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關羽北伐襄樊時,為什麼會留下糜芳、傅士仁這樣的三流將軍守大本營?

桅子花香


劉備鎮壓黃巾起家,被朝廷封安喜縣尉,怒打督郵只得跑路棄官,後起起落落,投奔好友同學公孫瓚,因功進封平原國相,曹操攻打徐州時,與田楷一同救援陶謙,曹操後院起火撤兵。陶謙看重劉備,先讓他駐在小沛,後讓徐州給他,因徐州四戰之地,非明主賢君不能守,其時徐州從事糜竺與弟糜芳,認定劉備,不僅傾家相助,還嫁妹與劉備為妾。劉備也守不住徐州,被呂布襲奪徐州後投奔曹操,曹操大加招攬,加封糜竺糜芳官職,二人拒不接受,只願跟在劉備身邊。


之後劉備遭遇更加悲劇,再得徐州再失徐州,走河北入荊州戰赤壁,一路糜家兄弟無怨無悔跟在身邊,直到取荊入川才算安定,當時論功行賞,糜竺還在諸葛亮之上,而一個如此忠心耿耿的糜芳,被任命為荊州南郡太守,如果不是以後來人已知歷史的角度看,誰能想到糜芳這個未來小國舅,再艱險也跟隨劉備的人會投降東吳?誰又能說他是三流武將呢?(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關羽攻打襄樊,發生在漢中之戰後,劉備進位漢中王,封關羽前將軍假節鉞,有臨機處置之權。時宛城發生侯音之叛,曹仁出兵鎮壓,襄樊空虛,侯音等義軍派人來聯繫關羽,關羽於是出兵。而讓糜芳任南郡太守屯江陵,將軍傅士仁屯公安。


糜芳的官位安排,可能是自劉備或諸葛亮時就留下來的,當時關羽的手下據不完全統計有曹魏投降過來的傅方和胡修,還有零陵太守郝普,房陵太守鄧輔、宜都太守樊友、南鄉太守郭睦,武陵從事樊伷,零陵北部都尉習珍,將領詹晏、陳鳳,廖化、潘睿及都督趙累等。能力雖各有不同,但論功勞和劉備親近,無人可以與糜芳相比,這是事實存在的,不以人的好惡為轉移,所以,以糜芳守南郡合乎情理,關羽手下論資歷威望,確實無人可以比肩。(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糜芳為南郡太守,傅士仁屯公安是配合,問題不大,讓其他人上也差不多,但麻煩的是倆人對關羽都沒有好感,

“又南郡太守糜芳在江陵,將軍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輕己”,可能關羽的傲上而不欺下性格,以為糜芳是準國舅爺屬於上吧,經常欺負他,連同傅士仁也受罪。因一次失火事故受到關羽的嚴厲斥責,等到呂蒙偷襲時,便無節操的降了,事實也不可能守得住,“初,南郡城中失火,頗焚燒軍器。羽以責芳,芳內畏懼,權聞而誘之,芳潛相和。及蒙攻之,乃以牛酒出降”,不是迫不得已,未來國舅又是從龍之臣,誰捨得丟下這些去新的國家重新開始呢!


南方鵬


關羽手下根本就沒有三流以上的將軍啊。

劉備為了征服益州,把所有能打的將領都調走了,關羽除了自己,手下其實沒有什麼人才。可以看看關羽手下有哪些人:

兒子關平,沒名氣

都督趙累,沒名氣

治中從事潘叡,有名氣的文官

主簿廖化,後來名氣很大,當時只是個年輕文官,也沒名氣

宜都太守樊友、房陵太守鄧輔、南鄉太守郭睦,統統沒名氣

將軍詹晏、陳鳳、習珍,還是沒名氣

因此,對荊州不夠重視的首要責任是在劉備身上。

我們所說的荊州城,其實是江陵城,正好是糜芳的地盤,這不是關羽安排的,而是劉備安排的

至於糜芳和士仁(三國志裡面是叫士仁,資治通鑑加了一個傅),糜芳地位不低,不但是劉備的妻舅,還是劉備親封的南郡太守,為蜀漢在荊州地區的二號人物,地位僅次於前將軍、襄陽太守關羽,所以關羽出征時,糜芳留在江陵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南郡的治所就是江陵。

公安與江陵隔長江相望。漢建安14年(公元209年),劉備領荊州牧,築城於油江口,取左公劉備安營紮寨之意,名為公安,公安縣由此而得名。

按照三國志的記載:士仁字君義,廣陽人也,為將軍,住公安,統屬關羽,與羽有隙,叛迎孫權。

廣陽在幽州,也就是說,士仁是劉備的老鄉,而且跟隨劉備的時間很早,有可能是劉備在幽州募兵鎮壓黃巾軍的時候就參加了,再晚也不會超過劉備依附公孫瓚的時期。雖然名聲不顯,卻屬於那種沒有功勞還有苦勞的老資格,所以士仁坐鎮公安,很可能也是劉備的意思,因為這樣跟了自己幾十年的老部下放心。

結果,出了簍子的就是這兩個劉備的親信。其他那些人,有的戰死,有的戰敗,有的棄城而逃,但唯二不戰而降的,就是整個荊州軍中與劉備最親的。

這是關羽能預料得到的嗎?顯然不可能嘛。


海軍史研究會員


我覺得,關羽的處置還是非常得當的。雖然糜、博二人與關羽有隙,但是作為大後方,關羽還真找不出第二人。荊州的根本在於江陵,當年就算是周瑜,打了好幾年也沒拿下曹仁鎮守的孤城江陵,且不論曹仁的收城之術,周瑜也是一時之雄。打不下來的主要原因還是在於城防建設以及城內物資糧草。江陵一直以來都是荊州的資源補給重鎮,這也就是為什麼曹操拿下襄陽後派虎豹騎不分晝夜的追擊劉備,就是要阻止劉備取得江陵。

回到關羽這邊,既然江陵地理位置那麼重要,而且城高池深,而且東南面的戰略重點在與防東吳的偷襲。只要得知東吳動向,再報知關羽主力,然後受到主力回防就可以。

從這方面考慮,糜芳無論在資歷,忠誠度(當時來看)以及身份上都是不二人選。關平資歷不夠,不能服眾,其餘多是荊州將領,資歷和忠誠度都難比跟了劉備大半輩子的糜芳。而且關羽還在北伐前,沿岸遍地修了烽火臺。可以說萬無一失...

白衣渡江不意外,公安失守可以接受,唯一失算是在與劉備的小舅子舉江陵而降這點...雖然有被人欺騙的成分(詐稱關羽已經兵敗身亡,荊州全境只剩下江陵一個孤城了云云),他卻沒做好死守殉國之類的打算,輕易就投降了...

要是糜芳能多堅守一會,不求像曹仁一樣好幾年,但求一、兩個月,等到關羽回兵,那麼歷史可能又是另外一副樣子了...

可惜,歷史,並沒有假設和如果。


不笑貓81050135


我認為,糜芳、士仁的能力和地位並不像大家想象中的那樣不堪。

先說糜芳。糜芳是糜竺的親弟弟,兩人在徐州時入夥劉備。糜竺家族世代經商,家資數億,僮僕數千,很有名氣。劉備入主徐州時糜竺給予劉備很大的財力物力支持,並將自己的親妹妹嫁給了劉備,結成了非常親密的關係,糜芳也就成了劉備的小舅子。



196年劉備被呂布擊敗投靠曹操。曹操為拉攏糜芳,任命他為彭城相,而糜芳拒絕了曹操的任命,繼續跟著寄人籬下的劉備顛沛流離。之後經歷了客居荊州、當陽逃難、赤壁之戰,糜芳一直忠心耿耿,不離不棄。所以糜芳在劉備集團的資歷、地位和忠心都是沒得說的。

劉備入川時,帶走了許多能征善戰的將領,留關羽鎮守荊州,並把小舅子糜芳也留了下來。我認為糜芳的職位是劉備任命的,而不是關羽。南郡太守是個非常重要的職位,劉備認為,當時荊州需要的是穩守,而不是擴張,糜芳堅守城池的能力和決心是有的。

再說士仁(《三國志》中為士仁,不是傅士仁)。士仁留存的記載很少,但卻很重要。“士仁字君義,廣陽人也,為將軍,住公安,統屬關羽,與羽有隙,叛迎孫權。”


從記載中可以得知,士仁是廣陽人,而廣陽屬幽州。也就是說士仁和劉備、張飛都是幽州老鄉。再加上士仁在荊州時為“將軍”,可見士仁的地位並不低,至少在荊州軍區中也是高層級別的。

想在軍隊中晉升職位,必須兼顧資歷和能力。以士仁的籍貫和“將軍”職位可以推斷,士仁很可能在劉備起家的時候就入夥了,也是個老資歷。所以,關羽才會讓他去鎮守公安。公安之前叫油江口,是劉備在赤壁之戰後奪取荊南四郡的屯兵地點,重要性不言而喻。


糜芳和士仁都是劉備集團的老資歷,忠誠度是有保障的。所以,讓他倆坐鎮後方,是合適的選擇。但是,士仁和糜芳這樣的老資歷人員最終卻選擇反水,荊州其他守將一看也望風而降,這又是為何呢?

大部分人說是關羽和二人關係不好,二人才會反水。但設身處地的想象,糜芳和士仁那麼老的資歷、那麼高的位置,單憑私人關係不好就會輕易投降?關羽還會把家室留在江陵讓糜芳守著麼?顯然過分誇大私人關係的因素是不對的。

士仁剛開始是堅守公安的,在虞翻的勸說下投降了。而虞翻認為士仁這種人應該是詐降,所以才會五花大綁把他帶到江陵城下去勸降國舅糜芳。士仁詐降失敗。


而糜芳這樣資歷和地位的卻選擇投降,確實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因為他突破了做人的底線。或許是糜芳不夠純粹,在大是大非面前被私心矇蔽了雙眼,被眼前的困難所嚇倒。由於江陵有許多荊州官員、士兵的家屬,所以糜芳投降的消息傳來,荊州各地守將望風而降。

估計關羽心裡會想,我罵你一兩句你就撒丫子投降了?碰上這樣的下屬這領導還怎麼當。


石頭說歷史


應答:

關羽把荊州弄丟了,至今還流傳在民間的一句反面教材,《大意失荊州》,並非關羽無能,是大意,這說明什麼呢?關羽根本沒有考慮到荊州被抄了老窩,那時的關羽是目空一切,否則借他十個膽也不敢去打襄樊,劉備的小舅子在關羽眼裡算什麼?這打下襄樊的功勞怎麼算,在家看門,籌糧,不賣力殺頭。這就把他們逼反了。

那麼劉封呢?你關二爺不把別人當會事,別人也不把你當會事,關二爺除被曹軍打降外,還不知失敗是怎麼寫法,漢江發水于禁被淹關羽長臉了,這好的事情引來了壞的結果,而且是惡果,至命的惡果,劉封希望關羽不活。

糜芳,傅仁,氣也受夠了,不侍候你了,走之大吉,他們比關羽幸運因為能活著,活著總比死人好,因為還有家眷等,關羽根本沒考慮到是這樣的結局,更想不到會丟荊州,更談不上丟了性命。

關羽沒有想,更沒有想過,還等著回來收實糜,傅二人呢?情況變了,反了,關羽到死不明白,明白時的一瞬間晚了,腦袋沒了。



9紫氣東來


關羽打樊城帶的是自己的部隊,自己的軍備武裝,少一個人都不完整。自己鎮守中央。廖化為先鋒,關平,周倉和自己在中軍。王甫是參謀。這些人少一個就不行。關羽有的時候要獨擋一面,那麼他的分身就是廖化或者關平。周倉是個扛刀的。哪一個留下來留下來守荊州都不合適,那這些人都帶走,沒人守荊州只能從別的人上來選。也就只有潘浚,糜芳,傅士仁等人。他們還有人和關羽有矛盾,關羽對他們不好。他們能不能守住荊州還是個未知數。而關羽不會識人,又高傲不聽人勸。所以這些人能不能守住他估計不會知道,只要派人守了,我就心安了。關羽失敗也有自己的軍備部署的問題。


泠朔


因為雖為三流將軍,守城還是可以的,古代攻城沒有大炮很難的,所以孫子才說,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乃下下之策,很難攻破的,糜、傅只要守上一段時間,關羽自會來救。

公元219年,關羽率軍攻打襄樊,異常順利,水淹七軍,生擒于禁,刀斬龐德,威振華夏,曹操聞之,想遷都以避鋒芒,因為樊城失守,許都也難保,不如早做打算,被司馬懿攔住了。

《三國志關羽傳》記載:“司馬宣王、蔣濟以為關羽得志,孫權必不願也。可遣人勸權躡其後,許割江南以封權,則樊圍自解。”

此時孫權見關羽攻取襄樊快要得手,心中不安,關羽一旦事業做大,荊州更不好取,此時正好曹魏有合作之意,兩國一拍即合,決定共同對付關羽。

孫權接受呂蒙建議,任陸遜為偏將軍右部督代替呂蒙,屯於陸口,到達陸口後,陸遜給關羽修書一封。書中皆是阿諛奉迎之辭,關羽看後,心中大安,不在戒備東吳,盡調荊州兵馬,支援樊城。

呂蒙陸遜則率東吳大軍圍困公安,傅士仁不降,虞翻用舌辯之才說服了傅,開城投降,到了江陵,糜芳也死守不降,還是這個虞翻,說降了糜芳。

這兩人降的原因頗有爭論,一是因為關羽一向輕視他們兩個,而且由於他們供應糧草不及時,關羽曾說要處罰他們。怕關羽責罰,所以才降。這個好象有點說不過去,關羽雖對他們不好,但劉備對他們很好,為這點事反叛劉備未免太過牽強。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城內根本沒有多少兵馬,大部兵馬都被關羽調走了,就是守也守不住,根本堅持不到關羽回來救援,戰則徒增傷亡,還不如出城投降。


三千年讀史看人生起落


首先要說,所謂“關羽在北伐襄樊時留下糜芳、傅士仁等三流將軍守大本營”,這個說法是不正確的。糜芳當時的官職是南郡太守,傅士仁是糜芳的手下,他們並不隸屬於關羽管轄。當初劉備受劉璋之邀去益州時,留下諸葛亮、關羽等駐守荊州。劉備奪取了涪縣、佔據了綿竹後,諸葛亮、張飛和趙雲率兵逆流而上,平定了白帝、江州、江陽,只有關羽留下來鎮守荊州。糜芳是太守,是地方行政長官,關羽是守軍的最高長官,提供軍需糧草是糜芳的責任,征戰和保護駐地安全是關羽的職責。所以,不存在關羽委派糜芳守大本營的問題。其次,關羽受劉備奪取成都的鼓舞,出兵襄樊有違背將令之嫌,因為他的任務是守衛荊州,從《三國志》中找不到劉備派其出兵襄樊的命令。


老熊173806239


關羽守荊州時,諸葛亮給他的武將有關平,周倉,廖化,博士仁,糜芳。可見關羽發動襄樊戰爭時身邊本就沒有幾個厲害的大將,博士仁,糜芳本就和他不和,帶在身邊還得受氣,可他關羽怎麼就能輕易把自己的後方交給兩個自己本就不信任的人呢?後方不穩,怎麼敢出軍呢?關羽大意失荊州,也確實有點大意,人員安排大意了。可從人員來看,是總部給分配的人有點不合適。

還有,關羽被困兵敗後,上庸的劉封見死不救,也間接導致了荊州的丟失。

所以,確實不能讓關於一個人揹負丟失荊州的責任。雖然責任需要人來背,最好讓死人來背,可是劉備怎麼忍心自己的結拜生死兄弟一世英名就這樣被毀,這其中本有貓膩,而且他竟然同意本就智商不高還愛虐待手下士兵的張飛去給關羽報仇,居於何心呢?


沒有四季的冬天


關羽北伐時,不用名將守城反而凸顯了他用人得當。為帥者不僅要看戰術上一城一池之得失,還要看戰略上的攻守大動向——當時劉備雖然已經得了益州、漢中,但從總體實力上來看,劉、孫兩家相加依然比不上曹操,而且劉備與孫權已經結姻,並處於結盟狀態,所以關羽大本營要想保證安全,要的不是軍事,而是外交。

明白了這一點,關羽自然不會將寶貴的能將留到後方,而會帶到前線了。關羽北伐的軍隊並不多,而且進入的是曹操的腹地,之後曹操幾次增兵,關羽聲勢雄壯卻最終沒有攻下樊城,一個原因就是將與兵均不足。前方吃緊,後方孫權又大概率不會翻臉,所以關羽先守將,第一不是能力,而是忠心。這忠心也不是對他關羽的忠心,而是對劉備的忠心。

所以,沒有人比糜芳、傅士仁二人更合適了。糜芳與劉備有姻親關係,而傅士仁是劉備的舊將,他們沒有背叛劉備的動機與必要——如果他們背叛了劉備,不單北上了罵名,那孫權對待他們怎麼可能比劉備對待他們還好?所以這二人根本沒有叛逃的理由。

於是,關羽給了他們一個理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