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流動性“斷供” 財政投放“補位”

□本報記者 張勤峰

12日,央行逆回購連續停擺的時長紀錄被刷新至34個工作日。儘管近期央行流動性幾乎“斷供”,但市場資金面總體仍平穩偏松,貨幣市場利率呈現低位運行。機構指出,央行數據顯示今年財政投放提前,彌補央行流動性供給的缺位,在年底財政大額投放支持下,流動性總量有保障,資金面或許難免出現波動,但不存在持續大幅波動風險。

央行“斷供”無礙資金面寬鬆

12日,公開市場業務交易公告稱,目前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處於合理充裕水平,不開展逆回購操作。自10月26日以來,央行已連續34個工作日未開展逆回購操作,持續停擺的時長繼續刷新紀錄。當日無央行逆回購或MLF到期,實現零投放零回籠。

自10月底以來,央行幾乎停止了各種渠道的流動性投放。但值得注意的是,市場資金面總體仍平穩寬鬆,貨幣市場利率中樞沒有抬升,市場資金面也總體保持寬鬆,甚至個別時候相當寬鬆。從銀行間市場最有代表性的7天債券回購利率DR007來看,11月DR007平均值為2.61%,與10月的2.60%無明顯變化,12月以來甚至進一步降到了2.53%。

12日,貨幣市場利率漲跌互現,短期品種小幅下行,反映短期流動性仍較充裕。銀行間債券回購利率方面,12日,隔夜回購加權平均利率跌逾4bp至2.41%,7天期回購利率跌近4bp至2.55%,與7天期央行逆回購操作利率持平。Shibor方面,隔夜品種跌近4bp至2.42%,7天期品種小漲0.2bp至2.63%。濰坊農信交易員劉璐稱,昨日市場資金面延續寬鬆態勢,短期資金供給較為充足,中長期資金價格上漲有所加快,但總體仍維持在低位水平。

年底財政投放可期

央行11日發佈的金融數據顯示,11月份金融機構財政存款餘額出現了大幅下滑,餘額下降6643億元,創出有數據紀錄以來歷年11月的最大值。歷史數據顯示,此前11月份財政存款下降最多的一次出現在2011年11月,下降了3763億元。

分析人士認為,11月份財政支出力度顯然超出歷史季節性規律,也在很大程度上超出了市場預期。當月大額的財政庫款投放,形成了貨幣政策操作之外的另一條流動性供給渠道。這就解釋了為何央行沒有在11月份投放流動性,但資金面仍舊保持寬鬆的現象。

進入12月中旬,企業繳稅、金融機構備付及應對年底考核帶來的流動性需求上升。12日,銀行間市場上同業存單計劃發行規模超過了2000億元,創出本月以來新高,也表明金融機構應對年末流動性大考已經進入關鍵時期。近幾日,市場上21天至3個月等跨月的資金價格也出現連續上漲跡象。不過,從往年來看,12月份才是財政投放高峰期,年底前財政大額支出依然可期,年底流動性總量有保障,對央行實施大規模流動性投放的需求並不強烈。在面對企業繳稅、監管考核等因素可能造成的流動性短時波動時,央行可能主要以逆回購或MLF操作來開展調控,年底資金面或難免波動,但總體無憂。

央行流动性“断供” 财政投放“补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