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研製全新二元矢量噴管技術,殲-20終極形態竟是F-22?

在今年的珠海航展上,殲-10B展現了高超的超機動能力,令世人震驚。在珠海航展的最後一天,殲-20也是亮出了機腹中的6枚內置導彈,正式向世界宣告:中國隱身戰鬥機已經具備實戰能力。但懸在軍迷心中的疑問依然沒有徹底解決,殲-20何時才能用上矢量發動機?雖然殲-20總師在答記者問時稱“你咋知道沒用呢?”

中國研製全新二元矢量噴管技術,殲-20終極形態竟是F-22?


其實,官媒已經介紹過,殲-10B是唯一一架配備WS-10B矢量發動機的單發技術驗證機。這就說明WS-10B已經完成了技術驗證的全部流程,不然也不會在珠海航展上自信表演。但要說WS-10B裝備殲-20,最可能的還是少量裝備,進行試驗。暫時內,不會大批量裝備WS-10B發動機。而且,WS-15才是殲-20的標配矢量發動機。

中國研製全新二元矢量噴管技術,殲-20終極形態竟是F-22?


近日,解放軍就公佈了一則全新的招標文件,在文件中透露出一個重大信息。在招標文件中,明確提到:“二元矢量噴管隔熱屏加工”和“二元噴管隔熱屏壁溫熱分析計算方法及程序研究”。我們知道,殲-10配備的WS-10B矢量發動機,明顯地遵循了俄式三元全向軸對稱矢量技術。而二元矢量發動機技術主要由美國所主導。這意味著,中國在掌握俄式三元全向軸對稱矢量技術後,又開始進軍美式二元矢量技術!

中國研製全新二元矢量噴管技術,殲-20終極形態竟是F-22?


那麼,為何中國已經研製了WS-10B全矢量發動機後,還要繼續研製二元矢量發動機呢?二者又有何區別呢?矢量發動機和傳統發動機相比,最大的優勢在於超機動能力。而美式二元矢量和俄式全矢量從本質上說,只是技術路線的不同,不能說誰領先於誰,只能說各有優劣。

中國研製全新二元矢量噴管技術,殲-20終極形態竟是F-22?


俄式全矢量發動機噴管結構相對簡單、重量輕、推力損失小,能夠將機動性發揮到極致。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蘇-35的機動性,令世界驚歎。殲-10B在單髮狀態下,依然展現了超乎尋常的超機動能力。它的缺點也是相當明顯,那就是雷達和紅外隱身性能不佳。為什麼蘇-57不將隱身性能擺在第一位,而將超機動擺在最為首要的位置?就是因為俄式全矢量發動機的最大優勢就在於超機動性。

中國研製全新二元矢量噴管技術,殲-20終極形態竟是F-22?


美式二元矢量發動機的雷達和紅外隱身效果則非常顯著,二元噴管能夠和隱身外形融為一體,發動機熱尾氣也更易於和冷空氣混合。此外,二元噴管還能降低阻力,提升升力。因此,F-22堅定地採用了二元矢量發動機。但二元矢量發動機的缺點也不少,技術複雜、重量大、推力損失多,只能在正負方向機動等。在超機動性能上,二元矢量推動技術就要稍遜一籌。

中國研製全新二元矢量噴管技術,殲-20終極形態竟是F-22?


由於二元矢量推動技術,對推力的損失較多,因此,美國F-22必須裝備兩臺F119矢量發動機,才能保證戰機的動力維持。而單發版的F-35只能採用大推力F135發動機。顯然,中國進行二元矢量發動機的研製,就是意識到全矢量發動機在隱身性能上的不足。殲-20的定位,更偏向於美式F-22,更強調隱身性能。不管這兩種技術優劣如何,未來中國都能掌握,這個才是最強大的!

中國研製全新二元矢量噴管技術,殲-20終極形態竟是F-22?


也許,未來,中國可以開發兩版殲-20,一版採用全矢量發動機,將超機動性發揮到極致;一版採用二元矢量發動機,將隱身性發揮到極致。也可以搞一搞兩種機型的模擬對抗,最終勝出者為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