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1945年國軍對日寇的22次浴血會戰!

八年抗戰,國軍在正面戰場先後進行大戰役22次,重要戰鬥1117次,小型戰役3.89萬餘次,斃傷日軍85.9萬餘人,國軍(包括206位將軍)總共死傷322萬多人!

1

淞滬會戰

1937年8月13日~11月11日

“八一三”淞滬會戰是抗戰爆發以來,中日雙方規模最大的一次會戰。三個月的戰役中,中日雙方共有約80萬軍隊投入戰鬥,戰役本身持續了三個月,日軍投入8個師團和2個旅團20萬餘人,宣佈死傷4萬餘人;中國軍隊投入最精銳的中央教導總隊及八十七師、八十八師及148個師和62個旅80餘萬人,自己統計死傷30萬人。

1937——1945年國軍對日寇的22次浴血會戰!

2

南京保衛戰

1937年12月1日~12月13日

淞滬會戰後,日軍迅速進攻國民政府首都南京。由於此時國民革命軍兵力凋零,退守絕地,被迫在12月12日匆忙突圍撤退。日軍進入南京開始了長達數月,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殘酷殺害中國軍民30萬多人。

1937——1945年國軍對日寇的22次浴血會戰!

南京保衛戰—嚴陣以待,讓倭寇有來無回(36師一重機槍組)!

3

太原會戰

1937年9月13日~11月8日

1937年9月13日,日軍佔領大同後向太原進攻,國民革命軍由於指揮混亂,佈置不當,被迫從太原突圍。此戰國民革命軍英勇抵抗,付出了重大犧牲,消滅敵軍30000餘人。但從此國民革命軍在華北戰場的正規戰爭宣告結束。

1937——1945年國軍對日寇的22次浴血會戰!

太原會戰—國軍將士的血肉長城!

4

徐州會戰

1938年1月~5月21日

日軍打通了津溥線,擴大了佔領區,但未能消滅中國軍隊主力。國民革命軍的防禦作戰和主動轉移為此後的武漢保衛戰贏得了4~5個月的時間。其中臺兒莊大捷消滅鬼子10000多人,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戰意志。

1937——1945年國軍對日寇的22次浴血會戰!

徐州會戰—國軍將士嚴陣以待!

5

蘭封會戰

1938年5月21日~6月

日軍試圖在徐州會戰後繼續擴大戰果,板垣徵四郎師團孤軍深入,被以薛嶽為指揮的國民革命軍包圍。最後由於蔣軍嫡系將領的無能,國民革命軍最終功虧一簣。

1937——1945年國軍對日寇的22次浴血會戰!

蘭封會戰—國軍堅守陣地!

6

武漢會戰

1938年6月~10月

四個半月的武漢會戰雖然最終以武漢失守而結束,但國民革命軍的正面抵抗取得了斃傷敵軍4萬人、近10萬名日軍因戰鬥、氣候、疾病等原因暫時喪失了作戰能力的巨大戰果,極大地消耗了日軍的有生力量,抗日戰爭從此進入相持階段。

1937——1945年國軍對日寇的22次浴血會戰!

開赴戰場—參加武漢會戰!

7

隨棗會戰

1939年5月1日~24日

武漢會戰後,日軍為消除鄂北、豫南方面國民革命軍對武漢的威脅,向湖北省棗陽地區發動進攻。國民革命軍消滅斃傷敵軍13000人,第五戰區也付出了較大的犧牲。日軍未能達到預定的戰略目標。

1937——1945年國軍對日寇的22次浴血會戰!

隨棗會戰—張自忠將軍的傑作!

8

第一次長沙會戰

1939年9月14日~10月

日軍動用10萬兵力,卻在第九戰區第十五集團軍的抵抗下損失慘重。日軍承認“在部分戰場上,部分戰況之激烈超過了諾門坎”。第一次長沙會戰結束後,日方和中方各自都公佈了己方統計的戰果:日方聲稱此戰斃、傷、俘國軍4.8萬餘人,而日方的傷亡數字僅為3600人;中方則宣稱日軍死傷3萬餘人,第九戰區的傷亡人數為4萬餘人。

9

桂南會戰

1939年11月~1940年1月

桂南會戰是廣州失陷後,中國守軍抵抗日軍為打擊中國國際交通線並威脅西南大後方而在廣西南寧等地區展開的作戰。1939年11月日軍將第5師團、臺灣混成旅團、第5艦隊等部隱蔽集結於海南島南端的榆林港,等候出動。閃電般出現在欽州灣,疾速登陸,攻陷防城。24日,日軍佔領南寧、龍州,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急調第5、第99、第36軍向廣西增援。軍長杜聿明受命向崑崙關反擊,以步、炮、坦、空諸軍兵種協同攻堅,擊潰來援的第21旅團,打死旅團長中村正雄,取得崑崙關大捷。1940年1月,日軍又調來第18師團和近衛混成旅團,進行反撲,至2月3日,再次佔領崑崙關。中國軍隊苦戰多日,傷亡很大,需要休整,遂結束會戰。

1937——1945年國軍對日寇的22次浴血會戰!

桂南會戰—國軍重新奪回的崑崙關!

10

棗宜會戰

1940年5月1日~6月18日

棗宜會戰是抗日戰爭相持階段,日本軍隊駐武漢的第11軍對中國第五戰區部隊發動的一場作戰,會戰以日軍佔領宜昌而結束。此次會戰,日軍雖佔領了宜昌,但未能擊潰第五戰區的主力,而且遭到重創,傷亡1.1萬餘人。在棗宜會戰中,國民黨33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殉國。

1937——1945年國軍對日寇的22次浴血會戰!

棗宜會戰—國軍一度克復宜昌!

11

豫南會戰

1941年1月30日~3月1日

豫南會戰是武漢周圍地區防禦作戰中的一次戰役。日軍一度攻佔安徽省國民革命軍界首和太和,但在傷亡了9000人後,日軍最終撤軍。

1937——1945年國軍對日寇的22次浴血會戰!

豫南會戰—國軍大獲全勝,有力地打擊了侵華日軍的囂張氣焰!

12

上高會戰

1941年3月14日~4月9日

為保證南昌附近佔領區的安全,日軍發動試圖消滅贛北國民革命軍主力的上高會戰。日軍在三路圍攻、其中兩路受阻的情況下,形成一路孤軍深入,被國民革命軍包圍而倉皇撤軍,傷亡高達15000人。

1937——1945年國軍對日寇的22次浴血會戰!

上高會戰大捷—徹底粉碎了日寇的美夢,取得了以劣勝優的輝煌勝利。

13

晉南(中條山)會戰

1941年5月7日~5月27日

此次戰役日軍的目的是:在華北要殲滅山西南部的國民革命軍。國民革命軍傷亡4.2萬餘人,被俘3.5萬餘人,日軍傷亡僅為國民革命軍的1/12,成為“抗戰史上最大的恥辱”。

1937——1945年國軍對日寇的22次浴血會戰!

晉南(中條山)會戰—最大恥辱之戰,雖敗猶榮!

14

第二次長沙會戰

1941年9月17日~10月6日

國民革命軍第六戰區在正面戰場上主動發起1941年以來惟一一次主動進攻作戰,最終由於第九戰區指揮失誤,日軍一度攻佔長沙。據第九戰區戰報記載,中方傷亡17426人,日軍傷亡48327人。據日方統計,整個會戰中中國軍隊遺棄屍體5.4萬具,被俘4300人;日軍傷5184人,亡1670人。這個統計顯然誇大了日軍的戰果。不過,從中國軍事當局的資料看,第74軍的第58師傷亡55%,第57師傷亡40%;第37軍的第60師傷亡50%,第140師傷亡30%;第4軍的第102師傷亡45%;第10軍的第3師傷亡35%,傷亡確實慘重。

1937——1945年國軍對日寇的22次浴血會戰!

三次長沙會戰—國軍惟一決定性之勝利戰役(戰後國軍檢視日軍屍體)!

15

第三次長沙會戰

1941年12月~1942年1月15日

12月31日,日軍攻入長沙市區,雙方展開巷戰。此時日軍認為長沙已經拿下,日十一軍司令阿南惟幾發賀電到國內報喜,以一洗前兩次長沙會戰未勝之恥。然而嶽麓山炮兵旅的攻擊以及日軍的補給被切斷,情勢已經發生根本性轉變。日軍的賀電成為國際笑話。

1942年1月4日,中國軍隊在長沙包圍攻城的日十一軍。阿南惟幾仍然錯誤命令繼續攻打長沙,從而在既無援兵又無補給的不利情況下,最終只好強行突圍。從汨羅河到新牆河80公里,日軍在空軍不斷空投的補給下狼狽逃走,損失非常慘重。1月6日,日軍退回新牆河北岸,會戰以中方勝利結束。

中方的統計,中國軍傷亡28116人,殲滅日本軍56994人。日方的統計,日軍傷亡6000餘人。第三次長沙會戰是同盟國自珍珠港事件爆發以來第一場大勝,其戰果甚比臺兒莊戰役更輝煌。

1937——1945年國軍對日寇的22次浴血會戰!

長沙會戰指揮者—九戰區司令薛嶽將軍!

16

浙贛會戰

1942年5月~7月28日

浙贛會戰,是1942年夏季,日軍為摧毀中國在浙江前進機場,打擊國軍第三戰區主力而發動的一場戰爭。主要由金華、蘭溪地區戰鬥、衢州地區戰鬥、上饒、廣豐地區戰鬥、浙贛路西段戰鬥、臨川地區戰鬥、麗水、溫州、松陽戰鬥、日軍撤退時的追擊戰鬥等組成。日軍大本營決定摧毀浙贛兩省中國軍隊機場,打通浙贛鐵路,最後基本實現預定目標,曾經佔領衢州機場,但遭到嚴重損失,第15師團師團長陣亡,日軍戰史記載傷亡1.7萬人。此會戰後,日軍基本達到了“沒收與破壞鐵路設施和器材以及其他培養戰力的各種軍事、政治、經濟設施和資材”、搶掠物資,並擄劫青壯年等“以戰養戰”的目的。

17

鄂西會戰

1943年5月~6月

日軍沿長江向上遊進攻,國民革命軍第十八軍堅守石牌要塞,第六戰區及友鄰部隊夾擊日軍,殲滅敵軍4000人。

1937——1945年國軍對日寇的22次浴血會戰!

鄂西會戰—冒著日軍炮火前進的國民革命軍!

18

常德會戰

1943年11月2日~12月20日

常德會戰發生於1943年11月至12月,侵華日軍為牽制國軍對雲南的反攻,並掠奪戰略物資,打擊中國軍隊的士氣,對第六戰區和第九戰區結合部發動的一場戰役。1943年11月,日軍糾集7個師團約10萬人進攻常德,國軍集中了第六戰區和第九戰區的16個軍43個師21萬人迎戰。中國軍隊依託陣地節節頑強阻擊,遲滯日軍進攻,給敵重大消耗,擊斃日軍1萬餘人。

1937——1945年國軍對日寇的22次浴血會戰!

常德會戰—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戰鬥中的57師士兵)!

19

豫中會戰

1944年4月17日~6月19日

豫中會戰是日軍打通大陸交通線的1號作戰(中方稱豫湘桂會戰)計劃的一部分,日方稱該階段為“京漢作戰”或“河南會戰”,日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岡村寧次指揮14.8萬日軍、坦克裝甲車691輛(內坦克225輛),擊潰了中國第一戰區蔣鼎文、湯恩伯部8個集團軍約30萬軍隊,佔領了河南大部。其中“許昌保衛戰”成了當時這場戰役最為慘烈的戰鬥之一。這是國民黨軍隊在日本投降前一年與日本軍交鋒中的一次慘敗。

1937——1945年國軍對日寇的22次浴血會戰!

黃河兒女—國軍在黃河氾濫的時候沒有撤退,而是繼續打擊著侵略者!

20

長(沙)衡(陽)會戰

1944年5月~8月

豫中會戰同時,日軍開始進攻湖南,打通粵漢鐵路。國民革命軍在衡陽進行了長達四十八天的抵抗,最終因沒有拒不後援而遭到失敗。

1937——1945年國軍對日寇的22次浴血會戰!

長衡會戰—震驚世界的消耗戰(衡陽市繁華區中山北路被炸後的殘垣斷)

21

桂(林)柳(州)會戰

1944年8月~12月10日

日軍為摧毀大西南的空軍基地發動桂柳會戰。國民革命軍在明顯掌握制空權的情況下,未能取得空地配合,導致桂林和柳州僅數日即遭到淪陷。

1937——1945年國軍對日寇的22次浴血會戰!

揚威域外—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

22

湘西會戰

1945年4月~6月

湘西會戰也稱雪峰山戰役,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中的最後一次會戰。侵華日軍此戰目的是爭奪芷江空軍基地,故又稱“芷江作戰”。戰爭起於1945年4月9日,止於6月7日。在雙方參戰總兵力28萬餘人,戰線長達200餘公里。在王耀武指揮下,湘西會戰取得了雪峰山大捷,殲敵3萬餘人。湘西會戰最後一仗主戰場為懷化漵浦縣的龍潭鎮、溫水鄉和邵陽市洞口縣的高沙、江口、青巖、鐵山一帶。戰役以日本軍隊戰敗而結束。湘西會戰的勝利標誌著中國抗日正面戰場由防禦轉入反攻階段。

1937——1945年國軍對日寇的22次浴血會戰!

一張三十年前日本歷史圖書的插頁,題名叫做《袖珍戰車的拼死之鬥》,日本畫家顯然想表現日軍戰車的“神勇無畏”,然而,不自覺中,卻留下了那個時代中國軍人用血肉築成長城,寧死不屈的戰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