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2019,青海省第一人民醫院歷史一覽,最初居然只有2個大夫

你知道嗎?青海省第一人民醫院的歷史,比你想象的更為遙遠~

其實它早在“青海省”建省以前就有了,它比最老最老的的“青海人”,歲數都要大的多呢,而且它最早並不是本地人開的,而是外來的“洋人”所設立。這麼多年過去了,它有經歷了哪些“故事”呢,今天阿青就帶你瞭解下它不為人知的歷史,給你漲漲知識~

為了方便起見,阿青就以時間線的形式展開敘述,一起來看看吧!

1927-2019,青海省第一人民醫院歷史一覽,最初居然只有2個大夫

1923-1927年

自古以來青海人看病就是找中醫大夫的,直到1923年左右,西醫傳入青海開始傳入青海,外國傳教士在西寧湟源等地先後設立診所,1927年,青海辦起了第一所西醫醫院—平民醫院,這個就是青海省第一人民醫院的前身了,名為西醫,實際上還是以中醫為主,當時“平民”醫院的地址在藥王宮。其中有工作人員3名,醫務人員2名,也就是說,只有兩個大夫!​​​

1928年

青海建省,委任孫連仲為省政府主席。孫連仲鑑於西寧缺乏醫療機構,於1928年底抽調國民革命軍軍醫處成員毛錚充實平民醫院,先由軍醫處處長董丹麟兼任醫院院長,董丹麟調離後由毛錚繼任院長。充實後的平民醫院僅有工作人員7人,其中醫生3人,毛錚兼內科醫生,唐煥亭任外科醫生,星天光任眼科醫生,護士2人,司藥1人,掛號兼收發1人。醫院只應門診,每日就診患者10人左右。

1929年

孫連仲部隊離青,院長由唐煥亭擔任,星天光任副院長。同年冬季將

院址遷至西寧北大街關帝廟,院名改為青海省立中山醫院,住院病人自備臥具和飲食。醫療業務以門診為主,日門診量30~40人次。醫院經費為每月紙幣3000元,藥費同工資、行政費開支各佔一半。

1927-2019,青海省第一人民醫院歷史一覽,最初居然只有2個大夫

1930年

簡易的掛號機制形成,凡到醫院就診者,經診治給藥後,將處方箋收存掛號處。號碼箋交於病人,令其下次到醫院就診時呈驗,以便按號碼檢取上次施藥的處方箋,根據上次處方再酌量加減藥品。此項辦法實行後,醫生和病人均稱方便。

1931年

醫院首次為群眾中適齡兒童種牛痘,馬麟及馬步芳委任謝剛傑為中山醫院院長,張琪任副院長。

1935年

醫院規模擴大到病房20餘間,設病床(單人土板炕)40餘張。門診設內、外、兒、眼、皮膚花柳(性病)、耳鼻喉、化驗、藥房等8個科室。全院工作人員增至33人

1940年

設立婦科,河南省醫大畢業生劉錫風來院工作,增設婦科門診,開始了婦科的一般診療工作。

1942-1944年

聯合國衛生組織盈路德來塔爾寺參觀,遂將青海省衛生事業落後狀況向聯合國救濟總署反映。聯合國救濟總署撥給省立中山醫院病床100張(正規病床),並由盈路德帶領護士4名到省立中山醫院協助修建病房和手術室,充實護理人員,建立護理制度,此為省立中山醫院建立護理制度的開端。

1927-2019,青海省第一人民醫院歷史一覽,最初居然只有2個大夫

1949年

3月,藥費由成本加管理費核算制度構成。手術費由1元至100元不等。免費規定有三條:

1.為解決赤貧病人治療困難,一律免費。每日早晨掛號之前1小時來院領取免費券,一日只發赤貧證券20~40張。

2.為仿照國內各大醫院和歐美各國醫院之慣例,凡本院職工一律免費治療,職員家屬則酌收半費。

3.自1949年4月6日起,所有本省軍警、學生、公教人員、工廠工人等,均一律依照規定金額收費,不得請求免費。

9月5日,西寧市解放,9月9日,開始門診,9月12日,收治住院病人。

1956年

遷入西寧市共和路,病床220張,職工416人,中山醫院正是更名為青海省人民醫院。

1927-2019,青海省第一人民醫院歷史一覽,最初居然只有2個大夫

2019年

門診量已經達到百萬人次級別,住院人數只是5萬+,擁有有PET-CT,Revolution CT,Discovery IGS 730DSA,ECT,3.0T磁共振儀,64排CT儀、術中CT,DSA數字減影儀,全自動數字化X光機DR,全自動生化免疫流水線,特種蛋白分析儀,膠囊內窺鏡,彩色多普勒儀,高壓氧艙等大型醫療設備,儼然為青藏高原醫療中心。

結語

以上就是青海人第一人民醫院1927-2019的發展概況了,不可謂不快,而青海要崛起必須先解決“教育”和“醫療”的種種問題,我們一直在進步,但也要正視錯誤,比如阿青前兩天看西海都市報的微信消息,其中就有“官人”把手伸到低保戶的口袋裡了,你讓人家怎麼看病呢?大通縣毛陌勝村村委主任張成,湟中縣海子溝萬家秤村委會,湟源縣五嶺村書記陳世福,扶貧的錢可不是用來給你們“賺的”哦,所以阿青在這裡僅代表我本人,向您們的祖先“問個好”了,拜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