曇花一現的民國十年1927-1937

一直以來,關於民國時期,網上流傳著這麼一個說法——“黃金十年”,這指的是1927年北伐成功-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這段時期,有一種說法是這是中國近代史上水準比較高的一個時期。

曇花一現的民國十年1927-1937

但對於這段歷史該如何評價,這在網上一直是兩極分化,一派將其捧到天上,認為這是中國強盛的開始,按這個套路發展中國將完成強國偉業;另一派則對此嗤之以鼻,認為這所謂“黃金十年”一文不值,完全是為反動統治洗白。那麼,這十年,中國到底是個什麼狀況呢?怎麼來分析分析。

首先說說起始點,“黃金十年”的起始點通常是是指國民政府從1927年4月18日定都南京,到1937年11月20日遷都重慶期間,這段時期國民政府幹了什麼呢?

曇花一現的民國十年1927-1937

首先是努力統一中國,1926年7月9日,國民政府成立國民革命軍,以蔣介石擔任總司令,開始北伐,擊敗各軍閥後,國民革命軍於1928年6月攻克北京。奉系軍閥、安國軍總司令、中華民國軍政府海陸軍大元帥張作霖從北京撤往中國東北,隨後在皇姑屯事件中被炸死。之後東北易幟,歸順國民政府,國民政府名義上統一全國。

曇花一現的民國十年1927-1937

無論如何,這的確是一個功績,中國這種國家想要發展起來,一個統一的、強大的政府是必須的,國民政府統治能力當然很弱,但總算是完成了統一,這使得中國軍閥混戰的局面好轉了很多。

既然有了相對統一的格局,那就可以做點事情了,這其中很多政策影響至今,比如1928年,國民政府公佈《中華民國權度標準方案》,使用度量衡制和國際標準接軌。這就至今沿用。

曇花一現的民國十年1927-1937

同時,畢竟是民國了,清末的一些落後政策被取消,尤其是在金融財政領域,國民政府好轉了很多。1928年6、7月間,國民政府宣佈與各國本平等互惠原則重訂新約,此後一年間,與各國所改訂之新約以通商條約和關稅自主條約為主,關稅自主權得到提高。

1933年3月1日,國民政府中央造幣廠正式開鑄統一標準銀元。同日,財政部長宋子文規定3月10日起通用銀元。4月6日,國民政府頒佈廢“兩”改元訓令。自此以後幣制就以銀元為基礎,1935年6月3日,財政部次長(原為錢幣司司長)徐堪,奉命擬定法幣政策條文,實行統一紙幣制度,有利於貨幣統一和國民經濟發展。

曇花一現的民國十年1927-1937

農業生產以稻穀和棉花為指標,稻穀產量1931年為974,369千擔,此後大體直線上升,1936年產量為1,034,125千擔,共增長6.1%。

此外在輕重工業,公共衛生,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中國當時也有一定建樹,當然,總體來講水平還是很低,因為過去實在是太落後了。而在政治,外交,法制,教育等領域,中國也漸漸和國際接軌,有了相對完善的一個體系。

對於這些史實,我們當然是要承認的。

曇花一現的民國十年1927-1937

但是,“黃金十年”是盛世嗎?或者說,中國能靠這條路走向強大嗎?答案很顯然:不可能!

當然,支持蔣集團的人自然要給他戴高帽,比如1951年9月19日美國魏德邁將軍在國會說:“1927年至1937年之間,是許多在華很久的英美和各國僑民所公認的黃金十年。在這十年之中,交通進步了,經濟穩定了,學校林立,教育推廣,而其他方面,也多有大幅進步的建制。”

“黃金十年”的本質到底是什麼呢?大家首先想想一個問題:中國歷史上,只要是王朝統一初期,秩序稍微安定了,那麼國民經濟自然都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在封建王朝,這可以說是“盛世”,但是到了近代,評價標準完全變了,尤其是對於中國這個國家來說。

當時中國需要什麼呢?需要完善的法律體系,關稅自主權,金融體系嗎?當然需要!但是,中國更需要的是什麼呢?是整體國家執行力的提高,這個起來之後,剛剛說的才有意義,舉個例子:對當時積貧積弱的中國最重要的重工業,民國年間成長有限。鋼鐵工業的甚至出現了倒退,1927年,全國鋼產量是3萬噸。1890年建設的漢陽鋼鐵廠在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年鋼產量穩定在5萬噸,該廠於1925年停止生產,這方面甚至還不如晚清。

民國“黃金十年”就和當時的上海外灘一樣,屬於畸形繁榮

怎麼會出現這種怪事,其根本原因就是:國民政府後臺的官僚資本的反動本質!

要發展資本密集、技術密集,短期卻沒有明顯經濟收益,但對於國家戰略有重要意義的重工業,需要一個有強大執行力的政府,而國民政府顯然不是,它並不代表人民利益,而是為江浙財閥、官僚資本和列強服務的,他們當“買辦”就好了。所以中國當時根本沒有正常的經濟發展體系,所謂的“發展”是畸形的,工業金融中被外國資本滲透成沙子;而基層呢?農民更是受到“三座大山”壓迫,困苦不堪。

而且,國民政府的執行力也很差,國府對基層的控制非常薄弱,一堆鄉紳老爺們繼續禁錮著數億農民,腐蝕了這個國家的肌體。

作為對比,咱們看看新中國是怎麼做的。抗美援朝,土地改革,五年發展計劃…人民政府以強大的執行力和難以想象的決心和魄力,硬是將中國拉進了工業化的道路。

“黃金十年”,中國有了一個看起來不錯的現代政府,但很遺憾,這個政府並不是為人民服務的,更無法承擔民族復興的重任,這就是抗日戰爭初期灰頭土臉,而抗美援朝揚眉吐氣的根本原因。

按照“黃金十年”的模式發展下去,中國會是什麼樣子呢?自然是標準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了,就和現在被西方大國操縱著的,但國內也比較太平沒有大規模內戰的非洲國家差不多,今天的強盛局面,是不可能看到的。

曇花一現的民國十年1927-193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