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1937,苦難中國,舍抗戰外無生存!

本文選自《抗日戰爭》

作者 王樹增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四日——南京淪陷的第二天——逃亡中的唐生智宣佈南京衛戍軍司令長官部撤銷。

南京保衛戰至此結束。

傅作義守太原守了四天,唐生智守南京也守了四天。

可是,南京不是太原,中國首都的迅速陷落令世界為之震驚。

回首1937,苦难中国,舍抗战外无生存!

毫無疑問,中國軍隊歷經淞滬會戰蒙受重大損失,在沒有得到補充休整的情況下接著進行南京保衛作戰,這向全世界再次表明了中國政府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堅強決心。只是,對於一場戰役來講,無論攻守都要達到政治和軍事的雙重目的,而南京保衛戰的結果是兩者均未達成。政治上,南京的過早失守,在世界輿論中對國民政府和中國軍隊的形象影響甚大。軍事上,中國統帥部雖然從戰略上意識到了持久作戰的正確,但在戰場上執行的卻是單純防禦的戰術,沒有達到嚴重消耗日軍的目的而自己的損耗卻巨大。在作戰指導上,指揮紊亂,計劃不周,準備不足,沒有防禦縱深,沒有立體協同,缺乏應變能力以及作戰指揮屢犯錯誤。

日軍“拒絕對中國使用國際法”。

日軍對南京放下武器的中國軍人以及手無寸鐵的中國平民的施虐與屠殺,成為人類歷史上最兇暴、最野蠻、最殘忍的事件之一,其永不可恕的反人類罪行令全世界聞之髮指。

回首1937,苦难中国,舍抗战外无生存!

戰後遠東國際法庭“接受了‘二十萬以上’的平民和俘虜於‘最初的六週內,在南京及其附近地區被殺害’的估算值”;而“在南京舉行的戰犯審判接受的數值是‘三十萬人以上’”。

日本佔領軍對中國婦女的獸性姦汙,其施暴之多手段之殘忍,超出了世界文明對人的定義。他們不分地點,不分晝夜,不分老幼,奸後殘殺,瘋狂肆虐,一個月內在南京城施暴達兩萬起以上。目睹日軍暴行的美國牧師麥卡勒姆於南京淪陷的第五天記述道:“一個星期已經過去,那是今世的地獄,講起來令人膽寒——我不知道從何講起,從何結束。迄今為止,我一次也沒有聽說過和看到過如此殘忍的事件。強姦——強姦——強姦,一個晚上多達一千起……”如此破天荒的殘暴,“比未開化之人種又有過之而無不及”。目睹了日軍鋪天蓋地般的惡行的德國人拉貝,他留下的文字記述是:“婦女兒童的呼喊聲日夜不絕於耳,這裡的情況已經到了語言無法形容的地步。”

南京大屠殺令人類歷史黯然,令世界文明蒙羞。

日本軍國主義者是人類社會中暴虐的異類。

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依舊是。

日軍在南京屠城之際,北平陰鬱的冬雲下,一個由日本人扶植的名為“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的偽政權成立了。這個偽政權成立的時間,選在了南京陷落的第二天,這令日本方面很滿意。出面組織偽政權的中國人叫王克敏,浙江杭州人,曾留學日本,北洋軍閥時期擔任過財政總長、中國銀行總裁,後出任北平政務整理委員會代理委員長和冀察政務委員會經濟委員。他在發佈的宣言中聲稱他的偽政府將奉行“中日親善”“剷除共產主義”和“確立東亞和平”。這是中國全面抗戰以來出現的第一個偽政權,因此有必要把擔任其主要官員的中國人的姓名開列如下:

議政委員會:委員長湯爾和,常務委員王克敏、朱深、董康、齊燮元、王揖唐;委員江朝宗、高凌霨、馬良、王蔭泰、餘晉和、潘毓桂。

行政委員會:委員長兼行政部部長王克敏。治安部部長齊燮元、教育部部長湯爾和、法制部部長朱深、賑濟部部長王揖唐、財政部部長汪時璟、事業部部長王蔭泰、秘書長祝書元、建設總署署長殷同、中國聯合準備銀行行長汪時璟、中央電報局局長鄧子安、郵政總局局長潘傳香、蒙藏委員會委員長安欽活佛、天津海關監督溫世珍、長蘆鹽務局局長楊廷溧。

司法委員會:委員長董康,委員呂世芳、張乘運、朱熙年,秘書長陶沐。最高法院院長董康。檢察院檢察長張孝移。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委員長董康,委員祝書元、羅世芳、朱熙年、遊捷、吳愛修、黃孝平、丁光熙、馮君。

儘管華北大地已是天寒地凍,當板垣徵四郎決定對華北民眾“採取宣撫對策”時,北平偽政府立即予以響應:“某日,組織數十名少女舞蹈演員到司令部門前慰問官兵。從前歷經被征服、有豐富的被佔領經驗的中國人,跳起非常有趣的舞蹈,鑼鼓喧天地扭著高蹺列隊前進。師長也破例地登上了司令部門前的高臺,像觀音菩薩那樣微笑著。”

無論政治、軍事,還是世道人心,中華民族都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回首1937,苦难中国,舍抗战外无生存!

南京淪陷的第三天,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五日,蔣介石發佈《為我軍退出南京告國民書》:

此次抗戰開始迄今,我前線將士傷亡總數,已達三十萬以上,人民生命財產之損失,更不可以數計。犧牲之重,實為中國有史以來抵禦外侮所罕觀。中正身為統帥,使國家人民蒙此巨大犧牲,責任所在,無可旁貸,中心痛苦,實十百倍於已死之將士與民眾,一息尚存,唯有捐糜頂踵,以期貫徹抗戰到底之主旨,求得國家民族最後之勝利,以報黨國,以慰同胞。……我全國同胞誠能曉然於敵人之鯨吞無可倖免,父告其子,兄勉其弟,人人敵愾,步步設防,則四千萬方裡國土以內,到處皆可造成有形無形之堅強壁壘,以制敵之死命。故我全國同胞在今日形勢之下,不能徒顧慮一時之勝負,而當徹底認識抗戰到底之意義,與堅決抱定最後勝利之信心……

文告的主旨是:一、“中國持久抗戰,其最後決勝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都市,而實寄於全國之鄉村與廣大強固之民心”。二、“精神一日不滅,即我國家民族亦一日不亡”;“若遂自甘退屈,則精神一弛,國隨以亡,奴隸牛馬之辱,有十百於今日戰爭之痛苦而不止者”。三、“抗戰到底為本務,則目前形勢無論如何轉變,唯有向前邁進,萬無中途屈服之理”。

中國政府與中國人民決不屈服。

“我們是竭誠擁護現在的蔣介石先生領導下的國民政府的。”——在這個中華民族的危難時刻,中國共產黨再次向全中國乃至全世界宣告了中國人民團結一致抗戰到底的意志——蔣介石先生領導的中國國民政府,“是個已經開始擔任著國防任務的政府,已經開始代表著民族利益的政府,這是全中國人民自己的中央政府,也是我們共產黨人的中央政府”。

一九三七年冬,中國的北方寒風凜冽,江南則是陰霾蔽日。

苦難中的中國,“舍抗戰外無生存”!

—— 選自王樹增《抗日戰爭》第一卷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15年出版

回首1937,苦难中国,舍抗战外无生存!

《抗日戰爭》 王樹增 著

2017年全國“五個一工程獎”獲獎作品

2015年度“中國好書”首位

《抗日戰爭》以三卷一百八十萬字恢宏的篇幅記述了抗日戰爭,以戰爭的每一次事件和每一場戰役為縱貫,以第二世界大戰的國際視角全面真實地揭示了中華民族在近代歷史中第一次全民同仇敵愾、浴血山河所贏得的偉大的反侵略戰爭的勝利。

回首1937,苦难中国,舍抗战外无生存!

王樹增,中國非虛構文學第一人,中國戰爭題材第一作家。著有長篇紀實文學《長征》《朝鮮戰爭》《解放戰爭》《抗日戰爭》,長篇歷史隨筆《1901》《1911》等。作品曾獲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藝大獎、中國圖書政府獎、全國五個一工程獎、魯迅文學獎、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藝獎、曹禺戲劇文學獎。

溫習歷史,銘記於心

掃描上方二維碼,購買王樹增簽名款《抗日戰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