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睿亲王”的封号怎么来的?

大家熟悉的《雍正王朝》电视剧里面,有一个称呼“铁帽子王”,相信大家都熟悉了,这个称呼是清朝对“世袭罔替”王爷的俗称。获得“铁帽子王”的封号那是相当不容易的,清朝共有12位“铁帽子王”,其中8位是建立大清立下汗马功劳的皇室宗亲。

“铁帽子王”和一般王爷拥有三大优势:1.世袭罔替的爵位,后代可以继承,具体是谁要经过皇帝的批准认可;2.请朝廷为建国的八大“铁帽子王”建设单独的王府,谁继承了爵位谁就住在王府中;3.每年的年薪10000两白银,外加1万斛粮食,根据雍正时期的计量标准,一斛等于五斗,约合130斤,共计130万斤粮食。

爱新觉罗.多尔衮就是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他获得“睿亲王”的封爵缘起于参加指挥的二次征伐察哈尔林丹汗的战功。

后金崛起,大汗惊梦

努尔哈赤于1616年在赫图阿拉称汗,建立后金,后金迅速崛起,席卷东北。同一时期,漠南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也开始崭露头角。林丹汗是成吉思汗的嫡系后裔,他希望像成吉思汗一样统一蒙古各部,再次建立蒙古帝国。经过十几年的努力,1615年察哈尔部联合其他漠南蒙古各部约8万人,劫掠自广宁到锦州的明朝边境,获得明朝的赔款和开通双方的互市。

多尔衮“睿亲王”的封号怎么来的?

林丹汗像

林丹汗统一蒙古的梦想尚未实现,努尔哈赤的后金已经开始与其争夺领土和蒙古各部。双方的摩擦不断,林丹汗深感努尔哈赤带领的后金强大,已经影响到察哈尔部林丹汗统一蒙古的理想。

三国鼎立,林丹汗联明抗金

1618年,努尔哈赤发布发布了“七大恨”,第二年,发起“萨尔浒之战”,打败明军主力,取得了大胜,东北全部为后金控制。

多尔衮“睿亲王”的封号怎么来的?

聪明的努尔哈赤为了拉拢蒙古各部,先后与科尔沁蒙古部和内喀尔喀蒙古部成为姻亲,开始挖林丹汗的蒙古的墙角了。

后进的崛起,不单单对明朝构成威胁,同时对林丹汗也构成威胁。明朝、后金、林丹汗的察哈尔部构成三国鼎立的状态。对此明朝和林丹汗心知肚明,虽然蒙古部和明朝有过摩擦,都信奉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于是两个国家准备联合对抗后金的崛起。

多尔衮“睿亲王”的封号怎么来的?

1619年,明朝派监军王猷出使察哈尔林丹汗部,双方达成协议,明朝每年付林丹汗赏银40000两,双方开通互市,林丹汗协助明军守卫广宁城。1622年,后金进攻广宁,林丹汗派遣了10000蒙古骑兵支援守军,到达时,明朝守军已经弃城而去,蒙古先锋与后金交战溃败,随即与明军携手拱卫山海关,林丹汗的部队主要对后金的后方进行袭扰,后金的攻势被遏制了。

宁远战败,皇太极征讨察哈尔部(二次远征察哈尔)

1626年1月,努尔哈赤率13万大军进攻宁远,袁崇焕拒守宁远,用红夷大炮击中前来督战的努尔哈赤,伤重不治而亡。《明蓟辽经略高第奏报》记载:“奴贼攻宁远,炮毙一大头目,用红布包裹,众贼抬去。”这个大头目应该是努尔哈赤。根据清史的记载,努尔哈赤死于1616年8月,《清史稿》记载:“八月丙午,上大渐,乘舟回。庚戌,至爱鸡堡,上崩,入宫发丧。在位十一年,年六十有八。”经过现代专家考证,努尔哈赤应该是被炮击重伤不治而亡的。

一、皇太极征讨察哈尔。皇太极继位后,采取军事威胁、金钱粮食利诱和联姻等方式瓦解蒙古各部,1628年2月,皇太极率领后金主力进军,征服蒙古察哈尔的多罗特部,大获全胜。年仅17岁的多尔衮隋军征战,战功卓著,三月初七班师回盛京,途中举行宴会,皇太极表彰多尔衮和多铎:“蒙天眷佑,二幼弟随征异国,俘获凯旋,宜赐以美号。”于是赐予多尔衮“墨里根岱青”之号,赐予多铎“厄里克出呼里”之号。

多尔衮“睿亲王”的封号怎么来的?

皇太极和多尔衮的剧照

二、多尔衮封号释义。“墨里根岱青”(又称墨里根代青mergen daicing),这是蒙语的称呼,“墨里根”(mergen)翻译成汉语就是“睿”,聪明的意思;“岱青”(daicing)翻译成汉语是尚武、勇士、战士的意思。合起来就是“睿勇士”或者“聪明的勇士”之意。一直沿用到1636年封亲王为止。

皇太极这个封号是要多尔衮获得尊重,据说:有了这个封号,此后众人都要这么称呼他,不得违反,如违反,是男人就要被罚摘掉他佩带的刀箭,是女人就要被罚当众脱掉裙子。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啊。

三、皇太极再征察哈尔。1632年3月皇太极第二次征讨察哈尔林丹汗部,此次皇太极召集已经归顺后金的科尔沁、土默特、阿鲁科尔沁、翁牛特、阿苏特等首领会和于西拉木伦河岸,总兵力已经达到10万。此时,察哈尔的林丹汗部,由于外交政策、宗教政策等的失误,漠南蒙古大部已经归顺后金,而漠西蒙古和漠北蒙古各部对林丹汗非常忌惮,也不臣服于他,林丹汗部在蒙古各部中处于孤立地位,他统一蒙古各部梦想的距离越来越远。皇太极聚合部队准备出击察哈尔的消息,不慎被蒙古镶黄旗的两个人偷马逃出,报信给林丹汗,林丹汗迅速带领部众向西迁移。皇太极率众狂追41天,五月下旬占领归化城,收拢林丹汗部众数万,林丹汗已经率精锐渡黄河而去,远征随之结束。

多尔衮兵不血刃降服察哈尔(第三次征察哈尔)

一、林丹汗病亡。林丹汗逃亡到青海后,部众损失严重,但是精锐尚在,重新集结并缔结“反黄教联盟”:察哈尔林丹汗部、漠北外喀尔喀的绰克图台吉(却图汗)、西藏的藏巴汗、康区的白利土司月顿多吉等,蓄势再发。可惜,天公不作美,1634年,林丹汗因染天花死于青海草原,北元最后一位大汗结束了叱咤风云的一生,年仅42岁。

二、多尔衮三征察哈尔。得知林丹汗病亡这一消息后,皇太极命多尔衮作为统帅,领军10000,准备彻底降服察哈尔部。此时林丹汗部已经群龙无首,林丹汗的儿子额哲为继任者,尚未统一各部。多尔衮此次西征察哈尔正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了。

多尔衮“睿亲王”的封号怎么来的?

多尔衮降服林丹汗余部图

多尔衮率领部队,西出黄河,在河套地区北方稍西的地方于林丹汗遗部接触。原来林丹汗去世后,林丹汗的儿子额哲刚刚回归察哈尔地区。多尔衮部队首先遭遇林丹汗的大福晋所部,当时被称为苏泰太后,她自知不敌,随即投降。并引导多尔衮部队,寻找到额哲所率部队驻地,此时天下大雾,多尔衮在雾中完成了对额哲部的包围。大雾散去,额哲发现自己的部队已经被团团包围,多尔衮并没有下令围歼,而是派出使者于额哲进行谈判,最后额哲投降,并且察哈尔其余各部随即归降。

多尔衮此次出征,借助天时地利人和,兵不血刃,降服察哈尔各部,真正做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

三、献玉玺,皇太极称帝,多尔衮封王。

林丹汗作为成吉思汗的嫡系子孙,曾得到元朝“传国玉玺”,“制诰之宝”四字,是传承千年的中原王朝的传国玉玺。额哲为了保住察哈尔部众和自己的部队,将这方“传国玉玺”献给了多尔衮。

多尔衮“睿亲王”的封号怎么来的?

估计当时多尔衮得到“传国玉玺”后,激动地不得了,能够得到上天的眷顾才能得到这枚玉玺。作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虽然由于年龄小没能夺得后金大汗位,非常会权衡得失,深知自己尚不是皇太极的对手。

多尔衮“睿亲王”的封号怎么来的?

多尔衮班师回到盛京,非常明智的第一时间将“传国玉玺”呈献给皇太极。皇太极纵观天下大势,后金已经降服漠南蒙古和漠西蒙古各部,一统塞北,战略侧翼已经无隐患,正值此时又得“传国玉玺”,正可谓天时地利人和。群臣因而奏请皇太极上尊号称帝。

皇太极拥有众多汉族朝臣,根据“五德终始说”,明朝承继的是火德,而女真的国号“金”正好被明所克,随即改国号为“清”,是谓水德,克“明”火德。1636年5月称帝,定国号“大清”,改元崇德,改族名女真为满洲。

分封诸王,多尔衮因为征讨察哈尔林丹汗部和呈献“传国玉玺”,封号由原来的“墨里根岱青”(睿勇士)升格为“睿亲王”,顺治年间,成为建国八大“铁帽子王”,世袭罔替。

附录:清睿亲王世袭罔替世系

第一代:睿亲王 爱新觉罗·多尔衮(努尔哈赤14子)

第二代:睿亲王 爱新觉罗·多尔博(多尔衮嗣子,多尔衮同母弟多铎第5子)

第三代:睿亲王 爱新觉罗·苏尔发(多尔博次子)

第四代:睿亲王 爱新觉罗·塞勒(苏尔发长子)

第五代:睿亲王 爱新觉罗·功宜布(塞勒第5子)

第六代:睿亲王 爱新觉罗·如松(功宜布第3子)

第七代:睿亲王 爱新觉罗·淳颖(如松第3子)

第八代:睿亲王 爱新觉罗·宝恩(淳颖长子)

第九代:睿亲王 爱新觉罗·端恩(淳颖4子)

第十代:睿亲王 爱新觉罗·仁寿(端恩长子也有说是6子)

第十一代:睿亲王 爱新觉罗·德长(仁寿第3子)

第十二代:睿亲王 爱新觉罗·魁斌(德长第4子)

共12代,有追谥号4人,实封8人为王,到了民国时期自然就断绝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