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太冷咋打仗?美国北约被狠狠教训,只有俄罗斯堪称老司机

11月7日,北约在挪威举办行的“三叉戟接点2018” 年度军演正式落下帷幕。共有包括北约、芬兰、瑞典在内的5万名军人参与。按照北约官方的消息称,此次三叉戟接点演习是冷战结束之后北约进行的最大规模军事演习。

而这次军演其实还同时创造了两项新第一。首先是,美国海军派出了杜鲁门号核动力航母参与演习,它是自1991年后,美国海军第一艘进入北极圈海域的核动力航母。其次是,在本次演习结束后的第二天,挪威海军发布了冷战后的第一次“全员弃舰命令”。

天气太冷咋打仗?美国北约被狠狠教训,只有俄罗斯堪称老司机

11月8日,挪威海军宙斯盾护卫舰“海尔格·英斯塔”号刚跟着盟友浪完了,却没想到让路过的民船给顶成了半身不遂,而且这一撞就直接把挪威海军20%的作战力量给撞没了。如今,这艘护卫舰已经彻底被水泡了,修不好了。。。不如我们。。。。

不过,这严格来讲只能算整场演习的后戏而已。而在演习中,这乱子也是没少出。早在10月中旬各参演国到挪威集结的时候,荷兰军队就傻眼了,因为对挪威的气温估计不足,部队并未准备冬装。结果这帮子穿着夏季迷彩服的大兵直接冻成狗了。只能先自费买民用防寒服救急。尽管荷兰国防部承诺会为每名官兵补助1000欧元,但也不能阻止士兵们心中想起BGM:多冷啊,我在挪威玩泥巴,虽然荷兰不大,我在挪威没有家

但比起荷兰忘穿衣服来演习。最闹心的却是,军演期间北约发现其现有的战争体系,无法有效的在严寒气候中保证正常工作,通讯器材经常因低温无法启动或发生故障,在芬兰北部的演习地域,美军甚至发现其GPS卫星信号出现了大面积暂时失效的情况。也就是说,通讯与卫星定位在这种环境中根本无法保证有效工作,真的差点就完成了通讯基本靠吼的原始操作。连现任北约秘书长斯滕贝格都公开表示:在挪威军演期间,许多北约装备,特别是车辆都因低温造成了故障与部件损坏。种种迹象都表明了北约军队极地作战能力的不足。

那么问题来了,按照秘书长的说法。这极寒地带的仗究竟该怎么打。虽然寒带作战与目前主流的那些热点地区显得格格不入,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地球陆地面积约45%都为寒带,而且大都是未开发的处女地,蕴藏着丰富的资源能源,相比难比登天的可控核聚变和缥缈的星辰大海,甚至可以说对寒带的掌控力度,决定着未来百年的世界格局。因此,寒带地区的军事行动是各国军事战略中不可忽视的一环。但由于寒区特有的地形、气候因素。交战的双方最终往往会陷入到与自然环境抗争的尴尬情况。正如一些被冻尿过的前辈所言,寒带作战的往往不是与人斗,而是与天斗与地斗。

因此,一些国家就琢磨起了保障寒带地区作战的各种套路。如果简单归纳的话大致可以分为这么3个方面。

天气太冷咋打仗?美国北约被狠狠教训,只有俄罗斯堪称老司机

第一是减小低温对人员与装备的伤害。

1812年,法军远征俄国的过程中,因为严寒而损失的人员就占到了其总伤亡人数的近90%。1939年-40年的苏芬战争,就连抗冻的毛熊都被冻死冻伤85万人。在之后的二战、朝鲜战争,都曾因严寒造成了极大损失,即便如今,像三哥的山地部队,每年因故减员中45%都是低温引起的。因此也要对寒带作战人员进行一些“特殊关照”。比如饮食中都会增加坚果、巧克力等高热量食品的配给,以保证士兵有足够的热量维持体温。比如美军广泛装备阿拉斯加等寒区部队的ECWCS防寒服系统,能保证士兵在零下25摄氏度的环境中不失温,当然,买不到ECWCS的朋友,选龙牙P棉也可以滴。除了吃饱穿暖外,也得或多或少通过肉体和精神训练,士兵提升对低温的适应能力。比如咱们经常看到隔壁韩国陆军经常让士兵光着膀子在雪地里“跳大神”。这除了是装逼需要外,也是在锻炼人体对于寒冷环境的耐受能力和意志力,保证士兵在某些应急情况下不会因低温发生危险。类似的还有我军,当年珍宝岛事件时,我军一支小分队曾在前沿的雪窝中潜伏10小时,同等环境下,全副武装的苏军,他们都不能保证潜伏6小时。要知道,那时候我军的制式棉服还是俗称的“三斤棉”。并不适合长时间潜伏时保暖。除了战士们会带一点辣椒帮助御寒外,剩下的就真的是靠顽强的作战意志支撑了。

装备同样如此,严寒中的金属、塑料、玻璃部件易发生脆化现象造成损坏,这次演习中德军“喵2”主战坦克的观瞄设备就被冻得罢了工。若说冬将军对装备的影响,小兵兵举些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咱们的手机在低温状态下的耗电都极快,前年“某果”还在冬天大规模爆发过“关机门”。在东北的老铁们,冬天开车时一定听老司机说过,这车需要热一下才能起步。而更极端的如在俄罗斯的奥伊米亚康,将拇指粗的钢筋放在-45摄氏度的室外一宿,第二天就可以徒手折钢筋了,只是记得戴好手套,否则就等着体验 “扯皮”的酸爽吧。因此,面对寒带地区冻人的环境,各国的寒带部队都会对装备进行一些针对寒冷环境的设计和维护,比如咱59式坦克就配有引擎加温锅,在冬季启动时只要坦克兵先启动加温锅,就可以在5分钟之内正常发动引擎,还要对装备进行季节性维护,在进入冬季前更换冬季润滑油、防冻液等,通讯器材需要定期检查电池状况并做保温处理。

天气太冷咋打仗?美国北约被狠狠教训,只有俄罗斯堪称老司机

第二是提升寒带作战部队的机动力。

事实上,大多数寒带、亚寒带地区,其同一地形的通过性是会随季节而发生巨大变化的。二战时期,东线的德军就经常被俄国春季融雪后的道路折腾的死去活来,这些在冬季坚实到可以飙坦克的路面会在春季快速解冻,让装备陷在泥里。1944年1月,德军因此原因而遗弃的坦克等装备就超过2000部,其中不少被苏军缴获使用,甚至参与了后来的柏林战役。因此,现在为了防止可能出现的融雪沼泽等道路,装甲全地形车逐渐成为了寒带部队所依靠的新车型。比如著名的维京全地形车,以及目前装备我军边防部队的国产蟒式全地形车等。现代军队在寒区作战为了避免因地形变化而制约行动能力,还开始大范围使用直升机进行垂直机动。

第三则是提升寒带作战部队的进攻力。

寒带地区大气通透性往往较好,特别是雪后,大气透明度极高,可以使光电观测设备获得更加清晰的视野,以寒冷环境作为背景,在热成像视野下,敌方的伪装目标将更容易散发红外信号特征,同时,在冬季相对稀疏的植被也为火炮等支援火力的发射提供了更加清晰的视野与射界,积极利用这些有利的地理环境,发挥火力优势。

相比于其他环境,寒带作战还会因为特殊的环境因素出现很多其他的意想不到的情况。而能否针对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充分准备,积极借助大自然的力量,而不是逆天行事,才是一支部队能否顺利开展寒区作战关键。我们回看一下今年的三叉戟2018演习,尽管北约号称要以最大规模的军演对俄罗斯施压,但从表现上来看,肌肉还没亮全就先漏了自己不抗冻的老底。或许真的是这些年在火热的中东和非洲沙漠里摸爬滚打久了,需要到天寒地冻的北极圈好好冷静冷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