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中存在哪些突出問題?

中國農業公園


近年來,農民專業合作社可謂是遍地開花,政府扶持的、自願組合的,運營成功的能有幾?是的,設立農民專業合作社,是繼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之後的一種新的農村經濟形式,是推行農村改革的有益探索,但實際操作中為什麼失敗的多,而成功的卻了了無幾呢?

一、理想化的管理模式在實際運行中落實不了。

共同出資、民主選舉、民主管理、統一運營、共享收益、共擔風險,這是專家設計出來的,用這些規則去規範一夥農民在現在的社會條件下實在是太難。莫說是農民,就是有錢人又怎樣?坐在一桌吃飯行,合夥做買賣難。掙了錢人人想著,虧了錢戶戶埋怨,所以弄來弄去思想難統一,主持人成了光桿,生產難以統一,經營難以為繼,最終人去社空。

二、農產品市場風險太大,盲目生產必然導致虧本破產。

是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生產的是某一類農產品,管理技術跟上了,產量品質上去了,可是銷路誰給解決呢?可能頭一年能掙錢,可是第二年第三年呢?能保證年年都掙錢嗎?沒有保護價、沒有銷路、肓目生產,農民賠不起啊。

三、成本太高、融資太難,生產經營步步艱難。

土地流轉、生產設施、機械人工、銷售管理,樣樣需要投資,而經營農業誰敢放長線?讓社員再投資?讓銀行給放貸?農業生產只是短期效益,只能是幹一年講一年,未來行情誰敢預測誰敢押寶?農產品市場收益的不確定性讓合作社畏手畏腳,不敢投資,不敢擴大規模,結果可想而知。

船大難避風,就不如舟小好調頭了,最終社員脫社又去單幹了。


圖說農村事


合作社,在過去三十年前,土地歸公後,成立了農業合作社。按勞分配,因為各個原因,百姓不能豐衣足食,探索出,聯產承包。百姓豐衣足食了,但不能安居樂業。一戶人有分成二戶。務農人,大多數農民是六十歲左右老年人與婦女,年輕人,出門打工,付業錢供應後代在縣城讀書。近幾年內,宜川縣,在養豬合作社上,我舉例說明,在雲巖鎮,太吉村有一戶農民,爺,兒,孫,成立了一個合作社。他們搞好了,發財了。可以說是芝麻開花節節高。在丹洲鎮,有一養雞合作社,她們生意也很好。有一加工業合作社,供應著全縣豆腐。有兩個蘋果專業合作社,分別在,秋林鎮,和城鎮。每年合作社蘋果袋,為合作社,社員供應,價格低於市場,化肥,農藥也如此,收購季節,社員果價,比非社員要高。除此之外。在農忙季節,洛南縣農民與宜川縣果農合作,山西鄉寧縣與宜川縣果農自動合作。韓城縣農民與宜川縣果農合作。在套袋期,和摘果期。農民在無合作社組織。自動組成,農民互助。也是探索出一種。互助合作社的開始。冬天果樹修剪期,有農廣校畢業農民自動組織至少五人修剪隊,為無勞動力果農修剪蘋果樹。秋林果業合作社炮紅,為全縣果農,有自願槁水肥一體化。用小四輪開溝,壓水管。這是一種走向未來合作社的開始。因為不這樣搞,依每戶為整體,錯過季節,會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286草民


一哥“供銷社人說供銷社事”之――合作社發展莫走偏

一,組建之初“先天不足”

農民專業合作社是以農民為主體按照合作制原則通過自願入股的方式到工商部門登記註冊組建的,是農民自己的合作互助企業。其功能涵蓋種植、養殖、加工、銷售、信用、服務、消費、餐飲、旅遊、文化、體育、教育、養老、娛樂等各個層面,因地而異。

農民專業合作社要辦成真正意義上的合作社,必須按照“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合作制理念,真正讓農民自願入股, 真正參與生產銷售服務,真正實現民主管理,真正做到合作社全體成員“風險共擔、市場共闖、利益共創、平臺共享”,真正做成農民自己的“手拉手、肩並肩、心連心”的合作制企業、互助的平臺、致富的渠道、共享的團體。但一些農民專業合作社組建之初就缺失:

1,辦社方向不明確,或是明著就是要補助。

2,組建了披著合作社外衣的“農業公司”,簡單的流轉之後與農民沒有半點關係。

3,不發動群眾,入社農民根本不知道要幹什麼?怎麼幹?自己的權利義務、風險利益?

4,不召開成立會議,不討論合作社章程。

5,真農民身份證明,假入股。

二,運行之中的“有名無實”

運轉正常的農民專業合作社一般要做到“五有”――有牌子(營業執照)、有場地(辦公場所)、有規章制度、有(正常的生產經營服務)活動,有返利、分紅。

這五有之中,前三點一般都能做到,分紅一般也顯示,但成員的紅後返利恐怕多數未能做到。至於農民廣泛參與的經營活動,羅列以下幾條,看看我們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都做到了嗎?做了其中一部分嗎?

(一),通過聯合採購,減少農資、人工等投入,降低生產成本。

(二),擴大生產規摸,加強標準化生產,提升農產品品質,統一包裝提升產品檔次,增加企業效益。

(三),加工機械化,降低人工成本,賦予深加工產品高科技含量,增加產品附加值。

(四),實現農副產品、加工產品、深加工產品等關健部位的品牌效益最大化。

(五),推動農副產品主打品牌的綜合開發。

(六),共闖市場、共建電商平臺,推進“農超對接”、“訂單對接”、“產消(費)對接”。

(七),實現合作社成員“再教育”,促進企業發展。

(八),實現民有民管民享,社員享受分紅、返利,加快農民脫貧致富。

(九),產消對接,加快城鄉共同發展步伐。

(十),打造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合作社,力求“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促進區域經濟走上快車道。

三,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誤區。

一是把社會企業、種糧大戶流轉土地搞的規模種植類企業註冊為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民只收土地流轉金,沒有真正參與其中。

二是村委或是其他社會組織組建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給予農民一定範圍的服務、優惠,未真正開展生產經營業務。

三是為爭取各類扶持而註冊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假合作社)。

這些“合作社”多數是為了政府各類補帖、項目扶持資金而組建並組織相應的生產經營活動,一旦沒有了上級扶持資金,多數難以維繫,人走社息、土地撂荒,由扶持農民變成坑農害農。





一哥於一


農村合作社在近兩年已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問題,越來越多農村朋友在網絡化變革的道路上,選擇了回鄉創業,而合作社成為了大多數朋友認為較可靠可行的一種創業方式,但是合作社遠不如大家想象的那麼容易,需要考慮的因素太多,以下各種因素中任何一環出現問題都有可能直接導致合作社倒閉,接下來講講合作社的一些要點吧!



首先要考慮種養殖的成活率:我們經常看到各種種養殖戶血淋淋的例子,那就是種養殖過程中動植物出現大面積的生病和死亡,一旦出現這種情況一般很難控制,可以說是很多種養殖朋友們都載到在這一環了,如果光考慮自己收購的話,種養殖戶們出現這種情況也會直接影響合作社的利益的,所以合作社應該考慮這一點!方法:多宣教種植業養殖技術與疾病預防措施,多發各種種養殖書籍普及這些方面的相關知識,聯繫當地的林業局和家禽養殖研究部門,在種養殖過程中出現問題可以進行緊急援助!


徵得當地政府的同意和支持,政府支持也非常重要,一旦有了政府的支持在種養殖過程中出現各種問題就會有強大的後盾,像大面積死亡、銷路受阻、資金運轉困難時我們可以向政府部門求助!


獲得當地民眾的認可,不管在哪開合作社都需要人民群眾的認可,首先創辦合作社需要用地,而用地多會選在路邊,這時就會佔用當地土地資源,其次是人民認可你了,你才有更多的貨源,擁有民眾支持的合作社的好處遠遠不止這些,所以做合作社不單單看到自己的利益,更應該有一份公益心,最好能帶動當地的發展!


加工、運輸、和市場!

要有一定的加工設施,因為產品的加工不單單可以使得自己的產品更精美,還有助於打響自己產品的產品(牌子),最重要的就是延長保質期,因為不管是網絡銷售或是發往大城市都需要時間,所以延長保質期很重要,銷售停滯時建議建個小冰庫,避免產品變質。運輸,選擇運輸方便的地方建立合作社,有自己的運輸方法。市場:市場也是重中之中,產品在好沒有市場等於零,可以通過自媒體、電視廣告、遊戲廣告等各種方法先把自己的牌子打出去,創立網絡銷售店,在大城市或沿海城市開拓自己的市場!

如果細說的話內容太多,我把大方向總結出來分享給大家,大家可以在下方留言給我,喜歡的朋友們記得關注、點贊!農村小夥為你解惑!


小夥子很膩害哦


農民合作社發展問題複雜,我主要從四個方面表現出來的問題進行分析如下:

問題一:農業合作社發展的融資難!農業合作社要想發展起來,想壯大,必須有雄厚的資金支持,但是目前的情況是農業合作社的成員大多數是農民,甚至絕大部分是貧困戶,所以資金實力有限,不能持續投入壯大產業。國家對合作社有一定範圍的貸款扶持,但是額度有限,杯水車薪,不能解決合作社資金瓶頸!

問題二:農業合作社發展的運行難!合作社除了制定章程和選擇理事長、理事等成員外,還必須將章程規定的具體規則和細節內化到合作社成員的心中,而不只是停留在紙上,停留在形式上,所以,合作社成員應該進行有效和定期等不同形式的培訓,讓社員人人做到心中有數!

問題三:農業合作社發展成本高!大多數合作社規模較小,投入的人力物力成本很高,在與國外的農產品競爭過程中不具有成本優勢!市場價格波動大的時候,合作社經營收入難保障!

問題四:農業合作社數量多!近年來農業合作社數量急劇增加,有的合作社缺乏對市場的真正瞭解,盲目跟風謠言進入市場,導致發展經營困難,虧損連連!


農二代說


第一,真正做到規範的沒有多少,東北木耳種植合作社很多做做樣子,搞點國家補貼,規範點的,見利就跑了,比如把木耳菌種培養起來,搞到補貼,然後就賣掉,掙雙份錢,合作社的目的是讓更多人脫貧,有事幹,很多小老闆跟政府有關係,掙點塊錢,一人富了,老百姓還是老樣子。第二本人不看好合作社,還是上文說的不能讓跟政府有關係的那幾個人,領了政策,不幹實事,政府應該垂直的,直接對農副產品農戶,給於政策,效果會好一點,先脫貧再說,要想規模化,得一步步來。


雲城帶你看東北


農民專業合作社是我們國家現階段重要的農村發展主體之一,《農民專業合作社法》頒佈實施以來,各種各樣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迅猛,為農業農村經濟的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正是由於發展很快,在這過程當中也是發現存在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中存在哪些突出問題

1、管理不規範。一些農民專業合作社主要開展農資產品銷售或者農產品購銷等比較單一的業務,和農戶只是鬆散型的關係,沒有完整的財務體系,造成資金使用的隨意性大。

2、缺乏管理人才。一般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理事會人員年齡大、學歷低、素質差,難以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影響了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健康發展。

3、品牌意識滯後。很多農民專業合作社無商標、無包裝,沒有自己的品牌,市場競爭力不強。

4、監督乏力。多數專業合作社,一般是村幹部、經濟能人,依靠當地的人脈資源建立起來的,發起人即是理事長又是總經理,責、權、利不分,農戶參與管理的積極性不高,更不要說對合作社經營管理的監督了。

當然,也是還有很多其他問題,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健康發展非常不利。你那裡也是存在這些問題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溝通!


農小二來了


農村專業合作社存在的突出問題,主要是信息網絡斷鏈,產業加工與城市脫軌,農產品種植方向不明確,規劃不完整,導改農產品豐收暢銷而滯後。今天就有一位朋友提出了問題,自辦合作社,規劃面積種的優質稻,豐收後,糧食賣不出去。這就是問題的突出性。創辦農村合作社,首先要了解什麼是產業鏈。創辦自已的加工廠,與城市掛鉤,信息網絡服務一條龍成為一體,進行宣傳和推廣,提升農產品的品牌。以真實性,可靠性,把農產品賣出去!


l大長江


農民專業合作社在實際運行中問題比較多,大致分為以下幾種:一是空殼型。就是成立合作社後沒有運行,沒有產業支撐。要知道產業是合作社發展運行的根基。二是管理無序型。有的合作社雖然有產業支撐,但在實際運作中,沒有可以操作的章程,對入社的社員來說是不公平的,效益分紅拿不到,信息不透明,前景不看好。三是負擔太重型。就是有產業可以運行,但是效益不好,只吸收新社員,但對提高經濟效益,擴大規模等長久發展規劃不到位,所以收益提高困難。


三哥雜談


有名無實,人心不齊,有利既聚,無利既散,扶持不公,政策不平,初衷不純,終為敗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