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汉族的地位有多低?

61508370


现在清宫电视剧中,皇上召见汉族大臣都是跪着,皇上喊平身,大臣才站起来,其实不然,真实的历史是大臣见皇上都是趴着,皇上喊平身的意思是跪直了,汉族大臣还不能称奴才,得称臣,并且在清朝开国之初。汉族官僚不得居于内城,直到康熙时期才允许个别人进入内城居住。汉族在清朝就是二等民族,康熙大帝虽然被我们汉族的历史学家称为千古一帝,但对汉族及其蔑视,多次当众辱骂汉族大臣,这在本作者读康熙起居注的时候,多次发现。在为满族统一中国立下汗马功劳的明朝官僚范文程等还被放入《贰臣传》里。

清朝的帝王真正从内心里看得起汉族官僚的也就是雍正皇帝。在乾隆朝有一个七十多岁的兵部尚书,在长达两个小时的跪奏中心脏病突发,竟然猝死。在清朝满汉不通婚,乾隆为了笼络人心,让一个公主认汉人为干爹,然后嫁给孔子的后裔。 在整个政治体制当中,领班军机大臣都是满族,各地总督督抚大多也是满族,满族占有绝对统治力量,直到太平天国起事,八旗的绿营兵腐朽衰败之时,汉族官僚才被得到重用,担任各地总督督抚。但是,满族统治者在骨子里是不信任汉族官僚的,清末新政的时候搞了一个皇族内阁,九个人中7个都是满族亲贵,令汉族官僚大失所望,更加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一个只有几十万人的满族,为何能统治几亿人口的中国呢,个人认为还是文化的因素,只要你统治者认同孔孟文化,其实汉人都认为谁当皇帝都一样,都是为了混口饭吃。

特邀嘉宾:一枚蜻蜓


秦右史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要看和谁比?

要和元代蒙古人的制度比,满清自然还算好的,至少不会杀死一个南人赔一头毛驴。


首先,满族人尤其是八旗,有着种种特殊的优待政策。

八旗不用工作,只要名义上当兵、当差,就有所谓的铁杆庄稼,也就是国家免费发给的生活费。

旗人当兵是代代世袭的,不论天灾人祸都能按时得收益,而且粮饷待遇高于汉人的绿营部队,又不象绿营部队那样经常需要出去打仗。其实,清朝中后期,八旗兵根本就不能作战,整天逛妓院嫖娼,茶楼喝茶,戏园子里听戏,等于国家白养着他们。

所谓的京城文化,有相当一部分就是这些八旗子弟玩出来的,比如养鱼、养鸟、养狗、种花和斗蟋蟀。反正有钱有闲,就将吃喝玩乐发挥到极致。

自然这些生活费还是汉人老百姓的血汗钱,这是标准的民族压迫。

另外还有诸如做做官特权,司法特权,经济特权等等。满族的科举考试录取率远远高于其他民族,还有一些官职只招收满族人。

满族人犯罪,处罚比汉人轻得多。


其次,清代的种族隔绝政策。

种族隔绝并不是只在非洲才有,满清也有。

清代各大城市都有满城,里面居住的是单一的满族人,尤其还驻扎八旗兵驻守。

建立满城的初衷是,希望满族尤其是八旗和汉人隔绝开,不要受汉人太多影响,减少汉化程度。

遗憾的是,因满族过于落后,绝大部分人很快汉化。很多满族人和汉人杂居,满城逐步失去了意义。

不过,在辛亥革命和太平天国运动中,满城仍然是满族的保护神,也是最难攻打的地方。


还有,清代的不通婚

很多人不知道,清代满汉不允许通婚。

满清初期,满汉擅自通婚是重罪,可以杀头。

即便是满清皇族,最多是男人可以娶汉人女子为妾,但绝不能为妻。

到了乾隆时期,乾隆为了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孔子的后人以笼络人心,还让她先去认一个汉人的干爹,以迂回这个制度。

直到光绪时期1902年,才开放了通婚的限制。

直到今天,东北内蒙古的原八旗中一些曾有官职的大户后裔,还有不少不愿与汉族结亲。在一些70岁以上的老人的观念中,还在坚持“旗民不结亲”、“满汉不通婚”的传统风俗。常常发生干预子孙与汉族结亲的事例。


除了以上这些外,哈有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总之,汉人在清代就是二等公民,什么都不如汉族人,连通婚都不行,但日子大体还是能过下去的。满族有各种优待政策,但也保证汉人有口饭吃,也能通过科举当官,也可以通过做生意发财,也有基本的司法保护。

这也就是满清能维持200多年的原因,但民族的压迫是客观存在的。


萨沙


其实,汉人在清朝地位还是非常高的,八旗看起来待遇好,其实非常苦。清朝很多看起来是压迫的政策,其实也是为了保护汉族。比如,旗民不通婚,就是一个保护汉族的政策。

如果这些满洲旗人地位再高,有黄带子,职位再高,在内务府当官。也不能娶汉族民女为妻。这其实就避免了驻扎在全国各地的满蒙汉八旗当中有些人利用权势,到处强抢民女为妻为妾。

旗民不交产,其实也是保护汉族的政策,目的同样是旗人无法通过权势强卖汉人的房产田地。如果这些都放开的话,在八旗驻军的地方,强抢民女为妾,强行低价购买民房田地的事情就会越演越烈。

另外,八旗其实不舒服,八旗就那么几十万人口,从清朝入关一直到清朝后期,东北驻防八旗这种年年打仗的不说了,就是北京八旗军在乾隆时期,就征召打准葛尔汗国,打大小和卓,到缅甸,去尼泊尔。

出兵越南,攻击大小金川等等,连年累战,拿个3两白银军饷很多吗?八旗军打仗,不用劳费普通百姓,自己带几匹马运载武器和物资。清朝和明朝一样,大批量征召汉人农民不种地了,发动去打仗搞运输,做后勤,就是善政了?

西北大起义,南方苗瑶起义大部分都是当地人认为,清朝事事,偏颇汉人,才造成的大起义。具体有兴趣,各位可以自己看书,不方便写出来。

说清朝汉族地位低,无非就是八旗军有工资,但是,八旗军在清朝200多年,担负起从西藏,青海,新疆,外蒙,一直到外兴安岭的所有哨所保卫和巡逻。一直到,左宗棠出兵收复新疆,6万清军,还有金顺带领的2万八旗军。

八旗入关只有50万人口,就是清朝灭亡的时候也只有150万人口,就这么一点人口,在整个清朝200多年,承担起从西部一直到北部万里边疆地区的所有哨所巡逻任务,参加的战争上百次,将我国领土扩大一倍。

作为一个专业从军,不准经商,不准买地,只能拿着3两白银世代从军集团,如果这些事情都发动普通农民去做,带来的痛苦更大,看看明朝就为了守卫一个九边,养了几十万军队,每年发动几百万农民去修长城,运粮食,更加劳民伤财。

其实当时很多八旗子弟也很痛苦,大部分人都不愿意长年累月轮换去边疆戎边,也想和汉族男性一样做买卖,当地主,学手艺。可惜不行,他们只能当兵。


深度军事


皇族(黄带子)、宗室(红带子)、京师老满洲、各地驻防满洲、蒙古八旗、八旗汉军 、汉人这是基本制度,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清朝的鄙视链



清朝前期对汉人相当残忍,基本上猪狗不如,剃发易服是最严重的,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扬州十日,嘉定三屠都可以证明这点,但清中期,自顺治以后,汉人地位有所提升,但还是不如满人,到清中后期由于曾国藩,李鸿章等汉族大佬的出现,汉人地位已经相当高了。



相对于同样是外族政权的元朝,清政府明显要明智的多,采用的基本国策也是推行满汉一体,促进民族同化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实行明朝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央实行六部制,即吏户礼兵刑工,后来又设立了上书房,军机处,地方依旧设立总督,巡抚,和州县官等

第二,推行科举制,以四书五经为考试内容,给了汉族知识分子进身之阶,不分满汉,都可以通过科举考试来做官,同时,汉族地主阶级还可以用钱来捐官取得官位,很大程度上缓和了民族矛盾。

第三,重用汉族知识分子,康熙时期为了笼络汉族知识分子,开博学鸿儒科,重用了张廷玉,李光地,施琅,还有后期的曾国藩,李鸿章等汉人,大家可以看一下清朝官员满汉席位:

国子监祭酒,满汉各一从四品

钦天监 ,满汉各一正五品

国史馆,总裁满汉各一正三品

三院 分为理藩院、都察院、翰林院 ,满汉各一

这些只是部分机构,但从这些可以看出,在权力阶层,满汉的官员分布基本一致

第四,满汉通婚,顺治时期,皇帝昭告天下,不管满汉,皆为朕之子民,自此之后,无论满汉欲成婚姻者,皆准之。清朝的皇帝为了拉拢汉大臣,也会把格格郡主嫁给汉人。

第五,满汉异制,官制上,封疆大吏,总督,边疆驻防的将军都由满人担任,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补缺时,满人优先于汉人,军事制度上,八旗兵俸禄高于绿营兵,同样的军功,八旗兵赏赐也对于绿营兵,民政上,旗人大多住在内城,每月有月例银子,汉人多住在外城



总体上讲,汉人地位明显低于满人,清朝虽然嘴上说着满汉一体,但民族歧视是很明显的,而优越感十足的旗人对汉人的藐视也可想而知。


大圣王阳明


首先说明一点:清朝没有汉族!只有民人,旗人,民人是百姓,旗人是军人,旗人可以出旗为民,民人可以入旗当差,东北现在的所有少数民族清朝时期都是旗人,比如奉清廷之命卫戍新疆的锡伯人到今天还在说满语。所谓汉人从古至今不管什么朝代的胡人政权都自称汉人,汉人顾名思义就是使用汉语汉字先入主中原各朝代胡人的后人,李白是胡人,但他在诗句中说:《胡无人,汉道昌》。金国将领纥石烈子仁也在他的诗中宣称金国人才是 真正舜山川。周礼乐,唐日月,汉衣冠,的正统。康熙是胡人,但《康熙字典》却在指导人们正确使用汉字。所谓汉族诞生于日本同盟会小兄弟邹容在他16岁那年写的《革命军》,他在书中宣称汉人是血统纯正的种族,汉族由此诞生。仅仅在人世间活了19年的邹容也因此名声大噪,被汪精卫革命党奉为大将军。


我爱祖国的碧水蓝天


这个问题要分阶段而言,不可一概而论。清初入关,面临各地激烈反抗,清廷要依靠明的降官降将来打天下,这时汉人在朝廷里地位不低,如范文程深得太祖、太宗、多尔袞宠信,言听计从,洪承畴受命经略江南,也是权势极大;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等人受封王爵,李永芳娶了努尔哈赤的孙女…这些人地位就比许多滿人高。汉人沦为二等地位,是三藩之乱以后的事,康熙帝从此对汉人严加防范,大权都在滿臣之手,汉人只是配角了。地方军政大员也大多是滿人,到鸦片战争时,汉人任督抚的只有林则徐、邓廷桢等数人而已。

至于民间,要说歧视吗,也有那么一点,就是滿汉分城,但有一点要指出:"滿族"在清朝的概念实际上是指"八旗",而八旗内却有大批汉人,这些人所得到的待遇实际上和滿人相差不多,没有什么歧视。如曹雪芹就是汉军旗人,其祖母是康熙帝的乳母,曹门富贵,非一般旗人可比。但是不在旗的广大汉民,确实要比滿人低一等了,各种待遇都不如旗人。

到太平天国兴起,由于八旗子弟腐化无用,清廷不得不起用湘、淮军,从此,汉人军阀、官僚势力越来越大,到晚清时,从中央到地方,大权都在汉人手里了。如袁世凯的直隶总督府(在天津),被梁启超称为中国的"第二政府",因为朝廷重要决策都要征求督府的意见。地方上则更不必说了,督抚基本上全是汉人,对朝廷的命令爱听不听,全凭他们,如慈禧对各国宣战,时任两广总督的李鸿章就表示决不奉行!东南各省也拒绝"勤王",实行"东南互保"。

所以,清朝汉人地位不如滿人,是指"三藩之乱"后到太平天国初兴这一段吋间,并非贯穿大清朝二百六十八年。


阿斌270202161


有清一代,满、汉关系确实充满着矛盾。

在清朝的统治下,我们自然不能说汉人的地位与满人是可以等量齐观的,但是若说汉人的社会地位很低,这也不是客观事实。

不过,既然这个问题已经假定了汉人的地位较低,我也就从这个角度出发,谈谈清代官场上的情况。

以朝廷的两大中枢机构内阁、军机处为例,满臣的地位肯定是高于汉臣。其中,乾隆十三年(1748)规定,“始定制满、汉大学士各二员,遇岁时、庆节、朝会,侍班汉大学士位在满大学士下” 。至于军机处,领班军机大臣一般都是由满臣担任,当然也有如于敏中等汉臣的例外。

在政务执行机构的六部中,旗人的地位也高于汉人。六部惯例,设满、汉两尚书、四侍郎,在堂官们议事之时,“往往势力较重者一人主之,则其余皆相随画诺,不复可否”。换言之,只要是满尚书当政,该部意见自然有他垄断。六部的中低层职官,也基本被旗人垄断,以至出现“八旗之人不及汉人什百分之一,八旗之京官乃多于汉人数倍”的局面。

八旗成员还有做官的特权。按照惯例,满臣不需要通过科举入仕,例如,“满、蒙、汉军大学士,不必尽由翰林出身”,“满洲、蒙古人由部郎改授给事中、御史等官,不必专用科目出身,凡在廉能才干者,皆可荐用”等等,都体现了这点。

另外,朝廷还设有专缺制度,指定哪些职位由哪类人担任,包括宗室缺、满洲缺、蒙古缺、汉军缺、内务府包衣缺和汉缺,很明显汉人的机会是少于旗人的。



以上就是从官职制度的角度,对汉人在清代地位的介绍。


HuiNanHistory


这个问题得分时期与阶层,因为清朝两百多年的时间,不同时期、不同阶层的汉族地位并不相同。

先来看中下层汉族。

无论在哪个朝代,中下层尤其是底层汉族的人口数量都是最为庞大的,然而他们的地位却往往是最低的,清朝如此,明朝、唐朝同样如此,这是帝制时代的固有属性,即压榨底层民众。

不过清朝的中下层汉族也要分两个时期来看。

第一个时期就是清朝前期,即清朝从建立崛起到一统天下的过程,这时期的中下层汉族是非常惨的。

众所周知清朝的前身是后金,而后金的建立者努尔哈赤严格来说算是个野蛮人,多次劫掠汉地,掳掠汉民,将他们当作女真人(满人)的奴隶,肆意凌虐。

随后的皇太极更为高明,进行帝制集权化改革,但后金(清)的社会性质导致他仍然要劫掠汉族作为奴隶,以促进后金的生产。


再之后,明朝灭亡,清军入关,夺取天下,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阴之变等等,为了巩固统治,多尔衮进行了强硬的剃发易服令,掀起一阵阵腥风血雨,这是汉族最为惨痛的记忆。

此外多尔衮颁布的圈地令完全是官方纵容满族贵族和八旗官兵强占北京周边的汉人土地,无数百姓流离失所,以至于"流民南窜,有父母夫妻同缢死者;有先投儿女于河而后自投者;有得钱数百,卖其子者;有刮树皮抉草根而食者;至于僵仆路旁,为乌鸢豺狼食者,又不知其几何矣"。

接着就转入了第二个时期,即清朝中后期,是清朝社会逐渐趋于稳定并慢慢崩溃的过程。

康熙帝为稳固政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就包括废除圈地令、满汉隔离等等,不过满城都是设在城里,而当时人口的绝大多数,都在农村,满人对广大汉族的生活影响不大。

雍正时期的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士绅一体纳粮等一系列改革之后,土地的占有率直接和赋税挂钩,的确在短期内抑制了土地兼并,这样,清朝又走上了其他封建王朝一样的道路,发展到顶峰,然后衰落。这时期的中下层汉族,与其他朝代没有太大区别,有口饭吃就能活,至于谁当皇帝,他们不关心。

再看上层汉族

上层汉族就是清朝的高官,清朝初期的汉族高官基本都可以称之为汉奸,清朝依靠他们取得了天下,但给他们的待遇却不怎样,大部分汉奸的官位并不高,死后的待遇更差,有几位具有突出贡献的还被乾隆帝放进了《贰臣传》。

但随着清朝的逐渐平稳,科举制的逐渐实施,一个必然的趋势就是汉族人才碾压满族,清朝要是想稳固统治,必然要任用汉官,所以汉官的地位随之提升。

康熙帝为安抚汉官,经常表示“满汉皆朕之臣子”、“满汉一体”,他在康熙九年(1670年)三月颁布诏令:“满汉官员职掌相同,品级有异,应行画一”。

从康熙年间开始,顺治年间“各省督抚尽用满人”的不成文规定被废除,汉臣开始染指封疆大吏,如果加上那些汉军旗的大臣,数量甚至超过满人。

再加上康熙帝为加强皇权,设立了上书房和南书房,其中大臣几乎都是汉人,要知道南书房大臣名义上是陪着皇帝读书,实际上是记录军国机务的,听皇帝的决策,地位相当于总督,这已经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之前满汉复职、满比汉高的制衡传统。

在朝廷地位上升的同时,汉官汉官的生活待遇也部分得到改善。康熙时期一改顺治时期汉官不得居内城之例,赐宅于内城。许多原来只惠及满洲大臣的恩惠,如太医医治等,也都可以赐给汉官。

这还只是前中期,到了清末,八旗和绿营烂到了骨子里,以曾国藩、李鸿章等为首的地方汉族地主势力崛起,可以确切地说,是他们在撑着清朝这艘破船,这时候汉官的地位自是前所未有。

诡异的“底层”汉族

其实还有一类汉族的地位比较诡异,那就是“包衣人”,在满语中,这就是奴才的意思。按理说奴才地位都很低,但也要看是谁的奴才,如果是皇帝的,那自然大大不同。

如和珅就很喜欢在乾隆帝面前自称奴才,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事实上,皇帝的奴才地位真的很高,如曹雪芹的祖父曹寅。

至于其他八旗贵族的“包衣”,那地位就很低了,几同于奴隶。


平沙趣说历史


很荣幸能回答这个问题,清朝时期众所周知满族统治,满族分为八旗,少数民族,也是游牧民族,在他们眼中汉族人,由于经济文化比他们高,但是汉族人尔与狡诈,自私自利,胆小怕事,汉族人不配拥有那么好的物质资源,如何统治庞大的汉族人,是他们面临最大的问题,所以大兴文字狱,留长发,统治束缚人们的思想,禁止汉族人当官,不允许与汉人通婚,汉族人只能被奴役,和元朝一样把各族分成三六九等,但是经过后来的统治,各族文化交流,汉族人慢慢进入官阶,但是各重要职务不能认命,引起很多有志之士不满,为了巩固政权才有所改善,受苦的还是众多的劳苦百姓,无论那个政权当局,老百姓都是最苦的,也是最底层的!


一诺_浩玮


清朝清朝是一个少数民族政权,满汉之间的差别肯定是存在的,特别是清初,满人对汉人的压迫其实还是比较严重的。但相较于中国历史上其他少数民族政权而言,满清对汉族相对还是比较好的,这有几个原因。首先,满清的政权不是从明政权直接得来的,名亡于李自成的农民起义,满清通过打败起义军,获得政权。在满清获得政权的过程中,真正出大力的,并不是满清军队,而是归附于清的几个汉族藩王,可以说在满清统一中国的过程中,汉族是起了重要作用的。很多汉族功臣不可能不给他较高的地位。这也使得汉族的地位不可能太低。到了清中后期,随着八旗子弟的涣散,真正支撑满清政府的,其实是汉族官僚和绿营军,满清已渐渐依赖汉族,所以汉族能获得较高的地位。在文化上上,清逐渐汉化,很多满人甚至自己都不会满语,这样他们在文化上也很难去歧视汉人。加之两族的通婚,很多满族贵族,甚至是皇帝,都或多或少有些汉族血统,所以清汉族的地位还是相对较高的。当然,汉族毕竟是被统治者,地位上比满人还是有差距。重要的岗位上还是以满族人为主。太平天国以后,为了镇压农民起义军,不得不让汉人掌握重要的军政大权,间接上也导致了满族政权的垮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