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式傢俱部件設計與名稱大全

明代傢俱以素樸、簡潔著稱,後代稱之為"明式"。即使是簡潔的明式,也並不是沒有裝飾。明代傢俱在重要部位,施以小巧的裝飾,也是常見的。況且,明代傢俱的獨特之處,還在於它裝飾與結構的緊密結合。幾百年來,經過設計師和工匠的努力,完成了"結構裝飾"這一特點。所謂結構裝飾,就是指這種傢俱部件、這種裝飾手法,它屬於裝飾,然而起到了支撐重量,使傢俱堅固的結構作用;它屬於結構,而又收到裝飾美化傢俱的效果。這部分裝飾,在明代傢俱中,佔有很大的比重。

一、牙子

明代傢俱的裝飾,分為兩類:第一類是與結構緊密相連的裝飾,如牙子(牙條與牙頭)、券口、圈口、擋板、矮老、卡子花等。另外,如羅鍋棖、霸王棖、十字棖、託泥等,雖然名為棖子,是地道的結構部件。但是,由於匠師的巧妙處理,也起到了很好的裝飾作用。第二類,是純粹的裝飾。如雕刻、鑲嵌、線形等。

明代傢俱,經過幾百年的積累,在傢俱裝飾方面,題材、手法、紋飾等等都是非常豐富的、多彩的。

明式傢俱部件設計與名稱大全

圖1-圖8,是常見的各種牙子形象

很多傢俱在立木與橫木的支架交角處,多運用形式不同的牙子,予以裝飾。如椅子後腿與搭腦的交角處,圈椅的扶手與後腿,扶手與前腿的交角處,桌案的檯面與四腿的交角處,衣架兩立柱與搭腦的交角處,以及鏡架、屏風、機凳、床榻、橫木與立木的支架交角處,都施以各種紋樣的牙子(包括牙條與牙頭)。這種牙子,橫向較長的叫牙條,施在角上的短小花牙叫牙頭。除此而外,還有用在衣架、鏡架上部搭腦的兩側,名叫掛牙。而施在屏風、衣架等底座兩邊的牙子叫站牙,也叫坐角牙子。

明代傢俱的牙子形式,豐富繁多,常見的有云紋牙子、欞格牙子、鳳紋牙子、捲雲牙子、弓背牙子、替木牙子等。這些牙子,既是傢俱的極好裝飾,又是傢俱堅固耐久的結構部件。

二、券口與圖口 

券口就是鑲在傢俱的四條立柱之間的鑲板,如坐椅的腿子之間,桌案兩側的前後腿之間,鑲以形式多樣的鏤空牙板這種鑲板,四周有框,中間鏤出空洞。

在上左右三面鑲板的叫券口在上下左右四邊鑲板的叫圈口這些券口或圈口的名稱,都以中間的空洞紋樣命名如空洞是壼門形,則叫壼門券口這種券口和圈口,既是一種美化裝飾,同時,又起著支撐重量,加強牢固的作用常見的有:橢圓圈口海棠券口長方券口,魚肚圈口壼門券口或圈口等等。

明式傢俱部件設計與名稱大全

圖1-圖4,都是常見的券口或圈口

三、擋板

在桌案的兩側,即前後腿之間,鑲以各種紋飾的鑲板裝飾;或者用木條攢接成欞格形狀的側板。這種形式多樣的側板,就叫擋板。擋板加固了腿子的穩定性,同時,也是極好的裝飾。常見的有云頭擋板、卍字擋板、葫蘆擋板、草龍擋板、燈籠擋板等。

明式傢俱部件設計與名稱大全

圖5-圖8是常見的擋板紋飾

四、卡子花

就是卡在兩條橫棖之間的花飾。多數是用木材鏤雕的紋樣。也有用其它材料,如嵌玉卡子花等。卡子花常用的有雙環卡子花、單環卡子花、楓葉卡子花等等。

明式傢俱部件設計與名稱大全

圖1-圖3就是常用的卡子花

五、託泥與龜足

託泥是在椅凳、床榻、桌案的四腿下端,加方形或圓形的底框,使得四腿不直接落地,是落在木框上,這種木框叫託泥。這種託泥作法,魏晉南北朝時就已出現,不過那時是以箱形結體出現的。託泥不僅改變了四腿直接落地的舊形式,出現了造型上的新意趣,同時,託泥也起到了加固四腿的連接與穩定。

明式傢俱部件設計與名稱大全

圖4-圖5是託泥與龜足

從南宋以來,託泥之下又出現了小巧的如同龜形的小足,使得整體呆板的四框之下,又長出可愛的四隻小海龜這種龜足,既活潑,又起到通風的作用明代傢俱的椅子四腿下,常用龜足。

六、矮老

是一種短而小的豎棖子,往往用在跨度較大的橫棖上,矮老多與羅鍋棖配合使用。如桌案的案面下、四周橫棖上多用矮老。起到支撐桌面加固四腿的作用。

明式傢俱部件設計與名稱大全

圖1-圖2是羅鍋棖單矮老,和羅鍋棖雙矮

七、棖子

棖子是傢俱造型的一部分。明代傢俱的棖子式樣很多。有羅鍋棖、霸王棖、十字棖、花棖等。棖子,雖然是以結構的形式而存在,但是至明代已經擺脫了直棖的基本形式,著意於裝飾作用,使其結構功能和裝飾美化兼顧。這些加工、美化了的棖子,也是值得一提的,它們也是明代傢俱風格的一部分。

明式傢俱部件設計與名稱大全

圖3-圖7是明代傢俱常用的棖子

八、銅飾件

在箱子的四角、櫃櫥的門扇和椅凳的座角足端等地方,使用金屬件。這也是明代傢俱的一個特色。明代傢俱上的金屬件,明代前期多使用白銅或黃銅製作,後期則使用紅銅鍍金,更顯得華麗。

這些金屬件形式多樣、造型非常優美,裝飾在花梨、紫檀等色調深沉華美的傢俱上,確實倍增光彩。同時也起到了保護傢俱的作用,和耐久使用的功效。另外還有銅管腳,就是套在椅凳足下的金屬管套,這也是明代傢俱的特點。可以想象,一隻紫檀桌案或杌凳,四隻足下有金光閃閃的金屬管腳相配,是非常別緻的。

明式傢俱部件設計與名稱大全

圖1-圖4是明代傢俱常用的銅飾件

九、純粹裝飾

[1]開光、亮腳、絛環板

開光,是在坐墩,或坐椅的背板等處,鎪出各種紋樣的空洞,叫作開光。圖1是開光。

明式傢俱部件設計與名稱大全

亮腳,則是在椅子靠背的下部,即與座面接觸的地方,鎪出各種紋樣的亮洞,叫作亮腳。圖2是亮腳。

明式傢俱部件設計與名稱大全

絛環板,是在櫃面、屏座、案和架的高束腰處、門扇、床圍等地方,鑲一塊四邊起線,中間透空的鑲板,這種鑲板就叫絛環板。圖3是絛環板。

明式傢俱部件設計與名稱大全

以上開光、亮腳、絛環板,打破了整板和大面積板面的沉悶,顯示出玲瓏活潑的趣味。

[2]腿子的線性變化

腿子的線形變化,明代傢俱的腿足變化最多。常見的有三彎腿,它由腿部從束腰處向外膨出,然後再向內收,收到下端,又向外兜轉,形成三道彎。以形取名叫三彎腿。三彎腿的足部,大都有裝飾,如渦紋足、外翻馬蹄等。

另外還有鼓腿彭牙,它的腿部從束腰處也作膨出,然後稍向內收,不向外兜轉。順勢成為弧形。足部,多作內翻馬蹄或雕飾。

明式傢俱部件設計與名稱大全

還有一種不同凡響的螞蚱腿。是在腿子的中間雕出花翅,突出於腿子的直線之外,形如螞蚱帶翅的腿,因而得名。另外還有撇腿、板式腿、卷珠足、卷書足等等不一而足,參見圖1-圖7。

[3]搭腦的線形變化 

搭腦是椅子上端的橫樑,因坐時後仰腦袋搭於其上而得名。另外,巾架、盆架、衣架上面的橫樑也引申稱作搭腦。其基本形式有圓形、扁形、方形三種。

在三種基本形狀的基礎上,又變化為直線的、弓背形曲線的,向上翹起的曲線,中間突起兩邊下滑的曲線,還有圈椅後背的椅圈順勢延至前端扶手的曲線等等,可謂千變萬化,線形各異。但不論是直線,還是曲線,都共同具有流暢挺秀的特色。

明式傢俱部件設計與名稱大全

圖1-7是搭腦的線形。其他像桌案的案面邊——冰盤沿線腳,就更是多彩多樣了。還有牙條、牙板邊沿的線腳,櫃櫥門邊,床榻圍屏,以及無處不見的邊緣線腳,真可說是無窮無盡。

[4]雕與嵌

使用雕刻手段裝飾傢俱,見於戰國,使用鑲嵌手段裝飾傢俱,始於商周。可見雕嵌用於傢俱的歷史悠久。

雕嵌的技法,經過兩千多年的發展和積累,到明代,已經非常成熟。從明代傢俱的實物中可以看出,在小面積的雕鏤刻嵌中,刀法平穩有力而準確,轉折靈活,線條流暢,形象生動,小巧別緻,極富有生氣。

明式傢俱部件設計與名稱大全

明代傢俱的雕刻手法,主要用浮雕和透雕。偶而用圓雕施於盆架、中架的搭腦兩端。

浮雕也叫凸雕,就是所雕紋樣突出平面,它與陽刻的不同在於:突出的紋樣,也要以其形態的需要作深淺不同的處理,而陽刻只作平面突出紋樣。

透雕則是留出紋樣,將底子鎪空,使紋樣鎪空突出。

明式傢俱部件設計與名稱大全

圓雕是雕出立體的實物。

明代傢俱的牙板上多用浮雕,偶而用透雕,而擋板上則多用透雕。

明代傢俱上的雕刻題材非常廣泛,有取古代之夔紋、螭紋、龍紋、鳳紋、繩紋、雲紋等。也有植物紋的折枝、牡丹、卷草、靈芝等。

在傢俱上用嵌也比較廣泛,有不少傢俱在坐椅的背板上,桌案的橫棖上,嵌以小塊玉石和不同色調的木飾,造成木材的色調與紋理的不同效果,也很新巧參見圖1-圖4

明式傢俱部件設計與名稱大全

明代傢俱的雕、嵌是工精意巧。雕刻用得很廣,坐椅背板,鏡架、盆架的牌子,床榻的圍子、桌案的牙板、牙頭、絛環板等處,都可見小面積的雕刻。用得恰到好處,沒有貪多濫用和多餘累贅的毛病。令人感到精巧典雅,無法挑剔。

明代傢俱的裝飾,除以上雕嵌而外,還有難以數計的邊緣線腳——即冰盤沿線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