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思维”和“富人思维”有什么区别?

纤指十三玄_


穷人和富人最大的区别就是格局不一样,就好像我们经常自嘲的一句话,“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有时候真的不是一个人的智商、情商、德商或者逆商什么之类的缘故,一个人的出身决定了他所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寒门难出贵子曾经是若干年前国内争论的话题,但是现在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这个社会将越来越扁平化,社会重新洗牌的频率也越来越高,所以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不用再担心30年河东30年河西,现在已经是3年河东3年河西的变化局面了。所以无论你现在是穷屌丝也好,还是富二代也好,提升你的格局,你就有机会迎来精彩成功的人生。


Alice金融


在我看来,穷人思维和富人思维最大的区别在于:穷人更倾向于考虑当下的利益,而富人更倾向于考虑未来。



一、穷人思维:以省钱为第一要义;富人思维:会权衡金钱带来的隐形价值。


假如你要去一个 5 公里外的目的地,没有特别方便的路线。
  • 如果坐公交:需要先走15分钟,再等车5分钟,做车10分种,下车走10分钟,一共 40 分钟,一共花费 2 元;
  • 如果打车:平均等5分钟,车子开 10 分钟,一共 15 分钟,花费 15 元。

你会如何选择?


我确信,在这里看到这个问题的绝大多数人,一定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坐公交,毕竟,坐公交能比打车多省 13 元。

但很遗憾的人,这正是穷人思维的第一个重要特点:以省钱为第一要义,而忽视为了省钱而付出的代价。


那富人是怎么思考问题的呢?

他会想:打车确实比坐公交多花13块钱,但:

① 舒适度高;

② 风险相对小:遇到扒手或者其他意外事件的概率小;

③ 省下了 25 分钟。


这三点,每点都很重要。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三点的隐形价值总和是大于 13 元的。

舒适度高,往往会带来更好的心情;风险小,会规避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而最后一点:省下 25 分钟,看起来不重要,但其实是最为关键的。


对于拥有穷人思维的来说,25 分钟是不足为道的,又没人给自己发工资,浪费就浪费了。

但对于有富人思维的人来说,25 分钟是很有价值的,它虽然不能直接产生金钱效益,但它的价值往往比 13 元更高。为什么这么说呢?请看下文——


二、穷人思维:业余时间,要么用来浪费,要么用来赚钱;富人思维:业余时间是用来“投资”的。


在很多穷人眼里,时间是不值钱的,尤其是工作外的时间,他们都用来:看电视,看小说,和几个酒肉朋友海吃湖喝,享受生活。

稍微有点上进心的人,可能觉得时间都用来消耗不太好,他们可能会去找点零工,挣点零花钱,这种行为当然很不错,但依然没有脱离穷人思维。

那富人是怎么做呢?他们会更多地用时间去做对未来有意义的“投资”:

  • 投资金钱:了解金融市场,去寻找钱生钱的手段;

  • 投资人脉:去结识各领域的大牛,互通信息和观点;

  • 投资自己:学习行业知识,当自己更有竞争力。

他们做的很多事情,是不会马上有收益的,回报周期很长,但他们愿意这么做。

一方面,他们非常清楚自己时间的价值,会为自己省出更多时间,另一方面,更多的时间用于着眼未来,让自己不断处于进步中,这样的思维,是很难不富有起来的。


三、穷人思维:有多大本事,做多大事;富人思维:要做多大事,就去培养多大本事。


穷人思维和富人思维另一个很大的区别在于:穷人更倾向于先去积累,而富人则是先定目标。

为什么穷人不愿意先定目标呢?

因为定目标其实是一件需要很强心力去完成的事情。

穷人抗风险的能力较低,他们能为完成一件事情付出的预先成本不会太高。因此,他们希望能在完成目标之前,知道通向它的每一个确切的、无风险步骤。

但凡是有野心的、有建设性的目标,却从来都是风险重重。

它令穷人们望而却步——不如,先把自己做好吧。


但富人则不同。

一方面,他们更能承担失败带来的损失;另一方面,上文提到,他们更愿意投资自己、投资人脉,因此他们达成一个目标的路径也会更多。

这令他们更容易先去制定 aggressive 的目标,然后再去执行。


这种逆向思维会让他们更容易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


曾加


看了很多精彩的答案,也让我想起了几个同学。

1

同学陈阳,个子168,矮墩墩的,一看是个笑面虎。毕业10多年成了亿万富翁。

他的发家史有些传奇性。高中毕业后陈阳没考上大学,在家里当无业游民。前几年东一榔头,西一锤子的干点零工,和普通人一样毫无建树。后来结婚了,想想只打工不会有啥出息,就借了一笔钱和妻子一起到西郊(当地一个批发市场)去买服装。

当时改革开放如火如荼,人人思变,对商品质量的要求也不太高。陈阳卖的又有些精明,四、五年就赚了上百万。一次见到他穿的人五人六,我还心里犯嘀咕:这小子穷人乍富了吧!

几年后陈阳转行了,做起了不良资产投资生意。第一笔生意是这样做的:当时市里黄金地段有个宾馆由于经营理念落后,再加上管理不善倒闭了,陈阳得知了这个消息就找到宾馆老板,用比较便宜的价格进行了收购。

精彩的时刻到了。陈阳买了不是开宾馆,而是为了卖。他对宾馆进行了最高档的装饰,然后卖给了一个国际知名连锁酒店。

这一次让他一下赚了300万。

后来,经过几年类似模式的投资后,他已经身价几千万了。然后他又把资本投向了小额贷快行业,说白了就是法律许可范围内的高利贷。

直到现在,他的小额贷款公司做的是有声有色,已经有了亿元资本。

一次我和他聊天,我说:“陈阳啊,你小子学习不行,到怪会赚钱。”他似笑非笑的说道:“无论如何得干一行,我不干投资还能干什么。”

2

同学海涛,高中毕业后去学了个驾驶证开货车。在起初几年生意还行很多人找他拉货,可是随着货车数量越来越多,生意就不太好干了。

去年遇到他,发现他的头发都发白了,脸也变得黝黑。于是我就劝他做点小生意,他回答我说:“没本钱怎么做,再说我也不是做生意的料,没那个头脑,也只能干这个了”。

直到现在海涛还在开货车,不过有时候实在没活干就去转送建筑垃圾。

3

一开始,我们都不富有也不贫穷。可是短短10年余的时间,我们的生活质量差距为什么这样大,除了羡慕和同情,也让我无法释怀——明明我的起点也比陈阳高啊,怎么现在也成了社会底层了。

于是我就读书,想通过思维和知识寻找答案,终于一天当我看到了心理学中埃里克森提出的“同一性”问题时,答案呼之欲出。

在哲学层面来说,同一性就是佛教的千古一问“我是谁”,庄子所说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道家说的“返璞归真”。

在心理学中,“同一性”是指个体把身体、认知、社会情绪、价值实现、职业成就等,通过不断的自我整合而达到自我认同的心理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同一性问题被认为是当代青少年发展中的核心概念,也是中年、老年阶段个体发展的重要问题。

事实上,我们获得同一性的状态真的不同,很多人对自己的人生和职业没做过探索,别人去打工,他也跟着去打工,别人出苦力他也出苦力,有甚者在家成为啃老族,这样的状态我们称为同一性弥散。

有的人倒也有自己的人生规划,有自己的理想目标,想成为科学家、医生、解放军警察等,可是他们的父母有能力把意愿加在他身上,比如让他去做生意,这种状态我们叫做同一性早闭。

而有的人正在彷徨在“我要干什么”的十字街头,目标比较模糊,这被称作同一性延缓。

当你在奋斗中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成为了自己想做的人时,这叫同一性获得。

原来如此,从心理学角度来说陈阳获得了同一性,用自己的思维智慧成为富人,海涛同一性弥散,思维只局限于开货车,用自己的劳碌穷到了现在。

人和人原来真的不同,这个不同在于你是否做成了自己,是否获得了同一性。

4

做成自己,关键是做什么样的自己

陈阳说“无论如何得干一行,我不干投资还能干什么”,这句话看起来平平无奇,可是在一个拥有亿万资产的人口中说出来就有了这样几层含义:

1.陈阳专注的做挣钱的事。他卖服装,买卖不良资产、投资小额贷款目的就是一个——赚大钱。

2.陈阳用智力赚钱,这个懒货才不去干苦力来。

3.陈阳找了自己的智慧热点——资本市场。

专注+智力+优势,陈阳这样愉快的做自己。

海涛说“没那个头脑,也只能干这个了”。里面的潜台词是:

1.不想动脑,脑力的事不是我的事。

2.我只会开货车,不想改行。

体力劳动+单一的低价值工作,海涛辛劳的做自己。

两者的做法,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不同,贫富立现。

5

靠体力劳动赚钱还是靠脑力劳动赚钱,决定了你人生的广度和深度。

私人金融、网络科技公司、媒体大亨、自媒体人、经济商贸公司,事业单位,这些都是靠脑力赚钱。

工人、农民、手工业业者、买菜大叔,这都是靠体力赚钱。

用哪种方式赚钱,决定了你所取得的成就大小和财富的多少,决定了你人生的广度和深度。

当你选择了比尔盖茨的思维和工作方式,你就是世界首富,当你选择了鲁迅笔下闰土的劳作方式,你就会处在社会底层。

这也许就是我们苦苦思索的答案。

可我们往往还执迷不悟!

前几天衡水中学入驻浙江,引起了一番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论战。有官员明确的指出不需要应试教育。

这就是因为应试教育会对个体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几乎堵死了孩子成年后靠智力和思维吃饭得可能。

这些孩子即使是名牌大学毕业,也多数会成为打工者。不论你是金领或者白领,也只是打工,脑力劳动不是单纯的重复,而是创新思维,创造新价值。

6

做个不断创新的自己

创造自己,做不断创新的自己。当我们不想屈服于命运的时候,我们就会认真的思考自己和未来,这种思考是也许能改变你的一生。

1.吸引力法则。

《笑傲江湖》中有个吸星大法,令孤冲学会了后吸星大法,吸了黑白子的全部内力后武功大进。

巧的是,在心灵心理学中有个吸引力法则和这个原理类似,不过是对宇宙能量的一种认知。

2006年,一部叫做《秘密》(The Secret)的电影 把“吸引力法则”的概念风靡了全球。吸引力法则告诉我们: “你关注什么,就吸引什么,我们可以拥有一切想拥有的东西,无论什么都能得到。你心中所想的东西一定能吸引到现实生活中来。

比如你希望得到个好的职位,只要你聚精会神的想,聚精会神的做,这时候你就能启动宇宙中的这个定律,你的想法一定也会成真。

同样,只要你想实现自我的同一性,真正的做成自己,你就可以利用吸引力法则。你可以去要求,明确自己想要什么。去相信,同通过心里学上的暗示表达强烈愿望。去延伸,努力经历过程,最后——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一定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2.创新思维和工作。

最有价值的思维是创造性的思维,最有价值的工作也是具有创新性的劳动成果。

很多行业也是脑力劳动,可是多程序或者知识的重复,这样的劳动价值就低,比如办公室文员,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工厂技术人员。

然而,很多科学家、企业家、媒体、影视工作者,他们用思维和知识不断的创造新的劳动成果,回报就会高。

不断的创新是财富的源泉。

3.找一个圈子

同样的一个人,今天你在五星级酒店和朋友就餐,你的形象就是五星级。明天你和朋友在小吃点就餐,你的形象就是小吃点。这在心理学中叫头羊效应,所有的羊会跟着头羊走的。

一个适合你的朋友圈很重要。

中国人很善于打造人脉,其实更重要的是打造圈子。这个圈子人不必多,只要能让你有发展的平台就好。即使你暂时落后,朋友拉也能把你拉上马。

最后我要说的是:我们不要太专注别人,而没做成自己,富人和穷人本来就是不同的你。每个人都有一个价格,别让自已的价格太低了,如果物质基数暂时没有办法大幅提高,就提高自已思维的倍数吧。


高太爷


前几天我看到一个统计数据:如果你的年薪能达到12万,那你就属于世界1%的“富人”了。先不说这个结论正确与否,在中国除去北上广深几个一线城市外,12万已经算得上一个比较中高级的标准了。

即使真是“12万”,又能怎么样了?不吃不喝20年也就240多万,养个孩子、养个车、买个房子……额,细思极恐!这就是典型的穷人思维——攒钱,做减法,只会越减越少。

所以,要想活的“滋润”,能达到12万的标准固然是好,但拥有“富人思维”显然更为重要,那“穷人思维”和“富人思维”的区别到底是什么呢?

1、我个人认为两种思维最重要的区别是:是否舍得花钱,让钱生钱。

职场上的“富人思维”是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明确的规划,对自己的能力分成若干,并注重提高每一块的能力。

如何提高自己的能力呢?学习毫无疑问是最好的方式,但如何学习呢?现在知识付费的浪潮之下,只要你想学,没有你买不到的课程!对,没有你买不到的,于是问题就来了,你是否舍得花钱去买课程?

举个例子来说,国外认证的有些资格证(如PMP等)光考试费就1万多,考过了当然有光鲜的前景,那考不过可就打水漂了,这就是博弈了。

学费少的课程也多,100以下到2000以下课程分类繁多,那就看你怎么选了。简书头牌红人彭小六论证了一个不错的方法,那就是学习之后尽快将所学知识再分享出去,利用“信息的不对称”迅速变现,进而赚取更多的钱。这里有个逻辑要说下:

听课的时候,我们对课程也许并未掌握,采用“以教为学”是一种非常好的掌握知识的方法,在教授别人的同时,加深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用钱生钱迅速实现自己能力和经济的增值。

2、是否具备投资思维?明白复利效应才是财富和能力增值的印钞机。

回到刚刚开头举的例子中,240万的事情。如果稍微有点投资思维,每年投入5万,年化收益20%(这是投资的底线水平吧),那20年后,资金可能在“滚雪球”的效应下,会滚到好几千万。每年用7万生活,5万投资,还能把投资的钱当作提款机,如果把其中的资金换成能力呢?每年掌握5种技能,每一种技能收益20%,那么20年后……

这个假设中,其实还有一个重点:能力比金钱更有叠加效应。就像一个掌握了哲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学科的人看世界会是万花筒般绚烂多姿,在多种思维方式的作用下,他仍然会延伸出无数的创新思维,这也客观解释了,为什么像达芬奇、米开朗琪罗那样的大师级人物会有那么匪夷所思的成就了?

我们大概率做不到那么优秀,但至少可以学习他们掌握多学科思维的方式去提升自己,让能力和技能的叠加产生强大的复利效应,进而在职场上风生水起,画上斜杠。

我是职场喵女王,用专业的能力和美丽的态度行走职场,关注我,一路同行,一起upup~~~~


职场喵女王


网上有张图片描述穷人和富人思维方式不同的:

  • 穷人确实大部分是负面思考的,爱瞎想,在乎眼前而错失机会,特别寻求安稳,极度厌恶风险,或者自我设限,老是觉得自己做不到;

  • 富人则相反,大部分是正面、积极思考,有目标,眼光也比较长远,愿意接受一些可控范围内的风险,迎接挑战,面对问题时并不是自我设限,而是在问题中寻找答案,思考如何才能办到。

就我身边的案例来看,还是颇有几分道理。

不敢说多富,但混得相对好些的确实是以正面思考为主,有目标,眼光也比较长远,而且聚焦于如何达成目标,然后不断思考和探索、实践,比如我一个朋友,经常在机场的时候都还在思考写作。

反之,家乡的农村人多半是自我设限,不相信自己能行,爱瞎想,眼光也相对短浅,经常给自己找各种理由或者借口,对风险也是极其厌恶,尤其喜欢子女进入体制内系统(当然,并不是体制内就不好),就想安安稳稳一辈子。他们更不会去向那么长远的投资,只想着省钱、省钱再省钱,光有节流却不去开源。

但是,假设我们再深入一点想想的话,或许就不是那么简单了。

为什么会让这些人有不同的思维模式和价值取向呢?

根源还不是因为经济条件低下以及外部机会匮乏。

穷人从小到大其实都是处于“稀缺”的状态,不管是金钱还是各种资源和机会。

前段时间就有个老外“深入基层”做了一项研究。

这项研究充分证明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过着无可奈何的低质量生活。

典型的如各种代工厂和流水线作业工人。

他们每天都少不了高强度、长时间的工作,下班后也不可能有舒适的条件和生活,

所谓的富人思维在他们的情境下其实就是心灵鸡汤,太奢谈了,工作根本没有选择,生活面临重压和负担,还有老人小孩要照顾,甚至有小孩都没法照顾,丢在老家爷爷奶奶养着,怎么去谈长远的职业规划嘛。

这些小孩在成长的过程中又面临着各种稀奇的资源,甚至有些连和爷爷奶奶交流的机会都不多。

读大学按理不是个难事了,可是实际上很多农村的孩子根本没上过高中。

还有各种智力发育迟缓,以及营养不良的。

如果连基本的认知能力都没有,对现代化经济活动近乎一无所知,怎么去规划长远和发展嘛,不觉得把一切都归咎于穷人“懒惰”、“愚蠢”太狭隘、片面和肤浅了嘛。

有一本书,也是老外写的,叫《稀缺》:

这本书提到,在长期性的资源(钱、时间)稀缺中,人们已经形成了“管窥”之见,当1元钱的价值在穷人与富人之间产生了巨大差异时,当印度街头的小贩们陷入了无止境的借贷压力时,当每个人都处在多任务处理的“杂耍”状态中时……最终,稀缺会俘获我们的大脑,渐渐让我们失去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变得更加愚笨和冲动。

所以,一方面是所谓的“穷人思维”与“富人思维”导致了贫穷与富裕,可是另一方面,同样也是因为贫穷和富裕,才有了所谓的“穷人思”与“富人思维”。

忽视外部的环境、条件和压力,仅仅用一个“穷人思维”就把它概括,是非常不公平的!


冯起升


穷人分为三种,第一种有自己理想,不甘心做穷人,想通过自己努力走出困境,并为之付出努力。第二种对现状怨声载道,却不付出努力改变,怨天尤人,这类人很难有所成就。第三种觉得这辈子穷都是命中注定,不想设法改变现状,有机会也不想把握,只觉得天上不会掉馅饼,这样的好事怎么会发生呢?

在山区的孩子,即使条件再艰苦也要去上学,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他们对待知识有一种渴望心理,他们知道只有努力学习才有可能走出去,才有可能过上好日子。那里的教学条件非常艰苦,学校是危楼,学生的课桌也是破烂不堪,老师有一些只是当地有文化的人教孩子认字。在山里的孩子长途跋涉的去学校,要提前出门一个小时,他们风雨无阻什么都不能阻挡他们求知的欲望。

在社会上有这一类人,他们觉得所有好的事物都应该属于自己。凭什么别人有名牌包,有豪车?自己只能背高仿,挤公交?对自己的现状怨天尤人,埋怨工作不好,埋怨老板不体恤下属,埋怨老公工资少。“我这么漂亮怎么嫁给你?你看我大学某某某嫁了一个有钱老公,什么都有了,你看看你!”妇人的埋怨让老公垂头丧气。可是她没想过,毕竟你不是她,你想嫁的好,可是你已经不在年轻了。你选择了这个男人,你就应该给他时间,钱不是突然就有的,一夜暴富是出现过,但不是每一张都有大奖。每天怨天尤人,不如接受现状便不会有所成就。只有坦然面对,付出努力才能走出困境。

有些人觉得现在生活在社会最下层,这辈子就只能是穷人了。什么发家致富的道路也不用走,一旦赔了本,过得要比现在还差,不如老老实实过着现在的生活。所以,他们不打算尝试,也不想拼搏付出,只想安于现状。而富人不懂得满足,他们越有钱就想赚更多的钱。富人有一双发现商机的眼睛,知道哪一种可以赚更多的钱,他们富有一种自信,久而久之形成一种气场,我能行!富人也会遇到商业问题,即使受挫,也要勇于面对,不退缩不让步坚持自我,即使补救解决,最大程度弥补。钱没了可以赚,不可在奔波路上迷失自我。

富人知道如何钱生钱,怎么样低风险投资,赚分红获得更大利润。但是他们不是起初就有这样的阅历的,所有的经验都是常年积攒出来,只有被人骗过,才知道骗子的招数,下次才知道防范,富人也是从穷人一步步走向富贵,才有现在的社会地位和财富。

只有懒惰的人,不学经验,不学习就会被淘汰。真正成功,是必要经历几次失败。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到彩虹呢!坤鹏论认为,没有绝对穷人思维,有想法有胆识,敢于挑战发奋图强,穷人发家致富绝对可能。不怕失败,敢于探索,发现适合自己的发家致富的道路,坚持走下去,你就会走出困境。


坤鹏论


刚好前段时间看过一本书,做了些读书笔记。

看待债务

穷人要不就是依赖信用卡消费,各种的网络借贷,要不然就是极度的厌恶债务,觉得债务是邪恶的。想尽一切办法避免债务。富人不那么觉得,富人会考虑投资回报率,当投资回报率大于债务付出的利率,他们觉得债务是有用的。这也是为什么越富有的人他负债越多。

看待教育

穷人会觉得毕了业就万事大吉,更甚者会有“读书无用论”的思想。但富人会一直不停的学习,他们认为只要停止学习就停止了成长。他们不断扩充知识、扩展对世界的认知,觉得这是人生旅途中至关重要的。

看待时间

穷人对时间并没有多少认识,所以会不断的刷八卦新闻、刷电视剧、打游戏,而重要的事则一拖再拖。富人会觉得时间是最重要的资产,重要程度远远超过金钱。

对待金钱

穷人觉得钱是稀缺的,所以花费每一分钱都需要纳入预算,同时还要尽可能的存钱,他们成了钱的奴隶。富人觉得金钱只是他们的工具且无处不在,金钱是他影响了多少人的真实反映,也反映了他创造价值的能力。

收入来源

穷人什么挣钱多就做什么,主要依靠找一份工作换取收入。富人主要收入来源是生意运转和投资所得。

财富增长

穷人没有财富或者被市面上的理财产品蒙蔽,胡乱的投资并不了解的资产(或者根本就不是资产)。富人赋予资产赚钱的能力,不断琢磨投资的模式。

对财富的看法

穷人的财富=工作+储蓄+他们理解的“投资”(或者只有工作,对财富只有憧憬)。周而复始重复几十年,直至退休。富人会创办企业,有一套财务系统,包括现金流、资产负债表等。这个系统会源源不断产生收益。

财富公式

穷人的公式是财富=收入+债务,富人的财富公式是财富=净利润+资产价值。

生活责任

穷人的责任是养家糊口,工作又必须依赖于别人,包括雇佣的公司,经济环境等。富人的生活在于他自己想如何去塑造。

对待人生

穷人再被打击后退而求其次,放弃梦想,勤俭持家,不冒风险。富人觉得他的梦想多与众不同都值得追求,相信有钱会让梦想成真。


创投小王子


 有钱人不一定是一辈子的富人,暂时没钱的也不一定是一辈子穷人。  很多具有富人思维的穷人,他们正在逐渐变得富有;而也有很多固守穷人思维的富人,他们的资产正在缓慢缩水,或者资产增值的速度低于平均水平。  所谓穷人思维和富人思维,到底有什么区别?

挣钱 vs 省钱 

 有的人想着今天播种,明天收果子;有的人想着手里的果子省着吃   

重质量 vs 贪便宜  

有的人买一双正品鞋,因为质量靠得住;有的人买5双赝品鞋,因为鞋老坏  

行动派 vs 官网派  

有的人看准目标就会努力前进;有的人只知道羡慕感叹  

务实 vs 务虚  

有的人知道财富需要一点一点积累;有的人老是想着一夜暴富  

分享 vs 独占  

有的人知道合作的力量很大;有的人总想着别人要占他便宜  

眼里看到金 vs 眼里看到翔  

有的人总是能发现别人的优点;有的人觉得别人就是运气好  专

注 vs 三心二意  

有的人能专注于一项事业做大做强;有的人总是手忙脚乱心发慌  

挑战 vs 退缩  

有的人在挑战勉强会更强大;有的人总是未战即降  

不过这些也这不是绝对的,这只是思维定式的影响,你可以理解为一种概率,有某种思维会使你变成某种人的概率变大。


THATGIRL135940406


我认识一个老板,江苏徐州的,两口子都没读过书基本只会写名字,而且普通话也带家乡音一般听不懂,最开始在亲戚开的建材厂打工跑跑业务,后来借了几万在上海九星市场开建材店,不到几年在上海买了好几套房,赚了好几千万,后来老板又搞私人贷款把自己所有钱都搞进去还找别人融借了好几千万,结果借他钱的破产还跑了,两口房子车子什么都卖了还债,但凭着信誉这几年又做起来了,当他没钱别人也不敢借给他时,原来上游供应厂商基本没停他的货源,所以才能起死回生,从他身上我总结几点:

1,胆量决定你是否是经商的料,大部分的人只要听到风险立马会跳跑。2,妻子也有胆量而且不怕失败,如果一家二种意见肯定成功不了。3,有领路人,行业走对了就会发财,很多人第一步跨进哪个行业都是跟亲朋好友带的,或者那个地方都从事这行业的人多,还有就是勤快好学拜师,你学历再高没有平台还是不行,有平台没学历你还可以边干边学。4,没有诚信做不了生意,都说无商不奸,那只是说商人很精打细算,做生意的诚信才是本,这夫妻俩因为往年拿货付款从来讲信用所以后来没钱厂家也敢先发给他货源。5,能说,能喝,情商高,好客,这老板虽然普通话不标准,但随时上台能讲几小时而且你喜欢听,很多行业并不是什么高技术,能聊天能喝酒往往生意就成了。6,三十五岁到四十五岁黄金周期,千万别错过,这一年龄阶段人的才智达到最高,机会也最多,稍微改一步可能就成功。.

说了这么多,我还在打工,因为我老想省点,钱多了再做生意,但钱老是不多,我老婆更怕借钱,唉!看来没有发财的命,但倒也清闲朝九晚五,还能和孩子相处!


湘聚有缘人


实际上没有什么绝对的穷人思维和富人思维!

很早就有个“屁股决定态度”的说法,比如坐在热炕上的喝酒的人口渴想喝水,坐在外面看东西的人就想早些回家盘到热炕上再来口酒。前者好比富人,他的思维取决于需求,而后者好比穷人,要实现目标要付出几倍的汗水和代价,所以客观上讲穷人更要坚强但也更脆弱,很多突然发大财会突然感觉特别的迷茫,特别的疯狂,会花很久才适应富人的环境。



有些企业家成功以后,认为自己能点石成金,把企业办的像个迪士尼乐园,什么都有,结果倒下来什么都没有,还是要取决于主业,主业都不明确、都搞不好,那还能成就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