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碧
1644年,闖王李自成率農民軍攻入京師(今北京),崇禎皇帝煤山上吊,明朝滅亡。吳三桂投降滿清同大順軍在山海關大戰,李自成兵敗由山海關退回京師。在京師補即帝位後,於第二天放棄京師,向晉、陝轉移。
李自成為何要放棄京師呢?有兩個原因:一、李自成帶往京師的兵力並不多,約10萬左右。山海關之戰大順軍大敗,損失慘重,士氣衰落。所剩兵力不足以保證守住京師。二、大順軍剛攻佔京師不久立足未穩,明朝權貴官紳勢力對大順軍恨之入骨,保不齊真開戰的時候這些勢力藉機在城內生亂。所以只能放棄京師,轉移至晉陝一帶的大順軍大本營,才是安全的。
為了截留李自成運走的金銀財寶,多爾袞命阿濟格、多鐸和吳三桂等率精兵急追。要知道大順軍攻陷京師所得的財物是相當誘人的,皇宮裡面的貴重物品就不說了,單單從達官貴人手中“追贓助餉”而來的黃金白銀就不計可數。帶著這麼多值錢玩意,大順軍必然跑不快,如果能進一步對大順軍造成重創當然就更好了。
李自成前腳剛走,清軍兩天後就進佔京師,不費一兵一卒白白撿了城池。同年九月份,順治帝福臨被由盛京(今遼寧瀋陽)接至京師,於10月1日登基大典,清朝正式定都京師。清朝如此容易就進入京師,大大刺激了其進一步爭奪天下的野心。攝政王多爾袞派出兩路大軍,一路往西進攻李自成大順軍。一路往南進攻南明弘光政權。
西路軍阿濟格率2萬精銳騎兵會同吳三桂、尚可喜的部隊,從山西大同繞道陝北榆林地區,再南下向西安進攻。為何要迂迴繞到陝北呢?我們知道從京師去往關中盆地還有一條較近的道,那就是從河南北部南下,渡過黃河經洛陽往西過潼關,亦可進入西安。
但是這條路有潼關扼守,並不好進。潼關,地處關中平原的東端,位於今陝西省渭南市潼關縣境內,是陝西、河南、山西三省交界之處。北瀕黃河、南依秦嶺山脈,地勢險要,自古就是關中的東大門,是扼守關中和中原之間交通的咽喉,有“三秦鎮鑰”之稱。歷史上發生在此處的戰爭,多不勝數。此時清朝的兵力並不足以讓多爾袞有足夠的自信叩關成功,所以繞到陝北就是必然的選擇了。
南路軍多鐸率2萬精銳騎兵會同孔有德、耿仲明的部隊,揮師進攻江南南明弘光政權。多爾袞之所以敢這麼做,是看透了南明弘光小朝廷的懦弱和醉生夢死,但還是出了意外情況。李自成探知清軍西路軍阿濟格的動向,率精銳大軍直撲延安,以圖將這支清軍吃掉。而此時部署在河南西部的大順軍,向懷慶府發起攻擊,奪回一些城池,幷包圍了懷慶府治沁陽。
和無所作為的南明相比,大順軍才是清軍的最大威脅,多爾袞遂改變計劃,下令南下的多鐸部轉向西安方向,和阿濟格部一起合力先解決掉李自成的大順軍。如此調整,李自成就有些左右為難了,繞道陝北的阿濟格部行軍遲緩,還未能和李自成所部接戰。
但是轉向西進的多鐸部卻進展迅速,擊敗圍困沁陽的大順軍後,很快又攻破潼關防線。在腹背受敵的情況下,李自成只好放棄西安,向湖廣轉移。李自成轉移後,榆林、延安一帶的大順軍李過、高一功等部,也被迫撤入川東。關中大地落入清軍之手。
李自成率所部出武關,經鄧州抵達襄陽,然後順漢水而下至九江。武關,在陝西商洛市丹鳳縣境內的東武關河北岸,春秋戰國時期為秦楚兩國交界處的重要關隘,和東面的函谷關、北面的蕭關、西南的大散關被稱為關中四塞。武關位於秦嶺山脈,北憑少習山,南臨險要,扼守關中和南陽盆地之間的通道,易守難攻,為兵家必爭之地。
清軍阿濟格部一路追擊李自成,雙方最後在九江以西惡戰一場,大順軍損失慘重。李自成下令棄舟登岸,燒燬剩餘的二百多艘船隻,率數萬人向湖廣撤退。在湖北通山縣九宮山,外出查勘的李自成被地方武裝圍殺,大順政權亡。
在李自成和清軍打得不可開交的時候,南明弘光政權並未做出任何進取的舉措,依舊鶯歌燕舞,殊不知那邊騰出手來的多鐸,正在南下的路上……
更多歷史地理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圖帝
地圖帝
因為李自成得天下太容易了。
要知道,打天下是一種高風險高回報的創業行為。既然是創業,那麼就需要團隊運轉,需要管理人才的加入。
然而李自成就吃虧在了這裡。在李自成的創業過程中,一直缺少高級管理人才的加入,更缺乏自身人才的培養。
首先是在李自成初期造反階段,並沒有多少讀書人來投靠他,當時有李巖這個舉人為李自成推薦了牛金星,牛金星又推薦了宋獻策。
而這三個人除了給李自成出了一些“賑濟饑民”,“少刑殺”之類的建議外,就是一些迷信的宣傳東西,雖然能夠煽動起很多人追隨李自成,但對比朱元璋反元時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實在是差的太遠。這種戰略指導上的差距導致了李自成的慘敗。
然後是對於部下的控制,當初李自成進北京,開始時是準備有所作為的。但無奈自己部下成分複雜,各個領兵的將領形同軍閥,自己無法做到完全指揮動他們。比如說劉宗敏,熱衷於拷掠明朝降官;牛金星以受明朝降官吹捧為榮,大量任用這些降官。
這些都導致了李自成無法快速掌握局面,更不能實現對軍事力量和文官行政力量的掌握,而這些都直接導致了李自成自己的部隊無法獲得更好的資源進行正規化訓練和更新裝備。最終在一片石慘敗於吳三桂和清軍的聯軍下。
所以,總結下來,李自成失敗的根本原因在於他得天下太容易,在這個過程中沒有鍛煉出自己的管理人才,缺乏人才也導致了沒有好的戰略戰術去執行。
王斌兔斯基
首先李自成是個幸運者,馬伕出身,參加起義後到在西安建立大順,可謂順風順水。隨後進逼北京,歷時15年推翻了明王朝,坐上了皇帝的寶座。可是在這個時候,李自成卻被勝利衝昏了頭腦,沒有積級推行一些有效的政策,又不能很好地約束手下這幫烏合之眾,最終把吳三桂逼到滿清一邊,導致兵敗。
以下幾點是其失敗的根本原因:
一。軍費問題
李自成進入北京後,需要龐大的軍費,而明朝國庫空虛,於是李自成想出了個辦法:對明朝官員處罰金的形式來籌備軍費,對於清官,捐多少全憑自願,貪官則全部查抄家產。 這項制度看來很合理,可是下面執行起來就完全不是這麼回事了,不但家產全部上繳,性命還難保全。慢慢隨著事件發展,普通老百姓也未能倖免於難。大順這些士兵可以隨意衝入民房,見啥搶啥,甚至強搶民女,其惡行激起了極大的民憤!
二。治軍不嚴
約束不住自己的屬下,當了皇帝卻還象當初的山大王一樣,沒有一點皇帝的威嚴。在朝堂上,這些將領甚至這樣說:“皇帝之權歸汝,拷掠之威歸我,無煩言也。”聽到這樣的話李自成選擇沉默,因為他根本無力對抗,但這群烏合之眾。
三。戰略上的錯誤
起義不徹底,沒有想到構建國家機器制定各種規章制度,把吳三桂逼到滿清一邊,導致了歷史力量與走勢的傾斜,把李自成打了個措手不及,在經歷山海關之戰後李自成一敗塗地,退守西安。
而清軍,歷經兩代勵精圖治,其只有一個目標就是進軍中原。到多爾袞這更是時刻等待著入關的最佳時機,恰在此時吳三桂降清,無疑給清增大了砝碼,清軍完全掌握了戰略主動權。 所以李自成沒過多久就被滿清所擊潰,退出歷史舞臺。
常山大叔
用現在的話講是:轉型沒成功,再加上運氣不佳沒人才,倒臺了。
李自成想學朱元璋,但是畫虎不成反類犬,可能會說的不好聽,但是透過史書上迷塵,現實就是比較殘酷。
第一,李自成的底子不厚,別看人烏泱泱一大片,都是以前八大王之類的烏合之眾。山頭林立嚴重,劉宗敏、李過、高一功、田見秀、劉芳亮、袁宗第、劉體純等等。打順風戰沒問題,一旦逆風大家各各自保命了。山頭林立嚴重也導致李自成進北京後約束力不夠,一大幫子都在想終於苦盡甘來,就盡情的享樂,這就為後面的大潰敗埋下禍根。
第二,缺人才,缺開國團體。劉邦成功了因為有蕭何、張良等,朱元璋成功了因為有劉伯溫、李善長等,李自成他有誰。按一般套路,既然都拿下首都了,肯定安民生養,就算山海關外打敗也不至於一潰千里,一座城都守不住。
第三,眼光不夠,李自成直至死亡都沒擺脫一個小農意識。他想做皇帝,但是不知道該怎麼做黃帝,身邊也沒個強力的助手。轉型沒成功。
第四、民心,個人認為李自成根本沒所謂的民心。他口號喊的享,實際上擺脫不了一個匪性,標準的流寇,所到之處裹民作亂。強制老百姓跟他,為了活命、混口吃百姓也只能跟他。這種情況內患極大,如果戰鬥結束迅速撫民,那就會成為一股助力真正達到民心所向。可歷史上李自成成功後就把這些百姓撇一邊不說,對待他們更加嚴苛。
第五、外部因素。看了一些歷史書當時的北京城發生鼠疫,猶如空城,這是城防不能守住的一部分原因。還有有個強大的後金,李自成軍隊的綜合戰鬥力其實還不如明軍。只不過後期明軍沒良帥,加上內耗嚴重,被李自成鑽了空子。明軍尚且不敢和後金野戰,李自成的軍隊可想而知,一戰即潰。
最後還有個個人認為很重要的因素,李自成既沒得民心,又把士紳階級得罪光了。民不幫他,官不幫他,明朝軍隊恨他入骨,全中國除了他的闖王系就沒一個盟友,連張獻忠的大西軍都是他如仇寇,他不亡誰亡!
滿清入關後初期為什麼能如此順利,因為他們耍了個手段。打著滅闖復明的“善意”騙了大部分的明朝舊勢力和百姓。
平寧城邊
李自成佔領北京後迅速失敗是必然的。在明未自然災害嚴重,朝廷賑災不力,官員腐敗罔顧民生,以及清軍持續不斷的侵略和掠奪,尤其是祟禎治國安邦能力不足的情況下,他契合廣大農民改變現狀,推翻明政權的願望,領導起義軍經過艱苦卓絕的鬥爭,取得了重大勝利。這說明李自成善於破壞舊世界,但從他的種種表現看,他缺少帝王之資,不善於安邦治國,建設新世界。因此,李自成迅亡是必然的。
李自成進北京後,對如何統一全國,如何防範清軍入關,如何強化軍隊建設,如何安撫舊官吏、團結民眾,如何加強政權建設、經濟建設、社會管理等,沒有制定清晰可行的戰略方針,還沿襲打家劫舍式的流寇思想和管理方式,註定大順政權只能曇花一現。
比如李自成和眾將進京後,皆欣欣然,昏昏然,對明軍餘部和清軍的嚴重危脅識不足,眾將和士兵更是四處拷索官吏,掠奪民財,甚至姦淫婦女,鬧得民怨沸騰,失去了人心。同時,由於軍紀敗壞,軍隊腐化,戰鬥力銳減。
比如始終沒有稅收和財政政策,連稅務機構都沒有,與團伙無異,如何治國理政?
大順政權內部嚴重不團結,各行其是,上下猜疑,相互鬥爭,沒有形成堅強有力的領導核心。等等。
其實,李自成知道自己的能力不足,所以在進京前,致信崇禎要當西北王,可死要面子的崇禎和庸臣,昧於大勢,沒有答覆,最終害了崇禎毀了大明,也葬送了李自成和大順政權。
歷史沉澱的理性
自來農民起義能成功建立新的王朝的,也不過就劉邦和朱元璋。可以說是幾千年才出來兩個。
而像陳勝吳廣,張角,黃巢,李自成等人不過是純粹的農民起義罷了,雖然能勝的一時,最後卻還是兵敗被殺。
李自成,明末農民起義領袖,後繼任為闖王。也是是因為當時朝廷的腐敗,使當時的百姓,民不聊生,餓死者不計其數。
在這種情況下李自成就起義了。開始起義的本質很簡單,後來是有了理想,要推翻昏暗的朝廷。讓更多的百姓能得到溫飽。
因為這個思想,受到百姓的支持,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李自成的實力越來越大,終於有一天,打到大明京城,並且佔領了。
可是李自成他本人和他手下的人,畢竟是平民出生,哪想到自己有一天會來到京城,並且成了京城的主人。自己成了主宰者。
得意忘形之下,就沒有了進取之心,開始貪圖享樂。嬌縱淫慾。開始迴歸到百姓之心的本質,怎麼能長久呢!
在則,他們就是百姓出身,沒有治理國家的能力,得到勝利後,只圖享受享樂。沒有對當時的情勢做出正確的判斷!
最重要的是,他的方針是流動的,沒有一個好的穩定的後方,這樣的情況,勝利還好,若一旦打了敗仗,就會大傷元氣,不能及時的得到補給。
比如劉邦跟項羽,可以說是十戰九輸,但劉邦每次敗了都能翻身,就是因為劉邦蕭何給他治理的強大後方,沒有糧草問蕭何要,吃了敗仗找蕭何要兵源。就是因為這,所以劉邦稱帝后,以蕭何功勞第一!
李自成的失敗,不僅在本質上,還有在管理上,都是很難長久的!
中孚鑑
李自成攻入北京屬於意外事件,他自己及其團隊對此毫無心理準備。所以缺乏經營天下的計劃,而他一貫的流寇作風使他非常不重視後勤和基地建設,這使得他的政權基本上屬於主力部隊離開某地後,某地很快就會變成“敵佔區”,所以在山海關戰敗後,無法重新組織力量,也缺乏穩固的退守基地。
夏國祥Media
李自成的起義隊伍和張獻忠的起義隊伍盛時主力就是兩三萬人,其餘的都是烏合之眾,打硬仗時人都跑光了,打勝仗眾人又回來撿便宜。特別是打下北京城後奸婬搶掠完後,大部分回家蓋房種地做買賣去了,當和吳三桂鐵騎拼命時,只剩下幾萬主力人員,戰敗後被一路追殺,逃到南邊只有幾百人了。這就是流寇與正規軍隊的區別,也是建立政權鞏固後方和起鬨搶大戶的區別。
彩雲東昇戴寶山
一個因為沒飯吃才造反的驛差能有多大覺悟,進了北京就開始洗劫的團體能有多大凝聚力,烏合之眾而已,要不是崇禎腦殘,十個李自成都打不贏孫傳庭,失敗不是很正常的嗎?
歷史大車輪
賊就是賊,沒辦法