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融資,飲鴆止渴|稜鏡

房企融資,飲鴆止渴|稜鏡

作者 | 張慶寧

來源 | 稜鏡(公號ID:lengjing_qqfinance)

2014年春天,一位青島女開發商在樓市調控中資金鍊斷裂,遠遁海外躲債,留下一個佔地600餘畝的爛尾樓盤和至少12億元的欠款。

伴隨著上一輪樓市刺激政策,她的爛尾樓盤奇蹟般復活,還以借鑑美國長島模式的高端定位,一舉售罄。女地產商不再失聯,而是回國收割紅利,又過上了開著遊艇、出海釣魚的生活。

反反覆覆的調控,成就了一個個人間傳奇,同樣讓人產生房價越調越高的預期。

自2016年10月開始的這一輪調控,迄今過去兩年多時間,依舊沒有鬆綁跡象。甚至有觀點稱,中國房地產行業已經站上歷史大頂。確實,房企融資越來越難、拿地越來越謹慎。就連“宇宙第一房企”萬科都在高喊“活下去”。

寒冬之中,各個利益群體正在如何度日?寒冬過後,我們又將遇見一個什麼樣的中國樓市?本期開始,《稜鏡》將從房企融資、土地市場等角度,推出“樓市後調控時代”系列報道,試圖撥開迷霧、管中窺豹。

對於房企來說,資金如水,但水價越來越貴。

正如富力地產,2017年豪擲200億元收購萬達77家酒店,激進投資之後,而今卻躺在乾涸的資金池中等待救援。

該公司截止2018年三季度報顯示,有息負債高達1556億元。約63億元的賬面資金,尚不足以支付未來一年的財務成本。

今年以來,富力連續四次發債失敗,只得通過股權增發等手段,爭取資金上的喘息空間。這對於一向注重公司股權控制的華南房企來說,不啻於斷臂求生。

富力不是孤例,即便是恆大、融創等銷售規模排名全國前五的龍頭房企,同樣面臨著債務和融資的雙重壓力,其中恆大11月份發債年利率已經高達13.75%,接近過去的兩倍。

按照恆大研究院的計算,除去民間融資和類金融機構貸款,中國房企截止2018年上半年的有息負債餘額已是19.2萬億元的天量,每年的財務成本不會低於1.7萬億元。

在這個資金並不寬裕的年份,中國銀監會又要求嚴格執行“加強土地儲備貸款管理”和“嚴控房地產開發貸管理風險”等分類監管規定,過去憑藉高槓杆、高負債、高週轉、高規模發展的房企們,現在面對高成本資金,不惜“飲鴆止渴”。

融資的政策窗口此時悄然打開,在剛剛過去的11月份,房企發債總量546.5億元,環比上月上升99.0%,儘管綜合發債成本高達8.54%,創下2015年以來單月融資成本的最高水平。

騰訊新聞《稜鏡》注意到,大多數房企的發債目的是“調整公司債務結構、滿足資金需求、償還境內公司債券及金融機構貸款”。

這是中國房企一直以來的“借新還舊”遊戲,恆大、融創等巨頭房企,更是資金鍊上踩高蹺的箇中高手。在這些巨頭都在高喊“安全第一”、“活下去”的口號之時,其他中小房企的日子又是怎麼樣呢?

房企都在借新還舊

恆大是中國房企的風向標,該激進時激進,該減債時減債。而在中國房企資金鍊最緊張的時刻,恆大同樣動作頻繁。

自10月以來,這家2017年銷售規模全國第二的房企啟動了一系列融資動作,不惜將尚未付清價款的香港“恆大中心”再次抵押,尋求籌集15億美元的融資。

此後的一個多月,恆大通過全資附屬公司景程有限公司先後發行四期美元優先票據,合計融資28億美元,年利率最低11%,最高達到13.75%,比該公司2017年淨利率(11.9%)還高出1.85個百分點。其中,恆大董事長主席許家印自行認購10億美金,以示對公司的支持和信心。該公司2020年到期的部分未償美元債的收益率尚只有7.5%。

恆大截止2018年上半年,有息負債淨額6762億元,淨負債率雖有所下降,但依舊停留在127.3%這一高位。自2018年6月底起算,該公司此後一年共計2800億元左右的債務到期。

該公司長期依靠短期融資和“借新還舊”,緩解債務壓力。此次美元優先票據的融資目的,即“主要為現有離岸債務再融資”。

“在中國境內的融資環境趨緊的情況下,規模比較大的中國房企,大多都在尋求海外發債,而且願意接受更高的年利率。”一位長期活躍在香港的金融中介對騰訊新聞《稜鏡》感慨,投資者一方面擔憂中國房企的償債能力,一方面又抵制不了高回報的誘惑。

截止2018年11月底,中國房企在海外發行美元債券總額約41億美元,環比增長419.3%,平均境外債融資成本11.47%,較前10月境外發債成本6.45%增長5.02個百分點。

按照國際評級機構穆迪測算,儘管11月份中國房企的境外收益債券利息成本大幅提升,但預計該成本會在未來保持在較高水平。即便如此,對那些房企來說,這依舊是難得的政策窗口期。

自2017年以來,中國房地產行業進入最嚴調控時期,中國證監會放緩了境內公司債券的審批速度,包括融創在內的多家頭部房企公司債中止發行。與此同時,國家發改委自當年第二季度起,基本暫停發放房企海外發債的批文。

2018年上半年,呼籲監管部門放寬發債限制的聲音漸高。

中國社科院一位專家在《銀行家》雜誌撰文建議,“對於有能力赴海外發債的房地產企業,發改委和外匯局在完善備案制度的同時,應進一步簡化直接境外發債的審批程序,降低直接海外發債的門檻,通過政策引導募得資金的用途,幫助房企更便利地以較低成本獲得海外資金。”

“進入10月,監管部門明顯加快了發債審批速度,不管是海外美元債還是境內債券,從拿到批文到完成發債,前後一個多月就完成了。”一家A股上市房企的CFO對騰訊新聞《稜鏡》分析,房企債務大量到期,可能是債券發行審批加快的關鍵原因。

恆大研究院近期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2018下半年到2021年是房企債務集中兌付期,規模分別為2.9萬億元、6.1萬億元、5.9萬億元和3.4萬億元。

面對這一難得的政策窗口,各家房企都在加速融資。

據中原地產統計,進入11月份以來,有30餘家房企發佈了境內外融資公告,既有行業龍頭,也包括民營企業,融資類型包括增發、優先票據、中期票據、可換股債、公司債、短期融資券、ABS等形式,總規模超過1000億元。

在別人恐懼時貪婪

有的房企融資是“借新還舊”,還有一些則在逆勢擴張。

包括恆大、碧桂園、萬科、融創、保利在內,中國房企Big5截止2018年上半年的有息負債總和高達1.585萬億元。值得玩味的是,在融創、恆大、碧桂園開始強調“安全第一”之際,財務一直很“安全”的萬科卻坐不住了。

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1月以來,萬科至少發起14次併購,累計耗資超過230億元。除卻通過併購間接拿地之外,萬科前10個月新增建築面積為4193.4萬平方米,累計耗資1338.17億元。

據證券時報統計,2018年第三季度,萬科合計拿地金額達到458.7億元,相當於恆大、碧桂園、保利、融創四大房企拿地金額總和(477.5億元)。

萬科的底氣源於其穩健的財務狀況。以淨負債率來看,該公司2017年底的這一指標僅8.8%,只相當於恆大、融創的零頭。截至2017年底,萬科持有貨幣資金1741.2億元,遠高於短期借款和一年內到期長期借款的總和(622.7億元)。

這樣的房企自然成了融資市場的寵兒。

11月15日,萬科2018年度第二期中期票據完成發行,實際發行總額為20億元,發行利率僅4.03%,相當於恆大新發美元債年利率的1/3。該公司發行的2018年度第八期超短期融資券,發行金額為10億元,利率為3.15%,是11月份房企融資中成本最低的一筆。

不管是萬科創始人王石,還是現任董事長鬱亮,一直都以居安思危著稱。萬科2018秋季例會上,會議現場掛著滿場鮮紅的宣傳標語——“活下去”,似乎給當今房地產行業澆了一盆冷水。

“每到形勢嚴峻,萬科總會打響行業的第一槍,不僅帶頭喊行業不行了的口號,還會率先降價出貨,”一位龍頭房企中層對騰訊《稜鏡》抱怨道,不要被萬科的口號矇蔽,它非常擅長“在別人恐懼時貪婪,“畢竟它的負債是最低的、現金流是最健康的,在這個行業低迷期一定會抓緊時間壯大規模。”

萬科的“貪婪”正在見效。這家公司2018年前11個月累計實現合同銷售面積3599.0 萬平方米,合同銷售金額 5439.5 億元,排名重回行業第一。而在過去的2017年,萬科的合同銷售額一度落後於碧桂園和恆大。

保利同樣野心勃勃。

2017年保利的合同銷售額3092.27億元,排名行業第五,僅以27.57億元的微小領先優勢領先行業第六的綠地。

連續6年未曾進入行業前三的保利,喊出“2018年重回前三”的口號。這家央企背景的龍頭房企之所以底氣十足,與其融資成本極低關係莫大。

克爾瑞地產研究顯示,2018年上半年,保利通過各類融資方式,新增有息負債796.13 億元。不過,截至2018年上半年末, 保利的綜合資金成本為4.86%,僅相當於恆大、融創等民營龍頭的60%。

憑藉融資成本優勢,保利還首次動用永續債這一武器。

永續債的財務成本逐年攀升,一般來說,三年後所支付利率可能高達9%,甚至更高。比如,主動“去槓桿”的恆大於2017年6月30日,已經全部贖回了1129.4億元永續債。

而保利在11月29日發佈公告稱,公司成功發行2018年度第四期中期票據(永續中票)。該永續中票計劃發行總額15億元,實際發行總額15億元,利率4.63%。

2018年前三季度,保利累計新拓展項目108 個,新增容積率面積2456 萬平方米;獲取總成本1636 億元,拿地金額佔比銷售金額53.9%。

儘管截止前11個月的銷售額依舊是行業第五,但從拿地金額來看,保利已經衝進前三,僅次於碧桂園和萬科。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與萬科、保利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華南房企五虎”之一富力,這家公司2018年以來的發債融資嘗試大多以失敗告終。

2月9日,富力地產取消發行10億元中期票據;5月23日,富力取消了10億元超短融發行計劃;5月29日,富力一筆60億元住房租賃專項公司債宣告終止;8月29日,富力一筆60億元的住房租賃專項公司債券再次被終止。

幸運的是,伴隨著政策窗口打開,富力在9月份發行了三期資產支持專項計劃ABS,合計擬發行總金額為122.21億元;10月9日,富力獲批發行面值總額不超過130億元的公司債券。

即便如此,富力依舊需要繼續融資。該公司在11月5月宣佈增發約8.0559億股H股,募資約85億元,用於“償還債務、補充營運資金、項目投資”。

這意味著,富力從9月起的三個月時間內,計劃融資約315億元。

富力是房企中資金鍊吃緊的典型。該公司2018年三季度報顯示,賬面可用現金約63億元,總負債高達2863億元,有息負債高達1556億元,經營性現金流淨額-27.73億元。

截至11月底,富力地產實現總權益合約銷售金額約1138.5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56%,但與其高企的有息負債相比,依舊難以匹配。

富力之所以負債高企、現金流吃緊,與其此前的激進擴張關係莫大。2017年7月,萬達、融創、富力的世紀大交易中,富力以200億元價格拿下萬達旗下77家酒店。

2018年4月,富力地產還以57億元收購部分海航資產,合作開發海口項目。

“在市面上資金寬裕的時候,誰都覺得自己是在抄底,等現在融資環境下行,他們才發現自己是站上山頂。”一位粵系房企前高管對騰訊新聞《稜鏡》說,“出來混總是要還的,除非市場環境快速好轉,但現在來看這是不現實的。”

大批中型房企都試圖通過股權融資,獲得資金補給。

據騰訊新聞《稜鏡》統計,截止2018年11月底,正榮地產、弘陽地產、大發地產、美的置業、恆達集團登錄港股IPO,分別融資淨額系38.44億港元、19.81億港元、7.4億港元、29.17億港元、3.13億港元。

2018年以來,中梁控股等7家中型房企申請赴港上市,目前都處於審批狀態中。

“中型房企還可以上市融資,但那些規模更小的地方房企,可能很難撐下去了。”一位河南本地房企副總對騰訊新聞《稜鏡》說,“上一輪調控最緊的時候,也就是2014年冬天、2015年春天,大批地方房企資金鍊斷裂,老闆跑路。這輪行情起來後,大家又有些飄飄然了,真的以為房子賣得好是自己的本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