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惇沒有什麼戰功,為何在魏國地位很高?

狂野女子


在名將輩出的三國時期,夏侯惇確實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戰績。

僅在《三國志》中,他就有五次大敗仗的記載,而且還都是實實在在的敗仗:

敗仗一:當年討伐董卓時,夏侯惇自告奮勇打先鋒,結果大敗而歸。不過當時的西涼軍驍勇善戰,打不贏也很正常;

敗仗二:曹操徵徐州,夏侯惇留守老家。結果呂布偷襲,老家被端了,他引兵去救,居然被雜兵俘虜了,丟了大臉;

布退還,遂入濮陽,襲得惇軍輜重。遣將偽降,共執持惇,責以寶貨,惇軍中震恐。——《三國志·夏侯惇傳》

值得一提的是,夏侯惇中計並被偽降的呂軍劫持後,軍中震恐。他的部將韓浩聲稱:按照國法,曹軍將不考慮人質(夏侯惇)的安全,並做出要強攻的姿態。拿現在的話說就是警察不接受任何的談判,人質和綁匪都會被消滅!此舉將劫持者嚇尿了,便趕緊放了夏侯惇。韓浩順勢把劫持者全殺光,以振軍威。曹操聽說這件事後,點了個贊。

並將攻擊劫質者不用顧忌人質定為法令,於是以後就沒再發生劫持人質事件。

且吾受命討賊,寧能以一將軍之故,而縱汝乎?因涕泣謂惇曰:"當奈國法何!"促召兵擊持質者。……太祖聞之,謂浩曰:"卿此可為萬世法。"乃著令,自今已後有持質者,皆當並擊,勿顧質。——《三國志·夏侯惇傳》



敗仗三:曹操從徐州撤回,搞定呂布後,夏侯惇率軍尾隨追擊呂布,然後中了埋伏,一隻眼睛被射瞎了;

敗仗四:呂布與劉備翻臉,夏侯惇奉命去救劉備,然後被高順擊敗,沒能增援成功。導致劉備被呂布暴揍,妻子被呂布俘虜。而劉備本人則單身逃走;

敗仗五:劉備投奔荊州劉表,夏侯惇奉命去攻打,結果博望坡一戰,夏侯惇被劉備狠狠的給教訓了一頓;

並且,這也是劉備為數不多的完勝戰例!

如果再加上曹操徵張繡,自傲兵敗,由夏侯惇統領的青州軍乘機燒殺劫掠的話(最後是于禁替他擦了屁股)。夏侯惇的領兵失敗案例,就是六次了。


由以上敘述來看,夏侯惇領兵能力差,當主將每戰必敗,這是洗不白的。輸給西涼軍可以理解,輸給呂布、張遼、劉備這種老兵油子也可以理解,但是他連自己的兵卒都管不住,這就不能理解了。所以後來曹操將他調離前線,成為曹操後期唯一不被派往前線作戰的親信,只擔任中央派到到前線督戰的角色。也是情理之中的。

不過單獨領兵打仗不行,不代表夏侯惇百無一用。他也有強項,他在內政與後勤方面的能力還是很出色。並且夏侯惇生性儉樸,有多餘家財便會分送下屬,是當時終身皆未貪汙的清廉之士。很受曹操的重用。

當然了,能搞內政,能負責後勤,生性簡樸的人——多的是!也不止夏侯惇一個人。這些並不是曹操重用他的關鍵原因。

他受曹操重用的關鍵原因,還在於他的資歷和他與曹操的關係。當資歷+關係產生了化學反應後,其結果就是專制社會,君主對臣子最大的肯定——無比的信任!


先說說夏侯惇的資歷。

夏侯惇跟隨曹操的起步就很高,曹操當年逃出洛陽後,在老家招兵討伐董卓。夏侯惇就是當時跟著曹操創業的核心領導班子。

太祖行奮武將軍,以惇為司馬。——《三國志·夏侯惇傳》

當時的曹操沒有正式官職,估計也應該是沒有長史的,所以夏侯惇的司馬身份無疑就是曹操的副手,是曹操之下的第二人,高於曹仁和夏侯淵的別部司馬。

初平二年以後,曹操有了自己的地盤。夏侯惇擔任折衝校尉,荀彧擔任曹操的司馬。從這個時候開始,夏侯惇和荀彧就確立了他們在曹操團隊中的地位高於眾人的存在。

後來天下三分的態勢趨於穩定,曹操分別在漢中、襄陽、淮南設立三個前沿基地,交由自己最信賴的三個人統領,這三個人分別是負責漢中的夏侯淵、負責襄陽的曹仁、負責淮南的夏侯惇。並且夏侯惇還是唯一不需要自己親自領兵的人,他只需要督軍,指揮張遼、樂進在前線賣命即可。

以夏侯惇的能力和他在曹魏的至高地位,他的資歷真的是起了很大的作用。


再說夏侯惇與曹操的關係。具體的關係不用細說了,普遍都認為曹操和夏侯惇是堂兄弟的關係。這裡只說一點,就是夏侯惇對曹操的忠誠度,和曹操對夏侯惇的信任度。

曹操當漢朝丞相時,他旗下文武百官都授領魏國的官號,只有夏侯惇不一樣,他也領漢朝的官職(前將軍)。於是夏侯惇便上書曹操,希望也給他改封魏官,表明他是忠於魏國的。但曹操卻認為,夏侯惇與他同為漢官,大家是友臣,夏侯惇怎能屈就魏國的官號呢?夏侯惇因此便不再繼續上書,仍然以漢官的身份在朝中工作。

從這一點來看,曹操對夏侯惇是非常非常信任的。幾乎是無人能及,估計連曹丕、曹植這些曹操的兒子,老曹對他們的信任度,都未必有夏侯惇那麼深厚。曹操稱王后,夏侯惇也成為唯一可以不經通報自由進出曹操房間的人,在世時是真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重臣。

另外,在《曹瞞傳》和《世語》中,還記載了一個夏侯惇與曹操關係親密的事件。

當時有個叫桓階的人勸曹操稱帝,夏侯惇則認為不應稱帝,而是先定蜀、吳,然後再學上古禪讓之舉改朝換代的建議。曹操聽從了夏侯惇的意見,把稱帝的機會留給了兒子曹丕。後來曹操病死,沒能活到一統天下的那天,夏侯惇為此追悔莫及,最後也在曹操去世後半年,也跟著一起去了。

“曹瞞傳及世語並雲桓階勸王正位,夏侯惇以為宜先滅蜀,蜀亡則吳服,二方既定,然後遵舜、禹之軌,王從之。及至王薨,惇追悔前言,發病卒——《三國志》

據記載,夏侯惇死後,曹丕為之哭的稀里嘩啦的:

“……庚午,大將軍夏侯惇薨。……王素服幸鄴東城門發哀。——《三國志》

後來東晉的孫盛評價:對於同族,天子在宗廟門外哭祭即可。曹丕跑到城門去,是失掉天子禮儀的事情。

孫盛曰:在禮,天子哭同姓於宗廟門之外。哭於城門,失其所也。

曹丕是個多麼渣的人,在這就不細說了。連他都為夏侯惇哭的稀里嘩啦,只能解釋為曹丕是真的十分敬愛這位為他父親征戰一生的叔父。




總的來說,夏侯惇不適合為將,尤其是不適合單獨領兵。他的戰功戰績確實不行。但是他的資歷,他與曹操的相互信任關係,是任何人都比不了的。在專制社會,作為一國之君:一個可以無比信賴的人,遠比能力超凡絕倫的人要珍貴

這就好比,某個人當年陪老闆在凌晨三點半一起抗過包,在關鍵時刻替老大擋過刀。他在老闆、老大心裡的地位,遠比那些後加入的人,要高的多得多。至於他的業務水平不行,那有什麼關係呢?老闆自身的業務水平高就行了。而最信賴的人,只需要對老闆忠誠就可以了。


Mer86


錯!夏侯惇是曹魏軍隊的總司令,理論上所有曹魏的軍事將領都是他的部下,他是所有人的老團長,老師長。不管他的部下取得怎樣的作戰成績,夏侯惇都是他們的頂頭上司,這是夏侯惇地位高的主因。

當時的曹操陣營裡有四個重要人物,為首的一名就是夏侯惇,他是總司令;夏侯淵跟曹仁,這兩個是曹魏軍營裡唯一的兩個封疆大吏,縱隊司令大都督,其中夏侯淵負責關中以西方面的所有曹魏軍團,曹仁則節制江漢地區的所有的曹魏軍團;曹洪則領3000人掌管御林軍,守禦皇宮。他們四個是最早追隨曹操起兵的人,所以單單從熬資歷上看,他們四人擔任要職也是合情合理。

其次,夏侯惇的作用更多是鎮守許昌。由於曹操是挾天子以令諸侯,這使得許都本身是一個暗流湧動的地方,比如曹操每次在外打敗仗遭到挫折的時候,漢獻帝就會發動手下臣子發動政變。所以曹操根本就不放心許都的安全,他只能做了安排,讓自己跟夏侯惇至少有一個留在許昌。所以我們看不到夏侯惇打仗,因為曹操出征的時候會留夏侯惇守禦後方,曹操信任他。


優己


夏侯惇是名將夏侯嬰之後,且又是曹操本家人,同族,曹操自然高看其一眼;第二,夏侯惇是跟隨曹操最先起兵的人,曹操剛剛舉兵討伐黃巾軍時,夏侯惇便是曹操的裨將,屬於開國元勳型的;第三,曹操剛起兵時,兵少將寡,是夏侯惇首先替他募兵,其地位相當於南昌起義或秋收起義,幫曹操拉起了第一支人馬。在曹操眼裡,曹氏宗族有兩個人才是最信任的,一是夏侯惇,一是曹仁。“夏侯惇天下之奇才,曹子孝世間之福將”。

夏侯惇因為在戰鬥中傷了一隻眼睛,所以後來很少上前線直接作戰,有那麼多晚生後輩,老一輩革命家就不用直接上前線玩命去了,何況還是個殘疾人。夏侯惇的主要任務是在大後方,但後方並不是不重要。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沒有後勤司令,前方仗無法打好。史載“太祖平河北,為大將軍後拒”,曹操在前方打仗,因為有夏侯惇在,就有了穩固的大後方。

而且,夏侯惇發展經濟有兩把刷子,“時大旱,蝗蟲起,惇乃斷太壽水作陂,身自負土,率將士勸種稻,民賴其利。”,直接上地裡幹活的將軍,故事相當於朱德的扁擔。夏侯惇自己不上第一線了,但給曹操推薦了許多人才,出了不少主意,比如典韋就是他發現的人才並推薦給曹操的。

夏侯惇也並不是不出戰,在典韋、許禇未出世時,夏侯惇是前鋒陷陣的第一猛將。雖有勝有敗,但其戰功還是赫赫的。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這樣描寫夏侯惇:開疆展土夏侯惇,槍戟叢中敵萬軍。 拔矢去眸枯一目,啖睛忿氣喚雙親。忠心力把黎民救,雪恨平將逆賊吞。孤月獨明勘比倫,至今功跡照乾坤。此詩明白回答了夏侯惇為什麼在魏國地位這麼高。


春秋史社


夏侯惇沒有什麼戰功,為何在魏國地位很高?

這個問題的鏡像問題是:為什麼朱老總沒有彭德懷、林彪那樣彪炳的戰功,卻毋庸置疑地位列十大元帥之首?

(朱德元帥)

因為夏侯惇和朱老總一樣,是“元勳”,是軍隊的締造者!

“太祖初起,惇常為裨將,從征伐。太祖行奮武將軍,以惇為司馬!”

曹操剛剛起家的時候,人家就給曹操當副手呢。

曹操好比毛主席的話,夏侯惇就是朱總司令,你說地位能不高麼?

(三國志中夏侯惇形象)

確實,相比於夏侯淵、五子良將,夏侯惇的戰功確實不顯。

因為夏侯惇在歷史上領兵打仗本來就不在行,他第一次獨立領兵與呂布作戰,就被手底下的人綁架當了人質。

後來還被流失傷了左目,成了一個殘障人士,之後,就很少上前線,長期是坐鎮於後方。

(當然夏侯惇的眼不是被曹性射瞎的,而是被流失射中的)

夏侯惇實際上是以內政在曹魏陣營立足的。

史載“時大旱,蝗蟲起,惇乃斷太壽水作陂,身自負土,率將士勸種稻,民賴其利。”

夏侯惇沒有戰功,但並不意味著他沒有功勞,武將征戰,文臣理政,一樣可以加官進爵。

(夏侯惇畫像)

更何況夏侯惇和曹操還是親戚!

《三國志》記載,夏侯、曹氏,世為婚姻。因此,曹操對夏侯惇的信任是無與倫比的,《夏侯惇傳》記載“召惇常與同載,特見親重,出入臥內,諸將莫得比也。”

曹操出征在外,一直是讓夏侯惇坐鎮自己的大後方,

“太祖徵陶謙,留惇守濮陽。”

“太祖平河北,為大將軍後拒。”

“使惇都督二十六軍,留居巢。”

……

一個能讓多疑的曹操安心把後背交付的人,地位能不高麼?

(夏侯惇)

而且夏侯惇的性格也讓曹操很放心。

《三國志》記載了夏侯惇少年的一件事情,夏侯惇十四歲的時候,有人侮辱他的老師,夏侯惇一怒之下就把對方殺了。

由此可見,夏侯惇為一個真性情的人,對其尊崇之人,是極其忠心竭力維護的。

再加上夏侯惇雖然性格暴烈,但在曹魏陣營裡口碑卻很好,一直以清廉著稱。

(曹魏陣營)

你想想如果你公司裡有這樣一個人,

和公司老總是鐵哥們,當初公司初創的時候就在,

在公司裡還有一大幫兄弟(夏侯淵、曹仁)都在領導崗位,

個人管理能力也不差,

同時性格率直正派,口碑不錯,

雖然現在退居二線了,不怎麼打理公司的事務了,

這樣的人在公司的地位低的了麼?


談資帝


夏侯惇的經歷告訴我們,不能當留守政工幹部的將軍不是好親戚。有人說

夏侯惇純系靠裙帶關係才在曹操手下位居要位,開玩笑,闖事業不是請客吃飯,夏侯惇沒幾把刷子曹操能用他?

我們先把問題分解一下:1、夏侯惇在魏國的地位究竟有多高?2、夏侯惇有沒有戰功?3、他為什麼會地位這麼高?這樣答下來大家會更清楚明白。

夏侯惇在曹魏集團的地位有多高?早期軍政界第二人,中後期軍界扛把子!

討伐董卓時曹操行奮武將軍,夏侯惇為其司馬,也就是二把手了。一年後曹操被袁紹表為東郡太守,這是曹操的第一個地市級長官職位,此後他把東郡太守位置交給夏侯惇,後者也成為曹操系第一位充當地方大員的下屬。

196年,曹操在許都挾天子以令不臣。這時候夏侯惇是什麼職位呢?河南尹。這可是兼地方長官和京官為一身的要職。更多時候,夏侯都是老巢留守一哥身份為出征在外的曹操加保險。

曹操去世前一年,加封夏侯惇為前將軍,為軍界一哥。220年,曹丕加封夏侯惇為大將軍,為曹魏集團第一位大將軍。說夏侯大將軍位極人臣也沒什麼毛病吧?

夏侯惇的戰功不太明顯,但軍功絕壁一流,這與他的身份角色有關!

夏侯惇的戰功,首先要提一件事,就是帶領荀彧、程昱抵擋住呂布,守住了鄄城、範縣、東阿三城,保留了兗州最後據點,為曹操克復兗州留下了可能,否則曹操就是喪家之犬了。

從216年起,夏侯惇作為曹魏東線戰區最高長官,居後統籌調度,很少再親臨一線,因此出鏡率不高。但他成功防禦、牽制了東吳幾乎全國的精銳部隊,這是不是很大的軍功?簡直牛叉極了。

曹操為啥這麼看重夏侯惇?

曹家與夏侯家的淵源當然是原因的其中之一,用著放心啊,你看曹操西線、中線、東線司令長官分別為夏侯淵、曹仁、夏侯惇。事實上,夏侯惇還算是曹魏集團原始股東,畢竟他曾親自和曹操到揚州募兵。

也許最重要的,夏侯惇對曹操足夠忠誠。這從他主動要求加封魏官可以驗證,但曹操卻認為 他和夏侯惇都是漢臣同僚,而不是上下級關係,這是多麼給面子和尊重啊?

總之,夏侯惇作為諸曹諸夏侯的臉面人物,作為曹操樹立的用人標杆,忠誠第一,能力第二,他不受重用誰受重用?




司馬砸光


古代行軍打仗,有一件事是非常重要的,但往往做這件事的人也最容易被後人所忽視,而夏侯惇一生主要做的便是那件至關重要的事情!

有人覺得夏侯惇沒什麼戰功,確實,夏侯惇在陣前立功的事蹟並不多,也沒有過像曹仁,張遼一樣獨自領軍取得過重大戰果,而他卻能位列曹魏武將之首,這是為什麼呢?

位極人臣

都說夏侯惇地位高,話說夏侯惇在魏國的地位到底有多高呢?

據《三國志》記載:

“(曹操)召惇,常與同載,特見親重,出入臥內,諸將莫得比也。”

在曹操眼中,顯然夏侯惇是獨一無二的,兩人之間的情誼,甚至超過了桃園結義的劉關張。曹操死前,他是當時曹魏所有將軍中官職最大的――前將軍。(劉備當漢中王時封關羽為前將軍,張飛為右將軍,可知在前右左後將軍中,前將軍是最大的。)曹丕即王位後,他更是被拜為大將軍(武官最高官職,位列三公之上),位極人臣!

特別在夏侯惇死後,他被曹魏追諡曰“忠侯”,可不要小瞧這個諡號,這可是當時最具“榮耀”的諡號了,曹魏眾多名將,僅曹仁和夏侯惇被追諡“忠侯”。足可見夏侯惇在曹魏的地位之高。

夏侯惇地位高的原因

1:絕對的元老級! 據《三國志》記載:

“太祖初起,惇常為裨將,從征伐。”

也就是說,最早最早在曹操剛起兵的時候,陣前單挑,攻城掠地,隨孟德使喚的第一個人就是他夏侯惇。那麼,就衝夏侯惇這一點,曹操對他的感情就要絕對深於其他人。曹操最初的本錢便是夏侯惇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幫他拼下來的,獨眼將軍為曹魏的事業是犧牲很大的。

2:為人樸素,深得軍心。《三國志》作者陳壽對夏侯惇曾這樣評價:

“惇性清儉,有餘財輒以分施,不足資之於官,不治產業。”

這是一種忠厚朴實的優秀品質。夏侯惇不僅不貪財,而且還把曹操給他的恩惠繼續下發,來為曹操積德,怎會不得軍士擁戴,而於夏侯惇形成鮮明對比之人便是曹洪了,曾因貪得無厭差點被曹丕所殺。所以夏侯惇之為人堪稱整個曹魏的楷模。

3:鎮守後方的統帥。往往衝鋒陷陣,立下頭功的將軍最容易被世人傳揚,而往往鎮守後方的大將卻鮮有人知。有人覺得上陣殺敵才是功勞,但可知古代行軍打仗,後方穩定對前方戰局的影響有多重要?後顧之憂,後顧之憂!誰能解曹操的後顧之憂?文唯荀彧,武乃夏侯。據史料記載,曹操沒出戰時,鎮守後方的大任多交由夏侯惇處理,不是一個絕對的心腹之人,曹操是斷不敢將如此大任託付給夏侯惇的!也正是因為有夏侯惇和荀彧這樣信得過的人留守後方,曹操才可以全身心破呂布,滅袁紹,平定北方。難道夏侯惇的功勞還不大嗎?

“品歷史人文,悟真理人生。”專注歷史文化的探索,我是靈魂的感觸!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的頭條號哦!


靈魂的感觸


在曹魏陣營中,夏侯惇確實沒有什麼戰功。我們看看夏侯惇一生的情況就明白此話不假。

(夏侯惇劇照)

興平元年,曹操征討陶謙的時候,讓夏侯惇保護自己的家眷及軍需物資。可是夏侯惇卻被呂布給抓起來當人質,讓夏侯惇部下用軍需物資來交換。最後,還是夏侯惇的手下韓浩堅決保護軍需物資,拒不交換,呂布的陰謀才沒有得逞。

建安三年,呂布進攻劉備,曹操派夏侯惇援救劉備,結果夏侯惇反被呂布手下高順擊敗。劉備妻兒老小被呂布抓去,劉備一個人逃脫。

建安七年,夏侯惇受曹操派遣,攻打劉備,結果被劉備火燒博望,中了劉備的計,進了他的埋伏。最後李典救他,他才逃脫。

建安九年,曹操讓夏侯惇勸田疇投降,結果夏侯惇沒有勸說成功。

這就是歷史上留下來的夏侯惇的人生經歷,基本上打的都是敗仗,都沒有取得成功什麼成功。

(曹操劇照)

但是,曹操以及兒子曹丕卻對夏侯惇非常好,給了他極高的政治地位。

曹操還是個奮武將軍的時候,就任命夏侯惇為司馬。接著又任命他為東郡太守、濟陰太守等,封為高安鄉侯。再接著被封為伏波將軍、前將軍。建安十二年,讓他享受二千五百戶的食邑。待遇之高,同類少有。建安二十一年,曹操甚至賜予夏侯惇能歌善舞的樂伎藝伎,也是給予非常特殊的待遇。而且曹操還經常和夏侯惇同車出入,允許他自由進入自己的寢宮。

曹操去世曹丕繼位後,立刻就拜夏侯惇為大將軍,相當於總司令。只不過夏侯惇當總司令才兩個月就去世了。

那麼,曹操以及曹丕為什麼給基本上沒什麼戰功可言的夏侯惇這麼優厚的待遇呢?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夏侯惇對曹操忠心耿耿。

夏侯惇對曹操非常忠心,有一件事可以證明。當時曹操把很多將軍都封給魏的官職,但是,他對夏侯惇卻給予特別照顧,封給他漢的官職。相當於和自己同朝為官。夏侯惇堅決不同意,強烈要求把自己封為魏的官職。也就是說,堅決表示自己是曹操的部下。可見,他對曹操的忠心程度。

(呂布劇照)

第二,夏侯惇是曹操發小哥們。

曹家和夏侯家本來是同一家,曹操和夏侯惇既是親戚,又是發小哥們。他們也是從小一起起事的。曹操和夏侯惇的關係,就相當於歷史上劉邦和盧綰的關係。劉邦讓盧綰隨便進入他的寢宮,曹操也讓夏侯惇隨便進入他的寢宮。就算夏侯惇一生沒有打過什麼勝仗,曹操也會非常厚待他。

第三,曹操覺得虧欠夏侯惇。

曹操覺得虧欠夏侯惇的事情,主要是當年夏侯惇被呂布抓去以後,呂布以夏侯惇為人質,要挾夏侯惇的部下,讓他們交出軍需物資才放人。不過,當時韓浩不為所動,沒有交出軍需物資。結果呂布的陰謀沒有得逞。後來曹操知道後,反而表揚了韓浩,並且由此定了一條法律,以後不管是哪個人質被俘,都不救人質,任其自生自滅,目的是保證不為敵人所制。這事不久,夏侯惇又被射瞎了一隻眼睛。這一系列的事情,讓曹操心裡覺得對自己這個哥們兒非常愧疚,因而希望在其他地方貼補他。我們看曹操賞賜他樂伎藝伎,就可以看出曹操的心意。


張生全精彩歷史


陳壽的夏侯惇傳本就沒什麼記載,但不代表他沒什麼戰功。比如平河東,攻漢中,夏侯惇都有參與,然而本傳不載。尤其平河東明明是夏侯惇平的,杜畿傳吹的天花亂墜,好像全是杜畿一個人乾的,沒夏侯惇什麼事了。本傳記載簡略,但不代表這個人沒戰功。

在曹操那邊地位比較高卻沒絲毫記載的人多的是,比如當過曹操長史的劉岱、萬潛、謝奐、袁霸和王必等人,連個傳記都沒有,基本都沒什麼生平記載。但能說他們沒功勞麼?明顯不能,尤其劉岱可是因功封侯的,只是因為各種因素而導致他們的功勞並沒有記錄傳世而已。

而且一個人的地位,並不是完全看功勞的,比如曹丕四友中的吳質,曹丕即位以後就任以都督河北事的重任,但他之前又能算得上什麼?也就是一個縣令而已。

夏侯惇作為曹操的第一任司馬,從一開始就等於是曹操的親信中的親信。曹操草創時期,能和夏侯惇比地位的,也就曹操的第二任司馬荀彧。從一開始,這兩人就相當於曹操的左膀右臂,凌駕於眾人之上。地位和功勞多少無關,不過侯位封賞可是和功勞息息相關,夏侯惇和荀彧從一開始的封賞也是遠遠高於眾人。建安十二年,除去像張繡這樣的降將以外,曹操方封邑達到二千戶和以上的也就夏侯惇和荀彧。如若夏侯惇無功,曹操如此在封賞上如此袒護自己的親信,現實麼?司馬炎所謂“魏之元功,勳書竹帛。”不怕笑掉人大牙麼?只不過夏侯惇的記載偏少,沒更多的體現他的功勞罷了。


三國志吧成剛


夏侯惇是曹操同族兄弟,三國之中魏國是曹操承相掌握兵權,也是近身士衛同時也是知心兄弟,特別是夏侯淵死後,曹操更加看重夏侯惇的性格及勇猛,!!!



特別箭射左眼,生吞眼球的兇猛情景,更加使人感覺殺氣騰騰!!!


Mcq2


如果說曹操的所有將領裡面誰最理解曹操,那夏侯惇肯定非他莫屬。

誰都知道曹操的爺爺那是一個宦官是沒有後代的,他只有跑到夏侯家去抱了一個孩子回來。這就是曹操他爹,曹操他爹原本姓夏侯改姓曹,曹操和夏侯惇,夏侯淵兄弟倆那是堂兄弟。

當初曹操反對董卓選擇起兵的時候,曹操手底下要兵沒兵,要量沒量,只有一個矯詔,還是他自己假裝的 這個時候夏侯惇和夏侯淵站了出來,幫助曹操招攬的5000兵馬,並且二話沒說,直接認曹操當老大。可以說曹操起家的第一批啟動資金,就是夏侯惇給他掙的,當然,對於這個曾經的合作伙伴,再加上自己兩個都是親兄弟,那二話沒說!有我一份兒吃的,就有你一份喝的。

經過一段時間的奮戰以後,曹操終於拿到了自己穩定的根據地兗州。但是很快兗州被呂布襲擊曹操領兵在外,夏侯惇在兗州,最後幾個線拼命的苦苦支撐,防止呂布最後把曹操老窩徹底端掉!要知道曹操聽說自己眼周被襲擊了,差一點點就想把自己的子女扔給袁紹,自己當袁紹的附屬勢力去了,要不是夏侯惇再加上荀彧,荀攸叔侄兩個一起幫助曹操抵擋住呂布的進攻,曹操估計就真的成了一條喪家之犬了。

在這之後,曹操對於夏侯惇那是百分之百的信任,當然,在攻擊呂布的途中,夏侯惇也瞎了自己的一隻眼睛,不方便繼續在外征戰,曹操也把手底下最多的兵團,青州兵團交給夏侯惇。

當然,夏侯惇對於曹操最大的功勞莫過於屯田制度的推行,大家想想,一個當將軍得更大的希望是上戰場殺敵人,至於說拿起鋤頭去種地,對於很多當兵的和當將軍的人來說,不理解為什麼就是因為不會種地才去當兵啊,我為什麼現在還要種地呢?

夏侯惇一看這個情況,親自去示範如何種地,親自去說服手底下的士兵,還有將軍要推行屯田制度,以至於,袁紹的兵馬在北方吃草根,袁術的兵馬在淮河啃河蚌只有曹操的兵馬有糧食吃,你如果選擇種田,不去戰場上面參加大型的戰役來獲得戰功的話,你這個將軍遲早會被其他人給埋沒掉,只有曹操只有夏侯惇才肯相互信任!這種奉獻精神也是曹操最推崇的,最肯定的。

曹操手裡面有五子良將,同時曹操手裡面還擁有著八驍,這事實上是由曹操宗性子弟裡面八個人組成的,掌握著曹操大部分精銳的軍事力量,包括青州兵團還有《虎豹騎》,夏侯惇就是總領著青州兵團的所有事物。

當然,對於古代的人看來當時的夏侯惇沒有辦法建立戰功,我們無法理解他在曹操心裡面的什麼樣的地位,但是對於現代人看來,難道這一點還想不通嗎?袁隆平對於整個中國的貢獻究竟幾何?難道我們都沒有辦法想清楚嘛?人民只有吃得飽,穿得暖,才會樂意的跟隨著你,否則他憑什麼跟著你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