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在1941年蘇德爆發全面戰爭前,都做過哪些準備工作?

歷史長流水


蘇聯一直在備戰,只是時不我待。


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發起對蘇聯的突襲。蘇聯被打了個措手不及,損失慘重,在短時間內上百萬部隊殲滅,大片國土淪陷。從戰場表現來看,蘇聯一直很被動,直到1942年下半年的斯大林格勒戰役之後才奪回了主動權。

從蘇軍的表現來看,戰前的準備是很不充分的。那麼當時蘇聯的戰備到底是怎樣的呢?我們從戰爭爆發前蘇聯的指導思想、外交以及軍事三個方面來看。

一、對世界大戰的充分認識

1921年的俄國內戰結束後,鑑於內戰期間資本主義國家的集體干涉行為,蘇共認為帝國主義亡蘇之心不死,因此必須在蘇聯儘快建成社會主義,讓蘇聯趕緊強大起來,成為不可戰勝的紅色堡壘。

同時,蘇聯也認識到,帝國主義在世界範圍內爭奪資源互相鬥爭,未來一定會發生新的世界大戰,這對蘇聯是有利的,蘇聯可以利用帝國主義的矛盾,為自己爭取時間和利益。

在這個指導思想下,蘇聯一方面跟資本主義國家緩和關係,一方面藉助西方的資金和技術發展自己的重工業。

20年代,蘇聯跟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都簽訂了雙邊貿易協議,其中最重要的是德國。1922年,蘇聯跟德國簽訂了《拉帕羅條約》,兩國進行了經濟合作和秘密軍事合作。

1932年的時候,蘇聯有一半的工業品是從德國進口的,包括機械、化工產品、建築設備等等。這些工業品為蘇聯的五年計劃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為了分散工業區集中在歐洲的風險,蘇聯在烏拉爾山以東新建了很多工業區,這些工業區為以後的戰爭提供了支持。

希特勒上臺後,斯大林已經充分認識到德國法西斯已經成了蘇聯最大的威脅。希特勒在《我的奮鬥》裡已經寫得非常清楚了,他就是要消滅蘇聯。

1934年蘇共十七大上,布哈林就提出納粹德國將“成為我們歷史上最為兇殘的敵人”。

1939年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簽訂之前,斯大林專門讀了《我的奮鬥》,在德國要從蘇聯奪取生存空間的段落下劃了重點線。

二、外交方面

為了遏制法西斯德國,在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簽訂之前。蘇聯傾向於跟西方民主國家合作,建立共同安全體系。

1934年,蘇聯加入了國聯,強烈支持建立一個“國際和平統一戰線”,來對抗德國、意大利和日本的侵略威脅。

1935年5月,蘇聯和法國簽訂了互助條約,不久又和捷克斯洛伐克簽訂了類似條約。

1936年西班牙內戰爆發,蘇聯向西班牙共和政府提供武器,同時通過共產國際組織國際志願軍赴西班牙參戰。

1937年日本全面侵華後,蘇聯立即向國民政府提供援助。

1938年,慕尼黑會議之後,蘇聯向英法提出簽訂攻守同盟,無論德國進攻三國中任何國家,其他國家都將全力援助。然而英法反應很冷淡,讓蘇聯覺得他們就是想“禍水東引”。

1939年8月,對英法失去信任的蘇聯,選擇了跟德國簽訂互不侵犯條約。蘇德條約劃分了兩國在東歐的勢力範圍,德國閃擊波蘭後,蘇聯佔領了波蘭東部,建立了緩衝地帶。

為了建立一個安全地帶,蘇聯又逼迫芬蘭互換土地,被芬蘭拒絕,引發全面戰爭,最後芬蘭求和,但蘇聯損失巨大,動用了百萬軍隊,死傷數十萬。

1940年6月,蘇聯吞併了波羅的海三國,以改善北方邊境的防禦狀態。

在巴爾幹方向,1940年7月,蘇聯吞併了比薩拉比亞和北布科維納,同時還建議德國和意大利,把巴爾幹拆分為各國的勢力範圍,遭到德國拒絕,因為德國是想將蘇聯完全排除出巴爾幹。

1941年3月,蘇聯和土耳其簽訂了中立條約,排除了土耳其加入軸心國的危險。4月份跟日本簽訂了中立條約,降低了遠東的威脅。但在巴爾幹方向,蘇聯僅僅取得了這些成果,4月初的時候,整個巴爾幹半島都落入了希特勒手裡。蘇聯南方暴露在軸心國面前。

三、軍事方面

蘇聯在外交努力的同時,也加緊了軍事上的準備。斯大林計劃在1942年底軍隊完成全面備戰目標。

首先釋放了大清洗時被捕的4000名軍官。大清洗幾乎完全摧毀了蘇聯紅軍,這種自毀長城的做法為後來的備戰帶來了嚴重的困難。

昏庸無能的伏羅希洛夫元帥被撤職,鐵木辛哥元帥接替了他的職務,接掌國防人民委員部,開始了全面擴軍。

1940年,蘇聯的軍事工業產量比上一年高了三分之一。

1941年,部隊的人數已經從蘇芬戰爭時期的200萬增長到540萬。同時組織了多次軍事演習,制定了嚴格的作戰計劃。而在伏羅希洛夫時代,什麼都沒有,連部隊有多少人都不清楚。

與此同時,斯大林下令在新邊界構築前沿防禦工事。但是直到德軍進攻前夕,關鍵地區都還沒構築好雷場、掩體,防禦支撐點還沒有火炮進駐。

蘇聯計劃在1941年底,軍隊要達到870萬人,編成300多個齊裝滿員的師,包括60個坦克師和30個摩步師,空軍要有14000架作戰飛機。但是問題是蘇聯的工業能力根本達不到,按照這份計劃,以蘇聯當時的生產能力,1943年也生產不出這麼多坦克和飛機。

1941年5月15日,鐵木辛哥和朱可夫修改了之前的作戰計劃,準備進行先發制人的軍事打擊,在德軍準備好攻勢前通過進攻來預先制止敵人的進攻。這個計劃被斯大林否決了。

此外,蘇聯建立了很多情報渠道,甚至可以通過德國高層獲取情報。有兩個人一直未蘇聯提供情報。

一個是舒爾茨,代號“老人”,他父親是前德國海軍總司令蒂爾皮茨海軍元帥的侄子,母親是戈林的親戚,他在空軍總部能接觸到絕密文件。

另一個是哈爾納克,代號“科西嘉人”。他是個律師,在德國經濟部工作,也能接觸到機密文件。

這兩個人都向蘇聯提供了德國即將發起進攻的情報,後來甚至準確到具體的某一天。

總的來說,蘇聯在德國進攻前一直在努力備戰,但是由於大清洗對紅軍的摧殘,使得斯大林一直覺得沒有準備好。雖然得到了精確的情報,但是多疑導致他不相信這個情報,也就沒有及時讓軍隊戒備,最終釀成了戰爭前期的慘劇。


我是迷蝶夢,以上為個人淺見,如有不同看法,歡迎留言評論喲。


迷蝶夢文史社


雖然蘇德兩國於1939年就已經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但蘇聯對德國仍然沒有放鬆警惕。希特勒的這招緩兵之計,蘇聯並非沒有看懂,納粹德國依然是蘇聯最大的威脅,對未來可能爆發的戰爭,蘇聯政府也做了一定的準備。

▲兩國代表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組建新的集團軍

1941年春,蘇軍組建了八個新的集團軍,並將其中的28個師秘密派往了西部邊境。除此之外,蘇軍還組建、擴建了一批坦克軍、航空軍以及空降軍部隊。蘇軍前參謀總長什捷緬科曾回憶:蘇軍在戰前已經建成了一支能適應大縱深作戰的軍事力量。

▲斯大林

大規模向西調動部隊

從1941年初開始,蘇軍就開始秘密向西部邊境大規模調動部隊。到了蘇德戰爭正式爆發的前夕,蘇聯已經在邊境地區集結了23個集團軍和30個獨立軍,其中光戰略第一梯隊就足足有179個師。在烏克蘭地區,斯大林更是部下了重兵,用以保護石油等戰略資源的安全,而這也一度讓後來的南方集團軍群吃了苦頭。

▲德軍計劃進攻路線

雖然蘇聯已經開始應對未來可能爆發的戰爭,但由於蘇聯高層錯誤估計了德國進攻的時間,所以直到戰爭爆發蘇軍的準備還沒有完全就緒。德軍突然越過邊境線發起進攻時,蘇軍的很多裝備還在運輸的路上,而這也就導致了蘇軍的失利。



關注歷史文齋,看更多精彩歷史故事!


歷史文齋


斯大林對世界局勢有著清晰的判斷,早在1926年他就斷言會有類似第二次世界大戰,1934年在聯公佈中央會議上,他又重申了自己的觀點。

為了應對即將到來的危險,蘇聯在建國以後把發展重工業放在優先位置,並且從第二個五年計劃開始,就將半數重工業資金用於東部地區,大量與國防關聯的工廠遷移到喀山以東,這對後來的戰爭準備具有巨大意義。

外交方面蘇聯也做了充分準備,他們在30年代廣泛出擊,1933年蘇聯與美國建交,1934年蘇聯加入國聯並任理事會常任理事國,1935年蘇聯與法國簽訂《法蘇互助條約》,隨後又與捷克斯洛伐克簽訂《蘇捷互助條約》,從東西兩側對崛起的納粹德國施壓。

“慕尼黑會議”後蘇聯深深感受到了英法的不信任,出於自身安全考慮,1939年蘇聯與德國簽署《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通過這一條約穩固了岌岌可危的蘇德關係,並通過瓜分波蘭,侵佔波羅的海三國獲取了大量緩衝地帶。

當年蘇聯還通過蘇芬戰爭搶奪了卡累利阿地峽、芬蘭灣的多個島嶼、雷巴奇半島等,並租借了漢科半島,這一系列行動將戰線進一步外延。

東方同樣是蘇聯防備的重點,上世紀三十年代蘇聯的國防計劃多是基於東西兩線作戰,1939年蘇聯在諾門坎對日本大打出手,用絕對軍事優勢摧毀了日本入侵蘇聯的野心,雙方簽署了停戰協定,這一協定極大降低了東線風險。

1940年下半年,蘇軍開始在西方新的邊界地區構築堡壘,為此專門成立了由副國防人民委員會主席沙波什尼科夫元帥領導的建設指揮部,遺憾的是,直到戰爭爆發這些堡壘也沒有修築完成,同年春天,蘇聯還計劃在邊境地區修建190個機場,後來也沒有完成。

除了這些工程,蘇軍還修建了大量鐵路、公路以及各種倉庫和通信線路。

應當說蘇聯在戰前還是做了大量準備工作的,但由於斯大林對即將到來的戰爭時間估計有誤,許多準備工作沒有完成,加之斯大林認為德國的進攻重點應該在烏克蘭和頓巴斯等西南地區,對西部方向上準備不足。

除此以外,斯大林對軍隊的清洗也極大影響了蘇軍戰鬥力,大量有經驗的指揮官被撤換處決,導致戰爭開始後,許多新上任的軍官無所適從,這也是戰爭初期蘇聯慘敗的重要原因之一。



日慕鄉關


早在20世紀30年代,蘇聯黨和政府就對戰爭事態的發展密切關注。關於帝國主義向蘇聯發動侵略戰爭的可能性和危險性,斯大林曾多次指出,號召蘇聯軍民要有所準備。

爭取和平的環境

為了建立一個和平的國際環境,蘇聯對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都積極爭取和平共處,建立友好關係。1934年,蘇聯成為國際聯盟一份子;1935年,簽署同法國和捷克斯洛伐克的互不侵犯條約;1937年,同中華民國締結了互不侵犯條約。1939年4月,開始同英法談判,8月談判破裂。接著,同德國的互不侵犯條約也被簽訂。

佔領西部鄰國領土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簽訂後不久,希特勒德國對波蘭採取大舉進攻策略。在這種情況下,蘇聯也開始對西部鄰國領土進行佔領,擴大西部邊界。

1939年9月下半月波蘭東部被蘇聯佔領。1939年11月30日夜,蘇聯租借漢科半島和交換卡累利阿地峽被芬蘭拒絕,蘇聯對芬蘭發動了戰爭,經過3個多月的激戰,芬蘭戰敗求和。1940年3月12日,芬蘇兩國的和約在莫斯科簽訂。

1940年6月,正當希特勒進攻法國之際,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三國政府被蘇聯政府分別照會,提出重組政府和讓蘇軍自由通行等要求,蘇軍進駐獲得三國政府同意。同年7月,三國被迫併入蘇聯。

在東部,為了避免兩線夾擊,蘇聯在同日關係上主動爭取正常化。1941年4月13日,簽訂了《蘇日中立條約》。雙方對維持兩國間和平友好關係作出保證。

加強經濟建設

在經濟建設方面,優先發展重工業作為總的方針,以便為加強戰備提供必要的物質條件。蘇德戰爭爆發前夕,在第3個五年計劃認真執行之下,蘇聯的工農業與十月革命前相比都有了一定的發展。此外,蘇聯還對工農業佈局進行了調整,在東部地區加緊進行經濟建設。機器製造、石油加工、化學等一些重要工業部門,都先後建立了第二套企業。與此同時,蘇聯還遷移西部地區的一些國防工業到東部地區來。

軍事建設

在軍事方面,主要是加強紅軍中的政治工作,廣泛進行戰備思想教育,大力發展軍工生產,擴充軍備。1939年9月1日,蘇聯“普遍義務兵役法”被最高蘇維埃通過。到1941年6月,陸海空三軍總數發展到5373000人。其中,陸軍4553000人,海軍344000人,空軍476000人。從1939年到1941年,紅軍人數增加了1.8倍。

隨著紅軍人數的增加,蘇聯的國防工業得到了迅速發展。其中,發展極為迅速的有航空、坦克、軍艦、大炮等部門。據不完全統計,從1939年到1941年6月22日,增加了7000多輛坦克;共有92578門大炮和迫擊炮;17745架作戰飛機,其中有3719架新式作戰飛機;另有600艘作戰艦艇。

隨著軍事工業的發展,也相應增強了蘇聯的武裝力量。據統計,這一時期,蘇聯有303個坦克師、步兵師,79個航空兵師、摩托師和騎兵師,屬西部邊境軍區的有170個陸軍師,在海軍編域內有276艘主要艦種的戰鬥艦。


歷史長流水


蘇聯高層對於來自各方面的關於德國軍隊即將大規模地展開對蘇聯的入侵情報基本上持否定的態度,駐日本東京的佐爾格間諜小組,通過德國駐日本外交秘書處弄到了幾乎完整的“巴巴羅薩”計劃,德軍集聚地軍隊規模,軍事裝備數量,部隊番號都一一報告給了莫斯科;中國的“紅色特工”閻寶航通過與國民黨上層關係,掌握了德國駐中國武官的口訊:各位,德國軍隊將大舉進攻蘇聯,紅色蘇聯馬上要完蛋了!閻寶航受蘇聯共產國際委派打入國民黨重慶上層,與馮玉祥、宋子文、宋美鈴等人交往甚密得到情報,火速報告八路軍重慶辦事處轉報延安,再通過大功率電臺緊急發往莫斯科;莫斯科間諜機構早已打入柏林蓋世太保總部情報處,蘇聯電視劇(春天的十七個瞬間)真實地反應了蘇聯間諜適其尼茨戰鬥在敵人心臟的情況,將德軍進攻蘇聯的情報即時準確地發報到莫斯科;捷格共產黨員己加入德軍,帽著生命危險涉水過河穿越邊境將德軍即將進攻蘇聯情報報告給蘇軍方面……莫斯科斯大林在這個情報判斷上是犯了嚴重戰略預判錯誤:他個人根本不相信這些所謂德軍即將進攻蘇聯的情報是“無稽之談”,是美國,英國,日本,德國專門戲弄蘇聯的微情報;目的是離間蘇聯與德國的友好關係。蘇聯前線部隊未做任何大戰來臨的準備,有些部隊有搶但未配發子彈,德軍打過來紛紛找軍需官領子彈,軍需官劫說:沒有上級命令,不能發放子彈!多麼荒唐的處境!面對德軍550萬精銳裝甲大軍的強勢“閃電戰”攻勢,蘇軍倉促應戰,驚慌失措,節節敗退,丟盔御甲,遭到慘重的損失:被俘紅軍五百多萬人,斯大林的兒子也被俘遭搶殺!


薦商12345678


蘇聯基本上沒有對西線做什麼特別的戰爭準備更沒有將防禦的等級提升,就是平常的駐防。

在德軍進攻的一個星期內,蘇聯國防部接到過幾次東線偵查小分隊懷疑德軍進攻的消息-但因為這份報告不是西方面軍最高統帥-巴普洛夫向國防部報告的,國防部的秘書們懷疑消息準確性,因為他們知道蘇德有剛剛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德國人不會做出爾反爾的蠢事,所以這幾次消息都被秘書處扣下了,並沒有上報,而這時的巴普洛夫正如喪家之犬一般向莫斯科撤退,連他的幾十萬部隊都被他遠遠拋在了身後,根本沒想起來向國防部報告。

但凡西方面軍在德軍第一次總攻慘敗的情況下,依然還有近三十萬部隊可以重新集結,並建立第二道防線,但就因為這個貪生怕死的統帥,蘇軍才一潰千里!

戰爭失敗的原因就是多個的偶然下產生的必然結果,好在蘇聯還有位朱可夫


策牧銀河


其實早在德國入侵捷克斯洛伐以前蘇聯就一直在防備德軍對蘇聯發動戰爭。當時蘇聯剛剛與德國簽署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以及結盟德國的戰略合作,合作內容是由德國向蘇聯提供工業生產技術,而蘇聯向德國提供糧食跟石油。蘇聯這麼做主要是為了從外交上去努力,儘量不跟德國站到對立面去,因為當時的德國除了本身很強大以外,英國跟法國也有借力法國打蘇聯的想法,蘇聯的做法是避免英法連同德國一起打蘇聯。

第二階段則是在德軍入侵波蘭階段。當時的德國由於已經跟英法決裂,德國於1939年9月1日對波蘭發動進攻,而英法則於1939年9月3日對德宣戰。這時候蘇聯的求和德國抗擊英法德聯盟策略已經成功,但是鑑於德國佔領波蘭後會跟蘇聯接壤,所以蘇聯直接出兵波蘭,與德國共同劃分波蘭。這是為了將邊境線往前推移,增加防禦縱深。

第三階段是在法國戰爭結束以後,由於德國已經佔領了整個西歐,這時候斯大林有一種想法可以避免戰爭,那就是加入德國領導的軸心國。但是當時蘇聯試探性提出了要求德國承認蘇聯對芬蘭的控制以及中東土耳其的控制遭到了德國的拒絕,這時候斯大林已經意識到蘇德戰爭無可避免,於是斯大林趕緊擺平跟日本的糾紛,跟日本簽下互不侵犯條約,然後大量西伯利亞守軍向莫斯科集結,解放蘇聯西部守軍。


優己


準備是有的,但是,那是兩三年以前的事。

現在,只兩個字:輕鬆。

怎麼準備法?慕尼黑協定,英法德意把蘇排除在外,蘇聯當然感到非常緊張。隨後,希特勒順風順水,合併奧地利,收納捷克斯洛伐克,這不斷東進的勢頭,斯大林只好有所應對。軍事上,往西部邊境調兵,建設要塞,建立防線,當然,清洗將軍是不會了,而且還下放了一些兵權。外交上,主動與英法及德國接觸。剛好,納粹德國的戰略是先擊潰英法,佔領西歐,所以必先安撫好東邊。所德俄一拍即合,兩國於1939年8月23日,在莫斯科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條約除兩國互相友好,互不侵犯,德國向俄提供技術和低貸,蘇聯向德按時出口糧食和礦產。據案記,兩國還簽訂有瓜分波蘭的附約。

有了這麼好的外交成果,而且德國與英法又在遙遠的西邊打得不可開交,蘇聯似乎可以把心放進肚子裡了!

那麼,又怎麼輕鬆法呢?列舉幾例:

1、眼睜睜看著德國一列列往東部調兵,蘇聯似乎不聞不問,偶爾問一下,很快就被糊弄過去。

2、兩國邊境都有重兵,但大家非常親熱打招呼,甚至有互稱同志的。

3、臨近開戰,蘇邊境甚至聽到了對面隆隆的坦克聲,但常發生士兵找不到軍官,下級軍官又找不到上級軍官,上級軍官又找不到大官的現象,很多不妙信息無法上達。

4、中國破譯高手已掌握了德國進攻蘇聯的準確時間,從通過中共高層直接通報蘇聯大本營。但似乎是大臣急而皇帝不急,這十萬火急的準確情報,並沒能引起蘇聯大本營重視。

5、德國突襲蘇聯當天,即1941年6月21日,蘇方仍有滿載糧食和礦物的列車正常發往德國。

6、當然,蘇克格勃也不是淨吃素,也傳了不少情況嚴峻的情報到大本營,斯大林似乎不願相信也不敢相信德國會這麼快進攻蘇聯。

斯大林不笨吧,蘇聯高層不笨吧,一個強國大國,進攻另一個強國大國,不會三兩個月甚至三兩天就準備好吧,居然能神不知鬼不覺,鬼使神差就發生了,而且是令對措手不及的突然突襲!

重複一遍:簡直令人不可置信!


慶陽親王


真正的歷史都活在歷史的長河的塵埃裡。蘇聯從建立之處都一直被西方世界進行著各種的排斥與不認可。曾經西方媒體更是將蘇聯描述為紅色魔鬼。可想西方對方蘇聯是多麼的痛苦,而作為一個一直飽受外國勢力虎視眈眈的國家,蘇聯的情報部門一直都在密切的關注著時刻對自己存在威脅勢力的各類情報。而這其中就包括德國從若到強,再到雙方直接進行交戰。而對於其從什麼時刻開始準備,惜花從當時的時局、情報及軍事動員等方面進行淺談。

當時的時局

在一戰還沒有結束的時刻,沙皇國內發生震驚西方世界的大革命,那就是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而共產主義從誕生,到進行嘗試與探索。都是被西方世界進行強烈壓制的,那場轟轟烈烈的“巴黎公社”運動就是其最好的證明。而沙皇俄國的突然變化,讓西方世界的政治家們一陣恐慌,所有的輿論媒體都用著一種非常仇視的語氣與字眼對其進行著不同程度的攻擊與諷刺。而後德國的不斷反抗與侵略,才使得這一切變的淡薄。而那時的蘇聯就開始對其各行業進行著改造與科技升級。同時,在其前線建立一套防禦體系。而是由於其國內的“大清洗”運動的影響使得很多工作進行了隔阻。

情報部門

從007走進我們的視野開始,掀起一波間諜熱。讓我們感受到間諜的生活是多麼的豐富多彩與充滿傳奇。同時,也反映了情報系統時無處不在,各類情報系統無論何時都是被優先優先在優先的單位。而蘇聯可是有著非常有名的“克格勃”間諜機構國家,對於情報工作是更加的重視。也許,在希特勒上臺到西方戰局的各類變化,蘇聯最高層的辦公桌上一定有著非常詳細的描述記錄,並且對於後來局勢發展的各類分析報告。蘇聯也許在德國剛剛收復曾經的國土就已經有了一些方面的準備。

軍事動員

蘇聯也是較早的進行工業文明的國家之一,但相對德國的工業實力就有所差距,各類軍事武器、軍事訓練、作戰思想等等都非常的不夠成熟與落後,不然不會在戰爭初期就被德軍俘虜了高達300多萬的俘虜。在進行各類權衡後,蘇聯在與德國一起吞併波蘭後。簽訂了《蘇聯互補侵犯條約》對於這個條約,雙方都知道。其就是對於開戰給彼此一個準備更加充分的時間表而以,於是,在大清洗中沒有被迫害之死的蘇聯各類軍事將領們、各行各業的精英們再次的被重用與重啟。投身到他們所熟悉的領域裡,不然蘇聯的最為著名的朱可夫將軍及各類先進的軍事裝備不會被設計生產出來,武裝到每一位蘇聯士兵手中,從飛機、坦克、各類火炮槍械等等。也不會有那麼有名的T34主戰坦克與庫明斯克大會戰。

也許,在德國剛剛開始收回自己被割讓出去的領土開始,蘇聯就開始著手準備應付可能會面臨的戰爭,只是調動的幅度沒有那麼大,危險等級也沒有那麼高。而隨著時局的變化,讓從蘇聯從背地裡悄悄進行,轉為開始看得見的進行動員。而由於戰局與國家利益的原因,讓蘇聯在開戰前期一敗塗地。


惜花公子


首先蘇聯的備戰不僅僅是防範德國與日本,而是為了對付整個歐洲。因為社會制度上的根本對立,讓蘇聯與西方世界格格不入。

德國與蘇聯關係詭異,雖然一戰讓德俄兩國兵戎相見,但在戰爭結束後兩國關係卻又迅速回暖,因為德國是戰敗國,而蘇聯卻因為提前退出戰爭外加社會制度等願意同樣遭到了歐洲的敵對,因此德國與蘇聯雖然在意識形態方面對立,卻因為現實願意走在一起報團取暖。但必須說明,蘇聯與德國從一開始就只是互相利用,因為希特勒的納粹的主要任務就是反共反蘇。

大清洗,雖然現在的人受西方影響,喜歡黑蘇聯,特別是大清洗,但大清洗運動的積極意義遠遠發現消極因素,大清洗雖然冤枉了不少人,但也清理掉了那些叛亂分子,使全蘇聯都團結在了斯大林身邊,能堅定不移的貫徹領袖的意志,這是蘇德戰爭,蘇聯取得勝利的最基本保障。

對新式武器的實驗與對日本侵華的干涉。蘇聯與我們日本早在日俄戰爭就借下仇怨,雖然俄羅斯帝國已經滅亡,但斯大林是記仇的,他清楚,與德國相比,日本的威脅要小的多,因此他採取了兩面手法,一方面承認滿洲國,與日本簽訂互不侵犯條約,另一方面積極援助中國抗戰,為的就是讓中國拖住日本,為他的爭取更多戰備時間。在西方蘇聯入侵了波羅的海三國,瓜分波蘭,這一方面是收復俄羅斯帝國舊地,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建立緩衝區。

入侵芬蘭,雖然蘇芬戰爭讓蘇聯損失慘重,但也讓蘇軍及時發現了自身存在的問題,避免了在二戰中的慘敗,也可以說,蘇芬戰爭蘇聯雖然付出的代價極高,但是值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