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温挟天子以令诸侯,本来最有机会实现统一,为何最后被灭了?

爱情阳光


和他自己有很大的关系。

朱温本来是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的一个将领,但他之后便归降了唐军,反过来又开始和当初自己的起义兄弟们打成一片。黄巢起义失败之后,朱温因为镇压起义有大功,被唐僖宗赐名全忠,任河南中行营招讨副使,次年拜汴州刺史出宣武军节度使,继而又进封梁王,真正成为唐朝末期掌握实权的一方诸侯。

朱温和曹操一样,都采用了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招,然而比起曹操,朱温还是太嫩了。曹操一生虽然掌握实权,但是却没有称帝的念头,部下曾经劝他废掉汉献帝,登基为帝。曹操则平静地说,他是大汉的臣子,如果真的有天命,那么他宁愿做周文王。曹操控制汉献帝之后,借用汉朝的名义,东征西战,统一了北方,全盛时期拥有天下三分之二的疆域。由于这些都是曹操亲自率领军队打下来的,民间只知有曹操而不知有汉帝,故而曹丕篡汉称帝之后,魏国也没有发生什么大的动乱。

而朱温则不同,他的权力欲同样强烈,在将皇帝控制在手里之后,仅仅过了七年,他就将唐帝废了,自己登基,建立了后梁政权。而当时的后梁,其控制范围大概相当于今天的陕西一部、河南、湖北大部、山西一部分、山东、河北一部分,疆域大体相当于古代的中原地区。国土面积相当于后来北宋面积的五分之一左右,和曹操控制的地域相比,还是相差很多的。

朱温称帝之后,一直在和他的老对手,河东的晋国打战。当时的晋国主要的控制区域在今天的山西省它的统治者是李克用(前期)、李存勖(后期)父子。其实从地图上可以看出来,晋国和后梁相比,疆域不及后者的一半,而且后梁所占据的中原地区历代以来都是土壤肥沃,适宜耕种的平原地区,晋国则多山地,在经济和人口上也不及朱温的后梁。

然而,世事就是这么奇妙,晋国的李克用、李存勖父子也是英勇善战之辈,朱温在讨伐晋国的过程中是屡战屡败,一个小小的晋国,他愣是打了一辈子都没有打下来,最后甚至自己把自己都气病了。我估计当时的朱温也会深有“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受吧。

朱温前期还算是个明君,察举贤良,改革军队,整肃吏治,整个后梁前期也是生机勃勃的,无奈晚年荒淫无道,奢靡成风,甚至作出强奸儿媳的恶事,朝廷上下一片乌烟瘴气,而他的儿子们,他们的老子给自己戴绿帽子,这伙人还将自己的妻子进献给朱温,也是奇葩了。朱温的结局也是在情理之中,912年他被自己的亲儿子朱友珪所杀,而他所建立的后梁,最终被李存勖所灭。李存勖,就是后来的唐庄宗。

朱温失败有很多原因,但是他自己急于求成,毫无耐心,以及之后的自我放纵,才是最主要的原因吧。


小文章大视野


朱温和朱元璋都姓朱,也都是贫困出身,但是个人觉得朱温较他的后来人朱元璋差了一个档次,也正是因为他的缺憾,所以他在最有可能统一全国的时候没有统一。

唐末军阀割据,其中以朱温实力最大,他建立后梁,他的政权是当时中原最强势的政权,很多周边的诸侯都以后梁马首是瞻。我们历史把这段历史称为五代十国,五代就是当时中原出了五个朝代,但是这五个朝代并没有统一全国,后梁就是第一代。朱温在黄巢起义后实力越来越大,他当时就有点像曹操的感觉,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他并没有学曹操。曹操是利用手中的天子名义去讨伐其他诸侯,曹操终其一生是没有称帝,而朱温却等不及,他废了唐朝末帝自己当了皇帝。假如他不那么猴急当皇帝,而是利用手中的王牌扩充地盘,可能天下最后被他统一都说不准。因为当时中原一片散沙,中原能和朱温抗衡的只有李克用,可是李克用对朱温作战也是败多胜少,到了后期更本是招架不住朱温。而且朱温在天下没有统一就称帝,这也给了其他诸侯反对他的口实,也不利于他的政权的扩张,所以朱温过早称帝是他的失策之一。

第二朱温建立后梁后就基本停下了扩张的步伐,此时天下形成格局,朱温的政权虽然是最大军阀,但是控制的区域也就是我们今天三四个省那么大的面积,这时候他应该利用天下割据的情况来实现统一,这时候他不管往南还是往北打,基本上是没有那个诸侯能够抗衡的。秦之所以能灭六国是因为六国不可能团结,朱温那时候也一样,当时朱温代唐有诸侯出来骂的也有诸侯歌功颂德的,足见当时诸侯就不统一,这种情况最利于去讨伐,而朱温小富即安并没有积蓄扩张。而是自己躲进皇宫开始享乐搞女人了。最后朱温一死,自己的接班人不如李克用的接班人,最后他苦心打下的江山也归了后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