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農村人種植的糯米稻沒有過去的糯了,煮出糯米飯來硬硬的?

七星老農


為什麼現在農村人種植的糯米稻沒有過去的糯了,煮出糯米飯來硬硬的?

糯米是一種非常特別的大米,因其獨有的粘性跟糯香,常常被人們用於各大節日製作美食,像我們端午節最愛吃的粽子就是其中一種!由於糯米的粘性特別大,糯米飯偶爾吃下還行,天天吃會特別膩人!所以我們南方沒有吃糯米飯的習慣!


在我們當地,農民一般都是種植粘米,只有少部分家庭會預留少部分田地種植糯米,用於節日製作美食,需求量比較少,因為種植的少,所以有些難打理,比如種植、收割,晾曬等非常容易跟粘米混淆,導致糯米也不夠純,甚至預留的谷種也不純了!糯米不純或者摻雜了粘米,煮出來的糯米飯粘性也會差很多,有些在烹煮的過程中操作不當,水放少了,或者火候不夠,煮出來的糯米飯就會硬邦邦了!糯米吸水性強,比較硬,所以糯米飯的時候可以稍微多放點水,時間稍微煮長一點!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想了解更多三農資訊分享,可以關注嚇我,謝謝!


水果不甜不要錢


為什麼現在農村人種植的糥米稻沒有過去的糥了,煮出糥米飯硬硬的?

老糥米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就基本被換種了。記得小時候吃以前那種自家留的糥米,就像人們吃肥肉和酒,根本不敢多吃,因為太糥,特別是小孩子吃多了就有一種燜頭燜腦的感覺。

在當時,那種糥米產量很低,不上500斤一畝,好像只能產3~400斤一畝(具體產量已記憶不起來了,名字不知道是不是叫“農匠巴”),一般每家只會種植一至二分田,主要是用來包粽子或其他過年過節之用。因產量實在太低,在新糥米雜交種子出來後很快就被代替了,那種老的糥米到了九十年代就可說完全不見蹤影了。

說真的,後來的雜交糥米稻產量雖高很多,但糥性卻絕對比不上老的品種,這在人們剛開始種植的時候就知道了,但在當時農村還是以產量為主要目標的前提之下,老的糥米稻不過是堅持了三五年之久就被徹底的淘汰了。這在當時的環境下是很容易理解的,誰願意和自己的收益過不去?雖說每家每戶種植的不是很多,但對當時的農民來說多產一斤糧食就多一分的收入,至於口味就只能往邊站了。



只是不知道那種糥米稻的原種還有沒有!吃起來是確實糥性驚人,特別用來做糥米粥,小草還總是要求父母在其中加入一些雜米才敢吃,不然就像喝醉了酒一樣,既便是做成粽子每次也只能吃二三個。


小之草


小編認為,現在的糯米沒有原來糯,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1、記得小時候咱們農村,電飯煲還沒有流行的時候,每家每戶基本都是用柴灶做飯,而和柴灶搭配做飯的是蒸飯桶,米飯都是先蒸後煮,蒸過的飯都偏軟。而現在的電飯煲煮出來的飯,水沒掌握好,煮出來的飯都偏硬。

2、農村傳統制作糯米飯的工藝非常複雜,我的家鄉要製作一道糯米飯,要實現將糯米進行蒸制,然後拿出來曬乾,後面再用來做飯。經過蒸制和曬乾的糯米糯性比一般的要好很多。

3、品種更新換代快,在最求產量的同時,不乏一次充好的糯米品種。


Power泡兒


很有可能混入過多的稻米.出售的糯米有些混入一些稻米,來降低糯米的粘性.以防止粘度過高粘鍋.

因為稻米的價格比一般糯米的價格還低,您買的糯米可能混入了過量的稻米





農村豪美麗



愛琢磨的小山羊


品種不一樣,經過若干年的改良,在高度追求產量的同時,不乏犧牲了一些糯性及柔軟性,再有以前種莊稼大部傷都用有機肥,而現在絕大部分都使用化肥,用化肥能提高產量,但質量卻不如有機肥的好,品種退化與土質變化是導致現在糯米沒有以前香糯軟的根本原因


奇藝農家


糯稻的品種很多,怎的來說大多數的品種都很糯,至於糯米不糯不外與兩種原因,1,有2至3種糯稻和單晚稻的稻殼非常相似,就會有糧戶把兩個品種稻穀子分不清,就會混合到一起賣(以上說的農村大叔大媽很容易認錯)現在很多種糧大戶的都不會弄混。2,就是有些米商有意把硬米混進糯米里賣。以上2種,買到那一種,作出來的米飯都會很硬的。說到低就是買到雜米了,我還記得有一年糯稻價格太低,村民就有把像晚稻的糯稻混到晚稻裡賣,能多賣些錢罷了。


鄉農阿利


因為生長期太長,產量又很低。不是沒人種,而是沒人賣!


威尼斯小艇1


土壤發生變化,栽種方式改變,本來要幾個月長出來的東西,弄個一個月成熟,能一樣嗎?


楚派黑鴨


因為品種改良了,增產了但是味道就差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