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溫挾天子以令諸侯,本來最有機會實現統一,為何最後被滅了?

愛情陽光


和他自己有很大的關係。

朱溫本來是王仙芝、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軍的一個將領,但他之後便歸降了唐軍,反過來又開始和當初自己的起義兄弟們打成一片。黃巢起義失敗之後,朱溫因為鎮壓起義有大功,被唐僖宗賜名全忠,任河南中行營招討副使,次年拜汴州刺史出宣武軍節度使,繼而又進封梁王,真正成為唐朝末期掌握實權的一方諸侯。

朱溫和曹操一樣,都採用了挾天子以令諸侯這一招,然而比起曹操,朱溫還是太嫩了。曹操一生雖然掌握實權,但是卻沒有稱帝的念頭,部下曾經勸他廢掉漢獻帝,登基為帝。曹操則平靜地說,他是大漢的臣子,如果真的有天命,那麼他寧願做周文王。曹操控制漢獻帝之後,借用漢朝的名義,東征西戰,統一了北方,全盛時期擁有天下三分之二的疆域。由於這些都是曹操親自率領軍隊打下來的,民間只知有曹操而不知有漢帝,故而曹丕篡漢稱帝之後,魏國也沒有發生什麼大的動亂。

而朱溫則不同,他的權力慾同樣強烈,在將皇帝控制在手裡之後,僅僅過了七年,他就將唐帝廢了,自己登基,建立了後梁政權。而當時的後梁,其控制範圍大概相當於今天的陝西一部、河南、湖北大部、山西一部分、山東、河北一部分,疆域大體相當於古代的中原地區。國土面積相當於後來北宋面積的五分之一左右,和曹操控制的地域相比,還是相差很多的。

朱溫稱帝之後,一直在和他的老對手,河東的晉國打戰。當時的晉國主要的控制區域在今天的山西省它的統治者是李克用(前期)、李存勖(後期)父子。其實從地圖上可以看出來,晉國和後梁相比,疆域不及後者的一半,而且後梁所佔據的中原地區歷代以來都是土壤肥沃,適宜耕種的平原地區,晉國則多山地,在經濟和人口上也不及朱溫的後梁。

然而,世事就是這麼奇妙,晉國的李克用、李存勖父子也是英勇善戰之輩,朱溫在討伐晉國的過程中是屢戰屢敗,一個小小的晉國,他愣是打了一輩子都沒有打下來,最後甚至自己把自己都氣病了。我估計當時的朱溫也會深有“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受吧。

朱溫前期還算是個明君,察舉賢良,改革軍隊,整肅吏治,整個後梁前期也是生機勃勃的,無奈晚年荒淫無道,奢靡成風,甚至作出強姦兒媳的惡事,朝廷上下一片烏煙瘴氣,而他的兒子們,他們的老子給自己戴綠帽子,這夥人還將自己的妻子進獻給朱溫,也是奇葩了。朱溫的結局也是在情理之中,912年他被自己的親兒子朱友珪所殺,而他所建立的後梁,最終被李存勖所滅。李存勖,就是後來的唐莊宗。

朱溫失敗有很多原因,但是他自己急於求成,毫無耐心,以及之後的自我放縱,才是最主要的原因吧。


小文章大視野


朱溫和朱元璋都姓朱,也都是貧困出身,但是個人覺得朱溫較他的後來人朱元璋差了一個檔次,也正是因為他的缺憾,所以他在最有可能統一全國的時候沒有統一。

唐末軍閥割據,其中以朱溫實力最大,他建立後梁,他的政權是當時中原最強勢的政權,很多周邊的諸侯都以後梁馬首是瞻。我們歷史把這段歷史稱為五代十國,五代就是當時中原出了五個朝代,但是這五個朝代並沒有統一全國,後梁就是第一代。朱溫在黃巢起義後實力越來越大,他當時就有點像曹操的感覺,挾天子以令諸侯,但是他並沒有學曹操。曹操是利用手中的天子名義去討伐其他諸侯,曹操終其一生是沒有稱帝,而朱溫卻等不及,他廢了唐朝末帝自己當了皇帝。假如他不那麼猴急當皇帝,而是利用手中的王牌擴充地盤,可能天下最後被他統一都說不準。因為當時中原一片散沙,中原能和朱溫抗衡的只有李克用,可是李克用對朱溫作戰也是敗多勝少,到了後期更本是招架不住朱溫。而且朱溫在天下沒有統一就稱帝,這也給了其他諸侯反對他的口實,也不利於他的政權的擴張,所以朱溫過早稱帝是他的失策之一。

第二朱溫建立後梁後就基本停下了擴張的步伐,此時天下形成格局,朱溫的政權雖然是最大軍閥,但是控制的區域也就是我們今天三四個省那麼大的面積,這時候他應該利用天下割據的情況來實現統一,這時候他不管往南還是往北打,基本上是沒有那個諸侯能夠抗衡的。秦之所以能滅六國是因為六國不可能團結,朱溫那時候也一樣,當時朱溫代唐有諸侯出來罵的也有諸侯歌功頌德的,足見當時諸侯就不統一,這種情況最利於去討伐,而朱溫小富即安並沒有積蓄擴張。而是自己躲進皇宮開始享樂搞女人了。最後朱溫一死,自己的接班人不如李克用的接班人,最後他苦心打下的江山也歸了後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