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奢華的陪葬品,傳說中的金縷玉衣為何被三國的曹丕取消?

Zhu哥


一、實行薄葬。

曹魏黃初三年,曹丕下旨廢除玉衣制度。“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國,亦無不掘之墓也。喪亂以來,漢氏諸陵無不發掘,至乃燒取玉匣金縷,骸骨並盡,是焚如之刑,豈不重痛哉!禍由乎厚葬封樹。”曹丕及其父親曹操是看到漢末亂世,漢家諸陵皆被髮掘盜挖,墓主屍骨被燒、被棄,其主要原因都是因為漢代帝陵厚葬導致。盜墓者覬覦墓中的奇珍異寶和無盡財富,才會不擇手段的對漢代諸陵進行慘無人道的盜掘活動。


曹操是一個忠實的薄葬主義者,並且付諸於行動。建安十年(公元205年),即在攻下鄴城的第二年,曹操下了一道《赦袁氏同惡及禁復仇厚葬令》,“令民不得復私仇,禁厚葬,皆一之於法。”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十二月,曹操當時是抱病帶軍出征,但他已預感到了死神的威脅,遂下了一道臨時性命令:“有不諱,隨時以斂。金、珥、珠、玉、銅、鐵之物,一不得送。”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正月,曹操回到洛陽,不久病重去逝。臨死前,曹操下了一道《終令》:“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畢,皆除服,其將兵屯戍者,皆不得離屯部,有司各率乃職,斂以時服,無藏金玉珍寶。”從2009年曹操墓的發掘也可以看出曹操確實實行的薄葬。父親都如此的尊崇薄葬,曹丕當然也遵從父親遺願,下旨實行薄葬。


二、社會經濟的衰敗

經過東漢末年的持續戰亂,社會經濟遭到了巨大的打擊,特別是中原地區,人口數量急劇減少,農田無人耕種,千里無人煙。手工業也同樣不可避免的走向衰敗,再無法與漢代盛時相提並論。玉衣製作不僅浪費人力物力,當時製作一件玉衣需要一個熟練的玉工工作10年才能完成,而且新疆和田玉產地已不再中央政府的控制範圍之內,且絲路不同,中外經濟交流減少,導致玉料短缺,不能支持中央政府在大規模的製造玉衣。

同時由於玉器的稀缺,墓葬中的葬玉減少,玉器越來越成為世俗佩戴的裝飾玉。曹丕廢除玉衣制度即是其薄葬制度的體現,也是玉器功能不斷變化的結果,同時也是社會發展和人們需要共同作用的結果。

考古流帆:大家有什麼不同見解,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了給流帆點贊哦~


考古流帆


曹丕取消金縷玉衣,有兩個原因:

第一:薄葬之風。

曹魏時期提倡薄葬,曹操本人就是薄葬之風的提倡者。他在鄴城觀察過西門豹的墓地,他就說西門豹的墓地選擇一個較高的地勢,不封不樹,就這麼簡單。他就要按照西門豹那樣,選擇一個比較高的地方就行埋葬,不封不樹,不使用富貴的陪葬。

之所以如此,還不是因為當時盜墓之風盛行,曹操親眼目睹了兩漢王朝的墳墓被盜的情形,特別是董卓脅迫漢獻帝從洛陽到長安,臨走之前將王侯的陵寢悉數劫掠,然後將洛陽城付之一炬。還有赤眉軍當年挖開呂后的陵寢,呂后的屍體就裝在金縷玉衣裡,面目栩栩如生,赤眉軍不僅掠奪了財物,還姦淫了呂后的屍體。

都知道曹操也組織過摸金校尉,發掘過樑孝王的墳墓,作為籌措軍費的手段。

其實當時的各地的軍閥都幹過這事。

曹操見識到了厚葬的風險,所以讓曹丕將自己薄葬,曹丕作為繼任者,他不光薄葬了父親,他自己也身體力行,廢止了金縷玉衣。

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國,亦無不掘之墓也。喪亂以來,漢氏諸陵無不發掘,至乃燒取玉匣金縷,骸骨並盡,是焚如之刑,豈不重痛哉!禍由乎厚葬封樹。

第二:當時人們也不相信金縷玉衣的作用了。古人為什麼要用金縷玉衣來裹住屍身呢,就是因為相信玉能夠保鮮,保護自己的屍體不腐爛,能夠成仙,獲得長生。但是隨著大量的墳墓被盜,大家發現那些屍身要麼已經腐爛了,要麼保護得好,就被強盜給侮辱了屍體,就像呂后那樣,生前大權在握,死後幾百年被強盜姦淫,這是何等的屈辱。

再則,當時流行老莊之學,莊子死後就要求弟子:

吾以天地為棺槨,以日月為連璧,星辰為珠璣,萬物為齎送,吾葬具豈不備邪?何以加此!

天地就是我的棺槨,日月是我的璧玉,星辰是我的寶石……這才是高規格的埋葬。

特別是有人將莊子的這種學說發揚光大。

人們不再迷信金縷玉衣的作用了。


錦翼


喪葬是人類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物質生活的極大豐富出現了厚葬的趨向。在中國歷史上,歷代統治者以厚葬者為多,其實漢代人,事死如事生,認為死只是生的另一種延續,所以需要把整個地上生活搬到地下去。金縷玉衣就是奢華厚葬的典型代表。

但是,活人的財產都能被賊盯上,更不要說沒有任何防範的死人了。“凡厚葬的,沒有不被挖掘的,只是時間的問題而已,在春秋時,宋國還沒有亡國,宋文公的墓就被盜”。


魏晉時期又是個兵荒馬亂的時代,對於這些事情的管理措施更加鬆散,在兵荒馬亂的年代,魏晉統治者為了避免墓葬被盜也會遺令薄葬。

東漢末年,董卓叛亂,諸侯紛紛割據,互相攻伐,以至於中原地區經濟凋敝,民不聊生,出現了“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的蕭條景象。

曹操統一北方後,雖然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來恢復和發展北方經濟,但曹魏的經濟始終無法與兩漢時期相媲美。

此時不僅北方經濟凋敝,蜀漢和吳國也是同樣的景象,雖都採取措施來恢復和發展經濟,但各地戰爭不斷,人民生活無法富足。在這樣的經濟形勢下,薄葬之風遂起。

魏晉時期,在各方面因素的影響之下,吹起了一股薄葬之風,在曹操、諸葛亮等人的推行下,薄葬政策得到了較好的實行,這對當時社會的穩定和經濟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金縷玉衣的取消也就合情合理了。


於史他說


因為在曹操時期有一職業叫摸金校尉,是我們常說的盜墓賊,曹操怕死後陪葬品被盜,所以吩咐死後陪葬品一律從簡,兒子曹丕自然遵從了!


自在人生ng


曹魏黃初三年(公元222年),魏文帝曹丕遵他父親曹操遺願下令禁止使用玉衣,玉衣從此退出歷史舞臺。


啷個咋個辦


抱歉,不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