想力挽狂澜、扭转乾坤的崇祯皇帝,最终在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破北京时选择自缢,本可以选择不死的他,在自缢前还写“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其实像这样的历史人物还有谭嗣同、文天祥、张自忠等流芳百世之人。


羽评郡主


三国时的庞统庞士元就是一个作死的家伙,他本来可以有许多不死的办法,但最后选择了一条非死不可的路。接下来咱就扒扒他作死的过程。

在三国中有两个牛逼人物都归了刘备麾下,一个是号称卧龙的诸葛亮,一个就是本文的主人公、号称凤雏的庞统庞士元。庞统最早效力于东吴,赤壁之战时向曹操献连环计的就是他,也就是忽悠曹操用铁锁链把战船锁在了一起,最后一把火烧得曹操大败。

后来他投奔了刘备,与诸葛亮一同拜为军师中郎将。建安十七年(212年),庞统见益州牧刘璋派人向刘备求援,邀请刘备进川共抗曹操,庞统认为这是个机会,怂恿刘备乘机占领刘彰的益州。



(刘备)

刘备起初觉得不合适,这不是乘人之危吗?再说一笔写不出两个“刘”字,并不同意,可是庞统立功心切,为刘备出了“上、中、下”三条计策:

挑选精兵,昼夜兼行直接偷袭成都,可以一举而定,此为上计计也;杨怀、高沛是蜀中名将,手下有精锐部队,而且据守关头,我们可以装作要回荆州,引他们轻骑来见,可就此将其擒杀,而后进兵成都,此为中计;退还白帝,连引荆州,慢慢进图益州,此为下计。

庞统同时做刘备的思想工作,无非就是“大丈夫做大事不择手段”等之类的话,刘备架不住庞统忽悠就采纳了中计,第二天刘备让诸葛亮留守荆州,带上庞统出发了。

刘备依照庞统的“中计”推进的很顺利,刘备很佩服庞统,这一天蜀军驻扎了下来,刘备把这几天的情况写成战报飞马通报了诸葛亮。



(诸葛亮)

诸葛亮接到战报,夜观天象发现一颗流星坠于西南,觉得不是好兆,于是回信让他们不要急于攻城,刘备接到信后,打算让马良回荆州问问情况。

假如庞统听诸葛亮的话先别急于行动,庞统以后不会死。

可是庞统把诸葛亮的好心当驴肝肺了,庞统此时一心立功,功名迷失了本性。他心思想歪了,认为这是诸葛亮嫉妒他立功而故意阻拦。庞统想和诸葛亮一争高下。于是对刘备说:

统亦算太乙数,已知罡星在西,应主公合得西川,别不主凶事。统亦占天文,见太白临于雒城,先斩蜀将泠苞,已应凶兆矣。主公不可疑心,可急进兵。——引自《三国演义》

刘备架不住庞统催促,决定次日进攻雒城。



(庞统)

就在当夜晚,刘备做了一个噩梦,梦到一神人用铁棒打他的右臂,(暗示杀死刘备的左膀右臂)。刘备天明后对庞统讲了梦境,庞统不以为然说“主公是被诸葛亮迷惑了,诸葛亮不想让我独成大功,故托梦于你,不必理他”。庞统失去了第二次活命的机会。

刘备和庞统上马带领部队前行,没行多远,庞统的马失前蹄把他摔了下来。这是第三次暗示庞统不要进攻雒城。

刘备急忙把自己的闪电白龙驹让给庞统骑,庞统感激不尽。(庞统换马死定了)

为了麻痹敌人,刘备和庞统分开行动,刘备说我行军打仗比你多,我带领人马走小路,军师可走大路。庞统说,白马要比我那匹马强壮,我骑白马走小路吧。刘备一听有道理也就没有坚持,带领着大部人马走了大路。



(庞统)

庞统走小路是找死,假如他走大路死的是刘备,可惜庞统成了替死鬼。

原来雒城守将张任在小路早就埋伏好了,等庞统走到一片树木前,问向导前面是什么地方,向导说是“落凤坡”。庞统一听大惊失色,拨马想让队伍后退,可是一切都晚了,只听有人喊“骑白马的是刘备,给我射”,瞬间万箭齐发,可怜庞统死于乱箭之下,时年36岁。

庞统为了功名利禄,不听诸葛亮的劝阻,一意孤行,明明可以活命却自寻死路,他的遭遇令人扼腕叹息。


秉烛读春秋


我国历史上,舍生取义的英雄不少:

陈怀民





陈怀民(1916年~1938年):江苏省镇江人,全面抗战初期中国空军第四大队少尉飞行员。

在武汉1938年“4· 29”空战中,他所驾战机陷入多架日军飞机的重围,机身多处中弹,已经失控。他本来可以选择跳伞逃生,可是,生死关头,他毅然做出了另一个选择——驾机全速冲向一架敌机,与敌军飞行员(高桥宪一)所驾飞机猛烈相撞,连人带机同归于尽。陈怀民的壮举,可谓义薄云天!❤❤❤

为纪念陈怀民烈士、弘扬抗战精神,汉口的一条小路被命名为陈怀民路。



我长期生活在武汉,闲暇之时,我会去陈怀民路走一走。每当看到“陈怀民路”这醒目的路牌,我会情不自禁联想起这位22岁壮烈牺牲的先烈,敬意油然而生。

苗可秀烈士

东北白山黑水之间,涌现出许多奋勇抗战的英烈。苗可秀先生就是其中的突出的一位。

苗可秀 (1906~1935) :辽宁本溪人,著名的东北民间武装抗战志士。

苗可秀原本是一介书生,在北平读大学,本来可以一直沿着做学问、讲课这样的平静轨迹走下去。东北沦陷后,他挺身而出,放弃在北平的安逸的学业,毅然回到东北,不惜身家性命,奋战在辽宁抗战的第一线,成为一名能文能武的抗战武装领导人,任东北民众自卫军总参议(著名的辽宁抗战英雄邓铁梅的高参)、“少年铁血军”负责人。

1935年,苗可秀作战负伤,不幸被俘,任凭敌人软硬兼施,始终不向侵略者屈服。7月25日,在辽宁凤城被日寇枪杀,年仅29岁。

临终前,苗可秀给友人留下遗言:

”弟等思想要正确,精神要伟大,不要忘了我们要作新中国的主人,要做重整山河的圣手。做事不可以因为一次的失败便灰心;不可因为一次的危险便退缩。须知牺牲是兑换希望的一种东西,我们既然有希望,务须正大而已。“

多年前,我第一次读到苗可秀烈士这段遗言时,烈士在其中满含的对中华民族的深情、对抗战胜利的期盼、对仁人志士品德修炼的殷切嘱咐,令我不禁潸然泪下。烈士虽逝,浩气千秋!❤❤❤

……

(未完待续)


晓帆轻舟


在中国近代,从北洋军阀演化出来的西北军,是很神奇的所在。在抗日战争中,投降日军的西北军将领有四十多名,还有韩复榘、石友三这样反复无常的倒戈、逃跑将军。

但是有一位西北军将领,却是一位抗日民族英雄,他用生命的代价洗刷了被污蔑的不实罪名,实现了以死报效国家的誓言。



这位将领就是张自忠!牺牲后被追授为陆军上将,是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国牺牲的最高将领。

张自忠为什么会牺牲在战场?这还要从卢沟桥事变开始。

1930年蒋冯阎锡中原大战后,西北军失败,残部重组为二十九军。军长为宋哲元,张自忠为三十八师师长。当时二十九军驻扎在华北平津地区,卢沟桥事变西北军撤离了北平,被日军轻易占领,张自忠背了黑锅。

于是汉奸的罪名铺天盖地而来,舆论讽刺张自忠是“自以为忠”,实际上是不忠,是汉奸。张将军有口难辩,被撤职查办。将军是血性之人,发誓要用生命来洗刷自己的耻辱。

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时,张自忠任五十九军军长,他奉命增援临沂守将庞炳勋。庞炳勋曾经是反水将军,在内战中有过倒戈行为,和张自忠积怨很深。当时的庞炳勋面对日本第五师团的进攻,损失较大,临沂防守压力极大,面临失守的危险。而张自忠会不会及时增援庞炳勋,还是一个未知数。



但张自忠神兵天降,只用了一天一夜就赶到临沂外围,对敌军发起猛烈攻击。而日军以为五十九军最快也要三天才能赶到临沂。

日军第五师团是日军的王牌坂垣师团,有“钢军”之称。日军没料到五十九军能以这样的速度赶到,而守军庞炳勋部也全力发起反击,日军大败,损失惨重,退到莒县方才稳住待援。

如果当时国军有重武器,攻克莒县,全歼日军,也是非常可能的事。但是张自忠和庞炳勋的武器装备较差,所以没能攻克莒县全歼日军,也是一个遗憾。

临沂之战,张自忠和庞炳勋捐弃前嫌,合力击败日第五师团,为台儿庄大捷创造了有利条件。

张自忠的汉奸帽子被摘掉了,但是他内心的痛苦依然没有减轻。汉奸的罪名对将军的伤害太深了,只有为国牺牲在战场,才能让将军彻底摆脱痛苦和绝望。

张将军在武汉会战后,升任为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1940年,日军疯狂发动枣宜会战。身为集团军总司令的张自忠,放弃留守指挥部,把指挥部交给副手冯治安,亲自率三个团渡过襄河,截击日军,掩护三十三集团军。

张自忠在给冯治安和部队的信中写到: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由于日军破获了国军的电报密码,针对性的对张自忠部发起包围进攻。张自忠部以1500人抗击日军6000人的进攻。

战斗异常惨烈,将军负伤依然指挥作战,最后壮烈殉国。将军先是被日军击中头部,然后一个日军士兵用刺刀刺中将军身体,将军倒地。

日军称将军为绝代勇将,极为敬重。得知将军牺牲,三十三集团军将士悲愤不已,38师师长黄维纲亲自率敢死队抢回了将军的尸体。





重庆政府为张自忠将军发布国葬令,蒋介石亲自为张将军扶灵,举行了隆重的祭奠仪式。将军的牺牲激发了全国抗日军民的决心和勇气,将军不是“自以为忠”,而是真正的忠于中华民族。


龙涛的海阔天空


1942年5月,日军派上万精锐部队将八路军总部包围在了山西辽县一带,此时八路军决定马上突围。突围计划中定的是让彭老总和左权两位总指挥先行突围,但是左权不同意,坚持让彭老总先走,自己留下来组织总部机关人员转移,然而总部机关系统繁杂,有好几千号人,撤退时还得带上一些辎重,突围很不容易,当时总部机关就一个不到1000人的警卫团,可以说此时的形势是非常危急。

当彭老总安全撤离之后,左权本来也是可以安全转移的,但他觉得不能丢下同志们,所以他选择了和大部队一起转移,而且他连一个警卫员都没有带,在撤退的过程中,他还时刻指挥着人员如何撤退,结果他率最后一批同志快登到一个叫十字岭的顶峰时,日军的炮火一炮就打到了他的身边,如果一炮打在身边,那么下一炮可能就会正对着你打,左权的军事素养极高,他知道怎么应对炮火,他只需要先卧倒然后再侧翻滚就可以避开第二发炮弹,可是他为了继续指挥同志们撤退,并没有卧倒,就这样,一代名将壮烈牺牲。

左权早年南下广州,投身黄埔军校,后来因为成绩优异被保送到苏联学习,他回国后放弃了国府给的高官厚禄,直接就投奔到了工农红军的怀抱中,抗战爆发后,他多次协助八路军粉碎了日伪军的围剿,甚至还破坏了冈村宁次的“囚笼政策”,这样一位文武双全的同志就这么牺牲了着实令人感到可惜。

左权同志牺牲后,辽县也更名为左权县,左权同志的名字就以这样的方式被所有中国人铭记。


兵说


先从陈宫说起吧!



如果陈宫放下包袱,在曹操帐下任职,完全可以看到魏国的兴起,可惜,他认定曹贼必败。

吕布:只求曹操,不求刘备就不会死。



韩信:消灭项羽后,就该卸下兵权,稳稳当当在刘邦手下当个听话的小官啥事没有,可非得去当什么齐王。而被改封楚王后,又自恃功高向刘邦捞取政资本,萧何曾有过暗示,可他还是居功自傲。第一次吕后召他入室,不是刘邦及时赶到,早已人头落地。但他没明白刘邦救他背后的含义,最后还是被吕后杀了。

项羽:过乌江图东山再起,却无颜再见江东父老,最终选择了死。

岳飞:明知赵构不想迎回行将枯木的二帝,却非要打到黄龙府。深知秦丞相要议和是为了大宋子民安居乐业,可他还是一昧地打。皇帝的话不听,群臣的话不进,看似水清,其实已无鱼可养。韩世忠曾与其有过提示,改掉岳家军称号,少拆赵主的台,可他振振有词。



赵构十二道金牌催召回京,如果全军班师,啥事儿没有,那么多岳家军原地未动,赵构说:“你要干吗”

唉!遵从圣意,哪有风波亭?可叹,父子俩一到京师,另路大军已围住了岳家军。岳云,張宪稀里糊涂被砍了脑袋。如果想反都无力回天。

文天祥:忽必烈都把陆秀夫逼的拉着小孩儿跳海了,却留了你三年,难道看不出来?选择死的气节后,又提出了想活的条件,最后是被自己磨叽上了断头台。

谭嗣同:康有为、梁启超通知他以后都跑了,可是他要以自己的唤来民众的觉醒,大刀王五通过关系进了狱中救他都不走。可惜,惨死后尸身上换来的是“民众”的骂声私丢来的烂菜叶子、臭鸡蛋。



近代史上一些英雄也是可以生,但毅然选择了死。

方志敏:自白书写上一个字就活,但写了一首诗:

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 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 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 乃是宇宙的真理!

杨开慧:何健说过,只要亲笔写上和毛泽东脱离关系就释放,但杨开慧坚定的斥回。


陈树湘:红军后卫师师长,为了保证中央机关顺利渡过湘江,拼死断后,不后撤半步。受伤破俘后,自己扯断肠子牺性。

周文雍,陈铁军:,一对革命的组合,陈铁军家是华侨商人家庭,断然放弃家里的营救,选择了与周文雍一同走上了刑场。



杨靖宇:投降可以做南满主席,他不理满天飞舞的传单,率东北抗联毅然打击侵略者,直至壮烈牺牲。



赵一曼:一纸悔过书就获得生的权力,然而为了民族主义,为了信仰,她无动于衷。



刘胡兰:说出区委撤退的的地点就可以回家,可小小年纪毅然赴死。



董存瑞:完全可以扔掉炸药包,但为了胜利,他舍身站定,高喊“为了新中国,前进”!

黄继光:为了胜利,用身体堵住了敌人机枪的火舌。

邱少云:翻滚一下,身上的火就可以灭,可为了战友,为了大局,一动没动壮烈牺性。



等等……等等很多革命先烈,毅然选择了死,这里不一一叙述

还有一个反面人物。

张灵甫:投我人民解放军应该死不了,却以死相拼,最后陈、粟两位将军让他如愿以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