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惇爲何始終都是曹魏第一大將?

用戶3708573182


僅從戰績來看,夏侯惇在三國名將中似乎並不矚目,他最著名的事蹟當屬《三國演義》所杜撰的“拔矢啖睛”以及正史所載的被呂布部將挾持為人質之事,很多人便會據此認為,夏侯惇只是一位有勇無謀的莽夫。

但是,正史中的夏侯惇則是曹操手下的第一大將,絕非“肉票將軍”或“獨目將軍”這類片面評價可以概括,他的這一地位在當時也從未有人質疑。僅從以下記錄便可見曹操對他的倚重和信任:

190年討董聯軍建立時,曹操為奮武將軍,夏侯惇為司馬(高於曹仁和夏侯淵的“別部司馬”之職),並隨曹操一同前往揚州募兵。

193年曹操征討徐州的陶謙時,命夏侯惇鎮守後方。

200年曹操與袁紹進行官渡之戰時,命擔任河南尹的夏侯惇鎮守後方(《三國志·夏侯惇傳》:太祖平河北,為大將軍後拒)。

216年曹操征討孫權歸來後,命夏侯惇督二十六軍、負責防衛孫權(《三國志·夏侯惇傳》:二十一年,從徵孫權還,使惇都督二十六軍,留居巢

此外,夏侯惇可與曹操同車出行、有自由出入曹操臥室的特權,也是曹操部下唯一一位領受東漢官職者(前將軍)。這樣的恩寵在曹魏諸將中無人可比。曹丕將他封為大將軍,正是對其最高地位的肯定。

我們知道,戰功並非評價歷史人物地位高低的唯一依據。以我們熟知的共和國十大元帥而論,彭德懷和林彪的戰功顯然要高於朱德,但是朱德卻領銜十大元帥之首、並被印在舊版100元人民幣上,其歷史地位顯然高於彭、林二人。原因無他,正因為朱德是解放軍、共和國以及共產黨的主要締造者,資歷老、威望高,長期以來均是統率軍隊的二號人物,其功績遠非幾場戰鬥可比。夏侯惇成為曹魏第一大將的原因,正與朱德高居十大元帥之首的原因十分相似,他是“曹魏政權和曹魏軍隊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夏侯惇在曹魏政權中的地位,也可與朱德在共和國的地位相比。

印有朱德像(左一)的第四套人民幣100元鈔票


總體來說,夏侯惇能成為第一大將的原因包括:

1、在曹魏諸將中資歷最老,與曹操的關係最為親密。夏侯惇本人是曹操的從兄弟,夏侯氏和曹氏的軍隊則堪稱曹操的“嫡系部隊”,與其他軍隊有著本質區別。因此,《三國志》才會將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等將領單獨歸類至《諸夏侯曹傳》部分。作為夏侯氏的族長,夏侯惇的地位也高於戰功更多的夏侯淵(下圖),以至於在介紹夏侯淵時還要加一句“惇族弟也”

2、夏侯惇是曹魏軍隊的締造者之一,他一生統軍,為穩固後方起到了重要作用。曹操為討伐董卓起兵時,與夏侯惇一同前往揚州募兵。此後曹操南征北戰的過程中,夏侯惇始終是他最信賴的人。當曹操在前線統兵作戰時,夏侯惇則長期負責守護後方的重任,這足以證明他在內政和後勤方面的才能。此外,夏侯惇甚至還曾卓有成效地主持了經濟建設工作。據《三國志·夏侯惇傳》載:“時大旱,蝗蟲起,惇乃斷太壽水作陂,身自負土,率將士勸種稻,民賴其利。”在曹操的三個主要用兵方向——揚州、關中和荊州中,以揚州方向任務最為重要。從“都督二十六軍”“督諸軍還壽春”的記載來看,負責管理這一方向的恰恰是夏侯惇。另外,在至關重要的官渡之戰中,身為河南尹的夏侯惇雖然沒有參加這場在他管區內的重要戰役,但他仍然完成了防備關中諸侯、鞏固後方的重要任務。我們甚至可以推測,夏侯惇對官渡之戰勝利的貢獻,絕對不會亞於留守許都的荀彧。

3、夏侯惇對曹操十分忠誠,且有尊師重道、清廉不貪和樂善好施的優秀品質。夏侯惇的諡號“忠侯”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他的忠心,《三國志·夏侯惇傳》的對他的評價為:“惇雖在軍旅,親迎師受業。性清儉,有餘財輒以分施,不足資之於官,不治產業。”夏侯惇雖然常年身居高位,但為人簡樸、毫無貪慾,有了錢財就分給他人,這樣的品質想必也是得到曹操重視的原因之一。


至於戰功不足和被俘虜的黑歷史,順便多說兩句。在夏侯惇已經一目失明的情況下,作為他的領導,曹操想必也不會願意讓自己信任的心腹冒著再瞎一目的風險,去領兵衝鋒陷陣了。而從夏侯惇所得到的封賞、以及曹操“唯才是舉”的風格來看,一個平庸之輩是絕不可能受到曹操如此信賴的,他的功績雖然不顯露,但對曹魏政權的意義同樣重大另外,漢末三國時代名將被俘之事本就常見,關羽、呂布、太史慈、張遼、于禁、黃忠、龐德、姜維等人都曾當過俘虜,其中一些人甚至還轉投陣營。因此,不能片面地以“被俘虜”之事作為貶低夏侯惇的依據。


平田君Bellatores


夏侯惇這個人是曹操的族弟,曹操的父親是抱養夏侯家的,因此夏侯惇和夏侯淵也是最高跟隨曹操鬧革命的。夏侯淵戰死後,夏侯惇一直在曹操鞍前馬後。

夏侯淵擅長長途奔襲,曹仁善於守,至於夏侯惇早年在戰場上類似於劉備手下的關羽,也是曹操的左膀右臂,後來眼睛在戰場上受到傷害,自己把眼珠子生吞下去。夏侯惇在曹操營中,負責押運糧草,類似於劉邦手下的蕭何,儘管沒有在戰場上,但是劉邦賞賜自己的功臣,蕭何無疑是排在第一位的。

據《曹瞞傳》及《世語》記載,桓階勸曹操稱帝,夏侯惇認為應先滅蜀,蜀地平定了則江東自會歸服,二方既定,然後遵循舜、禹的道路,登基稱帝,曹操聽從這個意見。可見在曹操的心目中,夏侯惇是自己正兒八經的嫡系部隊。

夏侯惇一直以來受到曹操的重用,曹操迎獻帝后以夏侯惇為河南尹。官渡之戰時夏侯惇防守敖倉,掩護大軍左側安全。曹操破鄴城後遷夏侯惇為伏波將軍。從徵孫權,曹操班師,留夏侯惇統曹仁、張遼等二十六軍留守居巢。曹操經常邀請夏侯惇一起乘車外出,顯得格外親近,並允許他自由出入自己的臥室,別的將領都得不到這種待遇。


李治亞文史博客


夏侯惇雖然沒有令人矚目的戰績,但卻是魏國史上第一個都督。連張遼也是他的手下。相比於“食目啖睛”更讓人矚目。

“二十一年,從徵孫權還,使(夏侯)惇都督二十六軍,留居巢。”——《三國志 夏侯惇傳》

“建安二十一年,太祖復徵孫權,到合肥,循行(張)遼戰處,嘆息者良久。乃增(張)遼兵,多留諸軍,徙屯居巢。”——《三國志 張遼傳》

(圖片自題主)

一對比便知。

雖然五子良將戰功顯赫,曹操也沒有歸於明顯的偏心,但他最信任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是不爭的事實。夏侯淵也曾“督徐晃擊太原賊”和“行都護將軍,督張合、徐晃等平巴郡”。

在爵位和官職上,夏侯惇也一路領先,夏侯惇開始的官位是前將軍,等到曹丕時期,他被升為大將軍。而張遼在曹丕即王位後才升前將軍。接的誰的班不言而喻。

曹仁在曹丕即王位時先被封車騎將軍,後來轉為大將軍,因為夏侯惇當了幾個月大將軍後就去世了。

夏侯惇在207年封邑2500戶,而夏侯淵216年才800戶,差距甚大。

曹操隨著地盤的擴展,內軍和外軍逐漸分離,大軍區出現,為了協調大軍區的軍事,必然要委任最信任的人作為疆外的代言人,曹氏宗親就是不二的選擇。曹操一輩子最信任的也是他們。

夏侯惇在曹操剛剛起事時就追隨,是元老中的元老,地位高理所應當,而且他品行剛烈,早年時,因為有人侮辱他的老師就把那個人殺了,在曹操利益和自己利益之間,沒有異議的選擇犧牲自己,這種忠誠也是可貴的。

曹操經常和夏侯惇坐一輛車,出入寢宮也是非常隨意,一般將領沒法和他相提並論。

《三國演義》中喜歡夢中殺人的曹操雖然有點誇張,但是這也是統帥謹慎的考慮安全的表現。


大眼大世界


夏侯惇,字元讓,西漢開國將軍太僕騰公夏侯嬰之後。是追隨曹操最早的將領之一,後來在打仗的時候,被射傷左眼。


後期經常為曹操鎮守後方,因為夏侯惇功勳很高,同時使百姓受益,把後方治理的很好。所以曹操才能經常放心的去打仗,不然前面在打仗,後面在起事,那就是兩面受敵了。

夏侯惇雖然是將軍,卻也喜歡學習,夏侯惇經常親自求教老師,為人節儉。得到的賞賜也大多給部下。

所以夏侯惇是沒有多少產業,死後也沒有餘財。

後來夏侯惇官拜大將軍,封高安鄉候,死後追諡號忠候。

夏侯惇和曹仁分別是曹操手下夏侯氏和曹氏的代表人物。同時他們兩姓本人同源,夏侯惇追隨曹操時間又早,又失去左眼,同時鎮守曹操的大後方,所以夏侯惇的地位很高。

同時夏侯惇對曹操很忠心,曾經很多將領都有魏的官號。可是夏侯惇卻還是大漢的官職,所以就上書希望能有魏的官號。表示他是忠於曹操的。

但是曹操覺得他和夏侯惇是同事的官系,都是大漢的官員,怎麼好讓夏侯惇做他手下的官呢。只不過由於夏侯惇的堅持,曹操最後就答應了他,這可以說明夏侯惇在曹操心中的地位,絕非別的將軍可比的!

有了曹操的信任和認可,再加上夏侯惇本身的能力,成為曹魏有名的大將那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中孚鑑


這事要從夏侯惇的鍛鍊的一個部隊說起,虎豹騎!若夏侯惇不是虎豹騎的第一代長官那麼他在曹魏的地位也不會高於曹仁。但是在曹魏陣營中虎豹騎這支部隊的存在是其它曹魏部隊無法比擬的。而虎豹騎能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兩大戰神兵團(陷陣營,虎豹騎)力壓其它幾大力戰兵團:西涼鐵騎(紀律鬆散),大戟士(重步兵),白馬義從(預備役),白耳兵(山地師,杜撰居多夷陵之戰沒有一點發揮所以我認為是假的),東吳水軍(侷限性大)常年無敵是於夏侯惇的管理和打仗的風格有很大關係的。後期的虎豹騎繼任者都沿用了夏侯惇的戰鬥風格~~最善長途奔襲!因此夏侯惇屬於能養兵,能帶兵,能打仗,能防守的全才型將軍!因為虎豹騎在曹魏部隊中的地位的超然所以它的老首長夏侯惇也更加崇高。


不知離愁


首先夏侯惇你看名字就知道了,嚇猴蹲,可以把猴子嚇得蹲下,還有就是戰士裡面又能打又能抗傷害,而且打完還能卵事沒有一樣的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