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趙匡胤黃袍加身,哪個帝王最接近統一中原?

520我的夢想


在我國,五代十國是一個很混亂的歷史時期。從後梁篡唐以來,北方數個政權更迭,其中不乏有李嗣源,柴榮這樣的明君,更多的是昏庸之輩。最終五代還是在趙匡胤的手裡終結了,那麼假如沒有趙匡胤政變,那個帝王最接近統一中原呢?

事實上,最接近統一中原的帝王是後周世宗柴榮。


柴榮被史家稱為”五代第一明君”。他15歲從軍,24歲拜將,33歲稱帝,不僅精明強幹,而且節約簡樸,贏得了廣泛的擁戴。柴榮那會兒剛稱帝,北漢聯合契丹來襲,不倒翁馮道冷嘲熱諷的不贊成他親征,結果他不但親自率兵,還在緊要關頭自己一馬當先衝進敵營,取得了高平大捷。柴榮排兵佈陣可能一般,但個人軍事實力絕對超強。

《平邊策》:得江北,則用彼之民,揚我之兵,江之南亦不難平之也。如此則用力少而收功多。得吳則桂、廣皆為內臣,岷、蜀可飛書而召之。若其不至,則四面並進,席捲而蜀平矣。吳、蜀平,幽州亦望風而至。惟幷州為必死之寇,不可以恩信誘,必須以強兵攻之。然彼自高平之敗,力已竭,氣已喪,不足以為邊患,可為後圖。


除了軍事能力外,他的戰略眼光還是很獨到的。選定王樸的《平邊策》,則表明了柴榮的軍事遠見。可惜後來的趙匡胤依葫蘆畫瓢,也按照先南後北(先易後難)來,錯過了攻打契丹的絕佳時機,他對於時局的把握還是很厲害的。他在位的短短六年裡,已經極稱職的完成了作為一個北中國政權的首領的本職工作,其軍功政績是汴京政權從割據軍閥過渡為真正大一統王朝的不可磨滅的一環。

整頓禁軍,沙汰老弱,建立殿前諸班,初步革除中唐以來冗兵積弊;

施政有方,擴大汴京外城,疏通運河,留心農事,均平田租,招撫流民,恢復生產;


限制佛教,嚴禁私自出家,收繳大量佛像和鍾、磬等法器被鑄成通錢,令國庫充盈;

革除弊政,用法嚴峻,約束群臣,令州縣官吏佔有的課戶及俸戶勒歸州縣,改由中樞直接發給俸錢,強化中央集權;

征伐四方,所向克捷,高平之戰令強敵北漢“力已竭,氣已喪,不足以為邊患”,破孟蜀奪秦鳳四州把他們打回四川,奪淮南十四州六十縣把南方霸主南唐打成江南國自去帝號,一系列的改革和政績說明了後周世宗柴榮能力不凡,不愧是“五代第一明君”。


後周統治範圍包括今河南、山東、山西南部、河北中南部、陝西中部、甘肅東部、湖北北部以及長江以北的江蘇、安徽地區。假如後周世宗柴榮沒有英年早逝,以他的能力不說統一中原,一統天下都有可能。


源稚生


在趙匡胤黃袍加身之前,正是中國三大亂世之一的五代十國(另兩個時代分別是春秋戰國和三國兩晉南北朝)。所謂五代十國,五代即中原王朝梁、唐、晉、漢、周,十國即前蜀、後蜀、南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十個地方割據政權,其中前蜀被後唐王朝攻滅,南唐取代南吳並攻滅楚、閩兩國,因此在五代末只有南唐、荊南、武平、後蜀、南漢、吳越、北漢七國。另外,自唐朝五代沿襲下來的靜海軍節度使,後晉時獨立為越南,定難軍節度使在宋仁宗時獨立為西夏。這其中,靜海軍節度使獨立為越南,對後世西太平洋地區的政治格局產生了深遠影響


按題主所問,應排除作為地方割據勢力的十國君王,因為十國和五代相比國力差距懸殊,既便是實力很強的南唐和後蜀,和五代相比都存在不小的差距。那就只能從朱溫、李存勖、李嗣源、石敬瑭、劉知遠、郭威、柴榮七個君王之間選了。這七個人中,只有柴榮和李嗣源號稱一代明君,後世評價頗高,其他人均獲歷代差評。朱溫、李存勖、石敬塘、劉知遠、郭威五位開國皇帝甚至被《推背圖》、《燒餅歌》等預言書斥之為“五大豬”,他們統一全國的可能性,也就比母豬上樹的可能性大一點。

(唱戲誤國的後唐莊宗李存勖)

先看李嗣源

後唐明宗李嗣源,沙陀族人,原名邈佶烈,李克用養子,以驍勇善戰聞名,曾輔佐莊宗李存勖建立後唐。開國皇帝李存勖雖文武雙全、軍事才能突出,但他稱帝后沉緬於聲色,喜歡演戲而治國無方,殺戮功臣而重用戲子,被後世諷刺為奇葩的“伶官天子”。公元926年李嗣源取代這位行事荒唐的天子,成為第二任皇帝。明宗李嗣源在位七年,他殺貪官、用廉吏,罷宮人、除伶宦,廢內庫、慰民苦,號稱小康。但他後期姑息藩鎮,孟知祥割據四川建後蜀;他治下無方,次子李從榮驕縱不法,權臣安重誨飛揚跋扈,導政朝政混亂。李嗣源死後,後唐很快滅亡,其子李從珂抱著玉璽自焚,自秦始皇下傳1200年的傳國玉璽從此消失。


再看柴榮

後周世宗柴榮本是郭威皇后的侄子,被郭威收為養子,954年繼位。柴榮在位期間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他整軍練卒、裁汰冗弱、招撫流亡、減少賦稅,讓後周走上政治清明、百姓富庶、軍力強大、國力強盛的道路。在積累了雄厚實力後,他開啟了統一全國的戰爭:西敗後蜀,奪取秦、鳳、成、階4州;南摧南唐,盡收江北、淮南14州;北破強遼,連克燕雲十六州中的二州三關。在全取燕雲十六州、把北方少數民族趕到長城之外的關鍵時刻,他卻不幸病逝,年僅39歲。後世公認,周世宗柴榮是自唐太宗李世民以來300年間最勤勉的皇帝,他不是貪圖享受死的,而是活活累死的


後周世宗柴榮下馬善於治國理政,上馬能夠統一天下,是五代十國時期最有作為的明君。包括趙匡胤、李重進、石守信、張永德、曹彬、潘美在內的宋初名將,都是他從最下級軍官中栽培提拔為統兵大將,範質、李谷、王溥、魏仁浦等賢臣都是他慧眼識英才選拔出來的。尤其是魏仁浦,不過是一介平民,連個舉人都沒考上,但柴宗發現他是個人才,便打破“科舉取士”的千年傳統,讓他擔任樞密使這樣的大官。得人才者得天下,漢高祖劉邦用蕭何、韓信、張良三個人才,就能創立漢朝400年天下,後周世宗柴榮從民間發現的人才比漢高祖劉邦多得多,他建立的功業也是五代十國時期最輝煌的,李嗣源遠遠不及。如果再給他十年時間,別說統一中原了,統一東亞都有可能。

後周世宗柴榮所處的時代,正是遼朝國力最鼎盛時。遼朝是當時亞洲的霸主,戰必勝攻必取無人敢不臣服,卻被後周世宗柴榮御駕親征打得慘敗而回,6萬遼軍精銳騎兵差點全軍覆沒,周世宗高平之戰因此永載史冊。從五代十國到元朝敗退漠北的400年間,僅周世宗柴榮和大宋戰神岳飛兩個在迎戰國力軍力都在鼎盛期的北方少數民族精銳騎兵時,取得壓倒性勝利,這在遼宋夏金元時代是極其罕見的

(周世宗滅佛)

周世宗柴榮英明一世,沒想到臨死前卻糊塗一時,看錯了人,把後周天下託付給忘恩負義、恩將仇報的趙匡胤,讓趙匡胤輕而易舉篡奪了天下。有些人說周世宗柴榮曾進行大規模滅佛運動,得罪了神佛,因此後周遭到天譴,雖是迷信說法,但誰又能說得清呢?


忍者評史


如果沒有趙匡胤黃袍加身的話統一中原的可能就是遼聖宗耶律隆緒了,如果是這樣契丹族將早於蒙滿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完成大一統的少數民族。

唐朝滅亡後的五代十國是中國歷史上又又一個大分裂的時代,五代指的是先後統治北方大部分地區的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這五個政權,十國指的是南方的前蜀、後蜀、南平、馬楚、楊吳、南唐、吳越、閩、南漢和北方的北漢這十個政權。


在趙匡胤黃袍加身之前一代雄主後周世宗柴榮南破南唐北擊契丹大有一統天下之勢,本來和其爭雄的南唐已經俯首稱臣而北方的契丹則在昏庸的睡王遼穆宗通知之下也大有可為,只是天嫉英年周世宗在征討契丹的路上身染重病年僅39歲就去世了,霸業成空只留下孤兒寡母給了趙匡胤黃袍加身的機會。

那麼假如我們設想趙匡胤對後周忠心耿耿沒有上演黃袍加身的戲碼歷史會怎樣呢?個人認為趙匡胤如果不黃袍加身的話後周政權在他等人的支撐下應該還可以挺一段時間,只是由於皇帝年幼必然先求穩很難去消滅那些割據一方的十國政權,而此時遼國內亂卻要結束換上英明的遼景宗和遼聖宗父子,還有一個精明強悍的妻子和母親蕭燕燕輔佐他們。



所以當趙匡胤等人在世的時候或許還可以暫時抵擋住遼國的進攻,但是當趙匡胤等人離世又沒有傑出將領接替他們的話,那麼後周很可能要被後來的遼聖宗滅亡,當然這還要看長大後的周恭宗柴宗訓表現如何,如果他有周世宗的本領的話未嘗不可以統一天下,只是和遼國的機會都是大概是一半一半,只是周恭宗繼續當皇帝的話長大後的表現究竟如何我們誰也無法預測。

因此排除這些不可預測因素的話趙匡胤如果不黃袍加身當皇帝的話,和周世宗同樣英年早逝的遼景宗並沒有時間去統一天下,但是他的兒子在位將近49年的遼聖宗卻有足夠的時間和機會去對中原各國各個擊破一統天下,要知道即使是在北宋基本統一中原的情況下,遼國還是大舉進攻差點滅亡了北宋,只是在宰相寇準的強烈要求下宋真宗不得不御駕親征北宋才穩住了陣腳,最終雙方簽訂了澶淵之盟結成了兄弟之國。


執斧傳播開天名


我認為是後周

一,北宋的底子就是後周的底子,北宋後來就是靠著後周的將領和士兵才統一中原。

二、如果沒有黃袍加身,後周後主依然是皇帝,趙匡胤等依然要為後周打天下。

三、除了後周,北漢,南唐兩國君主昏庸無能,任用奸臣,國力不堪一擊。


文學與風景


當然是郭榮了,柴榮是後世史學家的稱謂,過繼給郭威在過去一定改姓郭。郭榮去世前已經接近統一中國,只是方向選錯了,應當向南進攻,他卻選擇了北上。歷史也殘酷地沒有給他留下足夠的時間,如果打敗了遼,攻下南部幾個殘餘王國如探囊取物。

就個人才智素質郭榮應當在唐太宗之上,也絕不會有後世金人坐擁中原,純屬個人觀點。


石人觀象7


少主年幼,主弱臣強。趙匡胤如果沒有黃袍加身,那還有其他人黃袍加身。黃袍加身是歷史必然現象。


茂楊106


柴榮呀,可惜死早了


王棟173290684


即使沒有如果。如果可以假如,我就覺得地球還在侏羅紀時代


零下三十度的雨


如果周世宗郭榮天假其命得以永年,毫無疑問會統一中國,趙匡胤只能做個開疆拓土的大將軍了。


思方行正


如何趙匡胤沒有黃袍加身,契丹遼國,女真金國,都有可能進軍中原。後期的蒙古也可能一統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