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2019,青海省第一人民医院历史一览,最初居然只有2个大夫

你知道吗?青海省第一人民医院的历史,比你想象的更为遥远~

其实它早在“青海省”建省以前就有了,它比最老最老的的“青海人”,岁数都要大的多呢,而且它最早并不是本地人开的,而是外来的“洋人”所设立。这么多年过去了,它有经历了哪些“故事”呢,今天阿青就带你了解下它不为人知的历史,给你涨涨知识~

为了方便起见,阿青就以时间线的形式展开叙述,一起来看看吧!

1927-2019,青海省第一人民医院历史一览,最初居然只有2个大夫

1923-1927年

自古以来青海人看病就是找中医大夫的,直到1923年左右,西医传入青海开始传入青海,外国传教士在西宁湟源等地先后设立诊所,1927年,青海办起了第一所西医医院—平民医院,这个就是青海省第一人民医院的前身了,名为西医,实际上还是以中医为主,当时“平民”医院的地址在药王宫。其中有工作人员3名,医务人员2名,也就是说,只有两个大夫!​​​

1928年

青海建省,委任孙连仲为省政府主席。孙连仲鉴于西宁缺乏医疗机构,于1928年底抽调国民革命军军医处成员毛铮充实平民医院,先由军医处处长董丹麟兼任医院院长,董丹麟调离后由毛铮继任院长。充实后的平民医院仅有工作人员7人,其中医生3人,毛铮兼内科医生,唐焕亭任外科医生,星天光任眼科医生,护士2人,司药1人,挂号兼收发1人。医院只应门诊,每日就诊患者10人左右。

1929年

孙连仲部队离青,院长由唐焕亭担任,星天光任副院长。同年冬季将

院址迁至西宁北大街关帝庙,院名改为青海省立中山医院,住院病人自备卧具和饮食。医疗业务以门诊为主,日门诊量30~40人次。医院经费为每月纸币3000元,药费同工资、行政费开支各占一半。

1927-2019,青海省第一人民医院历史一览,最初居然只有2个大夫

1930年

简易的挂号机制形成,凡到医院就诊者,经诊治给药后,将处方笺收存挂号处。号码笺交于病人,令其下次到医院就诊时呈验,以便按号码检取上次施药的处方笺,根据上次处方再酌量加减药品。此项办法实行后,医生和病人均称方便。

1931年

医院首次为群众中适龄儿童种牛痘,马麟及马步芳委任谢刚杰为中山医院院长,张琪任副院长。

1935年

医院规模扩大到病房20余间,设病床(单人土板炕)40余张。门诊设内、外、儿、眼、皮肤花柳(性病)、耳鼻喉、化验、药房等8个科室。全院工作人员增至33人

1940年

设立妇科,河南省医大毕业生刘锡风来院工作,增设妇科门诊,开始了妇科的一般诊疗工作。

1942-1944年

联合国卫生组织盈路德来塔尔寺参观,遂将青海省卫生事业落后状况向联合国救济总署反映。联合国救济总署拨给省立中山医院病床100张(正规病床),并由盈路德带领护士4名到省立中山医院协助修建病房和手术室,充实护理人员,建立护理制度,此为省立中山医院建立护理制度的开端。

1927-2019,青海省第一人民医院历史一览,最初居然只有2个大夫

1949年

3月,药费由成本加管理费核算制度构成。手术费由1元至100元不等。免费规定有三条:

1.为解决赤贫病人治疗困难,一律免费。每日早晨挂号之前1小时来院领取免费券,一日只发赤贫证券20~40张。

2.为仿照国内各大医院和欧美各国医院之惯例,凡本院职工一律免费治疗,职员家属则酌收半费。

3.自1949年4月6日起,所有本省军警、学生、公教人员、工厂工人等,均一律依照规定金额收费,不得请求免费。

9月5日,西宁市解放,9月9日,开始门诊,9月12日,收治住院病人。

1956年

迁入西宁市共和路,病床220张,职工416人,中山医院正是更名为青海省人民医院。

1927-2019,青海省第一人民医院历史一览,最初居然只有2个大夫

2019年

门诊量已经达到百万人次级别,住院人数只是5万+,拥有有PET-CT,Revolution CT,Discovery IGS 730DSA,ECT,3.0T磁共振仪,64排CT仪、术中CT,DSA数字减影仪,全自动数字化X光机DR,全自动生化免疫流水线,特种蛋白分析仪,胶囊内窥镜,彩色多普勒仪,高压氧舱等大型医疗设备,俨然为青藏高原医疗中心。

结语

以上就是青海人第一人民医院1927-2019的发展概况了,不可谓不快,而青海要崛起必须先解决“教育”和“医疗”的种种问题,我们一直在进步,但也要正视错误,比如阿青前两天看西海都市报的微信消息,其中就有“官人”把手伸到低保户的口袋里了,你让人家怎么看病呢?大通县毛陌胜村村委主任张成,湟中县海子沟万家秤村委会,湟源县五岭村书记陈世福,扶贫的钱可不是用来给你们“赚的”哦,所以阿青在这里仅代表我本人,向您们的祖先“问个好”了,拜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