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诺贝尔奖最近的中国科学家张首晟,也是出生在上海的天使投资人

最近一周时间里,国际上发生的大事实在太多了,但最让人唏嘘的还是杨振宁的得意弟子,张首晟的离世。

大家应该都看过张首晟的背景介绍了吧,老天爷真的太偏爱他了。

出生在那个年代的上海,复旦大学毕业后赴海外深造,

他超凡绝伦的才华一点点被激发出来:

他拿了欧洲物理奖,

拿了巴克利奖,

拿了狄拉克奖,

拿了尤里奖,

拿了富兰克林奖,

物理学界的大奖,他几乎拿了个遍,

就差一个诺贝尔奖了,

不过拿诺贝尔奖也是迟早的事情,他的老师杨振宁是这么说的。

不仅如此,老天爷还让他年少多金,

他拥有自己的投资公司。

不仅如此,老天爷还让他充满艺术天赋,

他常与话剧、歌剧、雕塑为伴。

而更让很多男性嫉妒的是,

老天爷还给了他衣服儒雅俊朗的好面孔。

离诺贝尔奖最近的中国科学家张首晟,也是出生在上海的天使投资人

张首晟教授访问华东师范大学

所以,张首晟出现在我们面前时,

永远是一副光彩照人的样子。

让我们觉得:“要是我能活成这样,这辈子太值了。”

可让我们万万没想到的是,

如此风光无限的一个人,

竟然自杀了。

“他其实活得很艰难,他患抑郁症已经很多年了”。

其实教授生前压力,至少有三方面:国际经济关系紧张,团队内部明争暗斗,丹华基金业绩惨淡。

国际关系不方便细说。

团队明争暗斗,既包括丹华美国万某,丁某等年轻人借用丹华基金品牌暗谋私利,私自向项目方索要回扣;也有内部矛盾重重,争抢项目送币福利。

几位年轻人头顶“区块链女皇”,“币圈新生代掌门人”等丹华资本赋予的光环,却做着为自己博名利,挖基金和投资人墙角的事情。

一名董事总经理,教授夫人的朋友孩子,更是与合伙人谷安佳直接冲撞;在矛盾愈演愈烈之时,教授也多次表达过为难。

内部斗争,于万卉离开丹华之时暂时告一段落,各方面都买教授的面子,但争夺利益之事仍未停歇。

从一名基金从业者的角度,几位团队成员追求个人名利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毕竟基金的利益自己只有小部分,个人的利益却是百分百的;更何况谁也不会在基金工作一辈子。但是几位年轻人做出的有悖投资人利益的行径,着实是令人齿冷的。

在12月2日-12月5日之间,丹华团队多次向LP Capital Call;催促投资人加速出资丹华,这是在教授去世之后,而信息还未公布之时。

投资业绩,比起以上的两点,或许更加令人惋惜。

丹华一向以硅谷华人基金翘楚自居,从融资额和投资总数来看,都领跑硅谷。改变了华人基金只投早期天使的状况,直接参与到A轮 B轮甚至更后期的投资。在短短几年间完成了超过150家项目的投资,获得了空前的声誉。

然而,教授个人相当一部分时间要花在学术和科研上,投资并不能全身心投入。科学上高屋建瓴的成就也帮助不到投资的经验。丹华呈现出相对民主的投资决策机制,多由年轻人参与,教授把关。投资项目时多有失误。

丹华一期成立于2013年,大部分项目获得了足够的成长时间。从这期投资的项目来看,几个重金投资的项目:光场相机LYTRO,机器人公司3D Robotics,无人机Airwave, 室内地图Insidemaps, 机场用车Flightcar等均血本无归。其余大部分项目也面临增长停滞。基金投资的表现最好的明星项目AutoX; META; 也在与Pony.ai; Hololens等项目的竞争中处于下风。基金账面回报仅为约1倍,基本不存在能够返还投资者受益的可能。

丹华基金受到大陆关注主要是在2017年的币圈狂欢,一度成为中国最有名望的区块链基金。然而众人所不知的是,基金受投资协议LPA所限,并不能直接投资代币,仅能通过投资项目公司股权的方式投资。而丹华基金在2018年1月,终于与LP达成协定,允许投资项目代币,这才重仓进场,却怎料将大部分资本投资在了历史最高点。基金投资的ZIP, UUU, HSC, IHT, RFR均告惨败,仅有ZIL及时退场收回成本。在交易所中投资的OK和Fcoin也是几乎清零,成为了这一场资本泡沫中,最被看好也最为万众瞩目的失败者。

教授曾经不止一次的讲过,他最爱的还是教书。作为一位声名显赫,学术成就登峰造极的学者,他同样在意自己的名望;我对教授的选择无比遗憾,因为这只基金中,他是最正派,最为投资人利益负责的那一个;但最终,这样一个有担当的男人,却要为一群没有担当的人的行径而负责。

教授是那么的令人尊敬,硅谷有千百名教授,但教授一词,永远特指张教授。他是每个人心中的 THE PROFESSOR

教授是那么的纯粹,他的名字在他生前,被无数下属消费;而在去世后,又被无数网友消费;有多少人,在教授去世后发合影悼念,只为了炫耀自己曾经与教授相见。

但这个道骨仙风的学者,倘若看见这一幕,也只是会淡然一笑,摆手念到:不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